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528

  父子二人对视许久,李二陛下挥了挥手,对黄易吩咐道:“黄易,你们先下去,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唯。”
  黄易也知道话说到这个地步,自己但凡多听了一句,都可能有丧命的凶险,连忙带着一众内侍宫女退了下去。
  ……
  谁也不知道皇帝和太子到底说了什么。
  黄易在大殿外待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听到李二陛下的召唤,快步跑进殿中拜道:“奴婢在,未知陛下有何吩咐。”
  李二陛下的语气似乎和之前有所不同,又好像没什么不一样,依旧是那么平静地说道:“命中书省拟旨,除魏王李泰雍州牧一职,余官如故。另旨,着太子李承乾察查京畿各府县吏治,整饬乱法,纠劾不公……”
  李承乾站在一边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怅然一叹,没有真的说出口。
  黄易在心里将李二陛下的话记了个清楚,躬身一拜之后就朝外跑去。
  ……
  延康坊,魏王府;
  李承乾回京的消息李泰也收到了,他同时还收到了黄观等人出城迎接太子的消息。
  不用李二陛下下诏,百官就自觉出迎,虽然只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低阶官吏,却也说明了李承乾在官场上的人气和威望。
  暴怒的魏王再次摔碎了不知多少珍玩,只是这一次,再没有人能来安慰他了。
  经过不懈地「努力」,岑文本终于在一个多月前辞掉了魏王长史的职务,被李二陛下任命为了门下左散骑常侍,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算是为未来出任宰相铺路。
  没有了岑文本,其他人只能在一边等着李泰自己平静下来,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发泄完毕的李泰气喘吁吁地靠在椅子上,心里念头不断转动:“黄观、邹研……你们这些家伙,居然敢和本王作对,等着吧,本王一定要给你们好看!”
  就在李泰盘算着该怎么给今天迎接李承乾的人找麻烦的时候,有内侍进来通传道:“大王,宫中来了一位内侍传旨。”
  李泰平静了一下,吩咐道:“带进来吧。”
第180章
:法家传人
  李承乾并不知道魏王府发生的事,他在圣旨送出之后就被李二陛下带着前往立政殿,和父母一起吃了一顿饭,然后迫不及待地赶回了东宫。
  看着李承乾匆匆离去的背影,李二陛下仿佛同时看见了贤王李建成和他自己的影子。
  【或许承乾这小子以后会比寡人做的更出色吧。】
  想起李承乾刚才和自己说起的那个宏伟计划,就连李二陛下都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起来,身为帝王的雄心前所未有的炽烈。
  沉默片刻以后,李二陛下拉起皇后的手,感慨地说了一句和当年玄武门之变后一模一样的话:“观音婢,你给朕生了个好儿子啊。”
  长孙皇后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回答也一如当年:“承乾也是陛下的儿子呀。”
  长孙皇后虽然不知道这对父子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她陪伴了李二陛下几十年,皇帝任何一点细微的情绪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就在刚才那一瞬间,她有了一种感觉: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秦王再次回来了!
  “哈哈哈……”
  李二陛下畅快地笑了出来,惊醒了刚刚睡下不久的新城公主,哭声和笑声交相辉映……
  ……
  话分两头,李承乾回了东宫,都没有来得及去见几位妃子和刚出生的次子李阙,就连忙派人去将张世请来。
  如今的张世正在赵元茂手下做事,在司经局担任了一个九品的校书郎。
  听说太子召见,张世连忙放下手里的工作,跟着传旨的内侍赶往显徳殿。
  身为一个纯正的法家传人,当张世从李恪那里听说当今太子有意复兴百家学说的时候,那种激动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
  自从当年汉武帝轻飘飘的说出那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数百年来,除儒家以外,其余诸子百家的传承都艰难无比,很多学派都在岁月洗礼下断了传承。
  那些不入流的小学派,没了也就没了,或许他们自己都不在意,可是法家不一样。
  法家祖上也是曾经发达过的,自从李悝、吴起开始,直到李斯、韩非出世,法家引领天下潮流足足数百年。
  即便到了汉室,法家也诞生了如晁错、郅都、张汤这样的治世能臣,三公九卿甚至曾经一度大半都出自法家门下,可谓风光无限。
  但是汉武帝一句话,,将法家数十代人的努力毁于一旦。
  有些法家弟子选择改头换面,以儒生的身份行走天下,最终在几代人后忘了自己的出身,彻底成为儒门子弟。
  有些人则选择与现实抗争,宁可不做官,也要坚持自己的学问,然后在岁月的磨砺下看着自己的学问一点点断绝。
  张世之所以能撑到现在,纯粹是因为祖上的名头足够大,留下的产业足够丰厚,让张家的后人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撑不了多久了,再过两三代人,恐怕他张家也要如其他学派一般,并入儒家……或者走向灭亡。
  就在张世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吴王李恪找上了他,给他带来的新的希望。
  ……
  当初百家为何凋零?
  无非就是因为汉武帝的一句话而已。
  身为天子,一言而决天下事,一言而定天下法,这本就是上天赋予的权力。
  世间万物,都要随着皇帝的心意转动。
  当年汉武帝可以一句话就让百家凋零,那么如今太子一句话,岂不是也能让百家复兴?
  身为法家子弟,张世并不在乎什么百家复兴,他只要自己所在的法家能够重新崛起就可以了。
  只要他在有生之年能让法家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朝堂上,他就无憾了。
  ……
  跟在内侍身后走进显徳殿,张世甚至都没有仔细看看李承乾长得什么模样,就激动地大礼参拜道:“小臣张世,拜见殿下。”
  一句话说完,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
  “平身吧。”李承乾不动声色地说道。
  “谢殿下。”张世答应一声,从地上爬起来,老老实实站在那里等着李承乾问话。
  李承乾仔细打量了一下张世。
  这张世的岁数看上去和他自己差不多,嘴上连胡须都还没有留起来,而且长相很有些清秀,和他之前想象的那种面容严肃,削直刻深的形象截然不同。
  【这人真的是法家传人?】
  李承乾有些怀疑。
  虽然他也没有见过法家的人,不过史书上关于法家的记载可不少。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法家都是那种见惯了世间黑暗,双手沾满血腥,就算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将信念贯彻到底的猛人。
  这张世看上去才不过弱冠之年,这么年轻的一个人,真的能将法家的学问研究出什么门道?他有那种心性么?
  ……
  “你就是吴王说的那个精研法家之学的张世?祖上是汉初廷尉张汤?”
  在心里怀疑了片刻之后,李承乾面无表情地问道,尽量不让张世察觉到他心里的情绪。
  “回禀殿下,先祖确是汉武朝廷尉张公。所谓「精研法家之学」,只是吴王抬举,小臣愧不敢当。”张世毕恭毕敬地答道,心里紧张无比。
  实在是这一次的会面不仅影响到他的前途,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法家的未来,不由得他不慎重。
  “听说你能默诵历代律法,而且精通《律疏》,善用刑法,能明辨是非?”李承乾再问。
  虽然有李恪和赵元茂两人的举荐,不过作为主君,李承乾自己怎么说也要考核一下,否则有点太不庄重了。
  张世家学渊源,也知道这些上位者的行事手段,闻言恭敬拜道:“不敢当殿下夸赞,只是小臣祖上世代学法,故略通律令,伏请殿下明察。”
  “孤且问你,按律每户每岁税赋几何?”李承乾冷不丁的甩出一个问题。
  不要以为李承乾问的这个问题简单,事实上现在的大唐官场,州县一级的官员里,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的人都不多。
  没办法,谁叫如今大唐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政治浪漫主义者」,制定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税收名目简直丧心病狂,一户人家,每年要缴纳的乱七八糟的税赋多达几十种。
  想要看某个官员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问他有关赋税的问题,只要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个大概,这个人的能力就差不到哪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