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982


第967章
小小军火商的逆袭
巡视完神威炮厂,紧接着朱慈烺又前往长江边的江南军器总局神机枪械厂视察工作。
这里是大明最先进的枪械厂,也是唯一一个直属军工研究院的兵工厂,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械。
据朱慈烺的了解,世界上第一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后膛枪)就产自这里。
军工科学院最新研发的后膛枪还未正式命名,暂定为“武十步枪”,意思是天武十年研发成功的。
按照规矩,应该是哪个工匠发明的就用谁的名字命名,比如当年孙和鼎发明的线膛枪,朱慈烺赐名为“和鼎步枪”,列装整个明军。
然这次的研发成果,却是用“武十步枪”代替,朱慈烺有些不解,于是问身旁的军器部尚书赵景麟,这是怎么回事。
赵景麟回道:“陛下,这新式步枪,不是军工研究院和各兵工厂的人研发的,而是一个小军火商人......”
朱慈烺讶然:“哦?说说看。”
赵景麟领命,开始叙说大明第一支后膛枪研发的曲折经历。
因天武新政鼓励商业发展,一些善于结合政策的商人看到了天武皇帝的雄心,知道大明未来的对外战争必不可少,而枪械作为军队的主要武器,自然吸引了商人们的关注和投资。
十年来,枪械制造和钟表制造,逐渐成为大明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出现了许多同时精通两者的工匠。
大明人才济济,从不缺脱颖而出的大佬,什么问题能难倒他们?
发明后膛枪的这位大佬名叫川建国,出生于大禹的故乡颍川,是一个锁匠的儿子。
川建国年轻时曾在凤阳一处军工厂任工匠,在流水线上制造和鼎线膛枪。
因军工厂的创新氛围浓烈,加上川建国人如其名,内心有着强烈的建设大明的伟大情怀,于是冒死大胆地试验了几种后膛枪,但都没有成功。
后膛枪的试验可不简单,枪机与枪管间的缝隙会导致过多的火药燃气泄出,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搞不好就能被炸毁容什么的。
好在爱国的川建国同志没遭什么大罪,就是脸被泄出的火药烧红了点,额头被烫伤,也变大了一圈,不过整体还好,五官还算正常。
最终,川建国因工伤含泪提前退休。
大明的军匠制度很完善,福利也是所有行业里最好的,凤阳军工厂没有亏待他,按工伤为他申请了重金赔偿。
就这样,川建国领着一大批赔偿金回到了家乡,并利用这笔钱在河南老家开了个建国火铳厂,继续从事他热爱的工作。(明朝时民间打造火铳是合法的)
川建国一边打造火铳卖给地主老财们防身,一边继续他未完成的实验研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天武九年时,川建国在自己的火铳厂设计出了针发枪!
针发枪,顾名思义,就是用击针击发子弹的步枪,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自朱慈烺提出底火等研究课程,大明的军工行业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技术早已形成,军工研究院也研发出了一种击发底火的步枪,射速高达每分钟八九发。
只是那种步枪装弹时需要弹起枪机,从枪膛前方装入,严格上说还是前膛枪,而且它存在很严重的漏气问题,因此没有大规模的列装军队,只有部分边军使用。
如征北都护府的骑兵大队,他们就装备了这种步枪,凭借逆天的装填速度,在西伯利亚冰原上扫荡、追击沙俄的哥萨克骑兵。
川建国完成了后装枪的针发设计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军方,想要为大明军队做贡献。
然而,大明的军队习惯了使用前装枪,东军都督府的接待管事觉得这玩意太过“非主流”,而且射程远不如和鼎步枪,因此并不在意,笑呵呵的撵川建国走人。
川建国很失望,他不明白军方为什么不信自己。
想想这几年辛辛苦苦的研发,差点还毁了容,川建国越想越气,于是面露鄙夷地冲着面前几位军官怒骂道:“你们是一群糟糕的业余军人,你们的职业素养很丢人!”
骂完后,他便背着自己的新武器离开了,直接动身前往太平府军工研究院,继续报效大明。
作为专业研究火器的部门,研究院的大佬们一眼就认识到了这种认识到了这种“非主流”步枪的优越性,于是军工研究院马上收购了这一发明,并把它作为最先进的秘密兵器,进行秘密研制。
川建国的私人小作坊自然比不上江南军器总局的国有正规兵工厂,他设计的这款后膛步枪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射程短,精度不足。
和鼎步枪的有效射程是九百米,而川建国这款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六百米。
但是,军工研究院的专家们却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因为这款步枪克服了后膛枪严重漏气的问题,可以大规模的列装军队!
有效射程差点就差点吧,毕竟在战场的实战中,双方对战的距离一般在二百米内,射程六百米和九百米有什么区别呢?
安全、简单、射速才是制胜的王道!
就这样,川建国又发了一笔大财,继续扩大他的建国工厂,也借机成为大明第一批与国家军工企业有着紧密合作的军火商之一。
今天,川建国受到神机枪械厂的邀请,也前来伴驾。
当军器部尚书赵景麟向朱慈烺介绍军火商川建国时,朱皇帝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他紧盯着这位仁兄,特别对他的独特发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川建国因上次工伤,被火药烧到了额头,头皮上形成一块不小的疤,为了盖住这块疤痕,他特意改变了发型,把头发往下梳,再对折头发,最后用大帽压着......
川建国第一次见驾,又见皇帝凝视自己,他显得很局促,右手不停的做小动作,触碰身边的枪械厂厂长,想要抓着他的手缓解压力。
然而厂长大人也是第一次见驾心里更慌,他同样做出小动作,以手小幅度的击打其手,示意川老板不要闹。
朱慈烺看了一阵,便顿生无趣,开始让人测试这款“武十步枪”的性能。
这支后膛枪重九斤半,长一米四,经过军工研究院一年的改进,川建国发明的步枪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枪弹换成了纸壳橡果形铅弹,单发供弹,射速由最初的每分钟六发,提高到了每分钟十发到十二发。
测试期间,连川建国这个发明者都被震惊了,他甚至怀疑这枪不是自己研发的。
知道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与研究院的大佬们差距有多大,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抛砖引玉的人......
“好!好枪啊!”
朱慈烺忍不住称赞道。
这款后膛枪堪称完美,射速比普通的前装枪足足提高了四五倍!
唯一不足的是,初速太低,测试的有效射程只有六百米,射程和杀伤力稍不及和鼎步枪。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又不是奥运会射击比赛,有此射速,足以碾压和鼎步枪。
兴奋之余,朱慈烺忽然道:“商人川建国,重国轻家,不惧艰险,披荆斩棘,奋于研发,铸成利器,着特赐封子爵。”
“赐封子爵?”
川建国的神色一下就恍惚了,身体踉跄险些摔倒。
半晌后,他才反应过来,大呼道:“百川到海终不悔,建国一心为大明,草民叩谢天恩!”
.......
“武十步枪”的原型参考的是德莱赛步枪,军工研究院发明的、列装征北都护府的新式步枪,参考的是霍尔M1819步枪。
第968章
时代变了
神机枪械厂,靶场。
待士兵测试过“武十步枪”后,兴奋之下的朱慈烺亲自操枪射击,感受一下世界上第一支后膛枪的强大。
武十步枪的造型和后世的汉阳造类似,装填也是非常的简洁。
“武十步枪”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圆筒状纸弹壳中,扣动扳机时,击针刺穿帽片,使底火受到摩擦和冲击而发火,引燃纸壳内的发射药(黑火药),继而推动前面的弹头。
朱慈烺打完一枪后,旋转枪身上的扳手,接着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
整个操作与后世的毛瑟步枪、汉阳造等没多大区别,唯一明显不同的就是子弹。
汉阳造的子弹是黄铜弹壳,而武十步枪的弹壳是油纸加亚麻的纸壳。
不管是黄铜子弹还是纸壳定装子弹,核心部分都是底火。
以前明军的火枪,不管是鸟铳、鲁密铳还是燧发枪,都需要装填火药和子弹(铅弹),利用火药的推动子弹出膛,哪怕是当时最先进的和鼎步枪(米尼步枪)也是这样的操作。
想要搞出后膛枪,必须要将火药和铅弹整合在一个弹壳中,省去装火药这一步骤,这样才能成倍的增加射速。
后膛枪最大的技术难度就是子弹中的底火,科研人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燧发撞击点燃子弹底火,通过化学反应引燃发射药,推动弹头射出枪膛。
这就考验了底火的性能,需要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的材料,寻常的黑火药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弹簧质量不敢恭维,打不着的几率非常高,或许开枪十几次,勉强能打着一次。
没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很难搞出适合的底火,这十几年来,皇家科学院和军工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研究底火的材料,在化学领域越走越深。
天武七年时,皇家科学院的一名院士,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灵敏度和火药力都比较高的雷酸汞,为底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雷汞是最敏感的火药之一,只要轻轻一撞,就会爆炸,这玩意肯定不能用来当子弹的发射药。
十七世纪的火枪,士兵在发射前装填完黑火药的发射药,还需要拿杆子捣一捣给他夯实在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