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982


爆豆般的枪声接连响起,这次的目标是瞄准冲过来的那些不成阵线的战象。
缅军虽然有燧发枪,但只限于主力部队,门户兵就别想了,基本就是裸奔冲锋的炮灰,但人家有战象!
不过慌乱的门户兵没有心思保护大象四肢,被火枪射中的大象开始发狂,横冲乱撞,冲得这些土人七零八落,惨叫满天。
他们叫他们的,明军打明军的,一轮齐射结束后,还有一轮。
明军士兵在雨林中被折腾了大半个月,一个鬼影子没看到,此时看到这么多敌军,一个个两眼放光,十分卖力的打!
他们也不是乱打,很有目的性。
第二轮射击主要是压制之前没有被集中的缅军,照顾的相当仔细。
仅仅两轮,没见过大世面的土司兵,在中枪后阵线基本溃散到处寻找掩体,无法形成团体战斗力,连兴致高昂准备来捡战利品的土司们,也都嗷嗷叫着鸟语,驾着大象往后挪。
“小缅子不经打呀!”
马祥麟砸了咂嘴,随即让自己的一千白杆兵出阵杀敌。
白杆兵是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即便明军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冷兵器发展成为了全员火器部队,但白杆兵依旧保持着冷兵器。
他们的兵器是白杆长矛,这种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此次入缅,白杆兵对缅甸的山地适应力表现惊人,折损极少,深受友军的称赞。
马祥麟命令下达后,白杆兵并非抄起长矛杀过去,而是取下弓箭对缅军来了几轮箭雨。
按理说,火枪比弓箭更好用,射程上碾压弓箭。
但在缅甸这种复杂的地形,缅军更害怕弓箭!
行军中,明军曾俘虏了一名缅军头目,该头目爆料称:“我军人人害怕弓箭,箭比不得枪炮,但放时无声,难以躲避。”
这老缅子的意思是,明军的火枪火炮放时有声音,听见了还能马上卧倒或者依据地形寻找掩体,而弓箭从远距离射过来的时候很难听到声响。
而且弓箭集体抛射的威力惊人,又是抛物线,在一定程度上比火枪更有效果。
“嗖!嗖!嗖......”
大量弓箭抛物线落地的声音传来,白杆兵的箭矢对已经不成阵线的缅军开始了无差别的抛射射杀!
伴随着缅甸门户兵一声声惨叫,倒下的人越来越多。
马祥麟举起令旗一挥,两翼的骑兵顺势冲出,呼喝着肆无忌惮的砍杀大规模溃散的缅兵。
骑兵最擅长的就是追杀溃散得步兵,明军骑兵如砍瓜切菜一样杀戮着四散奔逃的缅兵,数千缅军先头部队一触而溃,纷纷败逃,明军强势占领重镇新街!
新街一役,双方打的都不过瘾,因为实在太快了,两军步兵还没来得及接触对砍。
明军不尽兴,缅军则是不爽,认为明军不讲武德,不给机会出手。
让他们欣慰的是,明军表现的相当体贴,第二天就出兵向江头城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第1098章
井底之蛙
为了捞回面子,缅军表现的很主动,右丞相摩诃都罗指挥三十艘长尾大战船逆江而上,企图收复重镇新街。
三十艘长尾船后面,还有几十艘战船分别在伊洛瓦底东西两岸靠边停船,迅速上岸安置木栅营寨。
这些都是缅军主力部队,内有大量工匠,随着带着铁锤和钉子,以及木材,他们八十八十的喊着,迅速在东西两岸各自立起了三座木栅营寨作为防御工事,加上江面上的三十艘战船,形成了一个水陆防御的阵势。
明军的部署是,徐青山和马祥麟的大军在江的东岸,沐天波的部队在西岸,甘辉等人的水师在江面与缅军先锋正面交锋。
宽阔的伊洛瓦底江面上,缅军的战船交错排开,船头都是缅狮或者鸟兽的造型,两侧水手的划桨不断起落,远远看上去就像一群蜈蚣涌来,看起来挺吓人的。
缅军主战船桅杆上插着一面红色大旗,甲板上站着一个穿着红衣的将领,他是缅军水师的前锋大将丁丁瑷,也是右丞相摩诃都罗之子。
丁丁瑷负手而立,脸上浮现自傲的神色,言道:“明军的海军倒是有几把刷子,若要说水师,他们不行!”
他身旁的缅军官员笑容一僵,道:“大人,大明水师自开国以来,未尝一败,您万不可大意啊......”
“哦?是吗?你记错了吧!”
丁丁瑷面色不悦,又道:“不管他们以往如何,此次敢在我国境内嚣张,本将军必定让他们灰飞烟灭!”
“大人勇武......”缅官赔笑应和。
见这厮态度敷衍,似是不信,丁丁瑷心中不快,沉声道:“大王学唐明皇卧薪尝胆,方得王位,我随大王多年,深得真传,对付这部明军?
不在话下!”
“大人?
卧薪尝胆的貌似是曹操......”缅官提醒道。
丁丁瑷脸上火辣辣的,冷哼道:“不管卧薪尝胆的是唐明皇还是曹操,大王反正忍辱负重的熬出来了!明国上下皆是井底之蛙?
不知我缅军的强大!今日本将定要让他们好看!”
“是是是......”
缅官连声应道?
不敢轻易得罪这位文盲。
二人交谈间,缅军水师已然气势汹汹的发动了进攻。
这次甘辉还是没给缅军水师机会,率先下令开炮进行压制。
“嘭!嘭!嘭.....”明军的炮声大面积炸响,伴随着溅起的水花,缅军水师冲的最快的战船被炸裂?
船上几十名水兵飘尸江面,有的成了一堆碎肉,浸染在江水中。
明军的炮火很是密集?
六亲不认?
缅军水师又是逆流而上?
虽然装备了英国的舰载炮,但实战经验过于拉闸?
密集的炮弹洗礼后,一个个竟不知道要做什么?
很难发挥装备的优势。
“利用机动优势压上去?
活吞了明军!后退者祭旗!”
受挫的缅军水师略为后退,不过在主将丁丁瑷的号召威喝下重整阵形,再度袭来。
伊洛瓦底江在这段流域有不少泥沙冲击而成的江中平原以及浅滩,河流的底部深浅不一,非常考验操作船只的技术,缅军的长尾船就是按照此这种作战环境设计的。
观察战局的甘辉发现了远处那个衣着风骚的丁丁瑷,从他的主战场军旗上粗略判断出了他的身份。
甘辉大喜,下令三艘战船冲撞过去,试图拿下敌军主将,来个擒贼先擒王。
明军的在战船靠近浅滩处,甘辉身边的护军营总直接端着火枪跳入水浅的地方,带着一营水兵趟着江水朝红衣大将的缅船杀去。
明军战船在后面开火掩护,营总趁机开枪射击,专门射冒头的缅军士兵。
丁丁瑷发现了明军的意图,登时大怒,不甘示弱地操起一支燧发枪还击,双方展开了互射。
“敢与我对射,找死!”
上一次明军征缅失利,让丁丁瑷的自信心莫名爆棚。
然而,“啪”的一声,丁丁瑷身体一晃,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胸前的血色弹洞。
衣甲显眼的缅军主将丁丁瑷中枪倒在甲板上,两腿不自然的蹬了蹬,缅军顿时大乱。
明军炮火齐开,力度不减,缅舟再度乱成一团,互相撞击,多艘翻船。
明军随即跟进,擒获六艘缅船,夺取将旗一面,水路迎击获得全胜,明军声势大振!
眼看着江面上的战斗失利,长子战死,尸身被明军夺去,缅甸右丞相摩诃都罗惊怒交加,命令东西两岸的缅军全部冲出木栅营寨,从陆上进攻明军,夺回长子遗体!
“来的好!”
在伊洛瓦底江两岸蹲守的马祥麟和沐天波见状,乐得脸上开了花,下令迎击缅军。
缅军这次不是防御,而是进攻,意味着不能据守木栅发挥火枪优势。
明军依靠几个新街据点,不断射杀缅军,在野战中取得压倒性的上风。
射乱缅军的阵脚后,马祥麟迫不及待的下令白杆兵徒步发起了冲锋,让小缅子感受一下来自石柱的温暖!
白杆兵的近战能力没的说,当年揍八旗军的时候,就证明了他们的强悍,这些年虽少有征战,却也与西南土司争夺地盘干过几仗。
这帮四川汉子,为了向朝廷证明自己,对小缅子丝毫的不客气,白杆长矛捅捅捅,枪杆上带刃的钩不是砍就拉,刃钩后坚硬的铁环,直接当锤子打,出招变幻莫测,揍的缅军不知如何应对。
缅军阵脚不稳,经过白杆兵一顿冲击厮杀后,缅军大溃而逃,马祥麟轻松拿下东岸三座营寨,缴获缅军器械米粮无数。
此战明军杀敌一千五百余人,顺利拿下新街江面东岸区域。
马祥麟准备趁机追击缅军,扩大战果,伺机直扑江头城,却听到了徐青山收兵的号令。
江头城旁河流纵横,四周是茂林丛生的缅甸原始森林,是个典型的关隘之地。
在两军交战时,徐青山通过望远镜发现林子里若隐若现地出现一些反光点,不用怀疑,那是缅军兵刃的反光!
久经战阵的徐青山一眼判断出,丛林里有大量的缅军伏兵,如果贸然追击至丛林,很容易中了小缅子的埋伏。
加上天气冷热多变,将士们经此一战体力又消耗不小,丛林里面也施展不开骑兵和步兵阵形,在这种环境下出战,明军不一定是适应这种环境的缅军对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