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28

  对于这些文人士大夫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以暴制暴,逞匹夫之勇,必然不得长久,唯有广施仁义,以道德教化四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天下才能永保太平。
  至于程咬金等人的愤怒,官老爷们表示:这些糙货我们从来都不放在眼里。
  看到文官眼中的不屑,程咬金等人怒火更甚,李靖二人用尽全力才把他们拦住。
  眼看着局面就要失控,李二陛下抓起面前书案上的龙胆,狠狠拍了下去……
第56章
:舌辩
  「啪」的一声脆响,整个两仪殿都安静下来。
  李二陛下面沉似水,语气冰冷的说道:“大殿之上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你们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百官连忙俯首认错。
  李二陛下怒火稍退,吩咐众人起身,然后说道:“朝堂议事,向来就是各抒己见。诸卿有什么看法可以直说,若再有人敢胡闹,朕绝不轻饶!”
  程咬金知道皇帝这番话是冲着他来的,缩了缩脖子不敢再放肆。
  李承乾跪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算是看出来了,现在大殿上的这些武将打仗一个比一个厉害,可是论起耍嘴皮的功夫,一个比一个废柴。
  李靖和李绩这唯二两个可以和文官斗斗嘴的家伙又从来不在朝会上说话,今天如果他不表态,恐怕颉利可汗又要如真实历史上一样逃过一劫。
  想到这里,李承乾整理了一下衣服,直起身道:“陛下,臣有话说。”
  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语气平静地说道:“太子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唯。”
  李承乾应了一声,严肃道:“陛下,臣以为李侍郎的话颇为不妥。突厥自前隋起便屡次犯我中国,劫掠州县,屠杀百姓,若是就这么放回去,等到突厥恢复元气,边境战火必定重燃,望陛下三思。”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小小突厥,化外蛮族,不过疥癣之疾,我大唐天朝上邦,自然要有大国的风度,怎能与这等化外之民斤斤计较?”
  说话的这个官员李承乾并不认识,估计是这两年通过升上来的。
  李承乾看着这个年纪不大却身穿四品官服的官员,问道:“孤养病日久,倒是不认识大人,不知大人贵姓?现居何职?”
  那人连忙回答:“不敢劳殿下垂问,下官崔浩真,现为民部侍郎。”
  李承乾哂笑两声:“崔大人身为民部侍郎,却说出这种话,实在惹人发笑。”
  “自前隋文皇帝开始,突厥屡屡犯边,朝廷每年为此损失钱粮数以百万计。文帝为修两家之好,将义成公主远嫁突厥,以期两国修好,可是结果如何?
  颉利可汗将炀帝围于雁门关,若非父皇救援及时,我中原皇帝,几丧于你口中这些化外蛮族之手。”
  “等到我大唐立国,突厥更是年年来犯,劫掠州县,索取贡赋,河北诸道十室九空,朝廷每年为此损失无算。”
  “此次大胜突厥,我大唐二十万将士死伤近半,这一切,在大人看来不过是疥癣之疾?那孤倒想请问崔大人,何为切肤之痛?!”李承乾忍不住一拍桌子,厉声问道。
  “这……这……”
  李承乾一番话说的崔浩真哑口无言,他说突厥是疥癣之疾,无非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说着说着也就习惯了。
  说这话的人不会走心,听的人也不会在意,哪知道太子殿下这么较真。
  他没话说,李承乾可还没发泄够:“大人身为民部官员,不思为君分忧,不念为民谋利,只知道在这里夜郎自大,大人这个民部侍郎想必当的也是尸位素餐,不当也罢。”
  “承乾,够了。”
  李二陛下拦了李承乾一句,转过头安慰崔浩真:“崔卿刚入民部,对许多事务还不熟悉,无需介怀。”
  崔浩真觉得有些羞愧,告了声罪之后退了下去。
  李二陛下看着百官问道,“可还有人有话想说的?”
  李二陛下话音刚落,一个头发花白,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老头站了起来。
  这个人李承乾倒是认识,是李二陛下当年天策府十八学士中的一个,名叫蔡允恭。
  这人没什么政治头脑,但是学问不错,做过一段时间李承乾的老师。
  蔡允恭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说道:“陛下,颉利可汗怎么说也是一国之主,若随意诛杀,恐会使四夷惶惶不安,更有损陛下圣明。”
  “既然太子殿下认为不可放颉利可汗归国,依老臣之见,不如就将之留在长安,封以爵位荣养,未知陛下以为如何?”
  蔡允恭这番话还真是搔到了李二陛下的痒处,这位大唐天子对自己的名声万分看重,凡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
  历史上的他为了维护形象,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篡改史书的事。
  眼看皇帝在蔡允恭的游说下有所意动,李承乾连忙起身奏道:“陛下,臣有一言。”
  李二陛下瞥了他一眼,疑惑道:“太子要说什么?”
  李承乾微微躬身一礼说道:“启奏陛下,臣尝闻乡中长者有言「非刑罚无以立威」。彼辈蛮夷不通礼数,不明教化,畏威而不怀德。
  与其用恩义笼络,不如惩之以法,使其等明陛下煌煌天威,自然不敢再犯。更何况……”
  李承乾的目光从百官脸上一一扫过:“更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颉利小儿冒犯陛下,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若未得惩处,臣恐日后效仿之人络绎不绝。”
  “是以臣请陛下严惩突厥君臣,明正典刑,使彼辈明知: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李承乾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说完,一干武将都振奋不已,程咬金等人甚至公然叫起好来。
  反观文臣那边,大多面露惊恐之色,觉得太子殿下年纪轻轻杀性就如此之重,恐非天下之福。
  “太子慎言。”李二陛下心里虽然很赞同李承乾的话,不过大唐朝廷标榜以德治天下,很多事都是能做不能说的。
  “臣一时妄言,请陛下恕罪。”李承乾连忙低头认错。
  李二陛下摆摆手:“太子所言虽然有所偏颇,却也不是没有道理,诸卿以为如何?”
  站在朝堂上的这些都是人精,怎么会听不出皇帝话里的意思,李二陛下话音未落,百官便齐齐躬身行礼:“臣等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请陛下诛除颉利,扬我大唐国威!”
  李二陛下点点头:“既然如此,便依卿等的意见处置。只是颉利说到底也是一方人主,给他个体面的死法,赐酒吧。”
  “陛下圣明!”群臣俯首拜道。
第57章
:被反复打脸的越王
  处理完了战俘的问题,李二陛下重新坐直身子,面对群臣问道:“既然颉利可汗不能留,那么突厥之地该如何处置?诸卿有没有什么意见?”
  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斗了成百上千年,早就对他们了如指掌。
  草原的王权就和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义渠、东胡、匈奴、乌孙、柔然,一直到如今的突厥,乃至于后世的契丹和蒙古。
  只要中原王朝稍稍放松对草原的控制,就会有新的部族在前辈留下的土地上崛起,重新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唐朝廷才要解决突厥灭亡后的安置问题,以免被人趁虚而入。
  李二陛下话音一落,被李承乾优异表现刺激不轻的李泰就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可在突厥之地设立州县,迁关内、淮南、河南诸道百姓前往突厥之地屯边。一来,可以加强我大唐对突厥的控制;二来,也可以解决边军的粮草问题。”
  听到李泰的回答,李承乾在心里摇了摇头。
  移民屯垦这种手段虽然每个朝代都在用,但是并非每一次都能有所收获。
  事实上从秦朝在河套地区屯田开始到现在,除了始皇帝和曹阿瞒以外,还真没有谁能从屯田上得到好处,多数只能保证收支相抵,有些甚至入不敷出。
  当年强盛一时的西汉王朝,就是因为盲目在漠南地区屯田,使得原本就因为连番战争而拮据的国家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现在大唐面临的情况来看,虽然得到了足有几十个州那么大的土地,可这些土地里适宜耕作的根本没有多少。
  突厥人之所以不种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会,更因为突厥根本不适合耕作。
  突厥的河流湖泊本就比中原地区要少,其中大部分都聚集在了有限的几个区域,想要在突厥屯田,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
  以大唐如今的技术条件,想要将突厥之地改造成适合农耕的耕地,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
  看着李泰踌躇满志的样子,李承乾没有说话。
  虽然他一眼就看出李泰计划里的问题,可却不打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李泰再怎么说也是他兄弟,这个时候拆台有点不厚道。
  更何况以李泰的性子,李承乾要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让他下不了台,他能记恨一辈子。
  从内心来讲,李承乾虽然也想要那个位子,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他真不愿和李泰兄弟相争,自相残杀。
  李承乾因为有所顾忌而选择沉默,可有人却不在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