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8

  听到李恪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谢青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拜道:“既然如此,大王还请收拾收拾,事不宜迟,我等还是尽快出发的好。”
  李恪点点头,对门外吩咐了一声,很快就有两个内侍背着早已打点好的行囊走了进来。
  李恪这一次并没有打算带太多人,只选了十几个做文案工作的属官跟着他一起登上谢青的座船。
  至于那些军卒,则要留在这里,配合稍后赶来的民夫开始在这长江口垒筑营寨,为后续的移民建城做准备。
  ……
  带着人回到船上,谢青就好像狮王回到了自己的狮群,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昂扬了几分。
  目光巡视了一番之后,谢青高举右手,大声吩咐道:“扬帆!起航!”
  “呜……”
  沉闷的号角声响起,几十面船帆同时升起,捕鲸船开始缓慢加速,朝着大海的方向驶去,舰首激起无数浪花。
  看着谢青站在船首意气风发的模样,李恪的心里竟然莫名生出一种「大丈夫当如是哉」的感觉。
  不过很可惜,他的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
  船队驶出之后不久,李恪就和其他首次出海的人一样,被颠簸的海浪摇晃得上吐下泻,整张脸都绿了。
  好在眼下还是冬天,海上的风浪不大,如果换做夏天,李恪真怀疑自己会不会直接死在船上。
  对于李恪这种不堪的反应,谢青并没有嘲笑的意思,他当初第一次跟着商队出海的时候和李恪现在一模一样。
  除了某些天赋异禀的家伙,每个第一次出海的人都要经历这么一遭,谁也没资格笑话别人。
  看到李恪吐得实在难受,谢青好意劝道:“大王,咱们还要几天才能到达南海,大王不妨回舱中好好歇息几天……”
  对于谢青的好意,李恪也是从善如流,微微颔首之后就被两个内侍扶着走回了船舱。
  ……
  新式的捕鲸船虽然比大唐原来的趸船快了不少,不过和后世的机械轮船还是没法比,从长江入海口出发,一直航行了三四天,谢青的船队才终于抵达了南海。
  这天早上,谢青一大早就已经起床,来到船头,对照着手里的海图估算起众人所处的位置。
  在几年前,整个已知世界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图,商人们出海都是凭借口口相传的航路信息和零零散散的海域地图导航。
  直到两年前,司舶使衙门才在李承乾的授意下,根据各国商人提供的信息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完整的海图。
  从那以后,但凡是在海上行走的人,都要准备一张海图作为导航之用。
第217章
:望远镜
  谢青话音未落,李恪的声音就从身后传来:“不用了,本王已经来了。”
  谢青等人回头看去,就看见李恪正好站在他们身后,面色虽然依旧有些难看,不过比起数天前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已经好了许多。
  “拜见大王!”谢青等人连忙齐声拜道。
  李恪无所谓地摆摆手:“海上行船多有不便,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让本王看看,咱们现在到哪儿了?”
  谢青让出半个身位,将李恪引到海图前,在海图上指指点点地说道:“大王,咱们现在已经到了此处,再往前走一段距离……到这里,就是传说中有鲸鱼活动的海域。”
  李恪目光随着谢青的指点在海图上来回移动,不过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海图,看了半天也看不出门道,只知道众人的目的地是在大唐的南面,其他的就看不出来了。
  看到李恪眼中的疑惑,谢青也不再跟他指点海图,直接说道:“大王,咱们只要继续向南,大约再过半个时辰左右就能到达目的地。”
  一听说再过半个时辰就能抵达,李恪的精神顿时好了不少,笑着鼓励了众人几句之后就走到一边看起了风景。
  出海几天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心情好好打量自己现在所处环境。
  难得见吴王有这种兴致,众人也就没有再说话,识趣地退了下去。
  ……
  广阔的海洋一望无际,没有了参照物,就连时间也没有了概念。
  就在众人不知不觉的时候,半个时辰悄然而过,雀室中负责瞭望的水手发出信号,船队的速度逐渐减慢。
  李恪回过神来,对走到他身边的谢青问道:“已经到了?”
  谢青拱了拱手:“回大王的话,已经到了。”
  李恪目光四处扫射了一番,只见海天一色,碧波万里,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这里哪有鲸鱼?”
  谢青自己也是第一次捕鲸,嗫嚅了半天也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
  ……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就在船队所有人都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雀室里的瞭望手首先发现了异样。
  “看那边!”
  发出一声惊呼之后,瞭望手的半个身子探出窗外,一只手笔直地指向船队右侧的方向。
  船队所有人都朝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可惜距离太远,只能隐约看出那边有所异动,却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恪也和其他人一样看不清楚,正急不可耐的时候,就见谢青从怀里掏出一个装饰精美的圆筒,拉长了凑到眼前,眯着一只眼睛朝远方看去。
  看了几眼之后,谢青将圆筒递到李恪面前,语气激动地有些颤抖:“大王也看看吧。”
  李恪接过圆筒,学着他的动作将圆筒放到眼前,这一眼看过去,吓得他差点把圆筒摔出去。
  远处天边的景色瞬间被拉到眼前,所有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李恪这才有心思去关注视线中的景物。
  只见不知多远的海域外一座座庞大如同小岛一般的厚重脊背露出海面,「小岛」中心有粗细不同的水柱向天喷出,细数之下足有数十道之多。
  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鲸鱼,不过仅凭那小山一般的背脊,李恪也能肯定,那就是鲸鱼无疑。
  ……
  李恪正在打量那些鲸鱼的时候,谢青已经迫不及待地指挥船队转向,朝着鲸鱼前进的方向拦截过去。
  过了一会儿,李恪收回目光,他对于鲸鱼的兴趣有限,反而是手里这个能让人看到远方事物的圆筒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走到谢青身边,李恪一边将圆筒还给对方,一边问道:“仲元兄,这圆筒叫什么名字,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莫非是哪个番邦的造物不成?”
  谢青接过圆筒仔细收好,然后才说道:“回大王的话,这「望远镜」并非是什么番邦造物,而是天海商号作坊里的工人根据太子殿下的建议做出来的。”
  一听说是李承乾鼓捣出来的,李恪兴趣更浓,问道:“这圆筒叫「望远镜」?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怎的会如此神奇,竟然能将远处的东西拉到眼前,简直就如传说中的千里眼一般了。”
  制造望远镜的工匠以前是谢家的人,谢青对于制作流程知道的一清二楚,此时见李恪问起,便侃侃而谈起来:“大王有所不知,这望远镜的原理简单的很,只是取两块白水晶,用磨石磨成卵状,再将之放在竹筒两端就行了。”
  李恪有些诧异:“就是如此简单?那为何本王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望远镜?这望远镜现如今哪里有卖的?”
  李恪能看出来,望远镜这么实用的东西,只要做出来了,就肯定能风靡天下,他之前未曾听闻,肯定是有别的原因。
  听李恪话里的意思似乎是想买一具望远镜,谢青有些为难地嘬了嘬牙花,解释道:“大王,这望远镜的原理虽然简单,可是制作起来却不容易。单说这用来磨制的水晶,就必须是那种极度透明,并且没有丝毫瑕疵的才行。”
  “光是用来磨制镜片的水晶,价值最少也在百金以上,更何况这磨制的过程并非万无一失,稍有差池,一块水晶磨得不够对称,就无法用来制作望远镜。”
  “现如今天下总共只有三具望远镜,一具在草民这里,剩下两具分别进贡给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这三具望远镜的成本,每具都在三千金左右。”
  【三千金!?】
  一听说这个数字,李恪几乎要惊呼出声,这望远镜的确很实用,不过和它高昂的成本比起来,他的那点实用性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仅仅只是为了看得远,就花费数千金去造这么一个东西,就算是自己那位富甲天下的大兄,也可以说是很败家的行为了。
  似乎是看出李恪心里的想法,谢青解释道:“大王不必担心,这种花费高昂的望远镜以后都不会再制作。”
  “太子殿下已经将做出这望远镜的工匠调去了长安,说是为了制作更加廉价的望远镜。据在下得到的消息,改良之后的望远镜,成本应该在一两金左右。”
  三千金和一两金,简直是天渊之别。
  听说改良后的望远镜成本只有一两金,李恪立马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买上几百具,给自己的手下全都装备上。
  到时候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上,不管碰到什么对手,对方还没发现自己,自己就已经把对方的底细看得一清二楚……
  那场面,想想就美滴很。
第218章
:返航
  李恪和谢青在这边讨论望远镜的工夫,捕鲸船队已经在海风的帮助下追上了鲸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