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82


第二天凌晨,曹化淳亲自在东厂监狱中审讯,陈履谦父子拒不认罪。
东厂历任的掌刑千户都是从锦衣卫调来的,这位千户当初正是李廷表的徒弟,深得李廷表的真传。
在他的指挥下,吊打一次,夹棍四次,拶刑二十下,乱棍二百下,辣椒水、老虎凳、烹煮、红绣鞋等各种大刑,足足给陈履谦享受了一天。
这么多大餐用完,陈履谦已是奄奄一息,全盘招供,问什么回答什么,很快承认自己是受人指使,唆使张汉儒诬告钱谦益,王藩栽赃曹化淳,种种情事俱是乌程一手握定。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今湖州)人,这一下曹化淳已经明白了,他让人又从刑部大牢中将张汉儒拖到东厂大牢,直接活活的枷死了。
随后,东厂又对去刑部投案的王藩如法炮制,各个大刑又走了一遍,王藩当天就扛不住了,写出和陈履谦一样的口供。
曹化淳拿着两份口供,立即进宫呈崇祯御览,崇祯不相信当事人钱谦益的辩白,但对曹化淳得来的口供毫不怀疑。
崇祯愤怒不已,他从未想到,堂堂一个内阁首辅居然能干出这等栽赃陷害、祸害异己的缺德事,还亲自点炮!
当崇祯将供词甩在了温体仁的脸上时,温体仁如坠冰窖,他知道自己败了,强烈的求生欲让他作出了最后的挣扎。
在崇祯面前,温体仁嚎啕大哭,失声痛哭,哭得死去活来,开始了声情并茂的表演。
崇祯原本是非常愤怒的,不过他见一个六十多岁、半截身都进土的温体仁哭成这样,心中一下子开始软了起来。
这老东西怎么说也跟着自己干了好几年的内阁首辅了,平时磨合的还算不错,也很听话,就这么干掉了确实于心不忍。
崇祯被感动了,开始安慰了几句,眼见哭入佳境,效果明显,温体仁适时的收起了眼泪。
哭,是门技术活,时机要把握得当,当年的严嵩和魏忠贤都是靠这门技术扭转了局势,干掉了对手,温体仁对这门技术浸淫颇深。
一旁的王承恩见此情景,觉得恶心不已,他没想到一个六十好几的人了居然毫无廉耻到这种程度,真是个臭不要脸的!
在崇祯的安慰下,温体仁这才略微放心的回家了。
第155章
温体仁下课
既然战斗已经打响,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决定,开始行动!
当天,刑部右侍郎杨廷麟上书,弹劾首辅温体仁,以及阁臣薛国观等人。
第二日,刑部尚书冯英上疏,弹劾温体仁,在这封奏疏里,他痛责温体仁结党营私,为表达自己的愤怒,还用上了抑扬顿挫的排比句。
支持皇太子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尤其是被温体仁打压的喘不过气来的东林党,在硬茬路振飞的开道下,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淹没了文华殿的龙案。
温体仁面对众人的弹劾,却无法反击,因为几乎所有阉党成员都保持沉默了,仅有个别几个温体仁的铁杆在帮忙找场子,还被群臣围殴。
从温体仁抛弃唐世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个不够意思的领导,绝不会有够意思的下属。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狂风暴雨,温体仁忽然间有种无力感,他决定使出自己的最后一招:请辞!
内阁大学士张至发和温体仁关系很铁,他没有背叛这位战友,他在温体仁请辞的奏疏上写了“温旨抚慰,不许辞任”的票拟,呈交御览,来试试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不反对那就说明温体仁就没事了。
崇祯冷眼看了奏疏,本想下旨杀了他给众臣一个交代,在冷静了片刻后,终究没有下杀手,仅仅在奏疏上朱笔一挥:“放他去!”
圣旨传到湖州会馆,温体仁正在吃饭,听到“放他去”三字,如同惊雷击顶,吓得手中汤匙都掉在了地上。
温体仁被削职夺赐,回乡反省,钱谦益虽然走出了大狱,却也被削籍归乡,不再留用,可以看出,崇祯对温体仁还是够意思的。
朱慈烺无法理解皇帝老子为什么不宰了那老东西,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
不管怎么说,被温体仁整了这么长时间,朱慈烺怎么会允许他这么轻而易举的回乡呢。
朱慈烺对待敌人从来不接受投降,他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对于敌人,他永远不会手心慈手软。
很快,李廷表觐见了皇帝,并递上了几份供词,审查皇太子中毒一案中,锦衣卫挖出了几个在宫中的耳目,他们多次将内廷的事情传递给外朝大臣,其中拥有耳目最多的就是内阁首辅温体仁。
崇祯起初还有些不信,在亲自审问了几个太监后,他才真正的相信,一时间他怒火中天!
他没想到自己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一力袒护、无比信任、恩宠无二的温体仁竟然真如人言,在幕后结党营私,甚至在内廷中安插眼线!
一时间,崇祯感觉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自尊和智商受了莫大的羞辱,他怒不可遏,当即下令锦衣卫将温体仁打入诏狱,抄其家!
原本崇祯对温体仁仍留有一丝眷注,然而在内廷安排人监视自己,这是他如何都无法容忍的事情,他甚至怀疑给太子下毒的就是这老东西!
此事一出,大量的朝臣开始上书弹劾温体仁,温体仁的党羽纷纷跟他划清界线。
阁臣薛国观最机灵,在家写奏疏反省自己,并痛斥温体仁祸国乱政,他要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没办法,这年头混饭吃不容易,现在形势有些明朗了,此时不落井下石等待何时?
京师,温府。
温体仁在得知皇帝要将自己打入诏狱,吓得病倒在床榻之上。
温府一片大乱,温体仁的三个儿子却在争吵不休。
长子温俨道:“二弟、三弟,你们留在府中陪着父亲,我且先带着咱娘回浙江老家。”
“凭什么让我们留在府中?”老二温侃和老三温佶顿时不让了,二人都清楚,老大这是想卷着财物先跑路了。
老大温俨认真道:“你们都是朝廷命官,不能私自离京,我身上没有官位,当然是我先陪咱娘回老家了。”
“屁的朝廷命官,我们不过是凭父亲的功德才混到的中书舍人,挂个名字而已。”老二温侃道,他说什么也不会让兄长自己跑路的。
在唐宋的时候,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可以参与政令决策,到了明朝,朱元璋干掉了胡惟庸,废了宰相和中书省,朱棣又建立了内阁制度,诏书开始由内阁起草,中书舍人就完全变成打酱油的了。
更别说温体仁的两个儿子还是靠裙带关系上去的,两人平日比打酱油还打酱油,根本没人拿他们当成是官。
兄弟三人完全不顾躺在床榻上哼哼半天的温体仁,依旧在那吵闹,最核心的问题是财产怎么分配。
正在这个时候,温府大门忽然间爆炸了,吓得府中众人不由得惊呼了一声。
在木屑四飞,滚滚烟尘中,只见冲进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锦衣卫,他们一进入温府中见人就抓,但凡反抗或意图跑路的全部当场被斩杀。
温俨一下子跳起来了,惊恐道:“锦衣卫来了!”说完连忙准备走后门翻墙跑路。
老二温侃嘲笑道:“大哥真是胆小如鼠,锦衣卫是来抓咱爹和抄家的,又不关咱们的事情。”
老三温佶点了点头也道:“大不了让锦衣卫没收府上所有财物,我二人是朝廷命官,圣上又没牵连我等.......”
他话音还未落下,只见大量锦衣卫已经涌入正厅,将他们二人围了起来。
人群分开,冷面如霜的李廷表和锦衣卫佥事吴孟明出现在他二人面前。
温侃拱着手,强颜欢笑道:“下官久仰李大人虎威......”
“铿!”一声剑吟声响起,李廷表手中绣春刀一闪,温侃人头飞起。
“你!”老三温佶症了症,刚想说什么,却见李廷表反手就是一刀斩向自己,然后,没了.......
身负皇命的锦衣卫佥事吴孟明一下子被惊呆了,他吃吃地说道:“李大人,你,你这是何意?”
李廷表手拿一块深色丝巾轻轻擦了擦染血的绣春刀,淡淡道:“温家拒捕,反抗锦衣卫,被当场格杀!”
吴孟明一颗心沉了下去,只觉全身冰冷,这李廷表也太狂妄了,当着自己的面居然说瞎话!
李廷表没有理会他,淡淡道:“还差一个,迅速搜捕,温府直系一个别放过,跑一个就拿自己的命填!”
“是!”锦衣卫众人躬身领命。
第156章
首辅之死
吴孟明,他的爷爷吴兑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兵部尚书,位列八座,万历五年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万历九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巡抚顺天,是个典型的封疆大吏。
家里这么牛,所以吴孟明年轻时就进了锦衣卫并当了千户,辅佐许显纯处理北司刑,后来因得罪许显纯,被诬陷藏匿亡命之徒,被拷讯削籍。
崇祯初年,被恢复官职重新启用,一年多以前还处理过郑鄤一案,品性还算刚正,崇祯有意提拔他,特意命他跟随李廷表一起捉拿温体仁。
吴孟明没想到,这个曾经的老战友现在变的这么彪了,以前只觉得他狠,现在不仅狠,还胆大!
吴孟明没有阻止,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看戏,谁让人家职位比自己高呢,自己这指挥佥事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李廷表将温体仁两个儿子的头颅割下,一手一个持在手中,来到了内室温体仁的床榻前,将两颗首级扔到了他的棉被上。
温体仁惊吓过度,身体越来越糟了,此时见到两个儿子惨死,更是身子剧震,他眼中含泪,咬牙切齿的竖起颤颤巍巍的手指,悲愤道:“你........”
李廷表俯下身,附在温体仁的耳边,轻声道:“殿下让我转告你,出来混,总要还的!想想这些年被你整死的那些人,你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温体仁骇然失色,久久不语,似乎在回忆过去,片刻后,他重新躺在了床榻上,背朝众人。
众人不解这老东西这是何意,只有李廷表的嘴角微微上扬,他闻到了一丝异味。
李廷表看向吴孟明道:“他归你了!”说完头也不转的带人去抄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