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528

  当年那个小胖墩,眼下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郎,一身驸马都尉的官服穿在身上,越发显得俊朗不凡。
  看到走进殿中的李承乾,狄仁杰恭恭敬敬地俯身拜道:“小臣狄仁杰,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坐上御座,笑道:“怀英(狄仁杰表字)免礼,你是兕子的夫婿,也算是朕的家人,没有外人的时候无需如此多礼。”
  “谢陛下。”狄仁杰躬身致谢,退到一旁站定。
  李承乾有些好奇地看着他问道:“怀英今日为何而来?”
  狄仁杰躬身应道:“启奏陛下,臣今日入宫,乃是想向陛下讨一个恩典。”
  “怀英有何请求,不妨直说。”
  狄仁杰再拜道:“臣愿出京为一方县令,还望陛下允准。”
  ……
  听到狄仁杰的请求,李承乾微微有些皱眉。
  就在今年春天,狄仁杰考上科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唐预备官员,之后又顺利通过了吏部的选官考试,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按照惯例,他本来应该要被外放到地方去做一任县令,只是因为他和晋阳公主的婚期将近,吏部这才一直没有安排。
  等到他与兕子完婚,成为了驸马都尉,吏部那边就再也不能去了。
  因为按照惯例,驸马出仕为官,最低也是从九寺五监的监丞,或者三省六部的郎官起步,从来没有让驸马去地方上做县令的道理。
  ……
  一番挑拣之后,李承乾最终将狄仁杰扔去了御史台,在长孙冲手下做事。
  现如今的御史台,可不再是前些年那个只能成天嘴炮的清水衙门。
  如今的御史,就相当于后世的纪委,是一柄悬在所有官员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官场上的任何蛛丝马迹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四年以来,倒在御史参劾之下的大小官吏加起来足有数百人,御史台的声势一时无两,御史大夫也彻底恢复了往日「亚相」的风光。
  李承乾把狄仁杰按在御史台,就是想让他从侧面观察大唐官场,学习为官之道。
  等他有了一定的见识之后,再把他调到六部或者九寺五监里去重点培养。
  只是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狄仁杰在御史台待了还不到三个月,就吵吵着要外放。
  结合他刚刚和兕子完婚不久这件事,皇帝陛下不免有些想多了:“驸马这是与公主吵架了?”
  ……
  在李承乾想来,狄仁杰虽然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成熟,可是再怎么说也不过个十七岁的半大小子,加上一个十五岁的兕子,两人刚刚组建家庭,有些摩擦是难免的。
  狄仁杰如果因为这个就要请求外放,那李承乾可就真的有点看不上他了。
  虽然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大,眼下看来也确实有成为宰辅之臣的底子,但是如果他敢让兕子伤心,那就算是天王老子下凡,李承乾也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
  眼见皇帝神色不对,狄仁杰连忙解释道:“回陛下的话,公主温婉贤淑,实是难得佳偶,臣能与公主结为连理,是臣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小臣请求外放,并非因为公主。”
  李承乾稍稍收敛了一下情绪,面无表情地问道:“那狄卿何以要请求外放?”
  狄仁杰躬身答道:“回禀陛下,臣甫入官场便骤登高位,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御史台诸般事务,臣应付起来万分艰难,是以臣斗胆向陛下请一道恩典,许臣外放地方历练。”
  听到狄仁杰这么说,李承乾不免有些沉默。
  他怎么也没想到,狄仁杰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请求外放。
  不管是眼下的大唐,抑或是之后的宋元明清,乃至于天朝,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使出浑身解数调往中央。
  像狄仁杰这样主动申请外调,还是降级调任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李承乾高看他一样。
  同时,狄仁杰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短板,并且主动想出解决办法,这种自知之明和决断,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更加难得。
  ……
  如果狄仁杰只是一个普通臣子,李承乾这个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的请求。
  只是作为兕子的兄长,李承乾实在不忍心看着妹妹刚刚成婚就要和丈夫两地分居。
  思量片刻后,李承乾对狄仁杰问道:“怀英可曾将此事告知过兕子?”
  狄仁杰脸上露出些许感慨之色,答道:“此事臣已与公主殿下商量过,公主殿下也赞同臣的想法。”
  如此一来,李承乾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点头道:“怀英能有此想法,朕心甚慰,不知怀英可有中意的去处?”
  狄仁杰明白,皇帝这么说,言下之意就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当下大礼拜道:“臣愿往江南一行!”
  狄仁杰想的很清楚,眼下的大唐虽然表面看上去一片平和,可事实上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变革期。
  这种变革最为激烈的地方,就是江南。
  和北方依旧坚持以农业为主导不同,江南地区早就是工商业与农业平分秋色的局面。
  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江南地区的思想远比其他地方更加活跃,社会问题也要多出不少。
  他想要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最好的去处,就是江南!
第417章
:关宁卫的赏赐
  看着目光坚定的狄仁杰,李承乾并没有贸然答应他的请求。
  现在的江南是个什么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他看来,眼下的江南,已经有了南宋时期的模样。
  想想南宋朝廷有多混乱,就知道如今的江南官场有坑爹。
  因为捕鲸业的存在,现在江南的那些大商贾,很多都有着官方背景,最大的那几个背后甚至就是李承乾这个皇帝。
  别说是狄仁杰这个官场新人,就是积年老吏,落到江南也会举步维艰。
  稍作沉吟之后,李承乾对狄仁杰吩咐道:“怀英的意思,朕知道了,此事事关重大,怀英你且先退下,容朕考虑考虑……今夜朕在宫中摆下家宴,卿带着兕子一起过来吧……”
  “唯,小臣谨遵陛下之制。”狄仁杰躬身再拜,缓步退了出去。
  ……
  入夜,李承乾在麟德殿举行了一场家宴,宴请一众公主和她们的驸马。
  宴会上,李承乾询问了兕子的意见,确定她同意狄仁杰外放之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经过和几位重臣商议,最终确定了对狄仁杰的安排。
  李承乾并没有给狄仁杰安排某个现成的县令官职,因为他知道,那么做等于是把狄仁杰这只小羊羔扔进了狼群,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被人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为了给狄仁杰省去一些麻烦,李承乾将当年李恪请求在沪地设县的奏疏重新翻出来,同意在长江口附近设立华亭县,以驸马都尉狄仁杰为第一任县令。
  虽然长江口岸现在是整个江南的经济中心,可是因为有李恪坐镇的关系,当地的势力反而要比其他地方单纯许多。
  把狄仁杰安排到那里,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方势力对他的干扰。
  同时,从无到有建立一座新县城,也有利于狄仁杰更快的熟悉地方事务,培养他的办事能力。
  最后,有李恪和南洋水师在一旁看着,即便狄仁杰方面出现什么问题,朝廷也有足够的手段将矛盾消灭在萌芽期。
  ……
  除了安排好狄仁杰的去处之外,李承乾还同时下旨,准许晋阳公主同行,等到年后开春,陪同驸马一起上任。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官场都起了几分波澜。
  按照大唐典制,公主一般只能在长安,或者自己的封地活动。
  哪怕是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也没有从武则天那里得到随意活动的许可。
  原本还有人想着就此事BB几句,可是考虑到皇帝为了晋阳公主,连公主与驸马不能同室而居这种底线都不管不顾。
  仅仅只是让公主随同驸马一起上任这种「小事」,就算奏报上去,只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有可能会因此恶了天子。
  为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考虑,百官很识相的没有公开发表意见,不过私底下的议论却持续了一段时间。
  直到大军班师回朝,这些议论才逐渐消散。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