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982


更让徐青山忌惮的是,江头城周围的缅军营寨中,还藏着一个个庞然大物组成得军阵!
那是中南半岛最精锐、最著名的战争武器——由战象组成的象阵!
第1099章
夜郎自大
缅甸,东吁城。
魁梧奇伟的缅甸国王莽白斜靠在黄金包裹的御座上,看着大殿内的群臣,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前线战事传来,让缅甸上下心情都不是很好,对情景不容乐观。
明军换帅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士气大减,萎靡不前,反而愈来愈盛,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杀到了江头城,让莽白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那个新任主帅徐青山,应该新官上任三把火,先适应一下、彻底掌握指挥权才是啊,怎么来的这么快呢?
莽白不知道的是,先前明军作战不力,部分是源自环境,最重要的是征缅大军内部不合。
主帅李定国曾在张献忠手下当小弟,崇祯年间张献忠被明军围剿,四处逃窜时,曾和罗汝才企图进入四川安家,被秦良玉率白杆军击退。
当时还是白袍小将的李定国,一箭射杀了秦良玉手下的四川副将,与白杆兵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因为当时李定国是引诱老将军出战的,老将军见他不到二十岁,没有防备策马军前与他相见,被李定国一箭射中咽喉毙命。
天武十五年,西南改土归流,秦良玉之子马祥麟率白杆军并入南军都督府,一直不服李定国,认为他当年不讲武德,用偷袭射杀一个六十九岁的老将军。
这种怨恨一直持续到了征缅之战,四川来的白杆兵和其他部队,皆是不服流贼出身的李定国,大大影响了明军的调动。
否则,凭李定国的指挥能力,征讨缅甸虽有些难度,也不至于栽这么大的跟头。
徐青山接管征缅大军后,一向敬佩天武系将领的马祥麟表现得非常配合,南府明军内部的斗争方才结束,如常发挥。
明军如此迅捷的二次征缅,特别是得到前线大将莽夫同志发来的战报后,一向自信的莽白忽然间就不自信了。
“左丞相!”
莽白对下首的一个老男人询问道:“那些英吉利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沙俄果真进犯大明的西北疆域了?”
跪坐在王座下的左丞相十分吃力的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然后匍匐在地,语气坚定地回道:“大王,就在昨日,臣派往准噶尔的使臣已经回来了,据他查验,沙俄果真在半年前就出兵了,现已抵达伊犁河谷,还有哈萨克汗国?
那个实力不亚于我们的西域强国?
也出兵了......”
“哦......看来洋人还是有点诚信的。”莽白松了口气。
左丞相喘了口气?
道:“大王不必忧心,大明......明国四处都是敌人,他们多线作战,想要败我缅甸?
痴心妄想!”
“忧心?孤王什么时候忧心了?”
莽白轻哼一声?
死不承认?
又道:“孤王有大将军坐镇前线?
当万无一失!”
提到大将军莽夫?
莽白的内心稍稍自信了一些。
莽夫是上上上任缅甸国王阿那毕隆的义子,从难民堆里捡来的,辈分上算是莽白的叔父。
莽白的爷爷阿那毕隆可是个牛逼人物?
他在位期间征服了兰纳,压服地方势力?
完成了缅甸的统一,结束了自16世纪末以来缅甸的分裂局面。
出彩的是?
这位缅甸王很有魄力的发动沙廉围攻战,擒杀了侵占缅甸沙廉的葡萄牙殖民者,俘获四百多葡萄牙士兵,让他们子子孙孙都充当缅甸的奴隶,为缅军搞火器。
与明军在江头城对决的缅军主帅莽夫,大小就跟在阿那毕隆身边,征战四方,是缅甸的护国大将。
因莽夫并非真正的宗室,又身负韬略,见过大世面,莽白才将前线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
自三十多年前,莽白的父亲他隆王放弃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缅甸多年的文治,却让贵族们忘记怎么打仗了。
面对野心勃勃的大明,不派善战的护国大将军莽夫同志去,还能派谁去?
然而篡位的人,内心往往比正常人更为敏感,莽白为了防止莽夫黄袍加身,又以支援的名义派出亲信的右丞相前往前线督战。
对于挑衅大明,杀害大明官员,缅甸自国王至大臣,大多不后悔。
在他们心目中,原本的大明就像是软柿子,不捏都能烂的那种,自从这个天武帝上台后,一天都不老实!
先是平定流贼收复神京,压服了蒙古诸部,接着一举灭亡了叶尔羌汗国和满清朝廷,再东渡日本占了人家地盘,然后以雷霆之击一锅端了南安南北朝,顺便收了苟延残喘的占城国和真腊!
如今他想通过三宣六慰步步蚕食缅甸领土,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可笑的是,莽达身为缅王,竟自甘堕落,甘为大明舔狗,这种君主不杀,留着做什么!
在如此恶劣的国际环境中,缅甸的有识之士,包括护国大将军莽夫,觉得很有必要发动政变换个国王,控制一下这种形势。
恰逢英国人也找上门来提及此事,于是双方狼狈为奸,一起策划了政变,莽白上台了!
不过对于大明的脾气,缅甸人还是比较清楚的,能在短短十年内连灭五国,搁谁也不觉得这是好脾气能干出的事!
“左丞相,你亲自去一趟英吉利的使馆,让他们速速出兵支援江头城!”
莽白还是有些不放心,决定拉英国人下水。
左丞相担忧道:“大王,上次英吉利人出兵损失了二百多人,只怕他们不愿出兵了......”
莽白眉头一皱道:“不愿出兵?事是他们挑起来的,他们拿了好处得办事啊!”
接着莽白话锋一转,强硬道:“如果他们不愿出兵,他们那个东印度公司,就别在我缅甸境内做生意了!”
左丞相释然,大王这番话说到点子上了,英国人最看重利益,要是缅甸扛不住了,他们在缅甸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生意也就黄了!
就这样,左丞相出了大殿,前去寻找外援了。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究竟有多严重!
挑衅大明,杀了大明朝廷命官,又甘为洋人走狗,缅甸这本烂账,大明铁定要找他们好好清算一番!
第1100章
决战江头城
前线,江头城。
通往江头城的山地和丛林捷径要道上,缅军的木栅寨子绵延数里。
缅军的木栅依托中南半岛热带雨林的气候,地形和物料乃至战法而形成的一种战斗工事。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也是缅军阵地战的特点,会给入侵之敌制造相当大的麻烦。
缅军的木栅寨子采用的是当地各种坚实的树木,包括湿木一类的木材,他们在驻地先挖开地面,再将打造好的木头挨个插入厚土中夯实,类似各国的木城墙,有的还能作为藤甲藤盾的材料,异常的坚固。
缅军的木栅之间虽然贴得很紧凑,但会留出一定的缝隙,在木栅的内侧修有平台,提供给士兵站立,从缝隙中射击敌人。
每个木栅栏挖有一条长而深的壕沟,壕沟内对外斜插着大量的尖头木桩,密密麻麻的连在一起,防止敌人骑兵冲击和步兵搭建云梯。
若敌军步兵想要拆除这些障碍物,木墙上的缅军就可以用滚木礌石一类的防守器物攻击他们。
缅军还擅长使用带刺的大木桩子,两头拴上链子横挂在木墙外侧,当敌人开始攀爬的时候,就砍断固定绳,让木桩顺着木墙往下坠,碾死攀爬的敌人。
完事后,缅军的士兵又可以拉起链子,把木桩拉起来,再放下,如此反复使用。
这是中南半岛当时惯用的一种木质城墙守城战术,缅甸,清迈,老挝还有暹罗等国都喜欢使用,算是一方特色了。
经过明军夜不收的反复抵近探查,又拷打了一些缅军俘虏,探得缅军的木栅内侧又有五层防御,即有五层木栅栏,上面架有火炮,平台互相之前有楼梯和小木桥用来连接运转。
这些平台之间又有三尺深的地窖,可容一人蹲在里面,一则用来存放弹药粮食,二则用来临时给炮手躲避,哨兵晚上休息时也可使用。
如此大规模复杂的防御工事,不仅能防御骑兵和步兵的进攻,壕沟里的尖木还能防止大象冲撞木栅,热带雨林潮湿多雨的气候下?
想使用火攻点燃木栅也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缅军还能就地取材?
随时搭建?
可谓一举多得。
在缅甸历史上,缅军依靠这种立体防御,战胜了诸多敌人,包括清缅之战中,任凭八旗兵和绿营兵如何进攻?
皆被阻于江头城下的缅军营寨。
直到十九世纪的英缅战争爆发?
这种木栅才在英国人先进的线膛炮轰击下一弹入魂?
成了摆设。
明军眼前立着这样的木栅营寨一共十六座,其中还有很多营寨依托丛林大树,形成一个天然高大的工事屏障?
有的营寨外面已经列有缅军的军阵。
与先前被明军炮火攻破的那些小木栅不一样,这些木栅栏和之前遇到的那些木栅栏比起来更加坚固和厚实,莽夫所率的缅军主力部队就安排在这里!
明军夺下新街重镇,顺利扫平江头城大寨的所有前沿障碍后?
准备发起总攻!
十月二十八日?
明军兵分两路从陆上沿江岸左右进军?
甘辉率领主力水师顺江而下,从水上攻击缅军水师,三路齐下,进攻江头城。
伊洛瓦底江在该区域最宽处约有八里,其余的地区宽度也在四到六里不等,江心中间还有一个大的冲击平原。
江头城就修建在平原和江两边的岸上,左右两岸巨大的木栅城墙一直延伸到江里面,和江心平原上的木栅营寨链接在一起,链接处修得有木门,
缅军在平原和江岸空出的水域里停满了战船,这些木门就是为战船出入而修建的。
江心平原上有大量驻军防御,如果攻击江心的木栅,就会受到来自左右江岸木栅上的炮火夹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