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982


似乎是朱皇帝有意泄愤,以报咒水之难大仇,刻意让这些热带雨林地区的缅人尝一下冰天雪地零下十几度的滋味。
只是不知道,这些缅人第一次看到大雪纷飞的场景时,是大开眼界的激动,还是想念故乡的温暖......
接着,朱慈烺拟定了论功行赏的诏书,诏封开疆有功、战功卓著的徐青山为开国公,赐国公府一座,汗血宝马一匹......
天武二十年二月,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和陛代皇帝向天下发布诏命,除缅甸国号,设缅甸省,开国公徐青山暂领南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驻守缅甸,升副将军马祥麟为副大都督,黔国公沐天波调任安南......
南军都督扩军至十万,征召缅甸各部土司族入驻南府。
第1110章
玉门关
大军在嘉峪关休整了三天,继续往西北进军。
过了嘉峪关,没有铁路运输,路况不佳,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使得道路艰险了许多。
好在大明这些年在河西走廊大规模的修建官道和基础设施,但比之关内的路差太多了。
“今夕、今夕、今夕、今今夕,黄沙万里一片战斗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激昂的旋律声中,在行军鼓点的奏鸣下,一支浩浩荡荡的红色长龙正精神抖擞的往南而行。
扈从朱慈烺西征的是中军都督府的五万天武军,他们早两个月便出发了,在嘉峪关集结候驾,他们中有一半是骑兵,或是骑马步兵,这些年轻的军士全副武装,披坚执锐,一路唱着军歌,士气高昂。
“兄弟们,加把劲,日落之前赶到玉门关,我们就可以扎营歇息了!”
中军赞画官策马奔走,大声鼓动。
“虎!”
周围首先响彻一片暴喝声,紧接着,这条红色长龙中应诺声此起彼伏,中气十足!
听得将士们呼喝,龙辇中,朱慈烺露出满意的神情,对銮驾旁的吴忠道:“这些年轻将士的状态不错!”
吴忠笑呵呵道:“想当年,皇爷您统兵抵御鞑子,神机营和神枢营随驾,同是天子亲卫,天武军的年轻一代,比他们强多了!”
朱慈烺微笑点头,这一路上虽万分艰辛,但但纪律严明的天武军将士们,还是保持着有序的行进,没有出现逃兵的现象,就连汉王和昭阳公主两个皇家子弟,都坚持了下来。
天武军从嘉峪关出发,每天基本保持着六七十里的行军露出,短短数天,就走了三四百里的路程,而且无人掉队。
这种行军效率,比之二十年前所向无敌的天武军,也是不差的!
当然了,上一代的天武军全副甲胄,每个甲士身上的装备足有五六十斤重,全靠步行,是真正的精锐之师!
这一代的天武军都是身体素质非常优秀的青壮,他们没有甲胄负重少,除了参加过征日之战的部分人马,大多数还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好在他们营养充足,体制底子强,长途行军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能随驾西征的,这些新兵们都深感荣幸,一路行军唱歌,士气始终保持。
朱慈烺透过帘子看着天色,传下命令道:“让汉王率骑兵与各部炊事车快马先行,马步军随后跟上,余者人马也要加快步伐,一个时辰内到达玉门关,全军吃饭休整!”
长途行军之时,吃饭的家伙先行,这是天武军的老传统了,为的是让骑兵的战马可以早点歇息,步军一到,也能吃上现成饭,避免士兵在寒风中喝西北风,忍受难熬的等饭之苦。
吴忠刚准备去传旨,只听朱慈烺又道:“吴大伴,你去把昭阳公主叫过来,与朕同坐龙辇。”
闻言,吴忠老怀欣慰。
他是看着皇子皇女们长大的,在这般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行军,特别还是一位公主,吴忠很是心疼。
朱慈烺命令下达后,大军明显加快了步伐,激昂的歌声中,征西大军滚滚向前而去。
......
出了嘉峪关十日后,大军过了敦煌行至玉门关。
趁着军队休整,徐明武兴步走向关楼,近距离观摩这座历史中享有盛名的著名关隘。
然而哪里还有什么城楼,整个玉门关就是一座黄土垒高的城墙,孤独的立于戈壁之中。
上了土城头,徐明武用望远镜举目看去,眼中的景象除了荒芜还是荒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里曾是汉朝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唐军与北匈奴也曾多次在玉门关大战。
然到了北宋时期,西夏国主李元昊率大军攻占河西走廊,玉门关失去了军事价值,自此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自此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徐明武下意识地想到这首诗,在心里默念着,顺便感慨一番历史的沧海桑田。
忽然,身后传来一道略微装逼的声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徐明武转身望去,发现汉王朱和墿不知不觉站在了他的身后,还有几个年轻的将领。
徐明武刚准备行礼,却见这位汉王殿下摆了摆手,面露微笑道:“此番我们随驾出征,明武兄弟是不是也有如此心情,不破沙俄不回京师?”
徐明武笑笑道:“不破毛子,何以能回?”
朱和墿微微点头,负手而立,看向远处的大戈壁,意气风发道:“我大明王师所过之处,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敌人,都将在我们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徐明武也有同感,望向苍茫大漠,中气十足:“国遇战事,作为皇明军校的学生,为国出征是我们的本分,只有杀敌立功,我们才不枉此行!区区毛子十万之人,如何会是我强明的对手!”
看他们商业互吹,身后的几名武勋子弟,也都附和着说一些为国杀敌的感怀之语。
朱和墿看了一眼徐明武,笑道:“学弟,你可没从皇明军校毕业啊,顶多算是肄业。”
自从徐明武发明了热气球和铜制子弹,还有那哒哒哒的明武机关枪,在勋贵子弟中猛然崛起,惊艳了所有人,隐隐成为勋贵子弟中最具潜力的苗子!
虽然他改行从事科研了,但对求贤若渴的汉王来说,徐明武就是个高端人才,一人可抵五个旅!
皇家秋狩上,汉王曾救过徐明武一次,这让他找到了发展关系的突破口。
欠了亲王一个人情,加上徐二想做人家亲王的姐夫,因此他也渐渐的对汉王有了好感。
行军途中寂寞,二人一路相谈甚欢,徐明武时不时地蹿腾他拉上昭阳公主一起聊天品茶......
汉王也不傻,一眼就看出这小子的图谋,不过为了拉拢徐明武,朱和墿表现的很配合。
玉门关上,二人有说有笑的闲聊着,忽听大军开拔的锣声急促传来,汉王等人不敢怠慢,匆匆骑马返回营地。
第1111章
巡视军营
天武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大军抵达哈密。
这里是明军通往西域的物资中转站,军马、牲畜扎堆圈放,各种物资堆积如山,每天从陕西一带筹集的物资源源不断地往哈密运来。
负责征西都护府后勤的是卢象升的弟弟卢象观,他做事很有头脑,似天生对数字很有概念,将朝廷先一期送达的战略物资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因地理位置重要,哈密常年驻有军士约五千人,守将是一名旅帅。
除了物资和原本的驻军,先行的东军都督府五万大军也驻扎于此,等待战机伺机西进。
一时间,小小的哈密城外,云集了十万大军,还有源源不断运送物资的车马往来这边。
哈密城方圆十里范围内,旗幡招展,营帐相连,比肩接踵,战争气氛浓烈。
绕城的石城渠左侧是中军都督府天武军的营寨,右侧是东军都督府安武军的营寨。
哈密城上明军的旌旗迎风飘舞,下面巡逻的士兵来回地走动,这些戍边的边军们,纪律方面远没有关内正规军好。
在关内各师抵达后,特别是中军都督府天武军严明的军纪,让哈密守将和士兵们大开眼界。
他们从未听到天武军中有大声呵斥的将领,也不曾看到四处乱跑的士兵,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府将士们,都在自己的营帐安静休整,连战马和随军的牲畜都管理有序。
还有那各级军官们进出大营时,营门前站岗放哨的士兵,那挺立的身姿,标准的军礼,都让哈密城楼上军姿不算严整的边军们汗颜。
这些守城的哈密军,看着西征将士们,满脸敬佩的神色。
不过西征军中,也有部分营帐不整、大声喧哗者,引得哈密军守军频频侧目,相互打听是哪支部队的?
傍晚,朱慈烺用过晚膳后,带着汉王朱和墿等人巡视营地,亲身传授他行军统兵之法。
看着无穷无尽的营寨,以及忙碌着搬运粮草物资的各营士兵,朱慈烺对汉王道:“士兵以身许国,将军爱兵如子,只有如此,军队才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击退强敌?
捍卫国家领土!”
汉王点头称是?
这种拉拢军心的套路,他还是懂得,吴起为士兵吸脓的故事?
都上大明的教科书了!
“起之为将?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
起为吮之......”
当时朱和墿读到此篇时?
忍俊不禁,特别是士兵母亲哭诉的那番话,让他感觉这文章很幽默?
时称吴起有吸脓的爱好,吸完老子吸儿子,而且那对父子兵?
背上的毒疮似乎也是一脉相承.....
长大之后,朱和墿才深深的感受到,吴起牛逼!是个收揽军心的行家,难怪他能训练处魏武卒,与兵圣孙武齐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