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528

  “只是不知赞普话中所言乃是何人?还请赞普将之交与外臣带回朝中复命!”
  说着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盯向了一旁面色阴沉的禄东赞。
  芒松芒赞没有让他失望,清澈的目光落在禄东赞身上,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禄东赞的脸色越发难看了几分,只是他还没有表态,就已经有人站出来给他求情了。
  吐蕃纰论(外交大臣)吞米桑波扎右手抚胸,郑重一礼:“赞普,您的智慧照耀日月。大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吐蕃,为了先赞普的伟业。”
  “此事只怪小臣,身为纰论,竟然被西突厥人诓骗,害的赞普与大论犯下如此大错,还请赞普治我失职之罪……”
  说完,便恭敬地拜倒在地。
  在他之后,又有好几个吐蕃大臣站了出来。
  这些人找的理由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保下禄东赞。
  不得不承认的是,松赞干布留给芒松芒赞的这些臣子虽然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对吐蕃的忠诚都丝毫没有瑕疵。
  在他们看来,赞普刚才那番话,无非是想找个替罪羊而已。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由他们来当这个替罪羊好了,将能力更强,能给国家带来更大帮助的禄东赞留下来辅佐赞普。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这种举动不仅没能帮上忙,反而彻底将禄东赞推进了深渊。
  在芒松芒赞看来,自己爷爷才死了几年而已,这些人就都成了禄东赞的拥趸,甚至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生命。
  继续这么下去,再过几年,是不是自己就得老老实实退位,将赞普的位置交给禄东赞?
  想到这里,自觉地位受到挑战的芒松芒赞将最后一丝恻隐扔到一边,目光陡然变得冰冷,稚嫩的小脸上挂满寒霜,毫无感情地说道:
  “尔等都不要说了,禄东赞受命于先赞普,辅佐我治理吐蕃,数年来毫无建树,本就有负所托。”
  “而今又惹恼了天可汗,为我吐蕃招来灭国之祸,实已是罪无可恕。”
  “尔等谁若是继续为他求情,便与之同罪!”
  满是杀意的话语吓退了大部分人,为数不多的几个二愣子还想再劝,却被禄东赞抬手拦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芒松芒赞已经动了杀心,这个时候无论众人说什么,他都是听不进去的。
  与其让这些人陪着自己一起死,不如让他们留下有用之身,继续为这个国家奉献。
  更何况,禄东赞觉得,芒松芒赞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大唐和吐蕃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和他的所作所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如果不是他想吞并西羌,扩张吐蕃的实力,大唐君臣只怕一时间也想不起西边还有这么个不安分的小弟。
  如果不是被唐军占了西羌之地,大唐也培养不出来能够适应雪域作战的军队。
  如果不是他不自量力,想要联合西突厥,将大唐限制在长城以内,唐国皇帝就算要吞并吐蕃,也会等到消灭了西突厥,消化了整个草原再说。
  吐蕃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下场,他禄东赞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下场,其实都是他自己作的。
  想到这里,禄东赞原本挺直的脊梁弯了下去,精神也变得有些萎靡。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让整个雪域高原颤抖的吐蕃大论,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过半百的老人……
第591章
:风波
  默然片刻,禄东赞从座位上起身,缓步走到芒松芒赞面前。
  多年被「压迫」的经历,让芒松芒赞有些畏惧禄东赞。
  看到对方站在自己面前,芒松芒赞脸色一白,下意识向后挪了挪,讷讷道:“大论还有何话要说?”
  眼见芒松芒赞如此不堪,禄东赞在心里暗自摇头。
  想当年松赞干布也就是在和芒松芒赞差不多的年纪登位的,可是和松赞干布比起来,芒松芒赞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却是吐蕃的赞普,主宰着吐蕃数百万臣民的命运。
  某个瞬间,禄东赞甚至想着干脆废掉芒松芒赞,自立为赞普算了。
  只是想到松赞干布临终前拉着自己的手,恳求自己照顾芒松芒赞的模样,禄东赞最终还是没有越过做臣子的底线,长叹一声,老老实实跪倒在芒松芒赞面前:
  “老臣无能,有负先赞普所托,为吐蕃招来灾祸,请赞普责罚!”
  芒松芒赞松了口气,扭了扭身子重新坐好,只是这一次他再也不敢装逼,反而露出温和的一面:“大论能够知错,本赞普心中甚慰。”
  “想你也是为歹人所欺,才会犯下如此大过,其情可悯。本赞普当上书天可汗,请陛下法外开恩,宽恕于你……”
  听着芒松芒赞天真的话,禄东赞在心里苦笑,脸上却仍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再拜称谢。
  芒松芒赞微微颔首,叫过几个亲信将禄东赞带下去看管起来,准备稍后移交给大唐使团。
  ……
  等到禄东赞的身影消失在殿外,芒松芒赞只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几分,微笑着对唐使问道:“大论为西突厥人诓骗,犯下大错,如今已被小王擒拿。”
  “不知天可汗可还有其他要求?只要小王能够做到,一定令陛下满意……”
  芒松芒赞如果生在十九世纪末,知道有个女人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定会和她有许多共同语言。
  只可惜,现在的大唐远没有后世的白皮们那么不要脸。
  能够看到这样一出好戏,使者已经喜出望外,哪里还会有别的意见。
  听到芒松芒赞的话,使者自入殿以来第一次躬身行礼,恭敬道:“赞普能够深明大义,悬崖勒马,想必天子也会予以嘉赏。”
  “外臣在此祝愿贵我两国自此世代交好,永熄兵戈……”
  “承使者吉言,愿贵我两国世代交好,永熄兵戈。”芒松芒赞志得意满地点了点头,转而对宦官吩咐道,“带天使下去休息,稍后本赞普亲自设宴,为天使接风洗尘。”
  “谢赞普美意,外臣告退……”使者躬身再拜,跟在宦官身后大摇大摆地向外走去。
  看着使者那副目中无人的做派,围观的吐蕃众臣恨不能直接把他踹翻在地,狠狠踩上几脚……
  ……
  接下来的几天,逻些城因为芒松芒赞要把禄东赞「送给」大唐的事情吵翻了天。
  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在恳求赞普收回成命,将禄东赞留在吐蕃。
  每天跪在红山宫(布达拉宫前身)外请愿的吐蕃百姓不计其数,即便躲在宫殿最深处,也能听到他们的哭嚎声。
  只是对于急着树立自己威信的芒松芒赞来说,这些人的举动不仅没能让他「悔改」,反而更坚定了他一定要除掉禄东赞的决心。
  对于官员和百姓的请求,他直接选择了无视,甚至派遣王宫卫队,驱赶那些围在红山宫外的百姓。
  这种举动无疑给局势火上浇油。
  眼看进谏这一条路走不通,有人开始私下里集结武装力量,准备对大唐使团下手。
  在他们看来,既然这件事是因为大唐使团而起,那么只要大唐使团消失,这件事不就过去了吗?
  甚至于有人打算直接捎带手,把芒松芒赞这个「罪魁祸首」也一起解决了,换一个赞普上台,或者干脆拥立禄东赞成为赞普。
  ……
  芒松芒赞之前卖禄东赞的时候,并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他只是觉得这个机会不错,既能安抚大唐,又能解决掉禄东赞这个心腹之患,就不管不顾地做了。
  等他收到众人要动武的消息时,顿时陷入无限的惶恐,连夜将使臣召入宫中,准备收回成命。
  原本这件事也没什么,顶多也就是吐蕃再多吃一点亏,暗地里给使者一点好处,换个人去顶缸而已。
  只可惜那个使者立功心切,刚一出红山宫的时候,就派出信使,将吐蕃要拿禄东赞背锅的事情传回了大唐。
  如果这个时候换人,那么他就要背上欺君的罪名,妥妥的要被拉到东市来上一刀。
  既然左右是个死,他当然不会让吐蕃好过,咬死了一定要禄东赞来背锅,其他人谁都不行。
  如果吐蕃不把禄东赞交给他带回大唐,那么两国之间的战争就继续打下去,唐军会自己来逻些城抓禄东赞回国。
  ……
  一边是磨刀霍霍的官员和百姓,一边是得势不饶人的大唐使臣,年仅十一岁的芒松芒赞第一次见识到现实的残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