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28

  “诺!”
  激昂的应诺声响彻四野,十几艘捕鲸船在水手的操控下稍稍偏转航向,朝着钱塘码头驶去……
  ……
  「哐哐哐」几声,跳板被水手搭上了码头。
  谢青快步下船,来到谢言三人面前躬身一拜:“谢青见过大兄,拜见二位明府。”
  王锡修亲自上前扶起谢青:“早听人说谢家二郎风采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谢青露出一个淡定的微笑,谦虚道:“大人客气了,仲元(谢青的字)不过是个微末商人,当不得大人如此称赞。”
  谢青这么一说,王锡修心里顿时更加满意。在他看来,这个谢家老二比他大兄要识时务多了,知道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
  对于这种识时务的人,王锡修也不介意给他些面子,走上前拉住他的手亲热道:“二郎的才干本官是知道的,你就不要如此谦虚了……来来来,左右还有一些准备时间,二郎先随本官来饮上几杯,祛祛身上的寒气,也借此为二郎践行,祝二郎一路顺风。”
  说着便将他朝一边的窝棚拉去。
  面对王锡修的好意,谢青也没有推辞,跟着他走进窝棚之中。
  几人分宾主落座,自有下人端上来酒食,一通畅饮之后,身上总算是暖和了一些。
  随着日头渐渐升高,吃喝的差不多了,要准备的东西也已经都装上了船,谢青起身与三人告辞,带着一众水手重新登船,朝着钱塘江下游行去。
  ……
  这个世界上能够捕捉鲸鱼的地方很多,不过在大唐附近的就只有两处。
  一个是北边新罗和倭国之间的海峡,后世称为日本海,此时被人称作鲸海。
  还有一处就是南海海域。
  鲸海离江南太远,一来一回有些麻烦,所以众人此行的目标还是南海中栖息的那些鲸鱼。
  舰队驶出杭州湾,谢青并没有直接命令南下,而是先朝北方驶去,他要去那里接几个人。
  这些人的身份他并不知道,不过东宫的书信里说的很清楚,一定要把这些人一起带上。
  十几艘捕鲸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终于在第二天一早抵达了长江入海口。
  这个地方后世叫做上海,不过现在他还没有名字,甚至连独立的行政区划都没有。
  直到数十年后的唐中宗时期,朝廷才第一个在这里设立了县治,命名为「华亭县」,将这块土地彻底纳入大唐的版图。
  之前听说太子让自己在这里接人,谢青还以为要花不少工夫,可没成想舰队刚刚转过长江入海口,就看见一座连绵数里的军营雄踞在长江北岸,足足有数千人的规模。
  因为岸边没有码头,所以谢青也没有将船靠岸,只是从船上解下几只舢板,带了几个随从朝岸边划去。
  ……
  没等众人上岸,就有一队巡逻的士卒围了上来:“尔等是什么人?!来此做什么?!”
  谢青站在船头向岸上拱了拱手:“在下金陵谢家谢青,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此处接人,不知各位军爷可知在下要接的是谁?”
  听说是来接人的,那些士卒放松了一些警惕,让众人将舢板划到岸边。
  等到谢青等人上岸,领头的什长将他们打量了一番之后对谢青说道:“让他们在这里等着,你随某家进去。”
  眼见防备的如此严密,谢青也知道这座军营里那位肯定不是简单人物,吩咐了手下一声,老老实实地跟着对方往军营里走去。
  一进营门,谢青就看见中间帅帐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旗杆,一面「李」字帅旗迎风飘扬。
  什长将谢青带到帅帐门口,和守门的卫士说了一声之后就退了下去。
  守门卫士上来检查了一下谢青随身的物品,之后就将他带入大帐:“你在这里等着,大王稍后就过来。”
  谢青不敢怠慢,唯唯诺诺地应了几声。
  ……
  等到卫士出门,谢青就壮着胆子打量起帐中的布置,想要看出那个所谓「大王」的身份。
  可惜不等他看出什么门道,门口就传来说话声,紧接着几道人影走了进来。
  谢青连忙拜服于地,恭敬道:“草民谢青,拜见大王。”
  一道穿着王袍的人影从谢青面前走过,几息之后,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起来吧。”
  谢青闻言从地上爬起来,心里却有些疑惑,这声音听上去有些耳熟,似乎之前在哪里听到过。
  借着起身的功夫朝上看了一眼,果然是熟人,主座帅位上坐着的正是以前的蜀王,如今的吴王——李恪!
  见谢青偷偷打量自己,李恪笑了笑:“经年不见,谢公子风采更甚往昔啊。”
  谢青连忙拜道:“谢家能有今日,全赖太子殿下与大王的提携,草民阖族上下感激不尽。”
  李恪摆了摆手:“这些漂亮话就不用你说了,太子此番安排你过来,你可准备好了?”
  谢青拜道:“回禀大王,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只是不知是哪位大人要随草民一同出海?”
  “就是本王!”
  李恪云淡风轻地吐出这么一句,似乎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似的。
  可是谢青却被他这句话吓得不轻,急忙劝道:“大王不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王天潢贵胄,高祖血脉,何等尊贵的人物?岂能轻易以身犯险?”
  李恪苦笑一声:“你说的这些本王岂能不知,只是本王也有自己的难处,这一趟本王是必须要亲自去的。”
第216章
:大唐的航海时代:出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李恪虽然贵为皇子,受封吴王,却也有属于他自己的麻烦。
  两年前,李二陛下突然想要学习汉朝制度,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作为拱卫长安的屏障。
  没想到的是离开长安之后,没有了束缚的大王们一个个嗨得飞起,短短两年时间,各地官府弹劾这些大王的奏疏就堆满了秘书监。
  李二陛下刚开始还能给他们遮掩,可是随着奏疏越来越多,民怨沸腾,李二陛下也压制不住了。
  就在去岁年底,李二陛下不得不传旨召回了各地的藩王,再次放到长安当猪养。
  可惜见识过外面的花花世界之后,没有人会愿意再过以前那种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日子。
  这段时间,那些被分封出去的大王们为了能够留在封地,真可以说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拉拢内侍,贿赂官员,找各自母妃吹枕边风……
  将整个长安官场搅和得乌烟瘴气。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李恪当然也不愿意在长安虚度光阴。
  他一边让杨妃在皇帝老爹面前替自己求情,一边写信给了李承乾,希望太子大兄能替自己想想办法。
  ……
  他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回复,他的吴王王位没有变动,可是安州都督的职务却被罢免,换成了吴州都督。
  在东宫送来的书信里,李恪知道了自己这位大兄的计划:
  李承乾准备奏请皇帝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设立一个县,取代如今的扬州和杭州,专门负责管理大唐所有和海洋有关的事务。
  李恪在南方待了两年,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有多大的干系,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他必须要随船出海一趟,做到心里有底,以免日后出什么岔子。
  ……
  见李恪语气坚定,谢青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跟去,不过却没有再严词拒绝。
  在心里考虑了一下之后,谢青神色郑重地拜道:“大王,海上风云变幻,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常理度之。”
  “大王若执意要去,还请大王先答应在下:海上诸事,皆由在下决断,大王万不可随意插手。”
  “若大王答应,在下才敢让大王同行。若大王不允,请恕在下失礼,不能让大王登船。”
  海洋变幻莫测,有可能前一秒还是风平浪静,下一秒就会天翻地覆,掀起无边巨浪。
  在海上漂泊了两年,谢青已经深刻明白海上航行时经验的重要性。
  一个经验老到的船长可能带着船员从风浪中活命,一个狗屁不懂的人指挥,则很可能会拉着一船人陪葬。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太子殿下的任务,也为了自己的小命考虑,谢青觉得有必要先给眼前这位吴王定些规矩,省得他到时候瞎指挥,害了自己和那一众手下的性命。
  知道要出海,李恪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他也知道谢青这么说是为了自己好,很干脆地点头道:“这一点你尽可放心,本王此番只是为了见识一下海洋风物,航行之事皆由你做主,本王绝不置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