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9/528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太极殿之会和汉朝的石渠阁之会一样,开到最后,肯定会给出一个结论。
  不管这个结论最终会是什么样,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会有人的利益受损!
  成王败寇,可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战场上,辩论台上也同样如是。
  而究竟何人称王,何人沦为草寇,以眼下的情况来说,只是李承乾一句话,一个眼神的事儿。
  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影响天下大势,改变历史走向,哪怕是皇帝,这种机会也不常有。
  这也就是李承乾为什么会突然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的原因。
第656章
:世俗化的宗教
  朝阳冉冉升起,太极殿前的广场上甲士林立。
  明晃晃的刀枪剑戟,在太阳的映照下闪着森森寒光,统一的制式明光甲,衬托得这些帝国宿卫越发英武不凡。
  来自天下各地的诸子百家巨头们缓步登上御阶,在太常寺和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向太极殿走去。
  那姿态,一如传说中朝圣的虔信徒。
  等到众人跨过门槛进入太极殿,这才发现已经有人提前入场。
  皇帝的御座左下方,几十位来自中书省和秘书监的郎官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他们的任务,是记录接下来太极殿之会上各家各派的发言。
  会议结束后,他们会将这些言论整理成册,经皇帝和几位宰相审核,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将剩下那些编纂成为《太极殿论》,颁行天下,作为读书人的参考书。
  在他们对面,御座的另一侧,一位位朝服正冠的公侯贵戚列席而坐。
  和郎官们不同,这些王公贵族的心态很好,从坐下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交头接耳,谈笑风生。
  太极殿之会,对诸子百家来说是战场。
  可是对他们这些站在大唐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来说,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他们很清楚,太极殿之会的声势虽然闹得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改变不了什么事。
  即使真的能对朝局产生些微影响,那也一定是皇帝和三省诸公私底下商量好的,只是借诸子百家的口说出来罢了。
  因此,大家的心态都很放松,有些人甚至是抱着秋游的心思过来的。
  ……
  “莱国公,此处是您的位置。还请尽快入座,莫要随意走动……”
  在太常寺礼官的引导下,杜构被带到大殿左侧的一个席位就座,座位的椅背上贴了张三指宽的纸条,纸条上写了他杜构的名字,很好辨认。
  “有劳了……”杜构道谢一声,撩起衣摆坐了下去。
  “不敢当。”礼官客气一句,转身去为其他人安排。
  趁着皇帝还没来的工夫,杜构开始打量起太极殿内的布置。
  这一打量他才发现,此番和他一起来到长安的荀子传人,全都被安排到了他的附近。
  此外,商容的座位离他也不远,二人随时可以通过各自门人,就场内局势交换意见。
  不只是他们,其他诸如黄老派和法家,重民学派和孟子学派,儒家和佛门,墨家和道门这些结了盟的派系,也都被安排在了一起。
  “看来陛下是真的有意要让诸子百家在这太极殿分个高低上下了……”
  杜构在心里暗自揣度,荀子传人血脉深处好斗的基因瞬间被唤醒。
  只不过……
  “太极殿之会,乃诸子百家学术之争,你们这群秃驴和杂毛跑出来凑什么热闹?!”
  看着对面那几个闭目诵经的光头,杜构眼角直跳,嘴角也忍不住跟着抽搐了几下。
  不只是他,其他学派的人也都腹诽不迭,暗自揣测天子这又是开了什么脑洞,怎么会允许这些神棍出现在这么严肃的场合。
  难道还指望他们作法祈求会议顺利进行不成?
  其实众人真的误会了,佛道两教出现在这里,真的不是李承乾的安排。
  ……
  按照李承乾的计划,原本是打算借黄老派和法家结盟这件事,促进儒墨两家联合。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黄老派和法家的结盟,确实让儒墨两家产生了危机感。
  可是他们并没有选择与对方联合,反而是把原本在一边打酱油的佛教和道教卷了进来——儒家选择和与佛教联手,墨家则找上了道教合作……
  刚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承乾自己也有些懵13,但是经过缇骑卫一番察访,最终他还是默许了两家的选择。
  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佛道两教,已经不是原来那种整天沉浸在精神世界,不知进取的纯宗教了。
  经过与墨家的一系列合作,佛教不再一味地强调「出世」,反而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寻求「入世」,在佛法度化的基础上,加入了用实际行动造福苍生的内容。
  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如今想要当好一个和尚,每天除了诵经礼佛,还需要在墨者的指导下学习木工技艺。
  常人很难想象一群缁衣光头的和尚聚在一起挥舞扳凿斧锯,挥汗如雨地干着木工活的景象,但这就是如今长安各大寺庙的日常。
  因为和墨家走得近,佛教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吸收了一部分墨子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成了某些人口中所说的「小墨」。
  ……
  黄老派和法家联盟,儒家想要对抗,表面看上去最好的选择确实是墨家。
  但是和黄老、法家优势互补不同,儒家和墨家,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有分歧,有些地方甚至是背道而驰。
  这两家如果真的携手合作,只怕都不需要别人针对,他们自己就能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与墨家合作的这条路理论上行不通,其他那些学派又没办法帮助儒家抵抗来势汹汹的黄老派和法家联盟。
  别无选择之下,儒家只好将目光转向和墨家有些相似,却又没有墨家那么「轴」的佛教。
  如此一来,既能应对黄老派和法家联盟的挑战,同时又不用担心胜利后盟友会成为自己新的绊脚石,简直一举两得。
  反观佛教这边,这些年随着宗教政策的改变和道教的强势崛起,声势已远不如南北朝时期。
  能够和儒家这个天下第一学阀合作,对于他们传承自己的道统也有着莫大好处,自然是求之不得。
  ……
  儒家都能跑去和佛教联手了,墨家和道教的合作,那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墨家和道教就都在他手下做事,互相之间常有合作。
  这么多年下来,虽然说不上亲密无间,但也可以说是相处愉快。
  眼下再进一步结成联盟,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第657章
:开幕
  不管诸子百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总之,儒家和佛教,墨家和道教的合作已成定局,而且太极殿之会开幕在即,就算他们想反对,时间上也来不及。
  他们能做的只有将目光转向一边,不去看那几个秃驴和杂毛,以免脏了自己的眼睛。
  在场所有人,除了佛道两教各自的盟友,能坦然面对他们的,就只剩一个黄老派了。
  一来黄老派学者大多个性恬淡,讲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二来他们和道教其实也颇有渊源。
  道教,最初就是某些黄老学者在被儒家虐惨了之后,自暴自弃搞出来的东西。
  二者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发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学习的也都是《老子》、《庄子》一类的典籍,只不过一个侧重入世,一个强调出世而已。
  更重要的是,如今大唐天下的黄老学者,除了房玄龄和房铎那样的家学渊源,还有很多人以前就是道士。
  只是受到天下大势的感召,这才还俗归家做起了学者,到处宣扬黄老学说。
  这些人看到曾经的同道出现在太极殿上,顿时有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不仅不排斥,反而上前小声攀谈起来。
  ……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进入太极殿的诸子百家学者越来越多,原本空旷的大殿一时间竟显得有些拥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