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982


再说那个缅甸,迟早要打下来,那是大明固有的国土!
二百六十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蒙古残余势力后,沐英被封作西平侯,子孙进封黔国公,世镇云南,同时明廷在云南外围以西、以南的极边之地设有六个宣慰司。
即缅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宣慰司,治所在今缅甸兴威;八百宣慰司(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还有老挝宣慰司。
当时大明授予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当时还没有巡抚一职)。
自洪武至正统年间,大明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后世的缅甸全境。
这些都是历史依据,朱慈烺早已盘算着等解决满清后,西南那边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来个自古以来!
朱慈烺对杨万里道:“本宫打算扩建船厂,另外再造两个大型船厂船坞,以后这船厂就交给你来负责吧,本宫要你在五年内造出一百艘一千五百料以上的红夷战船,有问题吗?”
杨万里身子一震,呆了半响,这才连忙跪伏道:“感谢太子殿下大恩,小人一定在三年内完成殿下定下的任务!”
朱慈烺暗道:你有技术,老子有钱有权,这事稳了!
朱慈烺抄家八大晋商、北京勋贵、南京勋贵、江南士绅商人,共得现银近两亿两,还有大量资产。
可以说大明半数白银,乃至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白银都在其手中,这就是朱慈烺的底气!
这些钱朱慈烺大多要花在以工代赈发展经济上,这么多的白银流入市场,明末的经济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未来几年大规模监造战舰,也需要投入上千万两白银,加上采木、运输、建造战船,所需要几十万人的投入,可以大大的带动经济的发展。
虽然朱慈烺只要能造出一百艘排水量七八百吨的五级战舰,足够大明海军在东南海域威风,在亚洲称霸了。
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亚洲的势力,最大的是荷兰在亚洲的巴达维亚号,排水量1200吨,其他战舰多为装备着二十门到四十门的五级战舰。
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几个国家加起来都没有一百艘,而且往来贸易不常驻,互相之间还打闷棍干架。
郑家拥有的船只虽有数千艘,但装了火炮的战船也只有几百艘,且都是排水量一二百吨的小船,五级战列舰数量少的可怜,最多也就十几艘。
郑芝龙十年前曾建造过几艘大型战舰,但被荷兰人冲进港口端掉了,从而引发了规模宏大的料罗湾海战。
只要朱慈烺能造出一百艘排水量八百吨的五级战列舰,完全可以吊打东南海域所有强盗,不管红毛还是黑发,轰他娘的就是!
为了获取更大级别战列舰的图纸,朱慈烺已经考虑重新调整锦衣卫的情报搜集范围,将锦衣卫派出海外,甚至到欧洲国家搞技术图纸......
第484章
名医、海商
七月初,浙江的天气进入了盛夏,骄阳似火,显得十分炎热。
朱慈烺巡视完舟山不久便染病了,几日来连连咳嗽,因此匆匆结束了此次南巡,并派人从南京操江水师调来龙舟,准备走海上回南京。
等待龙舟的几日里,朱慈烺住进了宁波府一个富商的府苑中进行修养医治。
这名富商姓徐,祖籍南直隶,世代经商,受到隆庆开关政策的影响,徐家开始经营海贸,在万历年间举族搬迁到了浙江宁波府一带定居。
徐家通过几代的发展,在浙江和南直隶开设了几十家商铺,售卖从海外购买的洋玩意,在宁波府也拥有一个不大的码头。
朱慈烺推行新政时,浙江士绅商人们发生了动乱,徐家老家主眼光独到,支持商税,还反应及时的举家从宁波府搬到了南京祖宅,逃过了抗税队伍的攻击。
浙江动乱被杨廷麟和黄得功血腥镇压后,徐家这才返回宁波府,并得到了浙江巡抚衙门一大笔损失补偿。
听说皇太子驻跸徐家,徐家上下欣喜不已,将府苑收拾的干干净净,全家都搬到了徐家别院中。
朱慈烺住进富商家,也是为了安抚浙江商人们,让浙江的商人们明白他重视商人。
朱慈烺在宁波府修养的数日内,病情有些家重,连身边的几个亲卫都有类似的状况,几个浙江名医诊治数日都无济于事,不敢随便用药。
这一日,朱慈烺在徐府旁的万金湖(东钱湖)上荡舟游览,寄情于湖光山色之间。
徐家的舟舫是一条大船,分为上下两层,舟内雕梁画栋,十分宽敞,毫无拥挤的感觉,船舱内还有两个女乐师坐在一角演奏演奏乐典。
船楼上稍觉起伏,十分平稳,轻风徐来,柳枝轻摆,从湖上吹来一股湿润清新的微风,朱慈烺看着湖面风光,任凭微风轻轻拂过他的面颊,觉得十分惬意,毫不在意自己的病情。
徐盛登上船楼,低声附耳道:“殿下,徐家家主徐海泰求见,说是寻到了一位名医,想替殿下看看。”
朱慈烺点点头,道:“他倒是有心了,让他们上船吧。”
不一会儿,船楼帘外走进两个人,徐家家主徐海泰朱慈烺见过一面,另一位老者应该就是他所带来的名医了。
徐盛对二人进行了仔细的检查,防止行刺,那位名医全身上下都被徐盛摸了个遍,连药箱子都翻过来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
徐盛折腾了一阵子,这才道:“进去吧。”
见了朱慈烺,二人立刻行大礼参拜,道:“草民徐海泰、吴又可,参见太子殿下。”
“兴!”
朱慈烺淡淡道,忽然他看向那个名医道:“你叫吴又可?”
那名名医大约六十左右岁年纪,中等身材,面色微黑,三绺白须,听朱慈烺文化,立即躬身回道:“回太子殿下的话,草民是叫吴又可。”
朱慈烺忽然笑了,他曾看过一部拍的非常好的明末电影《大明劫》,主角就是吴又可和孙传庭,讲的是明末瘟疫的事情。
历史上,自崇祯十五年起,大明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南直隶人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如今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国,朱慈烺南巡路上,曾看到不少感染瘟疫者,他本想派人找这位神医,却没想到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慈烺斜躺在软卧上,将手搭在一边,道:“吴先生,请!”
吴又可躬身行礼,跪在软卧旁开始搭配诊断,又仔细观察了朱慈烺的气色,眉头微微一皱,脸上出现了不自然的表情。
朱慈烺笑道:“本宫是否感染了瘟疫,吴先生但说无妨。”
闻言,徐盛等人大惊,都是紧张的看着吴又可,希望太子患的并非这种病。
吴又可对皇太子南巡途中救治患者的事情早有耳闻,他不仅下令召集当地郎中救治,还曾亲身莅临患者周围巡视,只怕就是那时感染上的。
此时见皇太子依然谈笑风生,吴又可心中更加敬佩,他躬身回道:“殿下这是戾气所引起的,发现的早,并不严重,草民这里有几幅药,殿下服用即可。”
说着他从药箱中将沿途救治瘟疫患者时所配的药拿了出来,递给了徐盛。
徐盛拿着药包,对身边的亲卫道:“先让感染的亲卫服用试一试,两日后若是药到病除,再给殿下服用。”
朱慈烺笑道:“徐盛,你这是要扛死我啊,明日就行了。”
徐盛忙躬身道:“末将不敢!”
朱慈烺站起身来,拍了拍他的臂膀道:“开个玩笑,干嘛这么认真,一点情趣都没有。”
徐盛一怔,不解道:“敢问殿下,情趣是何虎狼之词?”
朱慈烺以手抚额,摆了摆手,道:“出去看门吧,吴先生和徐海泰留下。”
看着徐盛摸着脑袋离开了,朱慈烺暗暗摇头,天武军的将军们基本都娶了媳妇,唯独徐盛这个纲铁直男还没有成家,都三十出头了,一点都不明白作为男人的快乐,也不想着替他老徐家传宗接代......
朱慈烺见吴又可和徐海泰杵在那不知所措,便说道:“都坐吧,本宫有事要对你们说。”
“是。”待朱慈烺重新落座,二人这才小心翼翼的坐在一旁。
朱慈烺看向吴又可道:“眼下大明疫病横行,听闻先生善于医治疫病,不知可愿出书立学,教会更多的医士治病救人,造福百姓?”
吴又可连忙起身道:“得殿下信任,草民万分荣幸,愿整理出毕生研究,治病救人。”
朱慈烺抚掌赞道:“好!先生救死扶伤,本宫敬佩!”
一旁的徐海泰起身说道:“殿下,草民愿在浙江租下一百个场地,用于治疗染上疫病者的救治之所,并提供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药草。”
朱慈烺诧异的看了眼徐海泰,道:“徐掌柜为何如此慷慨?”
徐海泰道:“太子殿下行千古难为之事,废除存在千年的四民身份等级,为我等商人大大提高了地位,草民万分敬佩,亦是感恩万千,只想为朝廷为殿下尽一些绵薄之意。”
朱慈烺道:“徐掌柜大义!正好本宫有事像你询问。”
接下来,朱慈烺仔细询问了徐海泰海贸的情况,并把准备将宁波和上海设为商埠大兴海贸的事告诉了他,请他参谋参谋。
徐海泰经常往来于南洋的马尼拉、渤泥、巴达维亚、果阿,甚至还去过几次泰西诸国,对这个时候的欧洲有一定的了解,不但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区别,还知道欧州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还有大小十余个国家。
徐海泰谈吐不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据他所说,还会简单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日语,并通晓闽南话、粤语、海南方言等沿海各地方言。
徐海泰的家族经过几代海贸,族内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数学、珠算、会计等计算技能,还有大量的语言天才,族内很多人通晓西洋各国语言。
这种本事,其实在这时许多进行海贸的家族都普遍具备。
如此见多识广,又识大体的商人,朱慈烺非常看重,准备提供政策大力支持他们海贸,对未来搞殖民地打下基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