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982


明军的藤牌团,迅速集结成一排盾阵,将盾牌举起后快步前进,掩护工程兵填护城河。
轻炮营将炮击跑一字排开,各营的掷弹兵也架起了掷弹筒,发炮攻城压制城上的缅军。
实际上,东吁城内哪还有什么缅军,基本上是缅王莽白临时拉来的臣民,还有缅甸文武官员家中的仆从组成的自卫队......
唯一有战斗力的就是国王卫队,他们负责守卫王宫和缅王,压根不会来守城。
此时东吁城王宫大殿,缅王莽白目光空洞地坐在御座上,下方的缅甸群臣早已吵成了一锅粥。
就在刚才,莽白决意开城投降,自缚前去大明向天武皇帝认罪,他的决定引起了文武大臣们的热议。
忽然,一道嘹亮的声音响彻大殿:“臣等正欲战死,王上何故先降?”
听到这句话,莽白的心肝猛的一颤,缓缓抬头看了一眼说话之人。
发出那句不屈之言的,正是他信任的左丞相阿郎都。
面对左丞相的灼灼目光,莽白脸色发白,当初政变弑兄夺位,就是阿郎都极力支持的。
左丞相阿郎都是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为了缅甸的未来,他什么事都能干,哪怕是背上背主弑君的骂名!
今天,他又站出来了!
缅甸之所以能强大,雄踞中南半岛,与大明对抗,就是有护国大将军莽夫、右丞相摩珂都罗、左丞相阿郎都这些人,他们为了让缅甸强大,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他们的对手大明太强了?
在绝对实力面前?
哪怕是史上最强时期的缅甸,始终无法与大明抗衡!
这场为期不长的明缅战争?
让莽白深深的意识到这个道理?
挑衅明爹,只能死路一条!
莽白叹了口气?
垂首道:“本王已经决定了,左丞相你无需多言.....”
他很清楚?
东吁城根本守不住!
就在数日前?
南面传来消息,大明皇家海军已经击败了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的十艘战船,封锁了整个出海口。
更有六艘军舰沿江而上,将通往莫卧儿帝国的要道给封锁了?
他是想跑也跑不掉了!
说完?
莽白缓缓站起身,在过王位卫队的护送下,前往北门。
缅甸群臣见状,大眼瞪小眼,最终在几人的表率下?
匆匆跟在缅王身后。
史载:天武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明军将缅都东吁城围得水泄不通?
缅王莽白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
城内难以支持,走投无路?
遂头举国玺?
开门投降明军。
城门前?
明军主帅徐青山策马缓缓而行,来到缅王莽白面前。
看这威武的明将过来,莽白脸色苍白,心中异常惶恐,不过仍然强自镇定,神情矜持。
他的身后,几个穿着官袍,跟新郎官似的的缅甸大臣上前,拱手施礼,用流利的汉语道:“见过天朝上国将军。”
他提醒道:“这位是我缅甸国王陛下,相当于上国的亲王......”
这名缅甸大臣的语气傲然,意思很明确,你一个小小将军,见了王爵竟还敢端坐马上,还有王法吗?
徐青山看了他半晌,忽然手中马鞭猛然挥舞,横抽过去,随着响亮的鞭声响起,那缅甸大臣的有脸像是被刀子刮过,鲜血狂涌,染红了半边脸,看起来非常吓人。
徐青山冷然道:“一群阶下囚,也敢在本帅面前神气活现的?”
明军诸将轰然一笑,畅快无比。
缅王莽白及缅甸众臣则是气得全身发抖,却是一个个缩着头,敢怒不敢言。
徐青山命人接过国王印玺,抓了缅王和群臣,便率军进入城内。
明军号令严肃,秋毫无犯。
须臾,有明军士兵押解阿郎都至徐青山下榻的王宫,言说此贼妄图跳楼自杀。
徐青山得知老头是缅甸左丞相,对他的殉国行为颇为敬佩,于是问:“汝有何言?”
一般情况下,满身正气的高官名人,在被敌军俘虏时,要么大笑而赴死,以示豪迈,要么怒骂而赴死,以示气节。
然而这位左丞相,沉默的像一块铁,不叫不骂,与缅王莽白及缅甸文武群臣的卖力表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明军最高统帅的问话,阿郎都没有回话,昂首屹立,眼神轻蔑。
明言轻蔑何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阿郎都的行为引起了明军诸将的愤懑。
徐明德上来就是重重一拳,打在他的老脸上,阿郎都痛的如同下了油锅的大虾,卷缩一团,但依旧装逼,目光逼人。
徐明德一个箭步上前,抓住阿郎都的衣襟,一把扯到自己眼前,神情狰狞道:“你个背主弑君的狗杂碎,假借咒水谈判,袭杀我大明三十二名官员、二百余军士,死有余辜,竟还敢在我军面前摆脸色!”
徐明德咬牙切齿,不过没有父帅的命令,他不敢轻易杀人,只得一把将阿郎都摔到一边。
阿郎都被这么一摔,老骨头差点散架,他仍然面露不惧,仰天大笑。
徐青山冷冷地看着这老家伙,怒而下令斩之!
众将得令,纷纷拔剑抢着斩杀,须臾间,阿郎都人头落地,连身体都被分尸数块......
这时,马祥麟提议道:“大帅,缅甸群臣兵将抗拒明军,罪大恶极,末将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
诸将亦是赞同,战后抄家缴获战利品,正是大收获的时候!
徐青山立即劝止,晓以大义,道:“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民大义,讨伐罪恶节义,缅人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
徐青山忽然笑道:“狗自然会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为缅王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不能与叛逆者同等看待,今王师平缅,当采取宽大政策,以慰远近民心!
降而抄家,岂不是重蹈李闯烤掠百官的老路?如此行为,缅甸各方势力,如何敢降?只怕平缅之战还得打上几年!”
徐青山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眼光比诸将更高一筹。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颇得人心,缅王投降几天之后,又有数万勤王缅军相继赶到,听说缅王已经投降,大明政策宽大,各方土司纷纷放下兵器,不战归降。
徐青山出征缅甸,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灭亡了中南半岛的霸主,缅甸东吁王朝,斩获无数,为大明扫除了南境忧患。
新得一年将要来临,一般来说,出征在外的将领会赶在新年前,将捷报送到京师,以博天子和群臣的赞赏,让大家过个好年。
而徐青山则没有,明军十二月十一日进入东吁城,灭亡东吁王朝,直到半个月后彻底平定缅甸局势,徐青山才将捷报发往南京。
然而当捷报抵达南京时,天武皇帝已然踏上了西征的道路,出现在茫茫西北。
第1108章
天武帝的劫数
茫茫大西北,平沙无垠,不见人烟,蓬断草枯,胡雁哀鸣,但这里,却是古兵家必争之地。
通往嘉峪关的辽阔原野上,一辆悬挂龙旗的黑色火车,像一条巨龙穿行在河西铁路上。
天武二十年正月初四,大明正式对沙俄与哈萨克汗国宣战!
朱慈烺不顾众臣的劝谏,亲征西域,令皇太子朱和陛监国,内阁首辅杨廷麟、次辅杨士聪、首席军机大臣曹变蛟等人辅佐。
“天武号”御用火车的豪华车厢内,朱慈烺身一身黑色衮袍坐于车窗前,看着铁路两旁的白杨树一棵棵地向后掠去,思绪飞扬。
这条河西铁路,从临洮府兰县到嘉峪关共一千五百里,修了整整十年,死于恶劣环境和累死的战俘足有数千人!
这还仅仅只是河西铁路的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是嘉峪关通往哈密的路段,第三期是哈密通往吐鲁番,第四期工程是吐鲁番通往伊犁河谷。
这四期工程共计五千里,预计四十年内完工,彻底贯穿中原与西域的紧密联系,打造明军通往中亚的快车道,成就十七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工程!
想要完成这一切,大明不仅需要更多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工人,最重要的是命不值钱的战俘!
此番西征西域,朱慈烺定了个小目标,抓个十万战俘来修河西铁路第二期工程!
远处的山头上,笼罩着淡淡的白雾。
震耳欲聋的机器摩擦声中,天武号火车头愤怒地吐着发亮的火星和浓烟,吼叫着迎着大风直朝前头冲去。
金碧辉煌的包厢内,朱慈烺的身旁,是汉王朱和墿、东厂督主吴忠、锦衣卫指挥使卢以谦、赞画部尚书赵士骧、中军都督府大都督李钰、御林将军曹明皓等人,徐明武也位列末端。
离开南京时,朱慈烺接到征缅主帅徐青山的奏报,已在江头城大破缅军营寨,击溃其主力部队,拿下东吁城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朱慈烺这才放心踏上西征之路。
一路上,他时刻关心着缅甸战事,吩咐吴忠,若有缅甸战报送来,即便是休息之时?
也务必将他唤醒。
按时间算?
缅甸战事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该是传回战报的时候了。
见父皇想想事情?
汉王朱和墿轻声道:“父皇不必担忧?
儿臣以为,平阳侯身经百战?
行军稳重,征缅之战我军必胜无疑!”
徐明武暗暗赞同?
他对缅甸战事非常关注?
每每前线有情报送回,都会尽量探听。
经过多次战事分析后,他发现自己的老爹一向不打没把握的仗,稳的一逼?
即便缅甸在中南半岛是大哥?
在老爹手中,也折腾不了多久!
朱慈烺转回目光看向汉王,笑道:“汉王说的不错,朕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平阳侯打的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