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7/2214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参与。
当然,李宽也不怕别人阴自己就是了。
再怎么出招,自己带着上帝视角,还怕应付不过来?
“李忠,你简单的将情况再跟宽儿介绍一下。”
李世民显然是接受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准备听一听李宽的意思。
事实上,今天朝会结束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人去请李宽进宫了。
“陛下,如果单纯是高句丽内部发生了一些混乱,那么对我大唐来说是好事,我们在一旁看热闹就行了,最好他们内部各派能够打的死去活来,到时候我们去收拾残局就行了。但是眼下的情况有点不同,那渊盖苏文对于高句丽的掌控能力,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高句丽的大权落到了他的手中之后,出现大乱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并且高句丽如今跟百济结盟,一直想着要吞并新罗;我推测那个渊盖苏文,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可能会迅速的在边疆挑起与新罗的战事,而以新罗如今的实力,断然不是高句丽和百济联盟的对手。
如果我们放任半岛局势这么发展下去,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国内的实力不仅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事情而受到影响,反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开疆拓土功劳的渊盖苏文,将在高句丽内部彻底的站稳脚跟。那么,紧接着,他很可能就会在辽东挑起战事,不断的侵占我大唐的领土。”
李宽掌握的关于高句丽的情报,比李世民都要多,说起话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最关键的是,李宽的这些说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是会确实发生的。
“楚王殿下,你这个意思,是支持对高句丽用兵了?”
魏征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说实在的,他没有想到李宽居然会支持自己的观点。
“楚王殿下,半岛局势,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复杂?”
程咬金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虽然他刚才的提议是要大唐站在一边看热闹,但是如果战争真的很有必要,作为武将,他肯定是支持的。
只有战争,才能体现武将的价值啊。
“没错!放眼四周,现在就剩下高句丽给中原百姓带来的伤害最大,许多人提起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事情,都心有余悸。如今不趁着渊盖苏文立足未稳,快速出兵的话,以后打起来高句丽来,就会变得麻烦一些。”
虽然伴随着大唐的国力不断增长,两国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理论上对付高句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但是李宽已经从西北贸易和蒲罗中那边收到了许多消息,大食人的势力,离大唐是越来越接近了。
今后的十年内,大唐主要的对手,应该放在大食身上才是正确的。
第727章
御驾亲征
“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麻烦的。如今高句丽对我大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威胁,虽然从长远来看,我们跟高句丽迟早会有一战,但是眼前大唐发展局面很好,晚点再考虑战争的话,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李宽反对的,就是长孙无忌支持的。
再说了,长孙无忌这话,倒也不能算不对。
不过一直在那里坐着没有说话的李世民,却是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赵国公的这话,也挺有道理。不过,高句丽不同于其他国家,如果我们大唐能够灭掉高句丽,那么背后的象征意义就不一样了。”
中书令杨师道敏锐的察觉到了刚刚李世民的神情变化,感觉李世民应该是想要打高句丽的,所以一直没有说话的他,赶紧站了出来。
反正他也不怕得罪长孙无忌。
作为弘农杨氏的族人,虽然有的时候要避免大家把他跟前隋的皇族联系在一起,但是作为仅次于五姓七望的大世家,杨师道也有他自己的影响力。
“是的!陛下,隋朝不仁,大唐取而代之;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结果都是大败而回,搞得河北道各地的军民,对高句丽都有阴影了,觉得他们难以战胜;如果我们大唐能够战胜高句丽,这就间接的说明了大唐比隋朝要更加强大!”
魏征的这话,难得的让李世民感到很中听。
“众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如今我大唐的各个折冲府已经改革了几年了,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也已经培训了几批学员了,朕觉得是时候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我们大唐的实力,让周边的宵小不要惹我们大唐。如今国内局势平稳,朕准备御驾亲征,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的话音刚刚落地,殿内就响起了各种反对生意。
“陛下,不可!刀剑无眼,战场上千变万化,陛下千钧之躯,万万不可冒险;并且,高句丽远离长安城,一旦陛下离京,国事容易陷入混乱;再则,我大唐猛将云集,兵强马壮,根本不劳陛下出手,就可以剿灭高句丽!”
魏征吓了一跳,赶紧劝说李世民。
虽然魏征是支持出征高句丽的,但是他没有要李世民御驾亲征的意思啊。
别看李世民当初南征北战,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今毕竟也已经四十多岁,身体开始发福。
骑射这些东西,如果长期不锻炼,肯定会落下。
李世民御驾亲征,如果他只是在幕后指挥还好,万一心血来潮的要上战场,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魏征这个极力支持出征的大臣,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魏公说的没有错,区区一个高句丽,有我老程就够了。陛下,只要给我五万兵马,陛下就在长安城等着听我胜利的消息。”
“微臣请命带兵攻打高句丽,陛下在长安静候佳音即可!”
“陛下,微臣愿意……”
很快的,殿中的武将们就纷纷表示自己可以胜任攻打高句丽的任务,让李世民把这个重任交给自己。
但凡是武将,就没有不想打仗的。
特别是跟高句丽的这一仗,更是意义非凡。
一方面,高句丽可是打败了强盛的隋朝的国家,并且如今任然是一个颇为强大的国家。
另外一方面,大唐如今的实力强大,完全不是高句丽可以比拟。
特别是在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任教的将领们,领会了新式训练之下将士们的战斗力,更是对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战役充满了信心。
“朕意已定!你们放心,不到万不得已,朕不会亲自冲锋陷阵的去跟将士们抢功劳的;至于国事,朕离开长安城的这段时间,就由太子监国,留任的众位大臣辅助,当无大碍。”
李世民显然是在开会之前就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从今天的会议中,他也大体上知道了大家对于征伐高句丽的意见。
“父皇,请放心!儿臣一定谨小慎微,鞠躬尽瘁,绝不敢耽误任何国事。”
一直在人群之中像是小透明一样存在的李承乾,听到李世民居然有意让自己监国,不由得喜出望外。
太子监国,这本不是什么稀罕事情。
但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可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朝不保夕。
如今,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按照李承乾的推算,至少要等到入冬的时候才能回到长安。
如果战事不顺,甚至等到明年才会长安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别看长安到洛阳,洛阳到朔州,朔州到幽州都已经有了水泥路。
可一旦出了幽州,就不是那么好走了。
如今的高句丽,可是占据着辽东的大片土地,甚至还有一千多里的长安来专门防备大唐。
最关键的是高句丽国内可是有着几十万的将士,可不像是一般的部落可比的。
“父皇,儿臣愿意跟随父皇出征高句丽,为我大唐贡献一份力量。”
李承乾旁边,李泰也及时的站了出来。
虽然他不希望李世民御驾亲征,但是眼看着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他立马开始考虑如何从这件事情上面获得最大的利益。
李承乾在长安城监国,他要是留在长安城,日子肯定过的不舒坦。
李泰压根就不相信李承乾会让他过的舒服。
既然如此,倒不如跟着李世民出征高句丽,说不准还能混点军功回来呢。
“不用,青雀你留在长安城即可,到时候让宽儿陪朕出征即可!”
李世民也不管其他人的反对意见,一意孤行的决定了御驾亲征的安排。
房玄龄在旁边看的很是无奈。
不过,他对李世民的性格非常的了解,知道不管是怎么劝说,都不可能让李世民放弃御驾亲征的想法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怎么考虑实现大唐的利益。
“陛下如果要御驾亲征的话,那么准备工作立马就要开始了。如今已经是夏天,虽然有水泥道路之后,骑兵前往辽东只需要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但是一应粮草补给,兵器装备,都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
“玄龄说的不错,整体的后勤统筹,就由你跟叔宝来负责吧!”
李世民可是征战天下的帅才,自然知道一场战争背后需要做的各种准备有多么复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