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982


御史被杖毙,都察院的御史们立即炸锅了,在唐世济的带领下纷纷到午门搞事情,让皇帝开门纳谏,修德治心,亲近儒臣,事情闹的颇大。
找人联手,死死抓住目标的弱点往皇帝的伤疤上撞,不惜一切代价玩弄阴谋,损人利己,六亲不认,甚至可以牺牲无辜者的生命,这些都是温体仁一贯的手法,不用想,一定是他在搞事情。
朱慈烺感觉不妙,崇祯耳根子太软,生性又多疑,即便平日再疼惜自己,但身在皇家,又触及到皇权.......
汉武帝时期的戾太子刘据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刘据作为汉武帝的嫡长子,七岁被立为太子,深得武帝信任,博望寄期,为政以德,却最终被群小构陷致死。
“回京!”朱慈烺迅速起身走了几步,忽然又停下道:“拿银子买五十斤卖相好的番薯带回宫。”
“是!”吴忠应了一声,立刻让亲卫着手去办。
朱慈烺一回到皇城,李廷表立刻迎了上来。
“那个御史挨了多少廷杖?”朱慈烺边走边问。
李廷表紧紧跟随,道:“回殿下,先是轻打了二十下,半个时辰后那厮再次上奏,陛下又下旨打了二十下。”
朱慈烺疑问道:“二十下就打死了?你的人干的?”
李廷表摇头道:“并非卑职的人,是骆养性在监督,摆的内八字。”
“什么内八字?”
李廷表解释道:“宫里的廷杖是有门道的,执行的锦衣卫会看监督之人的意思,若监督之人靴尖朝外成八字型,就下手较轻,锦衣卫执杖会高高扬起,轻轻地拍一拍,若监督之人靴尖朝内成八字型,则下手较重,往死里打。”
朱慈烺脚步忽然一顿,道:“看来骆养性也不甘寂寞啊,想把事情搞乱。”
骆养性这个逗比,当初想把李廷表升为指挥佥事在锦衣卫架空,结果李廷表随军出征,被朱慈烺上报军功升官成了锦衣卫二号人物。
骆养性心里难不难受朱慈烺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个逗比不仅跟温体仁为首的阉党有矛盾,还跟自己有摩擦,现在被两方孤立在一边,完全就是个搅屎棍。
李廷表接着道:“殿下,卑职还有一个发现。”
朱慈烺停下脚步:“你说。”
李廷表往他身边凑了凑,低声道:“卑职在大鱼那的暗线回报,您每天去哪里,在做什么,甚至说了什么话,大鱼都知道,卑职判断,宫里应该有不少阉党的眼线。”
朱慈烺眉头微皱:“能大概判断他们是二十四监中的哪些吗?”
李廷表回道:“根据您平日的走动范围,司礼监、内官监和尚膳监的人容易接触到您。”
“知道了!”朱慈烺点了点头。
皇宫中不像宫外,锦衣卫虽有权进出皇宫,但也不能乱走,更不能随便在宫中抓人,想要端掉宫里的眼线,难度不小,只能智取了。
朱慈烺走过承天门,来到午门广场,只见大量的言官跪在午门前,想要进宫面圣进言。
朱慈烺直接背着手从言官中穿行而过,从午门左掖门直接进入皇宫,连正眼都没瞧一下这群狗东西。
“狂妄!”看着皇太子的背影,有言官愤愤道。
“陈御史因他获罪被杖毙,血迹未干,他居然如此无视我等!”
午门前的言官们纷纷怒斥朱慈烺的嚣张行为,然而并没有卵用,他们还得跪在外面晒太阳。
朱慈烺先是来到了文华殿面见崇祯皇帝,在行完礼后,他发现这位父皇很平静,像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看他如此,朱慈烺也不好开口询问这事情,崇祯也只是在朱慈烺行礼的时候嗯了一声就不再说话,在那埋头批阅奏本。
王承恩在一边也默不作声,只是帮忙整理奏本和研磨御墨,文华殿中一时间极为安静。
朱慈烺附耳交代了一下吴忠,让他去尚膳监烤一些番薯来,随后来到龙案前,在一旁学习处理政务。
第141章
议南迁
两刻钟后,崇祯批阅完奏章,端起了王承恩送到嘴边的茶杯,在品了一口后,很是放松的躺在了御座上。
朱慈烺这才开口道:“父皇,儿臣今日在新城收获了一些番薯,想请您尝尝。”
在朱慈烺的招呼下,吴忠领着尚膳监的太监们端着烤的香脆的番薯呈了上来。
尚膳监的太监先用丝线将番薯切成了一块块,并取出一块试吃后,崇祯这才开始享用,进食之前试毒是宫里老传统了。
在咬了一小口后,崇祯微微惊讶:“味道不错!朕早年听说过徐光启在江南试种这种番薯,而且产量极大,朝廷也曾推广过,可不知是何原因,百姓不愿种植此物。”
王承恩笑着解释道:“皇爷,并非百姓不愿种植,而是田里若是全部种植了此物,那就无法缴纳朝廷要求的粮食,朝廷总不能把这东西放进粮仓储存吧?听说这番薯最多只能保存三个月。”
崇祯又尝了一块番薯,点了点头:“嗯,此话有理。”说完便不再理会番薯的事情了。
朱慈烺心中也在思考,如果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番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国灾情,但也会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滑,甚至无粮可产,军队打仗要粮食,粮食不足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番薯的保质期最多只有三个月,不足以支撑百姓一整年的口粮,这也是很大的问题。
像新城百姓这样,用部分番薯去周边州县换取粮食这样的方法很不错,不过始终不能大规模的种植番薯,如果周边都不种粮食改种番薯了,那么还能去哪里换粮食?
“看来还需要认真规划啊!”朱慈烺心中感叹道。
最后,崇祯吃也吃完了,始终不肯提御史弹劾一事,这口封的跟罐头一样。
朱慈烺只好说道:“父皇,儿臣想送点烤番薯给母后尝了尝,请您恩准。”
崇祯默默的点了点头,准许了他去坤宁宫的请求,而后不再言语。
出了文华殿,朱慈烺感觉这位皇帝老子跟自己产生了一些隔阂,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不知不觉来到了坤宁宫,在门前禀报了之后,二妹朱媺娖和三弟朱慈炯立刻迎了上来,二人欢喜道:“大皇兄,我们一起玩吧!”
朱慈烺忽然感觉脑袋一阵的晕,自从回京后,这两个小东西一直缠着自己玩,刚开始还陪他们捉迷藏什么的,结果每次过后两个小家伙一个劲的喊:“再来一次!”
玩了十轮后,还要再来一次,朱慈烺彻底崩溃了,心道我两世三十多岁的人,陪你们俩个小毛孩玩捉迷藏,还玩了十几轮.......
现在朱慈烺一听到“一起玩吧”,“再来一次”这两句话就要头疼。
看着妹妹和弟弟两人希翼的小眼神,朱慈烺道:“皇兄今天给你们带礼物了,你们自己玩好不好?”
坤兴公主顿时不悦了,撇着小嘴道:“皇兄的礼物无非就是瓷娃娃和布娃娃,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想要!”
朱慈炯也是一个劲的点头,表示不想玩那些玩具。
“这次的礼物可不一样哦!”朱慈烺早有准备,他一招手从吴忠手中接过一个锦盒,并从中取出一个九环互贯的玉石玩具,在手中摇晃着笑道:“认识这个吗?”
坤兴公主噘着嘴道:“大皇兄,这个是什么啊?我怎么从未见过?”
朱慈烺嘿嘿一笑,道:“这东西叫九连环,是流传在山西那边的益智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
“谁要是能解开,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你们谁要试试?”朱慈烺晃着九连环诱惑着两个小家伙。
“我要玩!”坤兴公主一把夺走朱慈烺手中的九连环,跑在一边去了,朱慈炯则是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看着跑远了的二妹和三弟,朱慈烺终于轻呼了一口气,总算把俩个小家伙忽悠走了。
和周皇后见过礼后,朱慈烺与之交谈了一番,随后尚膳监将烤好的番薯呈了上来。
周皇后极为欣喜,一眼就认出了烤番薯,她入宫之前在苏州老家曾经吃过,很喜欢吃。
周皇后笑道:“皇儿越来越孝顺了,还专门打听了母后喜欢吃的食物。”
朱慈烺有些诧异,他哪知道周皇后好这口啊,不过既然人家夸都夸了,总不能说实话让人尴尬吧?
朱慈烺从坤宁宫回到钟粹宫后,又看了一个时辰的书,这才听说午门外跪着的那群言官御史们早就散了,理由是:腿跪酸了,腰站累了。
※※※※※※※※※※※※※
崇祯九年七月,流寇首领高迎祥被俘凌迟处死,李自成被推举为新任闯王。
八月,李自成聚集部将过天星部入汧、陇山区,在关山被明军所败,四处逃散,曹变蛟领骑兵一路追杀数十里。
八月底,自从卢象升和天雄军被调回京师后,中原流寇压力骤减,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二十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张献忠趁洪承畴等各路官兵在陕西一带围剿李自成,于十月十三日率大军侵犯襄阳。
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长江流域作为据点,无论北上还是南下都非常的方便,可以说,襄阳对中原的重要性非常的重要。
襄阳告急,崇祯皇帝在皇极殿召开了廷议。
廷议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崇祯下旨给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令他火速支援襄阳,同时下旨严令襄阳守军死守,等待援军,襄阳城若是被破,所有大小官员皆按陷藩之罪处死!
襄阳城中襄王可是比崇祯还大三个辈分,那老东西和隆庆皇帝是一个辈分的人,隆庆皇帝后面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后面是泰昌皇帝,泰昌后面是天启,天启后面才是崇祯......
朱慈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襄王,叫皇曾叔祖?皇高叔祖?
正当朱慈烺纠结于千里之外的宗亲称呼时,都察院的一个御史上奏道:“陛下,建奴两次入关陈兵京师周围,朝野震动,京师已无往日那般安全,臣建议迁都南京!”
“南迁?去南京?”此话一出,众臣顿时炸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