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528

  看着气喘如牛的弟子,孔宣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拍着对方的肩膀说道:“正卿,墨家与我儒门乃是死仇。”
  “你定要牢记这一点,多多用功,日后为我儒门张目,让墨翟的子孙看看,谁才是天下第一显学……”
  不得不说,鲁儒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很没有自知之明,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心态,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都到了这个时候,孔宣居然还在幻想着成为天下第一显学,实在是让人不知该怎么评价才好……
第674章
:留一手
  类似孔宣的遭遇,在诸子百家内部不断上演。
  面对弟子们的问询,各家各派反应不一。
  有的像孔宣一样自欺欺人,也有一些直接光明正大地告诉学生自己也不懂,更多的则是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严词训斥学生不许再问。
  张季没有理会台下的乱象,明义阶段分给每个学派的时间有限,眼看剩下的时间不多,张季将讲义翻到最后一页,开始讲起了墨家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知的理论——“兼爱非攻。”
  “子墨子曰「义者,正也。无从下之正上,必从上之正下」。”
  “庶人无行,有士正之;士无其行,大夫正之;大夫不良,三公正之;三公无德,天子正之……”
  “何以之正?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我所爱者,兼而爱之,我所利者,兼而利之!”
  “故子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也。”
  张季的话,如同点燃柴堆的火星,再次引来文武百官和王侯公卿的欢呼。
  诸子百家也再次陷入面面相觑的境地。
  之前,他们以为墨家说「兼爱」,是圣母心泛滥,说「非攻」,是反对一切战争。
  现在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啊。
  不管是「兼爱」还是「非攻」,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所爱者」。
  人,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他所「爱」的人,得到了好处,要和所「爱」的人分享,不能吃独食。
  可如果遇上讨厌的人,又或者「我」的利益受损,又该怎么办呢?
  这一点墨子并没有明说,不过从战国时期墨家的行事风格也能看出几分端倪。
  那时候的墨家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里的「侠」,最初指的就是墨家子弟。
  显然,对于那些触犯到他们底线的人,墨家已经不满足于只打嘴仗,而是选择从精神到肉体,彻底消灭对方……
  ……
  诸子百家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暌违已久的对手。
  在学术争斗中,对「敌人」了解不深,可是很致命的。
  不少人都在心里暗暗想着,回去后是不是找本《墨子》、《胡非子》什么的出来看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不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精妙理论,从而壮大自身。
  李承乾高坐上首,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很清楚,作为一个能被孟子评价为「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的大学派,墨家的「兼爱非攻」理论,远没有张季现在解释的这么简单。
  事实上,作为一个掌握了辩证法的学派,墨家学说的思想深度,远非常人随便看两眼就能明白的。
  如果说世人对「兼爱非攻」的理解处于第一层,那么张季的解释就应该在第三层,而「兼爱非攻」的理论高度,最少有十层以上!
  其他的不说,就单单一个「我所爱者」,就不像在场诸子百家想的那么简单。
  墨家的爱恨,不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是以「义」为基准。
  而墨家的「义」,和其他诸子百家又不一样。
  所谓「义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只要对天下人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就算他杀人越货,也能称「义」,反之则是「不义」。
  然而什么算对天下人好,什么是损害天下人的利益,又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
  如果张季敢把这些全都讲出来,能不能说清楚暂且不论,文武百官刚刚对墨家生出的那点好感,肯定会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喜欢墨家,只是因为墨家在帮他们说话,帮他们从皇帝那里要好处。
  可如果墨家要让他们把自己拿到手的好处反分给天下人,那他们可就敬谢不敏了。
  李承乾很清楚文武百官心里那点小九九,也知道张季很多描述都是在偷换概念。
  不过他却并不打算点破。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本来就是会议规则允许的小动作。
  别说墨家,就是之前上场的那些学派,又有哪个真的把自家思想全都摆在所有人面前了?
  新儒谈「义利之辨」,可是怎么界定「义」和「不义」他们没说。
  荀子学派指出了「四民论」的缺陷,可是要怎么改革他们没说。
  重民学派言必称「重民,养民」,可是这个「民」究竟是指商人,还是指的所有老百姓,他们也含糊其辞。
  各家各派,不约而同将自己最核心的思想隐藏了起来。
  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受太极殿之会规则的约束,怕触犯禁忌被赶出会场;
  二来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搞学派,玩思想,也是要讲究挖坑的。
  先用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把人才引到自己碗里来,至于那些真正精义的地方,完全可以关上门来自家人慢慢说。
  怀着这样的想法,张季将讲义合上,开始最后的总结发言:“《诗》曰「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今天下之士君子,上欲寻圣王之道,中欲行仁义之举,下欲求百姓之利,则不可以不察天之志。”
  “「天志」者何?以义为经纬,以法为准绳,上同天子,下利庶人而已!”
  ……
  「天志」理论,可以说是墨家学说最本源的思想,无论是「明鬼」,「尚贤」,还是「兼爱非攻」,都是从「天志」思想中引申出来的。
  最初的「天志」,说的是君王要遵循上天的旨意,在上天的指导下治理国家。
  可是经张季这么一演化,顿时变成了文武百官要在皇帝的指导下落实政策,治理百姓。
  如此一来,正符合当今天下的政治正确——“天子垂拱,百官守职,共理天下!”
  张季的话音未落,文武百官、王侯公卿全部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在心里计较。
  看那些勋臣的反应,今日之后,墨家肯定会走出墨苑,开始和大家抢夺话语权。
  虽然墨家的言论现在看上去没什么,可是想到对方历史上的名声,没有任何人敢怠慢。
  如何应付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对手,是所有人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675章
:休会
  当张季结束演讲走下台的时候,天空中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李承乾一声令下,太极殿之会暂时休会,所有人都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
  趁着这段时间,诸子百家纷纷行动起来。
  “法家势大,我等要寻个盟友了……”重民派巨子严通面色阴沉地对一众同门说道。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这个世界上,要说最仇商的,肯定是鲁儒,可要说对商人下手最狠的,那就必然是申韩门徒。
  只要法家秉政,商人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
  横征暴敛什么的,放在法家秉政时期那都不叫事儿,真正要命的是动不动就抄家灭门,家产充公。
  历史上法家全胜时期,汉武帝一道算缗令,一道告缗令,直接让天下九成的商人破产,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