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2

  “此物只有手掌大小,如何藏下日历?”
  怎么向古人介绍手机这种高科技玩意儿,沈浪一时有些抓瞎,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皇上,你可能不会想到,大明之后的三百多年,整个世界的变化是如何之大。”
  崇祯听了这话有些狐疑,但没有插话,似是等待沈浪继续说下去。
  “我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种叫飞机的大家伙,就像一间大房子,它里面可以坐下几百人,它可以带着这些人飞上几千丈的高空。”
  “大家可以在里面吃饭,喝茶,轻轻松松的,从北京到南京,一个时辰便可抵达。”
  “还有大船,很大很大的船,我们叫游轮,就是供人游玩的大船。”
  “它可以有几十层楼高,可以乘坐几千人之众。即便如此,还留有很多地方可供几千人游玩。”
  “游轮里面有好多个酒馆,供人喝酒的地方,有酒店,供人吃饭的地方,还有可供几千人住的客房。”
  “另外,船上还有游泳池,它就像是一个大池塘,大人小孩都可以在里面游泳嬉戏,多么的不可思议。”
  “我们还有一种可以载人潜到海里百丈深的大家伙,叫潜艇,它可以在一片漆黑的大海深处肆意游荡。”
  “不仅如此,我那个时代的人,甚至可以登上月亮,不是传说的嫦娥,而是真正的我那个时代的人。”
  “也就是说,我那个时代的人,借助这些东西,可以上天,可以入海,还可以上到月亮去。”
  “即便我这个只有巴掌大小的手机,也是聚集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有了这个东西,我可以和万里之外的人说话,而且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因为它可以像镜子一样把万里之外的人照给对方看。”
  ……
  沈浪一口气说了很多,他不知道自己表述得到不到位,也不知道两人能否听懂。
  他只想告诉两人,自己是真的来自未来。
  果然,两人听完之后,面面相觑,一脸的不可思议。不知道是被彻底惊骇到了,还是以为沈浪是在胡言乱语。
  仅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片土地几千年来,最快的赶路方式一直都是骑马。
  最大的船是成祖时期的宝船,那也不可能载几千人还可以在上面肆意游玩,更别说潜到海里百丈深的那种物什了。
  至于和万里之外的人说话,还可以看到对方,甚至飞到月亮上去,那更是千方夜谭。
  “你说的这些,皆是真的?”崇祯有些不可置信的。
  其实沈浪刚才说的话,他都没有完全听明白,只是听出了个大概。可即便是个大概,也是让人惊骇得无以复加。
  沈浪认真的点点头道:“皇上,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不是真的,一般人编都编不出来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
  崇祯面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心中对沈浪的身份不由的又信了几分。
  正如沈浪所言,一般人想编都编不出来,光是那些什么飞机、游轮、潜艇之类的新名词,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编出那么多。
  而沈浪之所以要说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不是要证明自己一定是三百多年后的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未来人。
  如果崇祯不认为人类在三百多年的时光中有这么大的变化,将他沈浪当成三千多年后的人也无尝不可。
  只要能证明我沈浪是未来人,证明我真的知道大明的命运就可以了。
  崇祯感觉自己问话的方向似乎有些跑偏了,自己现在最想知道的应该是大明的命运,其他的知道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想到沈浪说的大明的寿命已经不到一年,崇祯心中又升起一股悲凉的感觉,呼吸都有些紊乱了。
  他努力的平复了下心情,没再纠结沈浪是不是三百多年后的人,问道:
  “既然你是后世之人,那你肯定知晓我大明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你且道来。”
  沈浪知道,崇祯肯定已经从王承恩那里知道了,现在再问,只是想再亲自确认一遍,毕竟牵扯太大。
  沈浪告诫自己,尽量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去叙述,免得刺激到崇祯,从而惹祸上身。
  “好的,皇上,那我就如实说来。”
  “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大明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大明的一切都成了历史。”
  “我们要了解大明的历史,就需要从史料和典籍中去学习。”
  “所以,我可能远远比不上那些研究明史的史学家,但有关大明的一些重大事件从小有学习过。”
  “如果我说得不够准确和完善,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知道这是沈浪在给自己找台阶,他也接受这种说法,因为如今的大明人,绝大部分也不知道几百年前宋和元发生的事情。
  “好,朕恕你无罪,你继续说。”
  幸好沈浪对明朝历史是有些兴趣的,平时也看过不少有关明朝的资料和书籍,此时便派上了用场。
  果然,多读书是没有坏处的。
第六章
对话崇祯(下)
  “王公公告诉我,如今是崇祯十六年四月初,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建奴入关肆虐已经几个月了。”
  “在四月左右,内阁首辅周延儒自请督军请战,具体哪一天我不知道。”
  “据史料记载,此人出师之后,根本不敢与鞑子交战,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天天报捷欺上瞒下。”
  “等鞑子自行离去,然后再回来向皇上邀功,直至事情败露而获罪。”
  听到这话,崇祯心头一惊,因为周延儒已经出发好几天了,如若沈浪所言,再想收回成命已经不可能了。
  沈浪继续说道:“如果周延儒已经出发,陛下则可以派人去查验一番,看那周延儒是否如我所说,只在军中饮酒作乐而不敢与鞑子交战。”
  “沈浪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若事实如此,就足以证明我是后世之人了。”
  崇祯点点头,认可了这种说法,他示意道:“继续说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之后,比较重大的事件就是孙传庭与李自成的决战了。”
  “但是,孙传庭由于钱粮不足,新兵训练也未完成,所以一直拖到下半年八月才出发。”
  “最初进展很是顺利,给闯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到了九月,因为连绵大雨,后勤补给供应不上,导致军心不稳。”
  “趁此机会,闯军突然绕道切断孙传庭粮道,导致军心崩溃,既而大败。”
  “孙传庭大败后撤回陕西,直到十月初,力战而死。他麾下的人,逃的逃,降的降。”
  孙传庭部是大明所剩不多的精兵,是他崇祯为数不多的最后家当。
  至于左良玉、吴三桂等军头,手下的军队几乎成了私兵,愿不愿意为大明打仗,还要哄着才行。
  知道孙传庭就这样完了,崇祯说不痛心是不可能的,稍微有些慰藉的是,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
  崇祯平复了下心中的震动,示意沈浪继续说下去。
  “孙传庭一死,陕西,山西至京师沿线,已经没有可阻闯军直抵京师的军队了。”
  “不是大明无兵,而是沿线其他统兵大将,如姜瓖,唐通等人,他们都有私心,不愿为大明效死力。”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然后开始东征。”
  “沿途之上,除了周遇吉在宁武关力战而死,并给闯军造成重创,姜瓖、唐通等统兵大将皆不战而降,闯军长驱直入。”
  “周延儒被罢黜之后,内阁首辅是陈演,陛下和众大臣本欲调吴三桂回援,但被他所阻。”
  “等到闯军在三月兵临京师城下时,已然不及。”
  “而京师内部,由于崇祯十六年的鼠疫在下半年彻底爆发,京师人数死亡超四成。”
  “京营本就孱弱不堪,经此一劫至闯军兵临,算上老弱兵残,连城墙都无法布满,也无任何战力。”
  “至于那些大臣,除了少部分忠于大明的殉国之外,很多已经在等着改朝换代了,主动打开城门引闯军进入,跪迎李自成。”
  “就这样,大明被那些无耻奸臣给葬送了……”
  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沈浪尽量不去说崇祯的不好,所以没有说他一次次的催促准备不足的孙传庭尽快出战,是逼死孙传庭的原凶之一。
  也没有说他笃信和重用陈演这样平庸而刻薄之人,导致吴三桂无法及时入关救援。
  既而罢免陈演之后,又重用更加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的魏藻德接任首辅。
  最后,沈浪还将大明灭亡的责任都推到了那些大臣身上,没有扯上崇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