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2

  参将胡守亮连忙插话道:“关宁军为大明征战十余载,到刘公公口中却如此不堪,这岂非是在质疑朝廷无能。”
  这是要用大棒敲他刘公公了,刘公公也是能言善辨之辈,并未被吓到,他只是嗤笑一声道:
  “不是朝廷无能,而是关宁军变了,关宁军已经不是曾经的关宁军了。”
  “曾经的关宁军是陛下的关宁军,是大明的关宁军,如今的关宁军,却不知姓甚名谁……”
  “你……”这话就说得比较严重了,可以说是大逆不道,杨坤、胡守亮等人心头大骇的同时,皆怒目而视。
  看到这些人面色不善,刘公公也被吓了一跳,不会真的向咱家动手吧。
  吴三桂见气氛不对,适时的出声道:“关宁军自然姓朱,效忠于大明,陛下知晓,刘公公还请慎言。”
  刘公公没再多言,该说的话,他都说了。
  吴三桂也不会和这样一个太监斗气,他的眼界没这么低,刚才在他们吵闹间,他想了很多。
  可以说,仅仅相隔半年时间,自己这皇帝对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天差地别啊。
  半年前阿巴泰肆虐京畿的时候,他吴三桂更加磨蹭,都没和建虏照面,自己这皇帝还不是得客客气气的。
  不但在武英殿设宴款待,还赐予了尚方宝剑,而当时都没有听闻过沈浪和这支勇卫营。
  如今,一道圣旨就将关宁军贬得一无是处,反而处处抬高勇卫营。
  真是有了沈浪,就忘了他吴三桂啊,自己这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新厌旧啊。
  可话又说回来,抛开这些感情因素,这段时间沈浪和勇卫营的表现,确实可以用战功彪炳来形容。
  今天勇卫营与建虏鏖战一天,其实是分成了多次大战,而勇卫营每战必胜。
  若再算上前阵子的战果,那勇卫营的战果就比较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到现在自身的伤亡还不大,粗步估计,勇卫营的总计伤亡应该不超过一千,甚至更少。
  这说明勇卫营不是因为某一次运气好,或者某一次战术运用得当才取胜。
  而是真正的能战之军,不输于大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精锐之军。
  战果之辉煌更是大明与建虏作战以来之最,远远超过任何一次大明对建虏的胜利。
  而且,这勇卫营还非常用命,真的是从早打到晚,毫不停歇。
  想到此,吴三桂也有些汗颜,确实比关宁军强多了。
  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抱负,效忠大明,建功立业。
  但是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逝,年轻时的幼稚想法早被狗叼走了,现在他吴三桂的个人前途才排第一,首先要为自己建功立业。
  不过吴三桂有一点想不通,这般强大的一支军队,怎就会突然冒了出来呢?
  周遇吉他自然认识,出身勇卫营。
  去年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周遇吉在杨柳青以少胜多打败过建虏,但自身的伤亡和战果完全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
  仅仅相隔一年,主将换成了沈浪,招募了一些新兵扩充了兵力,战斗力却是得到了质的飞跃,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吴三桂知道和勇卫营全军配备新式火枪有一些关系,但绝对不仅仅是这个。
  若是换一支军队,可能这些火枪早就成了建虏的战利品了。
  “沈浪啊沈浪。”吴三桂觉得这个问题最终焦点还是在这个人身上,因为这一系列的变化就是从这个人的出现才开始的。
  这一次次的胜利,也是此人在指挥,要说和这沈浪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之前,吴三桂还以为沈浪能够成为勇卫营主将,是因为陛下被王承恩和沈浪蒙骗,毕竟陛下犯这种糊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这次,用人还是挺准的,这沈浪确实有大才,也愿用命,以后要多留意此人了。
  从圣旨的内容,以及陛下对此人的器重程度来看,此人和勇卫营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可能已经超过了他吴三桂和关宁军了。
  可这沈浪才出现多久?半年时间就超过了他吴三桂十多年的努力。
  虽说他吴三桂也认可沈浪的能力,但却不认可陛下对沈浪这般器重。
  一个资历如此浅的新人,再有能耐,怎能爬到我们这些老臣老将的头上?
  我们这陛下也真是的,喜新厌旧,丝毫不顾忌我们这些老臣老将的感受。
  有人说我吴三桂没有年轻时的抱负,失了锐气。
  你再看看这沈浪,就是年轻时的吴三桂,他迟早也会变成现在的吴三桂。
  这是大明的原因,不是我吴三桂的原因。
  如那左良玉,年轻时还不是意气风发,敢打敢战,为朝廷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现在呢?
  还有那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甚至都直接投了鞑子。
  所以这一切,不是我吴三桂的原因,而是大明的原因。
  陛下你今天痛斥我吴三桂,以后就会痛斥这沈浪,咱们走着瞧。
  可以说,吴三桂对这圣旨是很不满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精致利己主义者吴三桂
  吴三桂虽然对崇祯的这份圣旨很不满,但他却不敢表露出来,因为这其中可是透露了不少内容。
  以前关宁军即便没有战功,陛下也不敢大加斥责,还要多加安抚。
  原因很简单,大明的辽东诸城以及山海关还需要关宁军守卫。
  陛下更担心关宁军会步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后尘投清,从而让大明国门向满清彻底敞开。
  而现在陛下敢这样斥责关宁军,甚至有要克扣关宁军粮饷给勇卫营的意思,那是不是不担心关宁军做出违逆之事了?
  陛下的底气何在?勇卫营。
  勇卫营这段时间的巨大战果给了陛下巨大的信心,不需要关宁军就可以独自面对建虏入寇了。
  八千勇卫营敢直接与一两万建虏在城外野战,并取得大胜,那几千勇卫营就能够守住山海关。
  所以,关宁军已经并非不可替代。
  正因为如此,心里对关宁军的长期不满,就此爆发了。
  当然,这里面恐怕少不了王承恩和沈浪的煽风点火。
  特别是王承恩,这刘公公可是王承恩的心腹,而王承恩是沈浪的义父。
  刚才刘公公说的这些话,肯定是代表着王承恩的意思。
  王承恩这是要干什么?这是想将关宁军排挤走,然后让沈浪独占军功吗?应该是这样。
  若真是如此,那说明沈浪已经有足够信心战胜建虏,不担心阿济格的反扑。
  这样的话,关宁军更不能走了。
  他吴三桂又不傻,陛下在圣旨中的意思看似对关宁军很不满,但并非真的想将关宁军赶走,而是为了逼关宁军出战。
  若真的一言不和就回去了,那真的是将陛下给彻底得罪了,到时候他吴三桂和袁督师一样的下场都不稀奇。
  吴三桂所猜不错,崇祯的这份圣旨自然是与沈浪和王承恩不关,不过更多的是与沈浪息息相关,王承恩只不过派了一个心腹按照指示行事罢了。
  本来崇祯还是有些顾忌的,毕竟关宁军的地位确实比较重要。
  而且一直以来朝廷对关宁军也多有依仗,不然也不会弄得天怒人怨也要每年凑出三四百万两的辽饷。
  之前一直哄着,这突然就好像要翻脸了一般,万一吴三桂真的恼羞成怒投敌了怎么办?崇祯是有些怕的。
  但沈浪作为一个未来人,通过史料以及一些学者的探讨,把吴三桂的性格算死了,这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种人智商高,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吴三桂才会在大明、李自成和满清三方之间徘徊。
  不管身处哪一方,他的心智都不坚定,时刻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得失。
  在大明,与满清暗中牵扯,大明亡了,又在李自成和满清两方之间左右摇摆,权衡利弊,最终将注下到了满清政权。
  投清之后,又暗中与南明势力勾结,看到南明势力难当大任,便立即下狠手向清廷表忠心,甚至不惜杀死永历帝。
  坐镇云贵时,拥兵自重,开藩设府,几近成了一个独立于清廷之外的小朝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