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673

  不过,今年朱由校需要加冕的藩国君主不只朱聿键一个,而是很多个,所以是批量加冕,朱由校会同时给很多个藩王加冕。
  当然,也不只是今年,而是每一次加冕都是这样。
  也不只是大明自己国家的权贵因为在海外购得了土地要自建国家。
  还有许多外国权贵也通过瓜分到自己国家的殖民地或抢夺其他未被大明占领的区域为殖民地后,向大明请求受封的。
  比如,日本一些大名现在开始宣告不再奉天皇为主,而奉大明皇帝为主,要彻底改造为一个儒系国家。
  “赐斯地于汝,汝当弘扬儒道,教化人心,使蛮夷知周礼,习汉文,以利天下大同!”
  朱由校将冠冕加到了朱聿键等头上,并很是庄严地说了几句。
  “谨记圣皇谕示!誓当永循王道!”
  朱聿键等伏首回了一句。
  至此,这些人就成为了大明承认的新藩国的君主。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明已是工业文明的国家
  接下来,这些被大明承认的新藩君,将会得到大明银行的贷款,征募人才,去自己的藩地进行汉化改造。
  如果改造成功,在大明派遣钦差审查后,大明中央朝廷将会根据他们的汉化程度,获得大明不同程度的军事与经济支持。
  对于直接是大明宗室或勋贵在海外建国的,还会在获得中央朝廷的援助外,也获得大明皇帝的直接支持。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朱聿键这种需要从零开始的藩国君主而言,他改造自己藩地第一步基本上还是物理改造为主。
  即通过自己的雇佣兵将当地土人头目全部灭族,然后强势成为当地土人的新领主。
  接着在文化上强制同化,而经济上则对这些土人加以安抚,并用高福利招揽汉人,甚至是汉化程度高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让这些人移居自己的藩国。
  甚至,如果招揽到的汉人够多,会直接将当地的土人全部变成奴隶。
  朱聿键因为有皇帝的帮助,高价从朝廷手里招揽走了大量来自于国内各地灾区的灾民,又靠皇帝的关系,获得了许多军事订单,而在皇家林苑内,将这些灾民训练后,就变成了自己的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
  所以,他就带着这支军队,得以将塔斯马尼亚岛的所有土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奴隶,且还占了新西兰,将那里的土人也变成了自己的奴隶,只承认自己带去的汉人为国民。
  当然,当地土人会反抗,不过反抗后的结果就是遭到血腥镇压。
  目前,大明皇帝朱由校对他们在海外的扩张以及对待当地人的文明程度,还没有那么多限制。
  朱由校只要求那块地方变成汉文化区而已。
  所以,朱聿键在自己的藩地怎么做都行。
  ……
  时间回到刚刚结束加冕典礼时。
  此时已是天启三十一年。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大明两京都已失陷。
  不过,现在的大明依旧存在,且比隆万时期还要繁盛。
  朱由校看着这些穿着汉服远去的藩国君主时,也因为想到这些,而嘴唇微抿起来,且不由得又看向了自己身旁的官员们。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剃头易服令已下,此时的京师内外,俱已不见汉家衣裳了,还好自己凭着一腔孤勇,搞铁血政治,总算避免了这一情况出现”
  朱由校因此想了后,就不由得看着自己眼前的士大夫们,在心里道:“你们应该感谢朕,让你们没有做亡国奴!不用举家殉节!”
  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又在心里腹诽道:“不对!你们有的人即便知道也不会感谢朕,因为朕这样做,其实是断了让你们给满清皇帝做奴才,从而自己好为人上人的机会!”
  在加冕典礼结束后,朱由校才开始下旨对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进行审判。
  而也因此,费利佩四世也就被押到了午门外,跪在了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面前,接受他的审判。
  照例,依旧是由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先控告了费利佩四世一切罪责。
  接着,朱由校才因此问着费利佩四世:“费利佩四世,你是否认罪?”
  费利佩四世看着这些东方人,心里已毫无生念,也就点了点头。
  “凌迟处死!”
  于是,接着不久,朱由校就下达了处决费利佩四世的旨令。
  对于这些西洋番,朱由校可不会手软,他很清楚,这些人在历史上有多残忍野蛮。
  当费利佩四世得知自己要被凌迟处死时,只是激动地大喊:“不,不要,我是西班牙的国王,我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贵族,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
  但费利佩四世此时呐喊已没用,他现在只能接受被凌迟处死的命运。
  “朕以严刑处决费利佩四世,是因为他是那些屠戮百姓的刽子手的幕后主使,但朕不会对你们这些因为提出不同科学观点的学者治罪;
  相反,朕会鼓励你们继续研究,也给予你们研究的自由,今后你们就留在大明科学院,为人类的进步做研究,朕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但现在,你们得先学会汉文,朕已派了最好的老师教习你们汉文,希望你们尽快学会!”
  在处置完费利佩四世后,朱由校就见了笛卡尔等人,并表达了自己的一番观点。
  “是!”
  笛卡尔等回了一句,他们对于朱由校支持他们的行为感到很欣喜。
  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能意识到笛卡尔等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多大的价值。
  但朱由校是清楚的,所以,他才会让沈寿峣等下西洋时,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些人带回大明来,他甚至还下达了密旨说,这些人如果不来,就直接暗杀掉,就算人类文明延迟进步,他也不希望外国多一丝赶超大明的机会。
  所幸的是,这些科学家在本国相比于牧师或者律师,还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所以,还是都被成功带到了大明。
  大明现在的科研实力自然已是十分强悍。
  大明科学院和工程院的研究人员数量已经十分庞大。
  地方各省和大型工厂也都有各自的研发机构。
  朱由校甚至还直接出內帑,创办了《自然》和《科学》两期刊,任命大明最权威的学者担任翰林院编修,专门负责审稿,评选出每期最有价值的研究性论文,只要被选上期刊的,皇帝会亲自予以重赏,赐予散官官爵,以及丰厚的金钱奖励。
  另外,朱由校还设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一度,用于奖掖在科研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
  而获得者将获得正二品大员的待遇。
  虽然大明在外宣扬儒家文化,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方式扩张着儒家文化圈,但如今的大明本土已经不是儒家文明为主,而一个具有大明特色的工业文明国家。
  因为朱由校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在大明本土,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和工匠,还有救死扶伤的医士以及军人最为被尊重,相反,纯粹的儒士则被冷落了许多。
  而当朝廷决定要改变科举制度后,不再以八股文章取士后,对于只能做官老爷的他们而言,无疑是更大的打击。
第五百六十六章
进一步改革科举与弱民不可取
  “科举取士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
  “皇家书院和各地皇庄学校教育出来的士子明显在处理各类政务比只靠幕僚的科甲官员更娴熟,更有脑子!”
  “而科甲出身的官员,大部分处理政务只能靠幕僚,平时只能袖手谈心性,一到京察大计时就抓瞎,拼命走门路,托关系,照这样下去,铁腕肃贪后的清明吏治,早晚要因为这些科甲官员继续败坏下去!”
  “何况,国家培养读书人,不能只培养能做官的人,天下若要大安,需要各行各业皆有才俊,需要培养读书人通识之才,进而能为社会所用,而非只是治民治军。”
  因眼下帝国财政充裕,皇帝朱由校和他的辅臣们也就有意趁此机会大兴全民教育,改革科举制度,而元辅刘鸿训也就奉旨主持了关于改革科举制度的廷议,且在廷议上,慷慨激昂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元辅的意思,科举当如何改?”
  学部尚书李邦华这时候问了一句。
  “选官与选才分开。”
  “具体而言,就是先选才后选官,各省乡试所选才俊,由朝廷直立和各省分立的高等学堂录取,然后高等学堂毕业者,可报名参加会试,会试所录者即可授官!”
  “也就是说,举人需先继续去高等学堂入学,毕业者方可考官,也可不考官,报名由官府分配工作。”
  “乡试和会试所靠科目皆不再是八股文章,也不再只考程朱理学之学问,而是通考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体能七科,各科设一定分值,以分值高低论排名,排名较高者录之,较低者不录,合格者予以毕业,不合格者,则需重修。”
  刘鸿训说到这里后,礼部左侍郎刘宇亮立即就站了起来:“这是在违背祖制!是本末倒置!科举不以儒家之学选士,而以百家之学选士,这还是以儒为尊吗?!皇庄和皇家书院,以及宫学、卫学怎么教,我们管不着,那是陛下自己的事!但天下士大夫不能尽皆背叛圣人之学!”
  礼部尚书李觉斯也跟着问道:“董博士费了多少心血,才让我儒家为天下正统之学!元辅,您这样做,还有脸见孔孟二圣吗?!”
  “孔孟固然为圣人,但不代表天下士子就只能治他们的学问!历朝历代,只尊儒术,所吃的亏还少吗,国朝若非自陛下即位以后,提倡实用之学,不拘泥于王道霸道,我大明宗社只怕早已不存,而天下已累累白骨也!”
  刘鸿训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