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528

  元新五年冬正月己巳(初六),大军班师,承天门献捷。
  长安百姓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就再次陷入狂欢,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在议论刚刚结束的战争。
  不仅是因为关宁卫在这一战中表现出了所有人预料之外的强大实力,更因为朝廷此番给出的赏赐前所未有的丰厚。
  那一百万枚在承天门外堆成小山的金通宝暂且不提,就是其他诸如田宅、奴隶、爵位之类的赏赐,也让围观者看的口水横流。
  此战,关宁卫总共诞生了一位郡公、一位县公,四位县侯,十三位县伯,五十多位县子,堪称立国以来诸番大战之最!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朝廷此番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军功制度。
  ……
  大唐原先的军功制度,是按照个人斩首数来分别计算的。
  但逢交战,每只小队都会分出一两个人,专门负责收取敌人首级(一般是割耳朵)。
  等到战后,这些人将自己割到的耳朵交到军法官那里,换取自己小队的功劳。
  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普通士卒的利益,使得他们的功劳不会被其他人贪墨。
  但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军队没办法心无旁骛地全力投入战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承乾召集武苑上下人等商议了好几天,最终给新军制定了新的军功计算方式。
  从整体上来说,新的军功制度和旧的一样,都是以斩首数来计算军功的。
  只是计算方式却从分别计算改为了统一计算,再按不同比率分配的模式。
  其中冲阵陷城的部队独占一半,剩下的五成,从旁策应的队伍占去两成半,负责火力压制的弓弩手分去两成,最后的半成,属于火头军和后勤部队。
  如此一番分配下来,参战将士所有的注意力就被完全解放出来,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有尽一切可能杀敌,至于其他事情,自然有专门的人来负责。
  至于会不会因此出现那种出工不出力,在一旁划水混军功的现象。
  呵呵,真当那些血气方刚的大头兵是吃素的吗?
  如果真有人敢这么做,只怕都不用敌人出手,那些家伙就会被自己人杀了祭旗!
  ……
  被解放了战斗力的唐军有多恐怖,从刚刚结束的西羌之战就能窥见一二。
  薛仁贵和他的关宁卫大军,在西羌国内就像是蝗虫过境一样,将吐蕃和西羌联军碾压了一遍。
  两万的关宁卫加上一万协同的戎王亲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斩首十三万!俘虏六万余!
  巨大的战功,带来的自然就是海量的赏赐。
  而这些真金白银的赏赐,很轻易地就俘获了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杰们的心。
  之前因为取消军户制度而产生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参军入伍,报效君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418章
:王大郎
  五月,河东的天气已经开始逐渐有了些暑气。
  当第一缕阳光落在吉昌县城头的时候,百姓们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小王庄,是位于吉昌县城几十里外的一座小村庄。
  整个村子四十七户人家全都姓王,还都有些沾亲带故,算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聚合起来的村庄。
  村东头,一间低矮的民房中,王大郎坐在桌边,看着床上的妻子和孩子,眉心皱成一团。
  他和妻子已经成婚好几年,一直没能诞下子嗣,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儿子,可是还没出月子就染上了风寒,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
  叹息片刻后,王大郎站起身,披上衣服朝门外走去。
  听到动静,刚把孩子哄睡下的王吴氏焦急问道:“大郎,你可是要出去?”
  王吴氏说话的时候,一对眼睛四处乱转,眼中一片雪白,没有瞳仁,显然是个天生的翳子(白内障)。
  王大郎回头看了妻子一眼,叹息道:“我去王伯那里看看。”
  王大郎所说的王伯,是这小王庄的里正,也是小王庄王氏一族的族长,按辈分算,正是王大郎的族伯父。
  按理说小王庄既然是以血缘维系的村子,身为族长的王里正,怎么着也该照顾一下同族才对,可是这王里正却偏偏没有那么做。
  如今的王里正,是整个小王庄最大的地主,而他手里的土地,全是从这些同族手里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去的。
  作为小王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由民之一,王大郎一直都是王里正重点关注的对象。
  只可惜王大郎虽然穷的连条干净裤子都没有,为人却硬气的很,对于老爹留给自己的这一百亩田产,看的比什么都重。
  王里正几次三番表示想要花钱买下他手里的田产,都被他严词拒绝。
  只是眼下,王大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已经卖了,可是儿子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为今之计,只有先将手里的田产卖给王里正,换些钱财,带儿子去县城找更好的郎中。
  ……
  王吴氏也明白自家夫君要做什么,可是她只是个妇道人家,又天生眼盲,哪里能有什么主见。
  听到王大郎的话,只觉得心里酸楚的很,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孩子都快死了,妻子又哭个不休,王大郎只觉得心里就像着了一团火,越发焦躁了几分,索性也不再说什么,抬脚就朝门外走去。
  ……
  出得门来,王大郎长长叹息一声,就和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向着村外走去。
  他很清楚,王里正虽然是个财主,可是却小气的很,这个时候,一定是在田边监工,看着那些佃农为自己耕作。
  等他来到地头的时候,果然看到王里正坐在一张藤椅上,手里提着一只茶壶,时不时地抿上一口,神色惬意地看着田间辛苦劳作的人群。
  王大郎低眉顺眼的凑上前,弯腰行礼:“伯父大人安好。”
  王里正回过头,看到来人是王大郎,眼中笑意越发浓厚
了几分。
  王大郎家的处境,他是知道的,他同样也很清楚,王大郎现在来找自己是为了什么。
  老狐狸的嘴角露出一个「善意」的微笑:“原来是大郎啊,大郎来找老夫可是有什么事?”
  王大郎恭敬道:“伯父,娃儿的病越发重了,小侄想向伯父借些钱,带娃儿去城里找大夫。”
  王里正故作为难地皱了皱眉,叹息道:“大郎,老夫也有自己的难处,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接济你了。你爹与几个兄弟不是在辽东发达了吗?你何不托人带个口信给他们,让他们寄些钱回来接济一二?”
  ……
  听到王里正这么说,王大郎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当年他的父母为了给他结亲,使得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最后不得不响应朝廷号召,移民前往辽东。
  这件事一直是王大郎的一个心病,可是王里正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有那么一瞬间,王大郎甚至想不管不顾地揍对方一顿,可是想到王里正的身份,想到重病在身的儿子,王大郎不得不硬生生把怒气咽了回去。
  或许是觉得调侃的差不多了,王里正换了副奸商嘴脸,看着王大郎问道:“贤侄想要从老夫这里借钱,也不是不可,只是你要拿什么东西来换?”
  王大郎早在来前就知道会是这样,闻言沉声说道:“小侄手里还有家父留下的几亩薄田,愿售与伯父。”
  见王大郎上钩,王里正也不客气,直接开价:“一亩地二百钱!”
  听到王里正的报价,王大郎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
  就在前不久,王里正向他提出买田的时候,还给出了一亩地七百钱的价格,这才过去了几天,就变成了一亩地二百钱。
  王大郎几乎都不用考虑,就知道王里正打的是什么主意,一对拳头紧紧地攥了起来。
  ……
  看着王大郎攥紧的拳头,王里正一副「我吃定你了」的表情,不屑道:“大郎,二百还是老夫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多给了你一些,若不然,你的那些田产,一亩地一百钱老夫也不要。”
  看着王里正无耻的嘴脸,王大郎心中怒火更甚,只是他天生不善言辞,明明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可是到了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里正好整以暇地靠在藤椅上,丝毫不把王大郎放在眼里。
  他是里正,是小王庄王氏一族的族长,王大郎除非不想在小王庄混了,否则就绝对不敢拿他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