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528

  事实上不管是谁负责审理这个案子,都算是对李承乾能力的一个考验。区别只在于由侯君集负责,考验的难度会大一点而已。
  卢照辞继续说道:“其二,刘洎升任太常,等于是断了越王的一只手,越王要想继续和殿下争夺储君之位,就必然要另外寻个盟友。而侯君集向来与殿下不和,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承乾皱了皱眉,有些犹豫地看着卢照辞:“应该不会吧?父皇难道就不担心玄武门之事重演?”
  要知道当年的李二陛下可就是靠着军队的支持逆推了父兄,从而登上皇位的,他又怎么会放心让自己的儿子掌控军队。
  卢照辞胸有成竹的笑了笑:“殿下,侯君集为人奸戾刻深,越王又眼高于顶,您觉得这二人的合作能够长久吗?”
  李承乾想了想,也笑了出来。
  君集这人,你对他好,他转脸就忘,你对他不好,他却能记一辈子。
  就李泰那种眼高于顶,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性格,只要两人走到一起,恐怕用不了三天就能把他惹毛。
  见李承乾笑了,卢照辞继续说道:“更何况如今禁军的两位统领苏定方和李君羡都是陛下的心腹,有这两人在,别说是长安城,就是整个关中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
  “即便越王和侯君集沆瀣一气,也绝对翻不起什么风浪,殿下自可宽心。”
第154章
:静观其变
  看着卢照辞意气风发,慷慨陈词的模样,李承乾有些感慨地说道:“伯益兄终显大才本色!”
  赵元茂在一边笑着问道:“殿下,臣向您推荐的这个太子家令如何?”
  “先生慧眼如炬,孤心服口服。”李承乾先是对赵元茂说了一句,后又对卢照辞说道,“伯益兄有如此大才,之前却为何装出那副不堪的模样,若非赵先生提醒,孤恐怕要抱憾终生了。”
  卢照辞当然有他自己的考量,不过眼下并不是解释的时候,听到李承乾这么说,连忙跪倒认错:“照辞之前言行孟浪,诓骗主上,请殿下治臣不恭之罪。”
  李承乾连忙上前扶起他,说道:“伯益兄不必如此,孤之前也有不到之处,还要请伯益兄不计前嫌才是。”
  卢照辞连道不敢。
  赵元茂在一边看着两人君臣相得的模样,清了清嗓子说道:“伯益年纪轻轻就能看出这许多,已经颇为不俗,不过在我看来,陛下此举还有第三种考量。”
  李承乾两人闻言都将目光转了过来。
  卢照辞是知道赵元茂有多大本事的,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之后说道:“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赵元茂对卢照辞的才学和为人十分欣赏,有意要将他收为自己的衣钵传人。
  此时见他问起,并没有明说,反而一点点的循循善诱:“伯益的格局有些小了。你既然已经想到了军队这方面,不如将目光放长远些。”
  “目光放长远些……”卢照辞喃喃自语了一句,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片刻之后,卢照辞有些垂头丧气的摇了摇头,拜道:“照辞驽钝,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赵元茂笑了笑,说道:“大唐立国迄今已十余年,那些开国将军大多老朽不堪,还能领军作战的不过寥寥数人。”
  “李药师功高震主,若无意外,日后领兵的机会恐怕不多。”
  “李绩近些年已经鲜少接触战阵,转为了文官。”
  “程知节虽然勇武,却无谋略,可为将而不可为帅。”
  “尉迟恭虽有勇有谋,更是有拥立之功,可他身为禁卫统领,却帮助当今陛下对付太上皇,犯了忌讳。陛下虽然嘴上不说,心中却定然不喜,绝不会委以重任。”
  “此辈开国诸将陨落之后,大唐军队该何去何从,伯益可曾想过?”
  卢照辞将赵元茂的话在心里念叨了几遍,突然眼前一亮,折扇在手心一拍:“我知道了!”
  赵元茂欣慰地看了看他,接着又转而看向李承乾:“殿下似乎也明白了?”
  李承乾露出一个苦笑:“孤确实是有了些想法。”
  “殿下不妨说说看。”赵元茂有些诧异。
  他早就知道卢照辞肯定能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却没想到李承乾也明白了。
  而且看情况,李承乾反应过来的速度比卢照辞还要快上一些。
  他却不知道李承乾之所以能明白过来,完全是托了后世电视剧和小说的福,和他自己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
  在李承乾看来,李二陛下那第三种考量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想割裂东宫和军方的关系,让李承乾没办法插足军队罢了。
  ……
  自从以李靖、秦叔宝等人为代表的开国将军们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后,现如今的大唐军队实际上分成了三个山头。
  其一是幽州罗艺的北军,其二是苏定方、李君羡的禁军,最后一个是侯君集、段志玄统领的各卫军。
  这三方中,罗艺因为曾经是李建成一党,在李建成倒台之后受到波及,虽然没有被治罪,不过因为在朝堂上没有盟友,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苏定方和李君羡是李二陛下十分信任的将领,一直负责统领禁军,护卫天子,虽然地位很高、权力很大,不过在卫军和府兵中却没什么根基。
  只有以侯君集、段志玄等人统领的卫军,才是整个军方三大派系里最强大的力量,可以说只要和这几个人交好,就等于是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
  李承乾和侯君集的矛盾李二陛下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同样也知道:任何台面下的矛盾都不算是矛盾,为了利益,官僚们随时可以抛弃节操选择暂时合作。
  只有把矛盾摆上桌面,将双方的立场彻底确定下来,才能杜绝可能出现的隐患。
  李二陛下现在做的就是把李承乾和侯君集放在擂台两端,无论最终李承乾和侯君集谁胜谁负,都一定会打出狗脑子。
  有了这个经历,双方以后别说合作,不背后捅刀子都算他们心地善良。
  当然了,为了维护东宫的声誉,这场战争最后必然是李承乾获得胜利,也只能是李承乾获得胜利,否则被天下人知道皇太子暗地里做生意,天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
  听完李承乾的分析,赵元茂问道:“既然太子殿下已经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不知殿下打算怎么做?”
  要知道虽然最后肯定是李承乾获得胜利,不过凭自己的能力取胜,可靠着李二陛下拉偏架取胜,这两者在李二陛下那里得到的印象分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承乾眼睛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语带杀气的说道:“且看他起高楼,且看他宴宾客,且看他楼塌了……”
  ……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刑部大大小小的官吏,加上长安令衙门的衙役,都在刑部尚书侯君集的指导下对谣言的源头展开了锲而不舍的追踪。
  只是不知道是那个幕后黑手太厉害,还是刑部官员太废柴。
  半个月的追查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甚至有些原本掌握的线索都在追查的过程中消失。
  局势一时间变得比孙伏伽担任长安令的时候还要险恶。
  后世有一种所谓的「戈培尔效应」,其主要内容就是一句话: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经过了前前后后大半个月的发酵,如今长安城里的谣言就有这么点意思了。
  越来越多百姓相信了谣言里的说法,认为皇太子经商,是为了与民争利,鱼肉百姓。
  东宫的风评一时间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就在某些人沾沾自喜,等着看东宫出丑的时候,长安令衙门外,一个身穿白衣的青年公子在左右仆役的簇拥下来到衙门前……
第155章
:林木回京
  林木站在长安令衙门门前,手中把玩着一枚雕刻成异兽形状的玉佩,微微侧头对身边小厮吩咐道:“击鼓。”
  “诺。”
  小厮应了一声,快步上前拿起衙门外鸣冤鼓的鼓锤敲了起来。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响彻整个长安令衙门。
  很快,一个衙役走了出来。
  看到林木等人的穿着打扮,衙役皱眉道:“尔等击鼓所为何事?”
  林木早就习惯了别人用这种眼光看自己,懒得和他计较,对刚才击鼓的那个小厮使了个眼色。
  得到示意的小厮小跑上前,从怀里掏出一份状纸和一块小手指粗细的金锭一起递了过去:“小人的主人有冤情要陈诉,还望官爷行个方便。”
  那衙役收下金锭,看也不看就把状纸扔了回去:“大人们最近忙得很,哪有工夫理会你们这些下贱的商人,等下个月再来吧。”
  小厮不敢和他争辩,只得将目光看向林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