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2

  当然,沈浪也不会让他们舒舒服服的,他对一旁的亲兵队长李东华道:“把刘公公请来。”
  没有多久,一袭红色蟒袍的刘公公匆匆赶来。
  这刘公公是王承恩的心腹太监,自然知道皇上和王公公对沈大人的器重。
  见到沈浪之后,便极尽客气的道:“咱家来迟,让沈将军久候了。”
  沈浪笑道:“刘公公客气了。”
  刘公公知道沈浪找自己来所为何事,便连忙道:“是否该咱家动身了?”
  “正是,还劳烦刘公公尽快启程。”
  “能为陛下分忧,能为沈将军分忧,是咱家的福分。”说罢,他向沈浪又行了一礼之后,才率领一干麾下离开。
  沈浪还派了几人扮成随从跟随,直奔吴三桂所在的关宁军。
  此时的吴三桂,还在率领三倍于敌的关宁军与五千左右的建虏纠缠不清,虽然看似打得有来有回,但双方所付出的伤亡都不大。
  而且这五千人中,满洲兵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余皆是汉军和蒙古兵。
  可即便如此,关宁军到现在还未占据明显上风,更不用谈将其击溃了。
  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建虏也愿意陪着关宁军慢慢的玩下去。
  曾经一度,他们还准备抽走两千人去支援后方大营,因为另一支明军太凶悍了,不到一万的兵力都敢反攻我大清十万大军的大营了。
  与之一比,如雷贯耳的关宁军好像真的什么也不是。
  不是关宁军的战斗力太差,而是关宁军的战斗意志与那支明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这一点建虏懂,沈浪和崇祯自然更懂,刘公公现在就去给他们提升点战斗意志。
  “圣旨到……”
  刘公公一行刚抵达关宁军驻地时,就有随行人员高喝。
  关宁军上下不敢阻拦,有人第一时间飞奔去禀告吴三桂,刘公公一行则直奔吴三桂行营而去。
  得到禀告的吴三桂率领一干主要将领匆匆赶来迎接,并直接将刘公公一行迎进自己的营帐内。
  刘公公站到上首位置,直接道:“总兵大人,准备接旨吧。”
  吴三桂不敢耽搁,率领一众将官连忙跪下听旨。
  刘公公双手摊开圣旨,开始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虏入寇以来,朕甚烦忧,惟恐我大明再遭涂炭。
  然沈卿沈兴明,自告奋勇,向朕请命,仅率八千勇卫营力战十万建虏,朕甚欣慰。
  沈卿睿智,多用计谋,勇卫营上下用命,每战必胜,斩虏甚多。
  然虏十倍于勇卫营,进逼京师,迫勇卫营正面交战。
  为使朕不受辱,为使大明不再受辱,沈卿再次请战,誓死保卫京师。
  沈卿沈兴明,勇卫营全军上下,未负朕之信任,未负大明之信任,未负京师百万子民之信任。
  朕之所见,京师百姓之所见,勇卫营上下奋勇杀敌,未顾个人之安危,未有丝毫之退避。
  此乃忠义悍勇之军,天地可鉴。
  然沈卿所部勇卫营自成军以来,国库空虚,每月所得粮饷不及关宁军半成,毫无怨言。
  其未怨朕,亦未欺朕,所获所得皆掠自敌寇。
  关宁铁骑赫赫威名,关宁军上下静观勇卫营与敌鏖战,有何感想?可有羞愧?
  若关宁军不想战,亦不敢战,自回山海关即可。
  静战之军,十万百万又有何用。
  敢战之军,八千亦是无敌之师。
  吴三桂,尔等好自为之。
  钦此!
  听完这份圣旨,吴三桂等一干关宁军将领,仿佛五雷轰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真的是陛下下的圣旨吗?这真的是陛下对关宁军的态度吗?
  下给吴总兵和整个关宁军的圣旨,通篇都在说沈浪和勇卫营,只在最后稍提了一下吴总兵和关宁军,而且是责问,不满,甚至是讥讽。
  总之,陛下对勇卫营和关宁军的观感是天差地别。
  就差直接说:要战便战,不敢战就滚回山海关吧。
  难道关宁军没有作战吗?比半年之前好多了好不?都已经与建虏大战好多个回合了。
  当然,如果你说和勇卫营的战果相比,那是差一点。
  但也不要把关宁军说得这般一无是处吧,这会寒了关宁军上下将士的心啊。
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太监说话真难听
  宣读完圣旨之后,刘公公看着吴三桂似乎愣在那里,便出声提醒道:“总兵大人,总兵大人?”
  吴三桂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
  他恢复平静,客气的对刘公公道:“刘公公,此番旅途劳累,末将已经为你安排好歇息的地方……”
  刘公公则是摆摆手说道:“咱家是否能歇息,还得看吴总兵的意思。”
  吴三桂微微一愣,追问道:“不知刘公公此话何意?”
  刘公公振了振嗓子,沉声道:“陛下让咱家亲自问一问吴总兵,关宁军是战,还是退。”
  吴三桂神色一正,毫不犹豫的道:“关宁军上下对陛下,对大明赤胆忠心,自然是战。”
  刘公公点点头,继续追问道:“如何战?还如今日这般,三倍于敌,却无法退敌?”
  “这区区五千建虏,勇卫营不须千人,不消半日即可退之。”
  “陛下权衡,国库空虚,关宁军战力不佳,却所耗甚大。”
  “若退回山海关,或可将这些粮饷拨于勇卫营,勇卫营上下必然更加用命。”
  听到这些话,不光是吴三桂,关宁军其他将领无不心中大怒。
  这不但是贬损关宁军,还要从关宁军嘴里虎口夺食啊。
  吴三桂的面上没有看出有任何的不快,他只是平静的回应道:“建虏未退,关宁军怎能退避?刘公公多虑了。”
  “刘公公想必身心乏累,先去稍歇片刻,待末将与众将商讨退敌之策,再禀告公公。”
  刘公公却是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继续道:“咱家来时,建虏已被勇卫营吓破胆,连大营都不要了,连夜拔营而走。”
  “咱家不懂军略便深知此乃破敌良机,不知关宁军还有何疑虑?”
  吴三桂沉声道:“并非疑虑,只是此乃军国大事,并非儿戏,自然需要商讨准备一番。”
  刘公公轻笑道:“幸勇卫营不会如此,否则今日哪会有如此战绩。关宁军瞻前顾后,贻误战机,咱家认为还是自回山海关为妙,免得拖了勇卫营后腿。”
  刘公公这话就非常不客气了,这显然不是崇祯让他说的,而是他自己的心里话。
  关宁军一干将领早就忍受不住,此刻哪里还能沉默,副将杨坤脸色难看的斥责道:
  “一口一个勇卫营,既然勇卫营如此善战,何须我关宁军出战,勇卫营自去灭了建虏即可。”
  刘公公似乎正等着这句话,听到杨坤所说,连忙接话道:
  “勇卫营正有此意,虽然鏖战一日,全军疲累,但为了能给陛下分忧,勇卫营上下依然向陛下请战,不破建虏绝不停战。”
  “然陛下心念勇卫营全体将士身心俱疲,不忍其苦,才有咱家此行。”
  “若关宁军忠勇可及勇卫营十之一二,陛下何须如此烦忧。”
  “关宁军若战意不坚,尽早退去,或可让陛下不作他想,勇卫营也能全心对敌。”
  这死太监说话真难听,将关宁军贬得一文不值,还一个劲的要赶关宁军走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