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982


内阁首辅兼督师都这么说了,各路总兵自然不愿出战,免得吃了败仗受到牵连。
闯军一路将南阳府诸州县攻占了个遍,作为后方的补给之地,并多次尝试攻打凤阳府,然实在难以啃动。
镇守凤阳府前线的是安武军,主帅是镇守凤阳和庐州多年的杨御蕃,安武军于崇祯十年成军,时间稍晚于天武军,崇祯十三年扩至五万,全军装备着火器,具备多次与流寇作战的经验。
朱慈烺下令各军轮流坐镇凤阳府前线,以半年为限,轮番练兵,通过实战锤炼军队,五万安武军硬是扛住了数十万流寇的轮番进攻。
与河南接壤的凤阳府太和县,这里皆是平原,原本是城镇密集之所,经过流寇反复扫荡后,不少镇子都变成了废墟。
原本的小城短短数月间形成一片瓦砾成堆,城中人烟稀少,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到了凤阳府其他州县。
自安武军在此扎营后,经常主动出击,剿灭了周边一些小股流贼匪贼,营地四周也开始聚了一处处窝棚,住着一些灾民。
对面就是闯贼重地,如果没有军队的保护,灾民们不是被流贼裹挟,便是被当地的匪盗劫掠,估计连跟菜叶子都不会剩下。
越是战乱地区,那些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杆子货便会趁机烧杀劫掠,不仅搞大户,连穷人也不放过,将他们抢个精光,谁家有漂亮姑娘更会惨遭糟蹋。
凤阳府,中都大教场。
负责第二梯次实战的五万天雄军正驻扎在此,大教场中每日都是铳炮震天,进行操练,等待两个月后的换班上阵。
此时,朱慈烺正在营中巡视天雄军的操练,随行的还有皇明军校的一群武官、赞画。
崇祯十一年,天雄军被数万八旗军围困的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他们随后被安排在天武军中入辽作战,经过千锤百炼,剩下的都是精英种子。
崇祯十三年,天雄军扩军至五万,所招募的军士便是江南各地的屯田兵,经过一两年操练的屯田兵个个神情彪悍,已初具作战部队的样子。
此时的营内大教场号角不断,杀声震天。
“预备!”
“嚯!”
大教场之上,列着八排大型方阵,随着令声响起,前面两排火枪齐吼一声,密密麻麻的燧发枪翻下,瞄准前方百米外的模拟军阵目标。
他们的列阵并不整齐,每两排火枪兵前后错开,第二排可将火枪从前面空隙中伸出,实现两排齐射的效果。
如此两排齐射,数组轮射,他们的火力打击将更加凶残,更加震撼!
“开火!”
随着军官的喝令之声,震耳欲聋的排铳声一波接一波,大片大片的硝烟腾起弥漫。
这种新型战术需要强大的组织力,更需要时常训练,否则临战之时只会乱做一团。
后勤部的卢九德汇报道:“殿下,七大军每日训练所需弹药量极大,他们不要钱似的往靶场宣泄,这每日打出去的都是钱粮啊,真让人心疼。”
朱慈烺淡淡道:“军队的战斗力,就是靠真枪实弹操练出来的,你们后勤部可不能为他们省,要是被本宫发现了,可要军法从事的!”
卢九德原是勇卫营的监军太监,自从跟了朱慈烺,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也清楚太子的脾气,他不敢怠慢,连连称是,再也不敢抱怨开销了。
不仅如此,朱慈烺还加大了军费预算,防止将士们训练和生活上有困难。
凤阳镇守太监邱致中汇报道:“殿下,现在我凤阳府军工厂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开始生产和鼎步枪,预计每年可生产和鼎步枪两万支。”
朱慈烺点点头,道:“嗯,留下几个军器局继续生产燧发鲁密铳,其余全部生产和鼎步枪,太平府那边的江南军器总局同样如此。”
太平府紧靠长江,大多军工厂也靠近长江,广泛使用水力钻床,随着技术的越发娴熟,江南的火器生产能力非常惊人!
天武军优先装备和鼎步枪,之前使用的燧发鲁密铳移交给其他军队,其他军队使用的鸟铳则是逐渐淘汰,分配给各地的中学,用于中学生军事训练课程。
正看着,忽有哨探来报,杨御蕃从前线回来拜见。
脚步声响起,一员大将带着几个亲卫步入教场观阅台,他戴着云翅铜盔,穿着齐腰明甲,鞓带上挂着手铳与佩剑,走动时,甲叶锵锵作响。
得知皇太子驾临,杨御蕃专门从前线赶来,毕竟凤阳距离前线只有二三百里,恐流寇军骑混入凤阳府内地,对皇太子安全造成威胁。
杨御蕃神色尊敬,躬身拱手道:“末将见过太子殿下。”
“杨将军不必多礼。”
朱慈烺含笑道,亲手去搀扶他,不过杨御蕃还是坚持施了礼。
朱慈烺问道:“前线战况如何了?”
杨御蕃回道:“殿下,以往贼势飘忽无常,击溃易,剿尽难,然而闯贼现在却在南阳府操练新军,也分有田地,颇有割据之势。”
朱慈烺喃喃道:“李贼快成气候了......”
龙骧夜不收的杨其礼也道:“在腊月时节,有数股闯贼再度进入陕西境内,倏来忽去,官兵难防,陕西贫民甚多,人心汹汹,因生活所迫,卖子卖妻之事常有,大有从贼的基础。”
朱慈烺脑中急速思考,是否要提前出兵,一鼓作气灭掉李自成?
按照原本的计划,他打算让李自成扫荡一遍北方各省,然而这家伙竟然却被杨嗣昌逼到凤阳这边了。
眼看着李自成日益做大,战乱中的灾民种种惨状,朱慈烺于心不忍,想要调集大军一股而灭。
只是他心中也在分析着,即便率天武军等十几万大军北上,能否一鼓作气彻底将流寇灭绝呢?
流贼的基础是百姓,若是他们人人吃饱穿暖,又有谁愿意从贼造反?当然,被裹胁的不算。
说到底,想要彻底消灭流贼,必须从政治上着手,军事上辅助打击,二者相辅相成才有成效,即便军事上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死灰复燃是迟早的事,李自成的起起落落便有力证实了这一点。
“报!”
“报!前线军情!”
营门外,一骑绝尘而来,沿途大呼。
众人转头看去,却见那策马送信的传令兵忽然摔落马下,一动不动。
“怎么回事?快去看看!”
天雄军的主将卢象坤,以为营中有内奸射杀了传令兵,连忙招呼护卫前去查看。
两个护卫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传令兵身上并未遭受什么箭伤,完好无损,只是脖颈处多处肿大。
经过护卫的描述,众人更是好奇,莫非此人中毒了?
一名随驾的太医上前查看了一番,忽然吓得连连退后,口中说道:“是疙瘩瘟!快保护殿下离开这里!”
第531章
特大鼠疫
明末的瘟疫接连不断,很多人都清楚所谓的疙瘩瘟是何物,这是一种可怕的瘟疫,在大明多处地方盛行。
崇祯十三年时,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这种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十之八九。
崇祯十四年时,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盛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当高,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为之空城。
自去岁七月起,这种疫疾随李自成的军队到处传染,称为“疙瘩病”,时人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听闻疙瘩病的情况,朱慈烺思索良久,忽然灵光一闪,惊呼出声:“鼠疫!”
这“疙瘩”应该便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患者的身体肢节间会突生一个“小瘰”,接着“饮食不进,目眩作热”,还会呕吐出“如西瓜败肉”的东西。
只要一人被感染,全家都会被传染,甚至有的“阖门皆殁”,不分贵贱长幼,全家死绝。
鼠疫最可怕的地方是,死亡在一瞬间发生,根本来不及诊断和治疗!
后世谈之色变的艾滋病、非典型肺炎、武汉肺炎冠状病毒均属于乙类,而明末的鼠疫属于甲类急性传染病,几乎没有什么潜伏期,致死率非常的高,呼病即亡,一地动辄死亡万人。
朱慈烺清楚,历史上明朝后期鼠疫横行,比较严重的有万历八年、万历十四年、还有明末的几年,造成十室九空,惨不忍睹,甚至京师的九门“日出万棺”。
《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
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从史料记载说明,当时的大瘟疫,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
到了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的地步。
得知是鼠疫,朱慈烺哪里还敢往上凑,急急带上随行太医准备的口罩等物离开了军营。
回到中都禁垣,朱慈烺立即召集凤阳城中所有将官议事,启动紧急预案。
朱慈烺先是询问了解了一番前线将士的情况,高热呕吐之人是否多?杨御蕃不敢隐瞒,一一回答。
好在安武军中的医疗兵意识到了瘟疫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早在军中对感上瘟疫的士兵进行了隔离。
这种预防瘟疫的措施是中国古代行军中常见的方式,事实证明也很有效,否则一支军队只要有一人感染鼠疫,就会自动全军覆没了。
朱慈烺当即下令,前线的安武军全面筛查,对感染鼠疫的士兵进行强制隔离。
他依旧不放心,又从天雄军调了五千人马作为防疫兵,开赴前线防疫,敢有不听安排违抗命令者,一律格杀勿论!
凤阳府境内的所有《皇明时报》分社全力印刷宣传防御鼠疫之事,同时还登载了吴又可所写的《瘟疫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