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2214

第728章
李宽的提议
李宽觉得有点郁闷!
今天被李世民叫到大明宫,只不过简单的发表了几个观点,最后就被李世民给点名加入出征高句丽的大军之中了。
接下来一帮将领在那里讨论攻打高句丽的策略,他都没怎么听进去。
烦啊。
如今在长安城的日子多舒服,偏偏还要去辽东。
行军作战,哪怕是李世民,条件都没有办法跟长安城相比,更不用说他一个闲散王爷了。
“陛下,如此算来,要顺利的攻下高句丽,至少需要出动十万精锐,再辅以二十万的民夫,否则战事一旦不顺,就容易陷入胶着之中,到时候寒冬来临,局面对我大唐就不利了。”
李靖这一次,不敢托大。
高句丽可是一个正经的强国,不是你带着几千精锐就可以突袭灭国的。
“陛下,长安城离高句丽路途遥远,如今已经是四月底,等到大军到达辽东,如果无法速战速决,那么冬天很快就到了;一旦如此,大军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是不是可以考虑明年开春以后再出征?”
房玄龄知道拦不住李世民,不过还想着把这场战争往后延一延。
“十万兵马虽然不少,但是并不需要全部从长安城带过去;可以调派朔州和幽州等地的折冲府将士出征;这么一来,大军从长安城出发,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只需要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到达幽州,稍微修正一下,就可以进入辽东。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事,避免让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与高句丽人作战!”
李靖的这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河东道当初一直是防备北方草原入侵的重地,晋阳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附近的驻军不少。要最快的完成战争准备,最大限度的减少战争对大唐的影响,那么尽可能的少从长安城带兵出征,而是征集沿途的精锐,就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父皇,如今长安城到幽州的水泥路已经全线贯通,人员移动和物资运输都非常的方便;并且军中已经推广了方便面,军粮的准备也变得容易了许多;至于刀枪铠甲,得益于钢铁产量的增加,更不是问题;儿臣认为兵贵神速,如果我大唐确定要对高句丽用兵,那么越快越好,在那渊盖苏文还没有完全掌控住高句丽局面的时候,大军就出现在边境,取得的战果肯定会更好。”
李承乾是在场的所有人当中,最希望李世民尽快御驾亲征的。
那么一来,他这个太子就可以监国了。
虽然李世民肯定会安排一些大臣留下来处理政事,但是李承乾的权利也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如今储君之位岌岌可危的他,对这一点非常的看重。
“父皇,儿臣虽然不懂兵法,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万全之计,房相建议明年再考虑出征的事情,其实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区区一个高句丽,我们完全不用太过紧张,以大唐的实力,随时都可以教训他们。”
李泰本来对这场战争不是很关注。
但是如今李世民要御驾亲征,并且让李承乾监国,那就不一样了。
他这个魏王为什么风头能够盖过李承乾,还不就是因为仗着李世民的宠爱?
如果李世民离开长安城了,李承乾还不变着法子找自己的麻烦?
这种局面,他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
“隋朝不仁,我大唐才取而代之。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留下了多少英魂在辽东?我大唐早一天打败高句丽,早一天把英魂迎回来,对于稳定民心,激励将士,将取到巨大的作用。之前,有大臣反对父皇前往泰山封禅,如果父皇御驾亲征能够打败高句丽,那么应该就再也没有谁还对泰山封禅有意见了吧?”
李承乾听了李泰的话,心里气得半死,但是还得赶紧找理由。
在场的大臣都是人精。
一听到李承乾和李泰的发言,就知道这个事情有点变味了。
对于不想掺和储君争夺的大臣来说,保持沉默才是最合适的。
“宽儿,你有何见解?”
李世民见大臣们都不说话了,自然也清楚是啥情况。
但是,他不能让李承乾和李泰两个人在那里表演啊。
到时候丢的是皇家的脸面。
“陛下,都说高句丽远离长安城,其实在微臣看来,高句丽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一直以来,大家都习惯了从陆地上进攻敌人,但是高句丽的情况有所不同。只要从登州出发,水师可以在三五日内到达高句丽的许多城池。特别是那平壤,战船可以直接开到城外。高句丽的大军普遍都安置在边疆,一旦我们的将士出现在平壤等地,只需要有一两万人,就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水师可以不断的骚扰高句丽沿海、沿江的城池,让渊盖苏文搞不清楚我们的攻击重点,疲于应命。然后再配合几万精锐骑兵从辽东攻入高句丽,基本上这次只要有六七万兵马,就足够了;民夫也不用调用那么多,要不然会影响耕作;陛下可以考虑让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后勤科的人员负责调派本次出征的后勤物资,然后再把一些不重要的物资筹备交付给商家去办理,这样大军便可快速出征,轻装上阵。”
李宽的话说完之后,殿中陷入了寂静。
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内容也有点天马行空。
论陆战,在场的武将都经验很丰富,但是海战的话,就没有几个人清楚了。
可是从逻辑上来说,似乎又没有什么缺陷。
这么一来,大家的发言就比较谨慎了。
“楚王殿下,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交付给商家呢?”
长孙无忌看到众人似乎被李宽给镇住了,皱了皱眉头,打破了宁静。
李宽提议从水路两地同时进攻,这个方案好不好,长孙无忌不敢随意下结论。
但是把一部分的后勤补给任务交付给商家,这是他认为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第729章
新的战争模式
历朝历代的将领,都知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但是,怎么把后勤保障搞好,研究的人却是并不多。
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后勤科算是少见的专门研究后勤补给的机构了。
“赵国公,士农工商,都是我大唐子民;只要有利于大唐获得对高句丽作战的胜利,有利于完善战争时期大军的供应补给,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把一部分后勤补给交给商人来做,有何不可?”
李宽算是长安城中对商家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勋贵。
事实上,他本身也算是最大的商人。
“商人重利!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楚王殿下你能保证他们不会为了多挣钱,给大军供应伪劣物资吗?你能保证商人里面就没有一些被高句丽收买,故意在那里搞破坏的吗?你能保证在委托商人对应后勤的过程当中,没有徇私舞弊吗?”
长孙无忌能够位列功臣榜第一名,自然不是吃素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担忧就因噎废食!陛下要快速的御驾亲征,打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让商人参与到后勤补给,以及战后的战利品处理上来,绝对是一个省事又省钱的做法。”
朝堂中的这些大臣,都不是那种真正的酸儒。
所以李宽当着大家的面言“利”,倒也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
“这个提议不错!楚王殿下,我要是没有记错,凉州那边的捕奴队,当初就是跟着大军出征吐谷浑,每次打扫战场,都由捕奴队负责;如今把捕奴队换成一些商家,效果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秦琼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李宽。
他倒也不怕大家觉得自己跟李宽走的太近。
反正他的命都是李宽救的,这个事情长安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哪怕是他什么也不做,大家也会认为他是李宽的支持者。
“陛下,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之后,落下那么个坏名声,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些战争消耗了隋朝太多的人力物力,将几十年的积蓄都给花费的七七八八;如果此次陛下御驾亲征,最终户部不仅没有花钱,反而挣了钱,那么对百姓的伤害必然会降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这么一来,这场战争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经典,为今后新的战争模式奠定基础。”
李宽知道李世民非常注重名声,便从这方面出发进行劝说。
“出征高句丽还能挣钱?楚王殿下,我没有听错吧?”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觉得自己终于抓住李宽的小辫子了。
自古以来,就还没有看过哪场大战是能够挣钱的。
“宽儿,能够尽可能减少支出,不对户部来年的安排造成影响,就已经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事情了。挣钱的事情,就不用勉强了。”
李世民虽然心动了一下,不过他也觉得这应该是李宽在吹牛。
打高句丽哦!
隋朝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到了自己手中,居然成为能够挣钱的事情?
根本不可能嘛!
这个家伙,有点飘了啊。
“打高句丽,最终能让户部挣钱!陛下,微臣这话,是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的。”
李宽砖头看了看长孙无忌,再微笑着看着李世民说,“很多人都觉得,辽东到处都是荒山野岭,气候寒冷,没有什么价值。其实不然,那里的土地比关中还要肥沃,只要春天随便播种下去,秋天就能丰收。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粟米,收成都不会比关中差。
并且,高句丽也算是一个人口大国,一旦大唐收服辽东,单单俘虏就至少有几十万,把这些俘虏分配给府兵,然后再给将士们奖励辽东的田地,不需要十年,大唐就可以多一个繁华的辽东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