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982


不得不说,越是藩王折腾的皇帝越能折腾,嘉靖直接颁布了《宗藩条例》,对藩王的禁令越发严苛,直接规定藩王不能与官府结交,更不许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业,连出城郊游都要被监控。
甚至娶多是妻妾,生多少孩子都被严格限制。
自嘉靖朝后,那些位高权重的藩王,真正成了一群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
他们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只要不乱说乱动,生活还算美好。
第714章
被黑惨了的大明宗室
皇族宗室问题,朱慈烺考虑良久。
大明历代皇帝面临的藩王问题是不同的,前几代皇帝愁藩王们造反,中后期的皇帝愁怎么养活这群人吃饭。
藩王制度最大的麻烦是历代分封不断,只要是皇室子弟,就要分封给爵,享受待遇。
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他儿子要封亲王,亲王的世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承袭郡王爵,其余儿子都要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都要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再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们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下面还有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下面还有个奉国中尉。
虽然奉国中尉是最低的宗室爵位,但奉国中尉不再递减,所有儿子都会世袭奉国中尉。
以此爵位,世袭罔替,不存在下一代变成庶民的情况。
即便有犯法的宗室被革爵贬为庶民了,朝廷也会发粮食养活他们,原本一个月可以领取六石米救济粮,万历时期缩小到了二石或一石,也算是小康水平。
日久天长,朝廷养的宗室子弟越来越多,呈几何级数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也就越大,如果全额给发宗藩禄米的话,相当于财税米麦的三分之一(理论上)。
朱慈烺在江南捞钱这些年,发了大财,加上新政的各种敛财手段,天武朝的每年国库收入比崇祯高了将近十倍,这种差距随着海贸的繁荣还在不断提升。
现在朝廷不是养不起这些皇族宗室,而是朱慈烺怕以后的大明养不起他们。
都说有能力的皇帝一人能干三代皇帝的事情,朱某人不才,要挑战五代!
能在任上解决的事情,绝不留给后人!
大明的宗室虽然没有后人网上所宣传的上百万,但现在的宗室人口也有差不多二十万人。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三年时(1595年),宗室总人口15.7万(包含女性)。
《五杂俎》记载,万历末年(1620年之前),宗室人口有二十余万。
《南明史》的作者顾诚也推测过,崇祯年间的宗室人口在二十万左右!
因为历史上崇祯年间的玉蝶(皇族族谱)没有了,所以后世很多人都在瞎猜,一些明黑们一度高潮。
大明的玉蝶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历史上顺治年间,明朝的玉蝶还在,后来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那些网上宣扬明朝宗室百万,几百万的,严重拖垮国家的,这完全是扯犊子,胡说八道,别有用心!
按照万历年间大明的财政报表,皇室消费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官员俸禄占了百分之二十,军费支出占了百分之五十。
其中皇室支出包括藩王宗室的待遇、皇宫的维建、宫廷聚会、赏赐大臣等等,并非单指皇家个人的消费。
因为皇帝有自己的内帑小金库,出行、赏赐嫔妃等事都是自己掏钱的。
即便报表上藩王的支出这么高,但实际发放到宗室手里的只有两成左右,底层的宗室因为常年没领到俸禄饥寒而死的也有不少。
藩王宗室长期被朝廷打压,加上文官当道,宗人府又被礼部代替了,大明宗室下层都很过很苦逼。
按照规矩,凡是封藩皇族的婚娶和承袭爵位,都要经过朝廷批示,官吏们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
有些宗室直到老死了也没等到该有的名分,甚至还有的等不到朝廷的批复,满头白发了还未婚。
按照满清修的《明史》中记载:“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多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
大明的宗室虽然被当猪养,但还没到那种是猪的地步!
历史上南明时期,很多宗室王爷起兵抗清,有的兵败被杀,有的自杀,有的绝食,有的跳河自杀,多达数十人。
如:秦王朱存木釜(木和釜是一个字,反正我不知道怎么读,也打不出来),弘光元年五月在汉中五郎山起兵抗清,称汉中王,永历三年被赵荣贵奉称秦王,攻阶州兵败,投河自尽。
遂平王朱绍焜,弘光元年前往河南联络义兵抗清,南京陷后依附松江吴志葵起兵抗清,吴志葵兵败,走太湖依吴易继续抗清,吴易兵败,入闽,为叛徒劫入清营,永历元年被杀。
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三年袭封秦王,永历五年往赴联络秦、豫两省义兵起事抗清,事败被杀。
宜川王朱敬鑃,永历六年起兵紫阳县抗清,兵败被杀。
崇信王朱谊?,永历四年起兵惠州,兵败被杀。
义阳王朱朝墠,南京城陷,与黄蜚等据崇明抗清,后兵败往依郑成功,永历十二年同郑成功北伐,败死。
召陵王朱在钺,福州城陷后三度起兵抗清,永历六年奉命联络福建义师,兵败被杀。
通城王朱英焀,与瞿式耜同守桂林,桂林城陷,不知所踪。
江夏王朱蕴铗,永历时与陈奇策起兵海上,永历十三年入广西,联络土司抗清,为南宁知府出卖,被杀。
东安王朱盛蒗,依附夔东十三家(李自成残部,顺军联合南明抗清),刘体仁、郝永忠等人兵败,夔东覆灭,东安王朱盛蒗不降被杀。
武冈王朱华增,南京城陷,起兵徽州,兵败不知所踪。
阳信王朱弘楅,永历四年,总兵李士琏叛降清军,阳信王被杀。
.......
朱家宗室可以说是被黑的最惨的,被当猪圈养了那么多年,一下子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想出力却没那能力。
好歹保留着老朱家的一点血性,还被后人骂。
至于那些吃不饱的宗室更倒霉,清军入关后屠了一波,一些幸存者只能在角落里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每天还要提心吊胆的怕被清廷搜查。
既然老朱家的宗室还有这么多有血性的汉子,朱慈烺自然不会再继续让他们当猪被圈养,全都放出来嗨!
第715章
强削宗室、勋贵
先前朝廷的各种规矩,都是小打小闹修补,如果要彻底解决宗藩问题,必须要出台一部根本法令,作为后世遵循的准则。
因此,朱慈烺拟定旨意,出台了一份新的宗藩条例:
第一条、废除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三个宗室爵位,只保留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五个爵位。
第二条、废除藩王世袭罔替制,所有皇族宗室只能按普通世袭递减袭爵,到了第五代的奉国将军后,其子孙编入民籍。
第三条、所有皇族宗室,皆可自由离开各系藩王的封地,从事各行各业,如进行科举,当官或者参军,亦可经商,从此自食其力。
第四条、收回所有封地,藩王可自行招募军队,在两京十五省之外重新择地就藩,开疆拓土者,朝廷给予旌功赏赐,累功荫泽。
第五条、未来的宗室爵位封赏如外臣一样,全凭战功!只要为大明开疆拓土,或是为国立下大功者,皆可再度封王。
第六条......
自从嘉靖朝的削藩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藩王后代们请爵,封赐,都要礼部拍板,而且随着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礼部对此卡的也越发严。
得不到名分的宗室,既没有国家养,更无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别说干不了,朝廷也不许干,就此没了活路。
到了崇祯年间,好些宗室因为得不到名分,又不许出去工作,竟然活活饿死。
朱慈烺新订的宗藩条例看似苛刻,其实解放了几十万中下等的宗室,让他们有了新的盼头,当然了也必然会藩王等上层宗室人物。
得罪一小部分的人,造福大部分的人,这是朱慈烺最喜欢干的事。
那些世袭的藩王,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只要不指望带着这些钱填坟,随便拿出来练一支几千人的军队还是可以的。
其实明朝宗室是可以当官的,只是之前的条件有些苛刻,郡王以下有才能的人,经过考核为官的话,必须要放弃爵位,也就是“换授官职”。
有好吃好喝的,还是天潢贵胄的身份,谁愿意去混官场啊!
上百年来,很多宗室直接忽略了这条规定,继续潇洒度日。
不过大明的宗室中不是没有能人的,即便条件如此苛刻,老朱的子孙没有让人失望,依旧有人出来通过科举当官!
据史料记载,天启和崇祯两朝,皇族宗室一共出了十三名进士!有当过庶吉士的,也有当国子监祭酒的。
朱慈烺特意将放弃爵位换授官职这条废除了,准许以宗室的身份为官!
只要你有本事,尽管施展!
世界这么大,还没地方安排了?
这次宗藩改革,说白了就是大浪淘沙,混吃等死只会越混越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