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812

  最终在康熙下令撤藩后立即举兵造反。
  可见他从未真正效忠过任何人,他只效忠他自己。
  纵观吴三桂的后半生,游走在各方之间,真是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人就不能让他掌握太大的权力,不然比那些贪官污吏的危害更大。
  而且,这种人也不能一直惯着,需要不时的敲打和削弱,不然就会恃宠而骄,不知敬畏。
  当然,这前提是你有敲打他的资本,否则很可能被反噬。
  之前崇祯没有,那现在有了,勇卫营以及勇卫营这段时间的战绩就是。
  吴三桂有足够的脑子,不用别人帮他权衡利弊,他自己就能够想得明明白白。
  他会因为这份圣旨和崇祯翻脸吗?会真的直接回山海关吗?会投清吗?
  都不会。
  他最大的可能反而是率领关宁军与阿济格交战,不说多拼命,但绝对会比之前卖力。
  毕竟阿济格现在是败军之将,士气正是低迷的时候,不趁这个时候建立一些军功,以后怎么保证关宁军的利益?
  朝廷不会心甘情愿的每年花费巨资养一支不作为的军阀,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勇卫营。
  如果关宁军的战绩与勇卫营相比太难看,关宁军怎么向朝廷交代。
  一年几百万的辽饷就养出了一群草包?到时候真把辽饷克扣一部分给勇卫营都无法反驳。
  至于投清,更不可能了,除非在大明没有容身之地,不然谁去那苦寒之地给满洲人当奴才。
  满清给得了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吗?满清能给得了他吴三桂像山海关、宁远那样几乎可以当土皇帝的地方吗?
  我吴三桂在皇太极在位的时候都没有投了满清,怎么投你一个样样都不如皇太极的多尔衮。
  而且刚辅政不久,大张旗鼓的征明就得到了现在这个结果,傻子才会给你多尔衮当奴才。
  心中有了定计,既然这刘太监逼着他吴三桂现在就表态,他就给出态度。
  便直接道:“关宁军并非不战,还请刘公公替长伯回禀陛下。”
  “长伯先前所虑甚多,顾及建虏势大,关宁军精锐若全部葬送在此,山海关危矣,从此国门洞开,大明危矣。”
  “如今,勇卫营旗开得胜,关宁军已察觉建虏乃外强中干,必驱之,必战之。”
  刘公公则是皮笑肉不笑的道:“如此甚好,不过咱家不急着回去,倒想看看关宁军是否真的想战,还只是做做表面功夫糊弄陛下。”
  杨坤、胡守亮等众将真的恨不得把这死太监的嘴给撕碎,说话真他娘的太难听了,这狗东西怎么活到现在的。
  吴三桂倒没怎么生气,至少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何必同这样一个太监置气呢?到时候在陛下面前给你穿小鞋就得不偿失了。
  他笑道:“若刘公公不急着回去复命,不嫌军中清苦,想待多长时间都行。”
  刘公公对吴三桂的态度还算满意,立即追问道:“那吴总兵何时用兵?”
  吴三桂没有迟疑的道:“现在就用兵。”
  杨坤和胡守亮听到一惊,胡守亮直接道:“大人,我大军也与建虏连战数场,且天色已晚,何不待明日再行出兵?”
  吴三桂知道,这话一出来,肯定会受刘太监挤兑。
  只听刘公公嗤笑一声道:“勇卫营鏖战一天,斩敌甚多,转战几十里都未喊累,你们一万五打五千,战果聊聊,就喊累了。”
  “等你们明日出兵,建虏以逸待劳,关宁军恐怕更不敢战了。”
  “咱家还是那句话,若关宁军不敢战,尽早退回,勇卫营就算连战十二时辰,也不找借口,更无怨言。”
  杨坤和胡守亮还想争辩,被吴三桂立即喝止,他认真的对刘公公道:“刘公公息怒,为陛下分忧,是关宁军分内之事。”
  “建虏新败,正是军心不稳之际,此时出兵,确是良机,再苦再累亦不容错失。”
  其实,他也确实担心如同刘公公所言,如果关宁军不出兵,勇卫营会真的继续作战下去。
  那样的话,关宁军将如何自处?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庭影院
  刘公公身边有沈浪派来的锦衣卫,其中两人还跟随刘公公一起进入吴三桂的营账宣读圣旨。
  所以,他们对期间发生的事情非常清楚,另外吴三桂遣军出战的事情,他们也通过无线电向高文彩汇报了。
  而高文彩又第一时间向沈浪进行了汇报。
  沈浪知道吴三桂是聪明人,知道如何去做,所以吴三桂愿意出兵他毫不意外。
  既然关宁军接手了,勇卫营就可以回去休息了,沈浪立即率军打道回府。
  至于打扫战场的工作,等天亮之后再说了。
  王承恩早让人准备好了丰盛的饭食,众将士回营之后美美的吃了一顿,很是满足。
  在将事情安排完之后,沈浪和周遇吉交代了一下,便和王承恩一行从德胜门进入京师。
  一路上,王承恩赞叹不已:“兴明啊,这仗打得好,打得好,打得极好啊,想必陛下现在一定是高兴得无法入睡。”
  以沈浪和王承恩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互相客套,他含笑道:“幸不辱命。这次若能把建虏赶出去,他们应该能老实一段时间了。”
  “以后敢不敢来都两说。”王承恩立即笑着接话道,好像是他自己打了大胜仗似的。
  两人没多耽搁,直接一起向皇宫行去。
  晚上别人进不了皇宫,但不包括沈浪和王承恩。
  时间还不晚,养心殿灯火通明,显然崇祯还没有休息。
  得知沈浪和王承恩回来,崇祯第一时间跑出来迎接,那表情,比普通人中五百万还开心。
  进得养心殿之后,沈浪算是知道原因了,原来崇祯刚才是在看王承恩录制的战斗视频。
  那密集的枪声,震天的喊杀声,光是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崇祯抓住沈浪的手臂,神情无比激动的道:“沈卿,有你在,是朕之幸,大明之幸啊。”
  “有沈卿在,何愁流寇不灭,何愁建虏不灭。”
  崇祯用两句话就简短的概括了沈浪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他对沈浪的极其重视。
  之前他依赖沈浪,信任沈浪,是相信沈浪能够给大明带来一些改变,帮助大明续命。
  而今天,沈浪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国之重臣,大明定海神针的地步。
  有沈浪在,有勇卫营在,大明在军事上被流寇推翻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了,李自成再想打到京师来,做梦去吧。
  这一刻,他感觉到了安全,无比的安全。
  大明寿命不足一年的紧箍咒算是被取了下来,他崇祯也不用上吊了,更不用家破人亡了,他能不兴奋吗?
  他很想拉着沈浪给他讲解整个战斗过程,毕竟这些视频是王承恩在城楼上拍的,距离有些远,拍得也不是很清晰。
  而且沈浪的战术安排等等都无法在视频中体现出来。
  如果有沈浪这个主将讲解,再结合视频,他就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胜了。
  这是大明的胜利,也是他崇祯的胜利,这是一场久别的翻身之仗,是足以改变大明命运的决定性之战。
  他不但想要自己了解,还要让人详细的记录下来,作为他崇祯一朝转折之战记载于史,何其壮哉!
  崇祯的心思,沈浪懂,很懂。
  所以他看到崇祯不好意思挽留,便主动表示要向崇祯汇报今天的战斗情况。
  崇祯大喜的同时,又很是关切的道:“沈卿鏖战一天,必然十分疲惫,还是改日吧。”
  沈浪笑道:“我还好,真正累的是将士们,他们才真正的鏖战一天。”
  崇祯看向一旁的王承恩问道:“王伴伴,现在是何时辰?”
  王承恩连忙捋上袖子,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然后回答道:“陛下,现在是九点十三分,亥时一刻。”
  崇祯点点头,又对沈浪道:“沈卿,那我们讲到十一点钟如何?”
  “好的陛下。”
  崇祯又立即对王承恩道:“王伴伴,时间到了告之于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8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