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528

  于是无数家庭不惜代价,倾力培养子嗣就学,只为有一天能够享受到这份特别的殊荣。
  而现在,只要立下功勋,这一切全都唾手可得。
  谁不疯狂?谁不踊跃?
  投军入伍、报效君父的热潮前所未有的激烈,七卫驻军的营门外围拢了不计其数的豪杰男儿。
  就连某些原本有着远大前程的学子,也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将视若珍宝的笔墨纸砚扔到一边,毅然决然拿起了刀剑,要去「保家卫国」。
  ……
  “呼……呼……呼……”
  听完手下的回报,商人的呼吸变得有些粗重,眼里再没有了以前那种市侩,如同燃烧着两团火焰一般,灼热地让人不敢对视。
  沉默半晌,商人狠狠一拍桌子,坚定道:“大丈夫生于世,当纵横沙场,快意恩仇,岂可久事市井之间!”
  “买卖不做了,将货物甩手出去,我们即刻回乡投军!”
  这些工人其实也已经被刺激的兽血沸腾,闻言轰然应诺,转身下去安排。
  ……
  大唐百姓的情绪,因为皇帝赐婚的事情变得极为亢奋。
  同一时间,远离长安的雪域高原上,吐蕃君臣的心情可就不怎么好了。
  逻些城,吐蕃王宫。
  吐蕃君臣尽皆列座,就连原本应该再前线指挥吐蕃大军和唐军交战的悉编掣逋(大将军)也被招了回来。
  在他们面前,站着一个身穿厚布棉袍的中年文士,文士手里拿着只有天子使者才能拥有的旌节,侃侃而谈:
  “今西突厥肆叶护已溃,王师披甲数十万,旦日便可越过青海,进抵吐蕃。”
  “然圣天子以仁德为怀,不愿百姓再遭兵燹(音同险)之厄,加之贵我两国有婚姻之约……”
  “故圣天子特下诏命,令尔等交出元凶首恶,由圣天子惩处,其余人等,可既往不咎……”
  “若尔等负隅顽抗,便是获罪于天,无可祷也。百万王师旬月便可夷平吐蕃。望尔等好生思量,勿谓言之不预也!”
  听着使者三分和谈,七分命令的话语,吐蕃众臣恨的牙根痒痒,却不敢有丝毫造次。
  不为别的,就因为现在的大唐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大唐了。
  先帝太宗在位时期,唐军虽然曾经好几次吊打了吐蕃大军,将吐蕃伸向大唐的「咸猪手」拦在了国门之外。
  但是因为唐军不适应高原气候的关系,始终没能给予吐蕃致命一击。
  每次战事不利,吐蕃人便都退回高原修整,让唐军徒呼奈何。
  然而,在李承乾登基之后,大唐从吐蕃人手里抢到了西羌之地。
  借着这片气候和吐蕃差不过的地盘,大唐训练出了一支能够基本适应在高原地区作战的军队。
  加之棉花种植的推广,原本困扰唐军的高原寒冷气候,也无法再阻拦唐军的脚步。
  于是,吐蕃人的命运就成了摆在茶几上的杯具。
  ……
  按照吐蕃和西突厥事先的计划,吐蕃大军需要越过清溪关,进攻大唐的剑南和陇西,给陇右的西突厥主力创造机会。
  然而自从两国开战以来,吐蕃和大唐的军队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场,始终就在青海湖畔这一亩三分地来回拉扯。
  别说是进攻剑南和陇西,就连清溪关长什么样子都没能见到。
  现如今,不管是进攻北地的铁勒诸部,还是肆叶护亲自统帅的西突厥主力,都已经成了唐军的手下败将,死伤惨重。
  只留下吐蕃这个小弟弟继续在青海湖和唐军大眼瞪小眼。
  虽然没有人说话,但是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继续和唐军纠缠下去,等待己方的就只有死亡,没有其他任何可能。
  既然大唐皇帝愿意维持两国间最后一点情面,他们当然也不会给脸不要脸。
  投降卖萌什么的,反正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多做一次也无妨。
  只是他们的意见并没什么卵用,在这座宫殿里,真正做主的人并不是他们。
  ……
  在大唐使臣不断的催促声中,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了王座方向。
  不过他们看的并不是王座上那个尚显稚嫩的少年,而是少年左下方坐着的那个虬髯大汉——吐蕃大论(宰相)禄东赞。
  此时的禄东赞和李承乾当年见到的那个禄东赞相比要苍老了许多,曾经乌黑浓密的头发,因为昼夜操劳的关系,已经白了小半。
  可是他的腰背依旧如苍松一般挺得笔直,整个人就像是一柄经历无数厮杀的绝世利刃,虽然锋芒不再,但却依旧能够让人胆寒。
  即便是刚才面对众人颐指气使的大唐使者,在接触到他目光的时候,也下意识收敛了几分,语气带上了一丝恭敬:“未知大论以为本使的建议如何?”
  禄东赞没有理会他的问题,目光从吐蕃诸臣身上一一扫过,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些人在打什么主意,他心里一清二楚。
  如果大唐还是以前那个大唐,禄东赞不介意跪下给天可汗陛下唱征服。
  然而和李承乾仅有的几次照面,让禄东赞深深明白了一点——大唐现在的这个皇帝野心要比他的父祖更大。
  虽然他已经富有四海,马上又可以接收西突厥空出来的庞大地盘。
  但是禄东赞很清楚,对方的脚步并不会停下。
  继西突厥之后,吐蕃必然会成为大唐下一个目标。
  己方看上去似乎还有选择。但实际上,这个选择的区别只在于是现在死,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死而已……
第590章
:忠臣的「下场」……
  想到等待吐蕃人的命运,禄东赞的心就开始不断下沉,应许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可是要让他严词驳斥对方,他又没那个胆子。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人说话了。
  自从成为赞普以来,总共也没在臣子面前说过几句话的芒松芒赞突然开口:“鄙国向来与大唐天朝交好,先赞普之女、小王的姑母恰果苏巴公主更是天可汗陛下的妻子之一。”
  “此番鄙国与王师交恶,乃因国内有人被西突厥诓骗,妄图与天朝为敌。”
  “小王身为吐蕃赞普,未能及时阻拦,是小王的过失。还请天使代小王向天可汗陛下致歉,陈述小王愧疚之意……”
  话音未落,满室皆惊。
  所有人都明白,他的这番话,矛头直指身为摄政大臣的禄东赞,显然是打算用他的人头来平息大唐的怒火,达到两国罢兵的目的。
  看着芒松芒赞那张稚嫩的小脸,禄东赞一时竟觉得有些陌生。
  这还是那个被他一手捧上赞普之位,数年来忠心辅佐的少年吗?
  ……
  回想起自己这几年来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为延续吐蕃国祚做出的种种努力,禄东赞突然觉得有些嘲讽。
  自己为了维护前任赞普松赞干布留下来的这个国家耗尽心机,到头来却被效忠对象一句轻飘飘的话就给卖了。
  这让他有种一片真心都喂了狗的感觉。
  只是他却忘了,这个世界上有句评语,叫做“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他的种种作为固然对这个国家有利,但是对于身为赞普的芒松芒赞来说,禄东赞这种臣子的存在,就是对他权力的最大挑战。
  年幼的时候,他没有这种意识,或者说没有能力反抗,自然只能任由对方「胡作非为」。
  但只要他成长起来,出于对权力的占有欲,就必然会和禄东赞发生激烈冲突。
  即便没有眼前这件事,在不久的将来,芒松芒赞和禄东赞之间也会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境地。
  历史上禄东赞死后,他的家族被芒松芒赞的儿子灭门,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投靠大唐,就是最好的证明。
  ……
  唐使并不清楚这里面的种种曲折,他原以为这次最多也就带个替罪羊回国交差,却没想到竟然会有这种意外之喜,连忙顺着芒松芒赞的话头说道:
  “外臣定然会将赞普的话转达给天子知晓,圣天子仁德无双,想必也一定能够体谅赞普的苦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