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982


崇祯十年时,凤阳府设立的环卫部门立时投入了运作,对凤阳府进行了全面的大扫除,大规模消灭老鼠,焚烧深埋。
凤阳府是朱慈烺最早的底盘,无论建设还是组织力度,都是非常不错的,如今皇太子亲临凤阳,又亲自发出告知,日子渐渐变好的百姓们自然积极响应。
一时间,整个凤阳府各大街小巷全部行动了起来,一个个带着口罩的军人或是百姓,清理垃圾并沿街撒着石灰。
二月底,江南各省开始上报,言当地出现了鼠疫患者,朱慈烺急急返回南京,主持大局。
途中,他命人以八百里加急传召各地巡抚,还有吴又可等名医入京,商议防疫诸事。
一回到南京,朱慈烺便召开了朝会,当庭成立环卫部,破格任命吴又可为尚书,主管防疫。
朝会上,经过众人商议后,朱慈烺下达了一系列政令:
一、设立隔离区域,控制瘟疫传播。
朱慈烺下令封锁长江,禁止北方人员南下,同时对靠近长江的各府州县进行封城、封路,各关隘路口以军队防守。
朱慈烺治下的江南数省之地,早已恢复加强了里甲制,在层层的监控下,可以轻易发现患病之人,然后强制措施进行隔离。
明朝不如后世,人口流动有限,一地死绝都扩散不广,鼠疫是从北方传过来的,只要执行得力,做好防护,江南数省应该不会成为重灾区。
然而北方数省,里甲制早已崩坏,多是乡绅自治的局面,若想隐瞒太容易了,这让朱慈烺颇为头疼。
二、全面灭鼠,加强各地卫生管理,不可随便放置垃圾,但凡弃灰于道者,便被处以罚款或杖刑,衣冠不整面容不洁者同样有处罚!
三、消毒处理,预防瘟疫扩散传播,在各地使用醋或者石灰进行处理,凡入城者,其乘车和马具均需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四、针对患者运用草药、针灸等手段积极诊疗。
根据吴又可的研究发现:一般鼠疫潜伏期大概是二到八天,起病急骤,有明显的畏寒、发烧,还有其他毒血症的症状,只要措施得当也能有效控制疫情。
但如果是败血性鼠疫来说,潜伏期的时间更短,一般几个小时就可能病发!
在一系列的操作下,防疫治瘟诸事进行顺利。
然而疫情仍然来势凶猛,远比想象的要厉害,一月时间,各地呈报上来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临近长江的安庆府和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庐州府每天死亡人数高达三百多人,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不止南直隶,浙江、山东、北直隶,感者尤多,或至阖门传染,且传播速度非常迅速!
经过锦衣卫的暗访调查,加上当地衙门反馈的情况来看,导致疫情泛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隔离困难。
军队中尚且好控制,然而寻常地方的生活中,隔离工作非常困难!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也讲究孝道、礼尚往来诸理,家中有长辈患病,作为晚辈自然要早晚守在榻前,日日请安照顾、汤药服侍,在没有医用外科和N95口罩的年代,这样必然被传染了。
同样的,晚辈患病,父母长辈更是伴在左右,不敢离开须臾。
还有亲朋好友之间结婚,或是办理丧事,这种大型聚会的场所,传染更盛,往往全家死绝,甚至全族数百人全都感染殒命!
第532章
全民防疫
崇祯年间,各地大旱连年,旱灾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体质严重下降,卫生条件极度恶化,连老鼠都因旱灾产生鼠疫菌发生大量繁殖。
饥荒中的饥民啃树皮,吃观音土,还有的人开始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吃成片死在路边的老鼠,横扫全国的鼠疫大爆发终于开始了。
崇祯十四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
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随着李自成在河南战事的爆发,南下逃难的饥民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感染鼠疫之人,随之带到江南。
还有常年行商走到的商贾,都使得疫情还在进一步加剧,开始在江南爆发,有朝染夕死者,日每不下数百人,当地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浙江温州官员吴彦升赴任时,二个仆人有一仆人忽然病亡,他命另一仆人去棺材店买棺材,久久不见回来,原来那位仆人竟然死在棺材店里......”
“松江府一官员前一刻还和同僚喝茶打恭时,后一刻就不起而殒了......”
“新婚夫妻于婚礼后,久坐帐中未出,家人起帐观之,惊见夫妻二人死于床头......”
乾清宫中,吴忠面色煞白地读着《皇明时报》,声音越来越小。
朱慈烺同样听的心惊肉跳的,只有鼠疫才能有如此烈性威力啊,真是可怕!
他接过《皇明时报》,看着上面报道着各地汇总而来的情况,其中最令人恐惧的莫不于两个小偷的诡异之死。
报道上说:一户地主全家死绝,两名小偷打算发一笔横财,二人约定作案,一人在屋檐上接应,一个下到房中将偷来的东西递上来。
结果下面的人递着包突然猝死了,而上面的人在接的时候也染上鼠疫毙命,被人发现之时,这两个小偷手里还攥着偷来的包袱......
(以上故事皆取自一个化名为“花村看行侍者”的明代遗民所记载,记录在他的回忆录《花村谈往》中。)
从这些报道中,朱慈烺感觉民间对鼠疫的重视程度依旧很低,都到这种地步了,居然还敢集会?参加婚丧?
思索良久,朱慈烺当机立断,不仅限于长江沿岸地方,江南各省全面封城、封路,落实到地方里甲制,禁止一切聚会,包括婚丧和走亲串门!
南京城中也处于戒严状态,南京紫禁城更是规定: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政策在落实,官府亦在行动,按照大明制度,在瘟疫爆发时,官府需在当地建有专门的医疗场所,朝廷安排相应的医官对患瘟疫的百姓进行治疗。
而且在明朝,医官已经懂得佩戴口罩遮面来降低被患者感染的机率,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
也有用艾草烟熏屋子,说是驱邪,其实从现在医学角度看,就是用艾草燃熏所产生的特殊物质来杀死病菌,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不过病毒并非病菌,能预防但不能根除,针对治疗情况,吴又可与福建一位名医搞出了“刺血法”,也就是放血疗法,治疗鼠疫颇有奇效。
“刺血法”的原理在于通过对人体穴位进行反射刺激,促使淋巴细胞短时间内激增,从而彻底摧毁潜藏的病毒释放源,说白了就是用极端方法“激活”人体的免疫机制。
这种厉害的急性换染病,大多需要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自愈,即便是后世,冠状病毒依然如此,用药只是增加免疫系统,并非抗病毒的治疗。
各地医疗场所,每天排队上门求诊者多达万人,由于鼠疫对部分特定人群具有极高致死率,能够坚持下来得到救治的患者都属于体质比较强的。
皇太子令旨通过八百里加急传往江南各省,再三严令各地官员务必重视落实,若有阳奉阴违,执行不力者,全家流放东番。
各地衙门不敢耽搁,立即奉命采取遮断交通,严密检查的方式,围绕鼠疫最严重的一些州县组织起重重防线,防止疫情过度蔓延。
首先,长江沿岸禁止航行,片板不得入江,所有从船只集中当地州县码头,由军队统一管理,所有损失由当地衙门出资补助。
各地路口更是贴满了横幅,上书:南下逃难莫乱跑,服从安排管吃好,坚决打赢防疫战,天佑大明渡难关!
在上级官员的逐级严令下,江南各地贴出了禁止走亲访友的告示,有些地方的宣传口号颇为奇特,上书: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有的地方,村口写着:此路禁行,外来人员私自进村等于屠我村庄!入者,人必残!
还有的地方,当地甲长面带口罩,手持青龙偃月刀守在村口,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村,如有触及,毫不手软......
四月中,疫情得到控制,但仍在一定范围内扩散,究其原因,便是感染之人死去的尸体通过蝇虫传播病毒。
为此,朱慈烺专门召开了朝会,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他的示意下,在南京城汇报工作的两广总督杨士聪,在朝会上提议火化这些尸身,控制疫情传播。
没有意外,杨士聪遭到了群臣的抵制辱骂,在当时,火化相当于挫骨扬灰,谁愿意将自己的亲人烧成灰?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杨士聪你枉读圣贤书,竟想出如此违伦理道德之事,真是我辈读书人的耻辱!”
“对,其言可诛!”
面对群臣呵斥辱骂,杨士聪硬着头皮道:“鼠疫横行,此间威力大家也看到了!严重性已经超越了孝道,当以大道之法,让附身瘟疫回归天地!”
朝会争吵热烈,朱慈烺即时终止,就此作罢。
第二日,杨士聪坐船自海上反还广东,一回到广东,他立即下令收集感染鼠疫而亡的疫尸千具,并将之集中在城外焚烧火化。
闻讯的江南文人口诛笔伐,民情亦是汹汹,纷纷指责杨士聪丧尽天良,请奏太子将之诛杀,以平民愤!
在漫天的奏本中,朱慈烺强行按下此事,并拖延了一个多月,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广之地的疫情得到大大的缓解,死亡人数急速下降,感染之人也越来越少。
当杨士聪再次出现在南京城时,上奏道:两广之地再无感染鼠疫之人,臣请天下效仿!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不信这个邪,决定亲身前往广东视察,揭穿此獠的真实面目,然而当他乘坐快船抵达广州时,发现此地已经解除了封城封路,往来之人不断。
李邦华亲身巡视了几个地方,又微服私访了一番,最终得出结论:杨士聪没有说谎,广东疫情真的退去了!
李邦华当即上书,奏请各省效仿两广之法,焚烧病尸。
不过他到底怕得罪天下读书人,便在后面加了一条:请朝廷为火化者赐棺入土安葬。
此事震动了整个江南之地,朱慈烺自然表示同意,又下令将患者接触过的家具、用物等一并焚烧,损失由当地衙门补偿......
经过数月的宣传,大量银钱和粮食的投入,各地严厉的监控预防,江南各省疫情渐渐好转,鼠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除长江沿岸各府县,南方各省陆续解除封城封路。
这一场防疫战下来,朱慈烺数年之间囤积的粮草几乎见底,加之北方鼠疫依旧泛滥,他不得不推迟大规模举兵北上扫除流寇的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