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82


第153章
钱谦益案
崇祯皇帝的雷霆手段让文武朝臣竦然而惊,经此大变后,很多人都老实了,不敢在这个当口铤而走险,做一些不智的举动。
然而,崇祯丝毫没有感觉到快乐,他心中甚至有一些悲凉,他最初的为政初衷是朝廷上下君臣一心,共同挽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没想到这么多年来,他看到的却是朝臣的勾心斗角,君臣越来越离心离德。
不久后,礼部尚书姜逢元上书请辞,这位老臣或许是看不惯皇帝针对文臣的手段,又或许是不愿卷入皇帝和皇太子之间未来的争执。
崇祯并未挽留,很爽快的批准了他的请辞,准许其回老家余姚安度晚年,在他心中,姜逢元能力有限,不是他想要的肱股之臣。
在姜逢元归乡的那日,朱慈烺亲自出城为这位老师践行,并且要了一副字画做为留念。
姜逢元看着这位对自己礼敬有加的学生,很是感动,张了张嘴终究未说一句话,在叹了一口气后坐着马车离开了京师。
几日后,崇祯再次召见了李廷表,询问太子中毒一案的调查结果。
李廷表回奏,调查范围在缩小到了十几个人时,一个尚膳监的太监在诏狱畏罪自杀,锦衣卫从他的住处地砖缝隙中发现了少量毒药。
这名尚膳监的太监近日有出宫采办的记录,基本可以确定是下毒之人,但不排除还有同党,而且背后之人还未挖出,锦衣卫的侦查工作还是继续。
崇祯点点头,对李廷表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让他务必查出幕后之人,并直接在御前汇报,不得与其他人泄露探查内容。
李廷表将胸脯拍的啪啪响当面做了保证,又委婉的将骆养性与宫女通奸的事情捅了上去。
对骆养性早已不爽的崇祯当天就将他罢免了,不过却没有任命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朱慈烺被解了禁足,崇祯没有让他再去前朝议政,以让他修养的名义暂停参政。
没有扳倒皇太子和勇卫营,温体仁原本觉得非常的遗憾,后来用精神胜利法想一想,现在的局面也不错,皇太子没了议政的权力,自己还是老大。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策划,温体仁准备对朝中反对自己之人进行一次大清洗。
京城湖州会馆中的温体仁,一边品尝着家乡的小菜,一边盘算着怎么收拾反对自己的人。
原本姜逢元这老东西是他第一个要对付的目标,没想到他主动请辞了,算他好运。
路振飞这块硬骨头,刚回京不久,目前还没有什么小辫子可抓,先忍一忍。
侯恂这厮,多次顶撞自己,需要尽快解决。
刑部尚书冯英,还有刑部右侍郎杨廷麟,二人都向着皇太子,也很不识相,既然都是刑部的,那得需要一锅端了,得找个大案子才行.......
由于国库再次空虚,十月二十五日,朝廷下令开银、铁、铜、铅各矿。
山东各地受灾逐渐严重,十一月七日,朝廷减免山东五年以前欠交赋税。
不久后,安静了一段时间的朝堂再起风波,首辅温体仁、阁臣薛国观,二人唆使宋之普等官员奏劾侯恂靡饷误国,户部尚书侯恂被削职入狱。
侯恂说来也冤枉,当时清军入关,各路勤王援军天天催粮饷不说,皇太子领着几大营数万人马出战建奴也需要大量粮草,胜利之后的封赏又要银钱,打发各路勤王总兵的粮饷还要钱。
这些都是从户部出的,现在钱花了,反倒怪他这个户部尚书靡饷误国了?
不过也没办法,崇祯只认钱不认人,九边各地又开始催饷了,户部拿不出银子,不找这个户部尚书顶缸怎么办呢?
见开场效果极佳,温体仁再次上疏,请求皇帝处死一直被关押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他对钱谦益的感情太深了,不杀钱谦益他寝食难安。
崇祯元年,刚上位的崇祯皇帝重新组建内阁,在推举阁臣的时候,礼部侍郎钱谦益考虑到,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则名在自己上面,对他入阁和当首辅影响很大。
思来想去,钱谦益决定耍些手段,派自己的门人礼部给事中瞿式耜,暗中联系推荐阁臣的官员们,让他们不要推荐温体仁和周延儒。
那个时期,朝中东林党势大,在推荐名单中有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等十一个人,果然没有温体仁和周延儒的名字,这让温体仁和周延儒恨透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
二人开始联合共同对付钱谦益,温体仁揭发钱谦益科场舞弊案,周延儒在暗中协助,又拉了个锦衣卫中的骆养性。
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结果被温体仁挖了出来,刚登基不久的崇祯还是个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火气很大,他立即罢了钱谦益的官,坐杖罚,连同名单上推荐的人一个也没用。
温体仁和周延儒翻盘了,周延儒当了首辅,为了报答老战友,他将温体仁拉入内阁。
大明的朝堂是残酷的,没多久,周延儒拉了老朋友一把,但老朋友温体仁却踹了他一脚,利用登莱之变孙元化一事将他干下去了,自己当了内阁首辅。
温体仁上位后,丧心病狂的将东林党往死里整,特别是钱谦益,即便是被罢官了,他也不想放过。
崇祯七年,温体仁贿赂常熟人张汉儒,让他诬告钱谦益贪婪放肆,说他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不守法规等数十件事,钱谦益最终被逮捕下狱。
在牢里蹲了将近两年的钱谦益得知温体仁现在准备杀自己,顿时慌了神,连忙让家人四处奔走,寻找以前的老朋友帮忙在御前求情,又通过师座孙承宗之子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
曹化淳原来是大太监王安的亲信,被王安分配到信王府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后来又回到宫中任职,天启年间,魏忠贤干掉了王安后,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城,发配到留都南京种菜去了。
崇祯继位后,将他召还并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清理魏忠贤时代的冤假错案,协助查处阉党,在此后几年里,曹化淳平反昭雪案件两千余件,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钱谦益曾为太监王安写过碑文,王安和曹化淳都是东林党人,听说钱谦益有难,曹化淳颇有义气,答应鼎力相助。
路振飞、张国维等一帮朝中大臣纷纷上书为钱谦益求情,连曹化淳也在御前开始出面活动。
刑部着手重审钱谦益一案,经过再次审讯,任凭张汉儒如何栽赃,钱谦益拒不认罪,渐渐的,情况变得有利于钱谦益,甚至有被释放的可能。
温体仁得知曹化淳插手,一时犯了踌躇,他知道曹化淳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能量很大,他们也一向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有些不甘心钱谦益这将死之人又要被人救走,权衡再三,苦思冥想之后,他目露凶光,冷冷道:“姓曹的!你真当老夫是泥捏的吗?”
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曹化淳和钱谦益,还有刑部两个绊脚石一锅端了!
从这个时候,一向谨慎的温阁老开始踏上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第154章
东厂的手段
立冬以后,北京城的温度直线下降,越发的寒冷了,然而此时的北京城却非常的热闹。
近日来,京城街头出现了数百张匿名揭帖,揭发钱谦益用四万两银子贿赂曹化淳让其扳倒内阁首辅温体仁,还有一个叫王藩的人去了刑部投案自首,举证该事,消息传开,京师震动。
温体仁自恃有皇帝的宠信,将此时密奏给了崇祯,并请求处置曹化淳。
见了揭帖,崇祯将信将疑,在他眼中,曹化淳处事谨慎得力,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他不假所思,将温体仁的密奏递给了曹化淳。
如果温体仁知道皇帝陛下这样玩,打死他也不亲自上这份密奏,随便找个人去做就是了。
曹化淳看了之后十分的恐慌,当即跪下叩头向崇祯请罪,否认对自己的全部指控,然后毛遂自荐,请求亲自主持审理钱谦益一案。
崇祯居然也同意了,看来在这位皇帝心中,曹督主的分量比温阁老重多了。
东缉事厂,成立于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与锦衣卫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皇城东安门北面的东厂官署中,朱慈烺正饶有兴趣的观察着这个传说中的特务机构。
这里的环境很是光亮,并不是后世影视中的那样黑暗,在府衙大厅西侧有个祠堂,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历届东厂督主的牌位就供奉在此。
让朱慈烺感到意外的是,在东厂府衙大堂旁的小厅中,居然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内的影壁上,还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
朱慈烺招呼了一个东厂的档头,问:“你们这为什么要供奉岳武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东厂即便供奉雕像,也应该是关二哥这样的,毕竟东厂更具备黑社会性质,不仅对付大臣,还在全国监视民众,许多地方的扛把子都和东厂番子有些关系。
这名东厂的档头恭敬的回道:“回殿下,这是历届督主为了提醒我等,为皇家办案毋枉毋纵,就应该像岳武穆一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竭力尽忠!”
朱慈烺点了点头,这口号喊的不错,就是这么多年来,东厂办的一些事儿可是有些不地道啊,在外面都被骂成狗了吧!
锦衣卫同样也拿过人,不过在民间却没有什么坏口碑,因为锦衣卫拿的大多都是高官,对普通百姓根本没兴趣。
曹化淳回到东厂后,听说皇太子驾临,连忙来见礼,他笑道:“殿下怎么想起到这儿来了?”
“本宫过来看看岳武穆。”朱慈烺嘿嘿笑道,边说着,他从袖口拿出一份文书递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接过文书仔细的看了一眼,有些泛白的眉毛忍不住抖动了几下,脸色也渐渐呈猪肝状。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曹伴伴,我们也相识多年了,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只管招呼李廷表便可,本宫很想看看厂卫联合办案是何等的场面!”
说完,朱慈烺便在东厂众番子的恭送下离开了。
“来人!”曹化淳低喝道。
“督主!”几名东厂的高管迅速赶来。
曹化淳阴沉着脸,将手中文书递给了掌刑千户,恶狠狠道:“将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全部处理了!咱家要让他们生不如死,让所有人知道,在东厂吃里扒外的下场!”
东厂原本作为皇帝监察外臣的工具,现在却被外臣渗透收买,这是何等的耻辱!曹化淳完全怒了!
朱慈烺知道曹化淳要搞温体仁,为了安全起见,温体仁在东厂里的耳目肯定要除掉,不然对曹化淳将会很不利。
曹化淳以极其血腥的手段将东厂整个都收拾了一遍,随后开始派下任务,让各个档头带着东厂番子在京师各处查找散布匿名揭帖之人。
东厂的番子在本地可谓是真正的地头蛇,在李廷表锦衣卫情报网的配合下,经过一番搜访,很快的,一个叫陈履谦的人被抓到了东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