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528

  但在官老爷们眼中看来,给太极殿之会制定礼仪这件事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世界和平和大道秩序的稳定。
  李承乾这边刚刚露出一点想要「一切从简」的打算,那边上至宰相,下至末品小吏,就开始不断上书,向皇帝陈述此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汹涌的舆论,李承乾很干脆的「怂」了。
  反正也只是个面子工程,跟国家大事、军国大政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百官既然想玩,就让他们去玩好了。
  正好也能借此机会,体现一下他这个皇帝胸怀宽广,能容人纳谏。
  放在当下的舆论界,这叫「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妥妥的政治正确。
  只是李承乾始料未及的是,重新制定一整套的礼仪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其中牵扯到的矛盾涉及朝野上下方方面面,尤其是诸子百家的面子和尊严问题,更是避无可避。
  为了给自己所在的学派抢个好位置,也为了打压政见不同的学派,文武百官这段时间好几次在宣政殿上上演全武行。
  如果不是李承乾实在看不下去,严令要在今天将太极殿之会所用的礼仪公告天下,只怕这些家伙商量到太极殿之会结束也商量不出结果。
  ……
  “陛下临朝,百官恭迎!”
  随着黄安一声宣报,李承乾穿着龙袍的身影出现在宣政殿门口。
  文武百官同时起身,朝殿门方向躬身而拜:“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目不斜视地从人群中穿过,在一众侍从官的簇拥下登上御座,平静道:“众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百官躬身再拜,坐回自己的位置。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人群,看着某些人脸上还没消散的淤青,眼角跳了跳,说道:“太极殿之会在即,诸子百家齐聚长安,诸卿拟定的议会章程可有结果了?”
  话音未落,尚书左仆射杨师道便起身出列,将一本奏疏捧过头顶:“启奏陛下,经臣与太尉、司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君商议,拟定议会章程如下,伏请陛下御览。”
  不用李承乾吩咐,黄安自觉走上前,接过杨师道手里的奏疏,呈放到他手边。
  李承乾接过奏疏,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通,随手摆到御书案上,说道:“诸卿所拟,甚合朕意,若无人再有异议,便就此公告天下,咸使闻之。”
  百官早就知道皇帝会这么说,闻言起身恭敬道:“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拿起腰间的传国玺在奏疏末尾盖了个戳,又将奏疏卷好,交给黄安的同时对百官说道:“将此奏疏张贴于露布之上,使诸子百家皆闻之。”
  百官躬身再拜,同声应道:“谨奉诏,如命!”
第655章
:开启
  元新七年,秋八月戊申(十五)。
  繁星还没有退去,杜构就已经起床。
  在使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杜构缓步来到一面等身高的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点点头。
  他今年三十有六,正是一个学者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哪怕昨夜因为过于激动,三更天才睡下,脸上却看不出丝毫倦意。
  整理了一下有些歪斜的衣襟,杜构将手搭在腰间的玉带上,整个人瞬间变得斗志昂扬。
  在他看来,马上就要开场的太极殿之会,将是他和他所奉行的学说最好的舞台。
  天子,宗室诸王,公侯贵戚,藩国使臣以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近三百人将在今天莅临太极殿观礼。
  而包括荀子学派在内的诸子百家四百余位名士,将在这些人面前,阐述自己的思想,批驳对手的言论。
  只要能表现好,荀子学派将会一飞冲天,成为儒家正统,天下显学。
  所以……
  【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杜构霍然转身出了卧室,大步朝莱国公府偏院的一座小楼走去。
  那里是莱国公府的祠堂。
  此刻,在长明灯的照耀下,祠堂中除了杜氏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还多了两幅画像,一幅是儒门先师孔圣,另一幅则是荀子一脉的开创者荀子。
  杜构在杜荷的帮助下点起一炷清香,跪倒在神台前,对着祖宗牌位和两位儒门先贤的画像郑重参拜,祈愿道:“不肖弟子文建敬拜列祖列宗,再拜先师,伏请祖宗、先师保佑,弟子此行万事顺遂!”
  说完,将线香插进香炉,「嘭嘭嘭」地磕了几个响头。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各个闾里,相似的场景几乎同时上演。
  只不过其他人跪拜的对象和杜构不一样。
  总的来说,孔子的出场率最高,在他之后,是韩非子和墨子,再之后就是黄帝、老子、商鞅、孟子之流,不一而足。
  在祭拜完各自的祖宗和先贤后,几乎同一时间,数百辆马车,从长安城各个方向驶出。
  一个个名震朝野的显贵,一位位天下闻名的学士,纷纷走出家门,朝着长安城北的太极殿而去。
  ……
  熹微的晨光中,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惊醒了无数尚在沉睡中的长安百姓。
  无论什么时代,老百姓都是八卦的。
  虽然长安令和万年令已经提前通知了不许围观,但却不妨碍他们从自家窗户向外「偷窥」。
  看着如长龙一般缓缓驶过的车队,老人们只是感叹国家富强,赞颂圣天子
治世,少年郎们却想的更多。
  在今天以前,天下人的目光几乎都被武人吸引,世人无不以沙场建功为荣。
  少年们的理想,大多也都是有一天能够弯弓持剑,纵横沙场,为国家立功,为自己赚取荣耀。
  可是当他们看到从自家门前驶过的车队,他们突然明白,原来这世上想要出人头地,并不只有投军这一条路可走。
  寒窗之下,笔砚之见,亦有大风光,大荣耀。
  就如当今天子在诗中所言那样——“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学问做的好,一样可以登上天家殿堂,纵论古今,挥斥方遒;一样可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一样可以娇妻美妾,享尽齐人之福。
  想到这里,少年郎们就纷纷在心里计较起来:“此番太极殿之会,或可能为我指明道路……”
  毫无疑问,这次的太极殿之会,哪家风头最劲,哪家就必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要投到对方门下,日后必然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甚至有可能将来的某一天,还能作为学派的代表,参加太极殿之会,在天下人面前,阐述自己的学问和理想。
  那样的话,岂不是比砍几颗蛮夷的头更加风光?
  想通了这一点,所有人的目光都急切地看向北边。
  太极殿之会明明都还没开始,他们就已经在期盼着它快点结束,好让他们早点明确自己的目标,为将来的飞黄腾达而努力。
  ……
  大明宫,兴安门。
  兴安门是大明宫西侧的一道城门,原本是连接大明宫和太极宫用的,不过自从太极宫整体被拆除,它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成了连接大明宫和太极殿的专属通道。
  旭日初升,李承乾带着后宫众人并一应侍从登上兴安门城楼。
  借着日光,李承乾将太极殿附近的景象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如同蚂蚁搬家一样越聚越多的马车群,李承乾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边的皇后苏薇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李承乾这句话并非是他的原创,而是汉高祖刘邦说过的一句话。
  翻译成后世网络上的话,大概意思是“我今天才知道到做皇帝原来这么爽。”
  装逼吗?
  很装逼……
  但却很能总结眼下的现实。
  所谓的「诸子百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是不同阶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如今的大唐自然也不例外。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汉宣帝的「石渠阁之会」,抑或是马上就要开始的「太极殿之会」,表面看上去是学术之争,但实际上却是不同阶级和利益集团的争锋。
  这其中的凶险和刺激,根本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厮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