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982


周围随驾的文武大臣们同样拿着望远镜观看,等待着试炮数据。
试炮的炮兵们训练有素,观测官们不断报出数据,各炮手瞄准时调整炮口。
现在明军中的炮兵,可不是入伍后拿着大炮练习几次发射就能成为炮兵的,每个炮兵需要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比如几何基础、平面三角、球面三角。
除了几何,还要会解一次方程、多元方程组、二次方程以及在几何(尤其是三角)中的初步应用。
现在大明的各所国有军校中,都有炮兵的专业,数学是基础,还有物理中的力学,海军的炮兵还要学导航、定位等航海知识。
因为这年头打炮,有个要命的问题:看不见弹着点。
所以炮兵要学会计算,射击的角度和方位,要会测距,会算弹道等等。
炮兵只有算得准,才能打得快,只有算得快,才能打得快,在战场上指哪到哪,所向无敌!
至于学的这些,大明已经开始普及西方数学和阿拉伯数字了,炮兵更是最先受教的一类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西方的数学要稍微领先大明,特别在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的运用上,比大明数学中用汉字数字来的简洁方便。
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才叫阿拉伯数字。
早在八世纪的时,阿拉伯数字就随着佛学东渐曾传入过中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十三世纪时,又由伊斯兰教带入中国,亦未成功,到了十六世纪的明朝,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明的徐光启等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他们亦是将书中的阿拉伯数字翻译成汉字数字,让中国的数学学着费劲。
直到朱慈烺当皇帝后,才正式在教育上设立数学,让学生们正式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西方的数学公式。
去年路易十四写信给朱慈烺,信中也提到要派法兰西的数学家来大明交流,事后朱慈烺应允了,并回信给路易十四,点名要了几个人。
如法兰西数学家德扎格,射影几何学创建者之一,曾任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与数学家梅森、笛卡儿等有交往。(笛卡尔死了好几年)
还有对微积分有贡献的法兰西数学家费马,以及曾被誉为“阿基米德与牛顿两者间的中间环节“的数学家兼物理学家的帕斯卡。(压强单位的命名者)
这三位都是17世纪大名鼎鼎的数学家,且都在法兰西,有点成就还没死的那种,来了就能用到。
不像牛顿,现在刚十一二岁,在学校属于成绩狗屎的那种,来大明也没用,顶多给皇太子朱和陛做些小工具。
大明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超越西方,不是引入几个阿拉伯数字就能代替的,需要做很多的准备。
第966章
技术革新
试炮靶场中,武皇炮的目标是一里外土堆上的一座插着旗帜的房屋,代表敌军的“中军”位置。
这座房屋里,放置着十几个同等比例的人形石雕,代表着“敌军将领”。
“整调完毕,整调完毕……”
各炮前的炮兵队长们声音此起彼落传来。
“装弹!”
各炮位装填手分别往炮口装填实心弹,又往内中灌满火药,充实后引出一根长长的火绳,然后炮手拿着长杆点火棍站在一边等待命令,这一套动作下来从容不迫,动作快捷。
“开炮!”
李东风一声大喝,试炮正式开始!
“开炮!开炮!”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十门武皇炮的炮口中冒出凌厉的火光,炮前硝烟弥漫。
炮弹呼啸中,一里外的“敌军指挥室”被炮弹击穿,冒起了大量的灰尘。
“刷膛!”
火炮发射完毕后,立时一个装填手拿着炮刷将炮膛刷好。
远处的土堆前,一名炮兵拼命拔脚奔跑进入房间查看,不久后跑出来拼命挥舞着令旗。
李东风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对朱慈烺施礼道:“陛下,十门炮全部命中!”
周边一阵欢声笑语,众人异口同声道:“好!”
“去看看!”
朱慈烺亲自去验炮,身后各人随他一窝蜂的过去。
武皇炮是滑膛炮,可以采用实心弹和开花弹,这次试验的便是穿透力极强的实心弹,以试验炮的威力。
目标房屋前,朱慈烺仔细审视,只见厚实的木屋上前前后后共有二十个洞孔,显然是被全部命中贯穿了。
一里的距离,红夷大炮只能靠覆盖勉强能有一两个命中,而新炮全部命中目标,足以证明其精准度强的可怕!
进入房屋中,朱慈烺更是吃惊,里面的十几个人形石雕,有好几个竟被命中,有的拦腰被击成两段,有的则是脑袋没了,还有的石雕肩处有着明显被实心弹贯穿的痕迹,露出半圆形的弹道。
再看看房屋后的土堆上,十个深深的坑洞周围无不是被掀起新鲜的泥土。
朱慈烺面露笑容,道:“李东风,你刚刚说这炮叫武皇炮?”
李东风道:“回禀陛下,因此炮威力罕见的逆天,臣斗胆取名为武皇炮,全称武皇野战炮,寓意此炮如天武皇帝陛下一般,神威无敌!”
“武皇野战炮......”
朱慈烺摸了摸鼻子,怎么感觉这名字不像是一个炮名,而是一个故事?
他呵呵一笑道:“野战二字隐去,就叫武皇炮吧。”
“遵旨!”李东风应道。
朱慈烺微笑起来,武皇炮也就是拿破仑炮的翻版,这种炮重量远比红夷大炮小,机动性强、火力凶猛,而且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妥妥的神器!
在场各人都是喜笑颜开,连称此炮生平仅见,皆是神威伯李东风之功。
李东风连连摆手谦虚,接着他转移话题,说到了最新的铸造技术上。
现在明军中使用的火炮,基本是十几年前朱慈烺提出的铁模铸炮法生产的。
然而李东风发现,铁模法的优点虽相对于泥模法造炮频率快,但缺点也是致命的,这种速成的炮,寿命很短。
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铸造大炮的时候,外面会先冷,中间冷却最慢,生成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寿命也大打折扣。
为了增加抗拉强度,只能用数量来堆砌质量,也就是增加壁厚来解决,这样使得火炮的重量处于数千斤的恐怖状态,不利于机动运送。
以前大明缺炮,天武军又是全火器化的军队,打满鞑和流寇作战时急需大量火炮辅助,朱慈烺这才用了晚清时的铁模铸炮法,进行了大规模的造炮计划。
然而大明用了这些年,很多炮因使用频率太大,基本都报废了,只能不断的消耗铁矿生产延续。
这次好不容易忽悠了没玩过大炮的小日本,卖了二百门炮,还想着继续多卖一点,结果德川幕府把绍仁给干死了。
李东风为了让大明的火炮进一步的提高性能,十几年来不断研究,终于有所突破,研发出了内模灌水冷却法。
它的原理很简单:利用一件空心铸件工艺,围绕型芯进行铸炮,型芯内部以流水进行冷却,使炮膛内部先行硬化,从而大幅度的增加了火炮的身管寿命,降低了废品率和铸造成本,尤其适合铸造重炮。
经过测试,频繁使用火炮,使用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铸造出来的火炮使用寿命,可达到以往普通火炮的三倍以上。
目前,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己经试验成功,并且正式投入生产中,这批刚刚试验的武皇炮,就是采用了这种铸炮法铸造的。
对此,朱慈烺只有一句话:“扩大生产线,可劲的造!”
李东风却迟疑道:“陛下,武皇炮是由青铜铸造而成,所以极其坚固,能够经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造就了它威力强劲的原因,只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铜......”
朱慈烺听明白了,他是心疼钱!
一直以来,大明的铜矿资源匮乏,铜就相当于货币,造一门一千斤重的武皇炮,那就是相当于一千斤重的铜钱啊!
多年的贫穷限制了普通工匠出身的李东风,他根本不敢想象,皇帝口中的可劲的造,是多大的代价!
朱慈烺安慰他,道:“神威伯,你尽管安排造炮,不必顾及工料,现在我大明不缺铜矿!”
以前大明缺铜,舍不得用铜铸炮,现在大明拿下铜资源丰富的吕宋,发达了!想怎么造就怎么造,这就是资本!就是这么的任性!
如果不够,再找别的地儿拿就是了!
什么?这不是我大明的土地,不能拿?
大明向来以力证道,以德服人,三磅到四十八磅,你想要哪个段位的德?
你不说话就是都要了?
朱慈烺希望大明未来有更多的武皇炮,炸死一切狗娘养的!
什么九段线,十一段线,我天武帝是要画一百零八段线的男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