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982


海军由朱成功为主将,抽调两大舰队共计一万海军将士。
陆军由征东都护府的李少游为主将,抽调三万征东军,另从中军都督府抽调两万天武军参战。
朱慈烺表示要御驾亲征,亲往日本,会上无人反对。
南京距离日本也就四五天的航程,皇帝去年都能亲征吕宋,去趟小日本不算什么,来回也方便。
问题在于,大明入日作战需要准备,出征日期初定为两个月后,天知道倒幕派还能坚持多久。
大明总不能照会德川幕府,说我将打你,无奈还没准备好,麻烦你们先停一下,等我两个月后一切齐备了再来干废你们。
这个时候,就考验大明各部门的能力了。
首先,鸿胪寺卿冒襄表示,可以发挥外交作用,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接着,情报部的李廷表声称,锦衣卫可以搞定,通过在敌后搞暴乱,拖他个一两个月完全没问题。
这次李廷表准备亲赴日本主持大局,顺便捕杀那个叫柳生太剑的小子。
那狗日的竟胆敢冒充锦衣卫,惹谁不好惹锦衣卫,活得不耐烦了?
李岩也献计道:“陛下,咱们不是派了二十名军官去训练日本的新军吗?臣觉得应该利用好这支军队,先让征东都护府支援他们军队装备和军粮,并派出军官控制他们。
到时我大军征讨日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充当先锋,战后再利用他们维稳日本各地.......”
“嗯,不错,如此我军将士伤亡就大大降低了,甚好!”
朱慈烺暗想,这不是皇军变皇协军吗?
我大明果然人才济济啊,这些都是靠谱的方法。
朱慈烺道:“众卿,今天的御前会议就到这里,各自去准备吧,争取在今年之内,把小日本纳入大明版图!”
“是!”众臣应道。
朱慈烺又道:“内阁方面,要全力配合军机的工作,粮食和其他物资的准备调配,务必满足军队的需求!”
杨廷麟道:“请陛下放心,内阁一定会全力支持军队的事务!”
朱慈烺看着礼部尚书陈贞慧,道:“还有礼部,你们也别闲着,让宣传清吏司下的各大报社,制造舆论!”
礼部尚书陈贞慧会意,这种事情礼部不是第一次干了,每次大明准备出兵征讨谁,都会制造舆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热闹了起来,全国的报纸都在大幅度的报道日本的内容。
这些内容当然不是什么好事,纷纷将矛头对准了德川幕府,将德川家定义为日本的曹家,言说当年丰臣秀吉对德川幕府首任老板徳川家康不薄,将他封为五大老之首。
丰臣秀吉在临死之前,还将自己的儿子丰臣秀赖和妻室托孤给德川家康,按说徳川老狗应该尽心竭力,扶保幼立。
然而丰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立刻就逼迫丰臣秀赖让位,并且连续发动二次大坂战争,对丰臣余众赶尽杀绝。
现在,德川家不仅搞掉了丰臣家,竟又丧心病狂的当街弑君!他们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混账玩意!
各大报社的才子尽情地发挥着才华,拼命的渲染造势,抹黑日本,把它们渲染成十恶不赦、残暴之极的狗玩意,人人得而诛之!
在后世的国际社会中,世界风景区美利坚用这套方法屡试不爽,将之纳为妙招,他们只要对某个国家看不顺眼,准备发动军事行动之前,就会火力全开的宣传舆论,拼命抹黑对方。
什么独裁、残暴、不民主、毫无人权、制造恐怖、流氓国家,这些大帽子一顶一顶地往对方头上扣,以此取得国家社会的支持,接着堂而皇之地打出正义的旗号,发动军事进攻。
老美将这套手段玩得炉火纯青,也确实哄骗了不少傻叉。
其实,绝大多数的民众对国家、世界的局势,了解得不是十分清楚,只能通过本国的各种媒体了解,官府说什么,下面就有一大群吃瓜群众发表高论,表示义愤填膺。
当然也有一些小学没毕业的某地区“专家”,受邀在电视台就国际形势、地区安全说起了低智商的相声,还说的手舞足蹈,有模有样的。
时代在变化,战争的模式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大明,在朱慈烺的领导下,大明的玩法已经开始全面领先世界。
大明的宣传方式除了报纸,还有说书、演戏等其他途径,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造势,抹黑和妖魔化对方,煽动民族情绪,主动请朝廷发动对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这时的大明百姓,本就对小日子过得不行的日本没什么好感,在多方的大力宣传下,不知不觉中对日本的恶感再度成倍的上升。
重要的是,日本是大明在亚洲地区的重要贸易出口国,许多商人和工厂对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现在日本国内发动内战,局势动荡不安,很多人的生意黄了,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损失,商人们感到忧心忡忡,恨意从生。
而且,自上次的明日战争,大明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国内的民众从意识中将日本当成了大明的小弟,现在小弟不听话,乱搞事情挑衅大哥,必须要做出应有的惩戒!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明各地州县已经举行了不下三十场请战活动,请求朝廷出兵接管日本,一时间民情汹汹,战意高昂。
礼部炮制的舆论不仅在大明国内引爆,同时也在周边的藩属国发酵,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一国之君被臣下刺杀,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放在王朝君主制的国家,谁能忍?
东南亚的各小国国王君主们,纷纷睁大了眼睛,想要看看明哥接下来会怎样收拾那个不听话的日本小弟。
第965章
武皇炮
整个东亚都在关注日本局势,朱慈烺却已身在太平府江南军器总局。
前不久,军工研究院又研发出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装备,后膛枪和野战炮。
文武分治后,军机下单独设有军器部,由神机侯赵景麟任尚书,表示朝廷格外重视之意。
江南军器总局,作为大明乃至世界第一座综合性的军工厂,从大明地方各军器局精挑细选了近千名工匠进入局内任事。
朱慈烺在赵景麟的陪同下进入军器总局火炮厂时,只见炮厂上到处都贴着鼓励的标语,内中热气逼人,铁浆飞涨,所有的工匠都在忙忙碌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座炮厂的主事是伯爵李东风,他在火箭和火炮上的造诣极深,当朱慈烺看到他时,五十七岁的李伯爵正戴着老花镜,聚精神会地审查刚完工的一批火炮。
老一辈科研的工作者很认真,为建设国家一丝不苟,为强国之梦奉献青春。
即便李东风封爵了,年近花甲,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不忘初心,始终工作在炮厂的一线岗位。
李东风聚精会神,朱慈烺等人进来都没有发现,在赵景麟提醒他后,他才忙急步过来迎接。
看他恭敬地行礼,朱慈烺将他扶起,和声道:“神威伯,都是勋贵了,怎么还在炮厂盯着审验工序?”
李东风扶了扶眼镜,回道:“多谢陛下关心,臣是在这厂子受到陛下隆恩的,臣不敢忘记初心和使命。”
朱慈烺拉着他的手,轻轻拍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神威伯是我大明的楷模啊!”
他转身对身后伴驾而来的翰林院大学士杨士聪道:“杨卿,你去写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向李东风伯爵学习》!”
一直想出风头的杨士聪欣然应下,就差拍着胸脯保证,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朱皇帝满意,达到宣传目的。
接下来,李东风带着朱慈烺等人一边在炮厂来回巡视,一边向朱慈烺介绍炮厂的新产品——武皇炮!
检验新产品的唯一标准就是试炮!
众人来到火炮厂后宽阔的场地,这里是专门用来测试军工产品的,当朱慈烺到这时,十门新铸的“武皇炮”已经拉来就位了。
“火炮准备!”
皇帝亲临视察,李东风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炮兵们瞄准远处的一系列标靶。
朱慈烺仔细看了下,惊讶的发现,李东风所谓的新炮,比红夷大炮小巧太多了,整个炮身长度只有一米六七左右,口径也不大。
根据李东风的介绍,这些新式火炮炮身重量只有一千斤,炮身、炮架加上车轮,全重两千二百斤,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重三千五百斤。
相比大明以往用的重达七八千斤的红夷重炮,机动性很强,重要的是,新炮的射程丝毫不比红夷重炮差,而且射击精度比红夷大炮远远高出几个档次。
让朱慈烺郁闷的是,他看着这些炮十分的眼熟,脑中浮现后世无数的影视和图片。
仔细想了半天,他忽然灵光一动:这他妈不就是拿破仑炮吗?
在李东风的喝令声中,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每门炮上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这些炮镜使用的是玻璃,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十二世纪时出现了商品玻璃,在大明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京师有专门制造玻璃的玻璃厂,属于二十四监的厂业之一。
在此之前,因工艺水平有限,无色玻璃中避免不了气泡,明军的望远镜和炮镜大多使用水晶制造。
直隶东海(苏北)生产的无色水晶很多,农民在地里都可以随便捡到,在江南的士林阶层更是普遍的玩物。
生产炮镜的原料不是问题,主要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很高。
然大明人才济济,坤兴公主的驸马孙云球就是大明最牛逼的光学专家,公主府还开了连锁眼镜店,遍及大明各地。
在孙云球的研究下,无色玻璃的技术不仅得到了攻克,还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此后玻璃成了大明社会上普通的物品。
在军工上,孙驸马为了适应制军用望远镜的需要,甚至还制出光学玻璃。
此时朱慈烺的手中,就是拿着一个孙云球制造的御用望远镜观看新炮射靶。
这根御用望远镜全身是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