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982


比如朱慈烺的亲弟弟定王朱慈炯,他可以混吃等死一辈子,如果他的后人四代里不出一个有本事的人,只能一步步沦为民籍,由皇族沦为平民,自己种地或者给地主当佃户......
作为始作俑者,朱慈烺的子孙亦是如此,后代除了嫡长子可以继承皇位,余者子孙都要走这条路。
几代下来,起码要少封十几个世袭罔替的王爷。
对自己都这么狠了,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那些勋贵,世袭罔替一并取消,只保留普通世袭!
皇族五世而斩,勋贵同样五世而斩!(按照最高的算,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平民)
天武元年八月,皇后的册封大典刚刚结束(大婚后才举行的册封大典),朱慈烺就宣布了大明爵位改革。
旨意一出,朝野震惊,多位朝臣上书劝阻,请求朱慈烺三思,从容审处。
奉天殿中,举着朝会自然离不开这个话题。
程国祥等内阁大臣心里是振奋的,皇族宗室的巨大开销一直困扰着他们很多年,如今这个历史遗留的大问题终于要被解决了。
孙应元等军机大臣则是没有反对,皇帝半年前就已经跟几名公侯勋贵们通过气了,现在正式提出来早在意料之中。
然而很多大臣不出意外的进行反对,他们言说此事涉及十几万宗室和勋贵的利益,不是小事。
又有人说,历朝历代,削藩都会引起动乱,更别说连勋贵一起削了,搞不好就得出事。
让朱慈烺没想到的,不少大臣借此机会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都察院副都御史高斗光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分封藩王制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若是藩王有罪,陛下可罚之,然藩王无罪,亦无权,陛下何故削藩?”
户部右侍郎王鳌永也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也以为不妥!藩王无罪,陛下夺其封地,断其王爵传承,恐生变乱!”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群文官跳了出来,义正言辞的反对,后面还有不少官员持观望态度。
朱慈烺扫了他们一眼,道:“二十万宗室,再过几代,祖宗的遗泽就要被挥霍干净了,你们平日里不待见宗室,时而刁难一番,怎么今天反倒一个劲的反对了?”
都察院副都御史高斗光道:“祖制如此,陛下不可轻动!”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在守门呢!
这些官员放着客观事实不管,一个劲的把祖制挂在嘴边,实则是了争夺话语权,似乎想要重整文官集团啊!
历朝以来,当皇帝都比当太子累,既要防止武将做大,又要防止文官抱团,不时打压这个,拉拢那个,整天算计的很辛苦。
不得不说,这些官员的胆子很大!
他们似乎忘记了眼前这位皇帝,是一个敢背骂名我行我素的铁腕皇帝。
朱慈烺表现的很强势,直接道:“此事不用议了,就这么定了。”
他还是小瞧了一些人的“气节”,为了不让天武皇帝再这么肆意妄为下去,保住自己这些士大夫的最后底线,立马有人昂着脖子跳了出来。
“陛下败坏祖宗,难成明君!”
说话的是一名叫胡之彬的老御史,他言辞极为激烈,大骂朱慈烺目无祖训,就算武勋上有点功绩,将来也不是一代明君。
此番言语,让朱慈烺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北京城的朝堂,有些那个味道了!
朱慈烺从来就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当太子时不惧,现在当了皇帝,自然更加不惧。
他的回应很干脆,冷笑了一下,道:“拉出去杖毙!”
胡之彬被殿内两名大汉将军拖了出来,一路上高声大呼道:“即便臣被杖毙了,也能名流千古!还望陛下好生反省修德,只有内修德政,方有四夷宾服,八方来朝!”
朱慈烺笑了,这帮老东西把他们的好圣君太上皇忽悠废了,现在又过来忽悠朕呢!
朱慈烺忽然高声道:“别在午门廷杖,脏了皇宫大门,直接拉到正阳门外的秦淮河边!”
得知自己要被当着一群女人们的面北杖毙,御史胡之彬立刻急了,远远的大呼道:“你这暴君!士可杀不可辱!”
此举立即激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满,顿时言论如潮。
朱慈烺隐隐感觉到,一些文武大臣,看似辩论爵位改革之事,实则在隐隐抱团就是针对自己。
他忽然意识到,作为皇帝,绝不能让大臣们一条心了。
武将还好,很少有人在朝堂上耍嘴皮子的,这些文官,必须把他们分成两派,互相之间找茬,自己作为皇帝居中,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朱慈烺看着他们越说越上头,脸色一冷,道:“此番爵位革新,以垂万世不易之规,若是有人不服,只管派人杀了朕便是!”
说完,朱慈烺拂袖而去。
他的这番话极重,众臣当场愣住,这种话谁敢接茬?
不过也给某些人提供了思路,能换掉皇帝自然最好......
第716章
愤怒的太上皇
慈宁宫中,庄重肃穆。
太上皇、周太后、朱慈烺、徐晨芸四人相对而坐,气氛有些不太好。
太上皇朱由检得知爵位改革后,立即赶了回来,表示强烈的反对。
朱由检阴沉着脸,道:“朕已退位,本不该管前朝之事,但宗藩之事乃是家事,你要削藩朕不得不管!”
朱慈烺道:“父皇,儿臣此举不能说是削藩,因为大多数宗室没有封地,朝廷的官员不给他们足额的俸粮,很多人都活不下去的。
足额全给的话,朝廷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您当过皇帝,应该比谁都清楚。”
朱由检的脸当时就沉了下去:“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嘛?宗藩和勋贵乃是大明的立国之本,你现在废了他们的世袭罔替,就是动摇大明的根基!”
历朝天子分封宗室诸侯,让其拱卫皇室,犹如藩篱,也可以说是上市集团的董事会成员,朱由检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朱慈烺反驳道:“父皇,现在时代变了,这几年来,鞑子南下,流贼肆虐,事实证明我们朱家的现在宗室不具备巩固皇室的能力。”
连兵都没有,这帮王爷上哪跟藩篱一样巩固皇室。
大明的宗室,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
汉晋宗藩裂土临民,犹如独立藩国,唐宋宗室不胙茅土,明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大明特色宗室。
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还能世袭罔替,是理想的懒人生活模式。
朱慈烺又道:“宗室们和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勋贵们,现在只知驾鹰溜狗,花天酒地,他们的禄米来的太容易了,早就忘记了先祖们的武勇,长期以往就会成为国朝的蛀虫!
朱慈烺特别提到了郑王世子朱翊钟,让太上皇朱由检脸色更沉。
崇祯十三年时,郑王世子朱翊钟因私自贩卖奴役,违背祖制滥养食客,挥霍无度,被崇祯皇帝赐死。
说到这了,朱由检无力反驳,不满道:“你的那些武勋将领,现在不也是勋贵,你如此做,就不怕他们心生不满,不与你一条心了?”
朱慈烺笑了笑,道:“父皇多虑了,儿臣自登基以来,从未封过世袭罔替的爵位,唯有秦国公孙应元当初的靖武伯是世袭罔替,还是您给封的。”
天武军将领们的封爵,朱慈烺登基之时全部提了一个等级,北伐之后很多人再次提了一级。
爵位最高的孙应元,一年的时间从伯爵干到了国公,升到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怎么可能还嫌不够,要世袭罔替?
要是有人真不满意,朱慈烺就得找他单聊了。
这都不满意?干脆朕禅让,把皇帝让你来做好了!
这次爵位改革,再怎么折腾也影响不到天武军一系功臣的利益,起码目前为止基本没影响。
功劳再大,还可以封王嘛,郡王、亲王,金银财物,赏赐王府,海外田产。
一旁的周太后道:“皇儿,宗室们到底也是皇族亲戚啊,你不能为了省银子就不给他们活路啊。”
如此彻底的削藩,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周太后脸上有些不快,担心那些二十万宗室以后变成平民会没了活路。
朱慈烺走到周太后身边,为她轻轻的揉捏双肩道:“母后先消消气,皇儿并不是舍不得给他们那点俸饷,也不是不给他们活路,而是让他们更好的活出色彩!”
“皇儿几年前成立了一个皇家集团,下面拥有很多产业,涉及酒楼、铁厂、矿场、边贸、海贸等各行各业,从事人员多达几十万,皇家集团是皇室财产,皇儿肯定会优先考虑他们的。”
周太后听后,心中一暖,脸色也慢慢了好转了起来,这些亲戚只要不饿死就行。
她长出了一口气,才道:“看起来皇儿对此是早有准备了,从开始之时就已经想到了,是母后瞎操心了。
不过母后还是担心,那些个王爷们怎办,这可是也牵扯到他们的很大利益的,皇儿可也不要小看了他们。”
朱慈烺道:“宗室们也可入股皇家集团,一起出海做贸易,赚白番们的银子,皇儿会在皇家集团下面设置西欧罗巴公司......”
崇祯心头一震,暗道我怎么不知道皇家集团这么有钱?当初你发财了也不带带我?就眼睁睁看着我破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