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2

  但事实是,崇祯宠信庸才,忠臣殒命,政令混乱,大明的灭亡怎么可能和他没有关系?
  只是这话不好当着崇祯的面说出来,毕竟传言崇祯刚愎自用,很爱面子。
  这要是当面打脸,他恼羞成怒把自己砍了,那就太冤了。
  详细的听完接下来不到一年中大明的命运变化,崇祯都有些无法控制自己的神情。
  脸上的肌肉不停的抽动着,缩在袖中的拳头捏得死死的,心中更是久久无法平静。
  至于王承恩,他已经是第二遍听到了,只是这一遍更加详细,也更让他忐忑,但他只能低头不语。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崇祯有些不敢问,但还是努力的问了出来。
  “那朕呢?朕的结局如何?”
  看到崇祯似乎又苍老了几分,脖子上青筋暴起,牙关紧咬,沈浪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
  他实在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之前刻意打住了,没有说下去。
  但是大明都亡了,崇祯和他家人的结局是绕不过去的,除非崇祯自己不问。
  现在崇祯既然已经问出来了,沈浪不回答是不行了,他沉吟了下,轻叹一口气,声音低沉的道:
  “在闯军入城前夕,陛下命人分送太子和几位皇子到几位大臣家避难,然后下令皇后嫔妃自缢,随即亲自提着宝剑砍杀了几位公主和嫔妃。”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陛下便来到煤山,自缢于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
  “陛下还留下了一道血诏,将大明灭亡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并请求贼人勿伤百姓分毫。”
  说到这里,沈浪停顿了一下,然后大义凛然的道:
  “陛下以身殉国,大仁大义,后世之人无不动容。”
  “可悲可叹,陪伴陛下走完最后一程的,只有眼前这位王公公。”
  “后人感念这位王公公的忠贞,将他的墓修在陛下的思陵门外,让他几百年来一直守护着陛下皇陵,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说罢,沈浪还用眼神示意了下旁边的王承恩。
  后面这段,王承恩之前是没有听到的,现在听到了,不知是感动,还是感伤。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脑袋贴着地面,低泣起来。
  而崇祯,整个人都木然了,他虽然很不想去相信这一切,但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他,沈浪所说的话是真的。
  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如果沈浪不是后世人,不可能猜得这么准。
  如果真到了大明灭亡的那个时刻,他崇祯是绝对会做出让皇后嫔妃自缢,甚至亲自动手砍杀家人的地步。
  至于自缢之前,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这太准确了。
  虽然这事现在还没有发生,但崇祯相信自己很大概率会这么做的。
  连这个都讲出来了,如果不是后世人,就算是他崇祯肚子里的蛔虫都不可能知道。
  而且在整个述说的过程中,沈浪描述得都很顺畅,如果是编的,不可能做到这般。
  可是,沈浪说出的话可信度越高,那就越证明大明的寿命真的不足一年了,所以崇祯才会如此的伤感。
  这就像一个癌症病人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确认自己最多可以活不到一年时间,心态受到巨大冲击是很正常的。
  何况,这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一个王朝的灭亡,影响着千万人。
  即便崇祯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无法平静的接受这般残酷的现实。
  他崇祯上位之初就有着很大的抱负,一直致力于中兴大明。
  结果,不但没能挽救危局,反而最终导致大明灭亡,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何等的打击。
第七章
崇祯的绝望
  崇祯心中的苦楚无法向外人诉说,连情绪都有些无法控制。
  突然,他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把上前抓住沈浪的肩膀,问道:
  “那太子呢?李自成即便夺得京师,那也只是夺了我大明半壁江山。”
  “南京是陪都,京师有的,南京都有,只要太子去到南京,大明就可以东山再起,怎会灭亡?”
  崇祯说到最后四个字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崇祯可以为大明而亡,但却不想大明为他而亡,从而让他崇祯成为亡国之君。
  可沈浪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只是无奈的叹息一声,道:
  “皇上,那些人连大明都不在乎,怎会在乎太子和几位皇子,他们直接将太子交给李自成了。”
  听到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崇祯的双手无力的从沈浪的肩膀上滑落,一个趔趄,差点儿没能站稳。
  他神情悲凉,喃喃自语的道:“是啊,那些杀坯连大明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太子吗?还会在乎太子吗?”
  崇祯很是落寞,突然,他又猛的转过头,看向沈浪,神色甚至有些狰狞的问道:
  “可是,朱家子孙万千,就算没了朕,没了朕的子孙后代,可还有那么多王爷,他们呢?难道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灭亡?”
  他崇祯上位就是接替哥哥的位子,在他这一脉没有传人时,其他亲王同样可以按照亲疏来继承大统,何至大明就此灭亡呢?
  他崇祯可以没有好下场,但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绝对不想,所以他不想放过任何一根救命稻草。
  沈浪摇摇头,给了崇祯最终的解答:“京师失陷后,本来福王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东林党和马士英等掌握话语权的人想扶植潞王为帝。”
  “最终,福王抢先出手,求助刘泽清,黄德功等四个军阀的支持,成功夺得帝位,称弘光帝。”
  “可这样一来,这四个军阀的地位水涨船高,无法控制,各自为政,互相攻讦。不到一年时间,便被清军各个击破。”
  “最后除了黄德功力战而死,其他三人都投降了,弘光帝也被这些人押解到了清军帐前。”
  “随后又陆续走马观花出现几位王爷继承大统,甚至出现几人同时宣布继位。”
  “他们为了逼迫对方承认自己为正统,不惜互相攻伐,结果都被满清轻易剿灭,在位时间都不到一年。”
  “坚持最长的是最后一任的永历帝,在西南一隅坚持了十多年。”
  “在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之后,就再没有政权能反抗满清的统治了。”
  沈浪在描述这段时,是带有自己情绪的,语气甚至是有些不屑。
  无怪他会如此,强敌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互相内斗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也不想想,就你那点能耐,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皇位给你了,你能保住吗?
  崇祯不知是没听出来,还是不在乎。
  应该是不在乎吧,他也没心情去在乎,也觉得非常的可笑。
  几百年前的南宋,有那样一个现成的榜样在那里摆着,就算学不来,也不会死得这么快吧。
  凭借长江天险的南京政权,居然连一年都没有坚持到,真是可笑至极。
  至于什么隆武,绍武,永历之类的,大半壁江山都没了,还在拼死争什么皇位,抢着去当亡国之君吗?
  不过,崇祯听到几个特殊的名词,清军,满清,于是问道:
  “你是说,这天下,最终李自成并没有坐稳,反而被鞑子给夺了去?”
  沈浪点点头,随即将李自成入京以后的事情给大概讲述了一遍,讲述了李自成是如何在京师拷掠那些大臣的。
  听到这些,本来精神有些萎靡的崇祯仿佛彻底活过来了一般,甚至大笑不止。
  “好,好,打得好啊,打得好啊,这是李自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了。这些奸臣都该杀,都该杀,哈哈哈……”
  崇祯笑得眼泪都下来了,非常的解气。
  沈浪又讲到吴三桂在李自成和满清两方之中选择了满清。
  李自成出兵攻打吴三桂之后,反而被吴三桂和鞑子联合给击败,狼狈的退出京师,只当了四十几天的皇帝。
  “李自成果然只是流寇,无法担当大任,先祖从蒙元手中恢复汉家江山,又被他给丢了。”
  之后,李自成一路被鞑子追得四处逃遁,直到在湖广被几个农民给打死。
  “可笑啊可笑,我大明居然是被这样的人给灭亡的。”
  “更可笑的是,他李自成居然是死在几个农民之手,他不是最受那些流民的推崇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