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5/982


沐天波接到军令后,带兵前往攻取暮蛮,然后准备接应徐青山。
当沐天波抵达暮蛮之时,缅军早就退了,但夜不收传来消息,缅军已经在老官屯和新街一带准备了水陆大军,且江面上已经有缅军的侦查小船巡逻。
很明显,缅军已经知道了明军要攻打江头城了。
在明军南下时,得到消息的缅军放了几艘小船前去搜寻明军踪迹,八十多名缅军水兵驾着轻便的小船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
江上略微有点雾气,缅军水兵起初非常警惕,而风平浪静了三天后,一个个飘了,认为江头城到野牛坝的水路上不会出现明军了,于是大胆的继续向北划船。
在路过宋猛水域的时候,一名缅军水兵似乎看到两岸杂草丛生的岸上有一些异样,当他睁大眼睛准备仔细看的时候,只听“呯呯呯”一阵枪响,这名机警的小兵当场中枪身亡,尸体落入江中。
其余的水兵吓得立即掉头,疯狂划桨。
缅甸的长尾战船特点是速度快,灵活,这也是缅军水兵的自信基础。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埋伏在两岸的明军的火枪更快!射速比他们划桨的速度还快,仅仅几分钟后,江面上只余下一片尸体和乱七八糟的长尾船。
沐天波留下了几个舌头,交由夜不收严刑拷问缅军的布置。
十月十三日,徐青山抵达野牛坝,明军两路大军会师。
好消息是,沐天波已经造好一百二十艘战船,明军可以顺着伊洛瓦底江而下,直接进攻江头城缅军大寨了!
不过明军临时造的战船并非战舰,最大的战船仅能容纳五十人,有四十艘,第二等的四十艘,能容纳三十多人,第三等的四十艘,容纳少部分水兵和小口径火炮,明军用来装备迫击炮。
一百多艘战船,在宽阔的伊洛瓦底江江面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力,明军即将正式进攻江头城!
十七日,海军将领甘辉亲率战船从暮蛮顺伊洛瓦底江南下,在江面上遇见了逆水而行的缅军战船二十艘,双方炮战开始!
甘辉是延平侯朱成功手下的得力干将,早年参加过收复台湾,又干过日本海军,常年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浪,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
让他对付缅甸水师,大明朝廷也算是给缅甸脸了。
缅甸战船的主力是长尾船,火炮一般架在船头和船尾,两侧为划桨的水手,然后搭配一些火枪兵。
长尾船的特点是灵活、速度快,但不经打,不过船上有英国人提供的舰载炮,射速不错。
但甘辉没有给缅军发挥速度上的优势,下令用迫击炮进行轰击,开花弹和毒烟弹一同射向缅军战船。
比射速和炮弹威力,明军全球领先,还没输过哪个国家,就连英军中的火炮和炮弹,不少还是高仿了明军!
徒弟的徒弟,如何跟师祖打?
“嘭!嘭!嘭......”
也不知道炸了多少响,江面上火光冲天,缅军八艘战船瞬间被炸得粉碎,漫天的毒烟顺风刮向后面战船,其他缅军战船掉头就跑,跑着跑着就停了,上面的缅军水兵吐着白沫翻落江中。
明军水战首战胜利,不费吹灰之力!
接着,明军大队人马继续进军,在江头城前沿重镇新街攻克了一座缅军营寨,毙敌六百二十九名,生擒五个活口,缴获了缅军的马匹和许多器械,陆战同样初战告捷。
上次明军就占领了这里,最终因主帅李定国病重被迫撤军。
这一次,徐青山是铁了心要打下江头城!
明军这边在发狠,缅军那边同样在嗷嗷直叫。
江头城守将莽夫在明军抵达暮蛮的时候,就火速派人去通知缅王莽白了,他驻守老官屯多年,前几次战役也是他在守这里,但这次明军的意图让他明白了,大明是动真格的了!
篡位上台的缅甸国王莽白,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各地长官发出了急令,让他们火速带兵前往江头城支援。
莽白命缅军炮队指挥官纳法罗统帅精兵三十六支,三万六千人,战象数百头,战马四千匹,从伊洛瓦底江西岸往江头城进发,支援老官屯东岸。
又名右丞相摩诃都罗领五十支水军,共五万人的大部队,直接走水路去支援江头城,同样是水陆并举迎战明军。
十月十九日,缅军陆上先头部队抵达新街,这支部队是由孟密土司和缅军先头部队带领的门户兵,其中还有很多临时征召来的沸唇(野人)部落。
明军的先头部队则由副将军马祥麟统领,他率领明军一个团的步兵,还有自家的石柱白杆兵列阵等待。
马祥麟是女将军秦良玉和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子,其母秦良玉率白杆兵先后参加过辽东浑河血战,平定四川奢崇明之乱,崇祯三年入京勤王,还揍过企图入川的张献忠。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连崇祯都忍不住作诗四首褒奖她。
天武五年,秦良玉去世,朱慈烺下旨追谥其为“忠贞侯”。
因朝廷礼遇马家,使得作为四川土司的马祥麟在改土归流政策中,力挺朝廷,主动放弃世袭土司一职,自愿在南军都督府任职。
马祥麟今年六十多岁了,身体却很是硬朗,早在天启元年,他就随母亲秦良玉奉调山海关征讨后金。
那一年,马祥麟在关外遭遇后金军队,被八旗兵箭矢射中眼睛,他不仅没跑,还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八旗兵射去,连发三箭,干掉对方,吓得八旗军惊退数里。
马祥麟一向标榜自己是蜀汉大将黄忠,他冷静的看了下对面缅军的军阵。
只见缅军的门户兵成分复杂,各种长条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旌旗蔽野,上面有的就是绘条纹图案,有的是动物,有的则是完全看不懂的文字。
如他所料,这些缅军是土司兵和各地部落的部队标识,缅军的门户兵个个跟个黑社会大哥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纹身,拿着的兵器有得是长矛,有的是长刀,更多的是长短不一的铁器。
偶尔几百人的部队中间,会有一头战象,不过战象装备得很简陋,没有象背上的座椅和兵器架,就是一个象奴拿着大长刀骑在上面。
马祥麟端详了半天,感觉这支部队看上去更像是来做法事而不是来打仗的。
对面分明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马祥麟一下子就火了,冲着身边的传令官喝道:“他娘的,奏乐进攻,给老子揍死他们!”
第1097章
小缅子不经打呀!
缅军并非都是乌合之众,也有使用火器的精锐部队。
自东吁王朝雄主莽瑞体时代开始,缅甸就有专门拱卫王室的禁卫军,首都东吁城也有国王卫队。
缅甸王的精锐部队在首都东吁城的范围内,离开这片地区的其他土邦,军队是类似松散的军事联盟性质,这些土邦定期给缅王缴纳花马礼,有战事的时候出兵相助。
在缅王势力强大的时候,可以控制这些地区,一旦势力衰弱,这些地区就会叛乱,不再进贡甚至还会起兵攻打都城。
从蒲甘王朝时期开始,缅甸的军队就分为了象兵,步兵,骑兵和水军,规定了步兵经历十场战争后方可升为骑兵,享有马匹这些重要的战争资源。
成为骑兵后又得经历过十场战争后才能晋升为象兵,驾驭中南半岛上最重要的重型武器。
为了维护统治,东吁王朝的缅王很精明,他们使用了葡萄牙人带来的火器,有了火枪部队及炮兵,但当时的火器部队主力大都直接由西方雇佣军担任。
作为统治者,如何能让外族掌握军权呢?
于是,缅王开始针对葡萄牙人,在五十年前被缅人干翻了,四百名葡萄牙雇佣兵被俘,首领被缅王残忍处死,剩下的葡萄牙兵被迁移到实階县附近安置,让他们世代充当火枪手和炮手。
葡萄牙人在缅甸混的很差劲,逐渐退出缅甸市场。
现在的莽白时期,为缅军提供火器的是英吉利,早在天启七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缅甸设立分公司了。
英吉利人协助训练缅军,使得缅军的火枪部队战斗能力大为提升。
而隶属缅甸的各地土司所谓的门户兵,也就是今日马祥麟对面的这帮人,勉强算是正规军,毕竟缅甸国王莽白跟这些土司“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了。
兄弟的部下要是不算正规军,那怎么能说得过去,如何保证团结性?
只能说马祥麟遇到的不是缅军的主力部队,只是个普通部队。
这帮门户兵,没有盔甲和防护,只有象征着记号的纹身,他们分为左中右三营,左漆左腹,右漆右腹,中则全漆,以此来作为部队标识。
纹身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南半岛各国士兵的一个象征,一是记号?
二是作为一个信仰的护身符作用,估摸着有这玩意可以刀枪不入!
明军大举攻来,缅军主帅莽夫仓促之下?
只能拿他们先来抵挡做炮灰了。
名字叫莽夫?
但他为人并不是莽夫,反而很有军事头脑。
眼看明军动了?
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缅军吓了一跳?
主将更慌?
生怕明军先下手为强?
大乱了自己的阵脚?
于是一声令下,命令缅军发动进攻。
缅军开始吼叫着冲锋?
杂乱的步兵混杂着十几头大象一起冲击过来。
马祥麟十分冷静的让明军步兵排成三排列在阵前?
当缅军门户兵差不多冲到射程范围之时,明军阵中呼喝声此起彼伏。
“开火!”
第一排火枪手开始射击,发出一排火光。
“砰!砰!砰!”
缅军门户兵倒下的倒下,没倒下的开始左右乱跑,就是没有后退。
他们只是炮灰?
背后还有督战的缅军正规军,后退也是死,不如闷着头硬冲。
明军射击完的第一排火枪手后撤,第二排开始射击!
第二排射击完毕后,第三排明军继续填上位置,开枪射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