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982


他又看向赞画部尚书赵士骧,询问道:“赵卿?
西北前线的局势如何了?”
赵士骧命人展开一幅军用地图,指着准噶尔境内的两大河流?
道:“回禀陛下,伊犁河谷的俄哈联军得知我征北军移师阿尔泰乌梁海后?
果然赶在河水解冻前出兵北上乌梁海了!”
赵士骧面露笑容?
又道:“定远伯戚广阳一得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
就率征西军从吐鲁番杀奔伊犁河谷,料想此时已经得手了!”
锦衣卫指挥使卢以谦忽然道:“禀陛下,潜伏在伊犁的锦衣卫探子发来最新消息,征西军以雷霆之势击溃驻守伊犁河谷的俄哈五千人马,在伊犁九卫大修堡垒阵地防御,现已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汉王朱和墿大喜道:“父皇,形势一片大好啊!”
朱慈烺微微点头,看向地图上标注的敌我形势,沉吟了片刻,道:“我们的局已经布好了,就是不知道,沙俄与哈萨克汗国会不会再派兵增援。”
如今俄哈联军十万之众,又有背叛的准噶尔部数万人马,这些都是明面的,明军应对起来毫无问题,就是不知道,对方要打多大的。
还有,伊犁河谷的五万征西军能不能坚守一个月,等到关内大军赶赴伊犁?
众人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车厢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咣当、咣当’的火车声……
卢以载打破沉寂,说道:“中亚地广人稀,锦衣卫在那边有些薄弱,现在还没有情报传过来,陛下......要不臣再催催他们,让他们尽快查清哈萨克和俄国人的动向?”
朱慈烺摆了摆手说道:“情报工作急不得,有消息他们自然会传过来,你催了反到不美,弄不好还会将锦衣卫的情报网给泄漏了!”
“是!”
卢以谦听后,心中稍稍放了一点心。
御林将军曹明皓道:“陛下,臣觉得您将御营设在伊犁河谷,距离前线太近了一些,太过危险......臣觉得还是将御营放在吐鲁番......”
朱慈烺笑了笑,指了指曹明皓道:“朕当年御驾亲征讨伐伪顺、征战满清阵前斩将时,你还在骑小木马呢,论打仗,朕什么时候畏惧过?御营的位置不变,就定在伊犁!”
曹明皓憨憨一笑,不过依旧担忧道:“可是陛下......龙虎山的张天师曾言......”
说着,曹明皓见周围诸人表情好奇,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多嘴了,立时闭口不言。
一旁的徐明武若有所思,据他了解,龙虎山的张天师一脉,自唐代以来,各朝各地啊都会赐他们一品印,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算是当朝国师,类似衍圣公的世袭制度,只传张氏直系后人。
现任张天师崇祯九年袭位,崇祯十三年首次入朝觐见,恰逢四皇子(永王)染疾,张天师为四皇子祈禳,将之治好了。
当时各地连年大旱,直隶更是数月不曾降雨,忧国忧民的崇祯见状,顿时来劲了,要求张天师作法祈雨,以解旱灾。
说作法治病,张天师自有他的祖传办法,可是要老天爷下雨,这就有点为难人家了。
最后张天师硬着头皮选定了日子,念咒画符地祈祷了一番,也不知道是他懂得气象还是运气好,那天果然大雨连绵,着实地露了把脸。
崇祯觉得他是真牛逼,于是大加赏赐,又加赠首任祖天师张道陵为“六合无穷高明上帝”,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徐明武曾在除夕夜宴上碰到过那位龙虎山的张天师,他当时猜想,天武帝邀请张天师来,不是捉妖的,就是算卦的,也有可能是在算西征吉凶......
古人嘛,特别是皇帝,都爱信这玩意,他也能理解。
让徐明武惊奇的是,那看似神秘镇定的张天师,在见到自己时,竟发出一道惊疑声,还围着自己看了半天,就跟见了鬼一样,差点就掏出桃木剑做法了。
徐明武当时就觉得这家伙好牛逼,居然一眼看出自己不是本土人,是个穿越人士。
临走前,张天师跟他玄里玄乎的说了一番话,似是点拨,反正徐文明没听懂,大概只听懂一句:不要跟皇帝走的太近!你俩相冲!
徐明武将信将疑,自此不敢在天武皇帝面前露脸耍聪明,低调了很多。
现在听御林将军曹明皓提及张天师,徐明武恍然,铁定是除夕之夜,张天师给皇帝算命了!
看这意思,卦象不佳啊,是凶卦?
不应该啊,凶卦他敢出来浪?
徐明武没有出声,只是悄悄盯着天武帝看。
朱慈烺瞥了曹明皓一眼,也不隐瞒,对众人笑道:“张天师曾言,朕的一生将会经历九大劫数、七十二小劫,每历一劫,帝位延绵复岁,如此数来,朕岂不是要在位八十一载?”
说着,连朱慈烺自己都不信了!
他这三十多年来,虽遭遇过数十次的刺杀,经历过不少困境,但他始终不信张天师那一套,这世上哪有干了八十年皇帝的人?扯淡!
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十大长寿帝王,在位六十年的康熙排第十,在位最久的是现任法兰西皇帝路易十四,也不过在位七十二年,这还是按照他五岁继位时算的!
朕十七岁继位,还能干八十一年皇帝?岂不累死?
那什么劫数更是扯淡,朱慈烺从来坚信实力才是王道!
此番出征西域,我大明出动了共计二十万大军,足以横扫中亚!谁人能挡?朕有何劫数可言!
第1109章
缅甸善后
嘉峪关,位于陕西省西部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明朝的陕西省包括甘肃省)
嘉峪关地处河西咽喉,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气势磅礴,附属的墩台、堡城星罗棋布,是大明的西部国防重地,保障着河西地区的安全,说白了,就是防蒙古人南下的。
此时关城内的河西将军府,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到处都是值哨和巡逻的羽林军将士们。
自朱慈烺的御驾抵达嘉峪关,将军府就被征用作为皇帝的临时行宫,没有特别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朱慈烺严词拒绝了河西将军繁文缛节的招待,抵达嘉峪关后立即召集所有随行的将领和官员议事。
驻跸嘉峪关的第二天,太子朱和陛就将缅甸的战报送急送至此。
朱慈烺举着手中的战报,对诸臣道:“诸卿,朕今日刚收到缅甸战报,前线将士不辱使命,一举荡平了缅甸,俘获了缅甸君臣!”
在场的大臣们立时配合地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徐明武更是内心激动,喜悦之情无法抑制,伸头想要看战报。
朱慈烺看到了他的表情,对他招了招手:“拿去念!”
“臣领旨!”徐明武大喜,接过战报当众有感情的朗诵了起来,搞的跟说书似的。
战报中,徐青山向朱慈烺汇报了他们此战的缴获,还有俘虏人数,对于大明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仅可以弥补战争中的损耗,俘虏还可以充作劳动力。
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直接收益,还有更多间接的授予是无法用财物衡量的,比如说,整个中南半岛只有一个听话的暹罗国了,往后再无人能威胁到大明的边境!
听得战报内容,赵士骧马上站了出来,对朱慈烺拍了一通马屁:“陛下,经我两路大军的分头出击,终灭不识天威的缅甸王国,此是陛下之英明决策,将士齐心所致,臣等恭贺陛下,恭贺我大明取得如此成就!”
接着,其他大臣们也如赵士骧般表达了自己的喜悦。
汉王朱和墿大呼道:“我大明国威日盛,天下间,谁人能敌!”
他的话引起了一众年轻将领的亢奋,徐明武也深感自豪,庆幸自己降临到如此强大的帝国,见证了华夏的昌荣!
朱慈烺示意诸臣稍安静,手拿另一份军报说道:“这是平阳侯徐青山转缅甸孟族等诸部土司奏表,其曰:‘东吁王朝莽白不事大明上国,暴虐无道,不能与奴等为主人,自死败,部落鸟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决意归命天子,愿赐哀怜,乞置汉官......哈哈哈!”
说完,朱慈烺大笑三声,心情畅快。
历史上的东吁王朝,就是被孟族所灭,如今缅甸未来最有潜力的部落,甘心归顺大明,他如何不畅快?
朱慈烺不待诸臣接口,继续说道:“孟族诸部既然如此恳求,朕若拒绝他们,那实在讲不过去了,因此,朕决定,同意他们内附的请求,并将此事告庙祭祠,诏告天下!”
话音刚落,随驾的翰林院官员奏道:“陛下,东吁王朝亡国,缅甸诸部落上表请求内附归明,臣建议效仿日本与安南,在缅甸设省置府县,使之永为我大明国土!”
朱慈烺没有立即应下,而是询问其余官员的意思。
皇帝如此开心,众臣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纷纷表态附议,支持设缅甸省。
朱慈烺脸上的喜悦之情不加掩饰,征缅之战,他并不仅仅是为了教训缅甸,夺其土地。
更重要的是,大明占领了缅甸,就打通了通向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再也不必远洋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可直接面对莫卧儿帝国了!
除了两份战报,徐青山又单独呈上了一份奏疏,汇报了莫卧儿帝国的情况。
就在明缅发生冲突时,莫卧儿帝国同样没有闲着,踏上了对外扩张的征程,他们的首个目标,便是西边邻居的阿洪王国。
天武十九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孟加拉副王,统帅三路大军远征阿洪王国的首都噶尔贡。
阿洪王国位于莫卧儿帝国和缅甸之间,阿三的军事行动,明显是想西进中南半岛,与大明争雄!
与大明的征缅大军遇到的情况差不多,莫卧儿军队攻势正猛时,恰逢雨季来临,补给困难,不得不后退,阿洪王国才得以喘息,重新组织进攻并夺回首都噶尔贡,最终两国缔结合约,莫卧儿军队撤兵。
徐青山在奏本中请示,言说阿洪王国是云南的傣族建立的王国,接下来是自古以来还是扶持他们,作为大明与莫卧儿帝国的缓冲带。
徐青山并非多管闲事找存在感,而是阿洪王国得知大明征服了缅甸后,发现自己夹在两大帝国中间,整日担惊受怕的,于是派使者到东吁城,面见徐青山,想试探大明的态度。
其实也没啥好试探的,大明对待领土的问题是一贯的,明确和强硬。
既是傣族老表建的王国,那就是自己人,大明没必要拒之门外,必须加以援助!
汉王朱和墿想要找存在感,于是问:“父皇,那缅王莽白如何处置?”
朱慈烺道:“老规矩,送往兴国矿场,先劳改十年。”
沉吟了片刻,朱慈烺又下令将缅甸得战俘流放到哈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