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982


李邦华余光扫视了周围不敢说话的官员们,咳嗽了一声出班道:“臣此番前来,想劝太子殿下停了征收商税的政令。”
李邦华的为人可以用刚正不阿来形容,年轻的时候和父亲李廷谏一同考中举人,他们父子二人互相激励,身穿布衣徒步两千里,从江西到京师参加会试,为官后更是直言进谏,整顿兵政,拨乱反正,崇祯上吊后二话不说自杀殉国,可以说是难得的好官。
朱慈烺对李邦华一向敬重,奈何他是东林党首领邹元标的门生,也是东林党人,维护的是江南士绅的利益,与朱慈烺的政治理念相左。
朱慈烺道:“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加之天灾不断,北疆还未平定,所需银钱何止万万,征收商税也是为了国朝的振兴,农与商,孰轻孰重?”
李邦华语塞,历朝历代都是以士农工商的轻重缓急顺序施政,他自然不敢当众说商比农重要。
见李邦华有些迟疑,工部尚书熊明遇出班奏道:“臣以为,征收商税是与民争利,摊丁入亩之策也有不妥,有待商榷。”
朱慈烺淡淡道:“我朝历代都有征收,不仅我朝在收,故宋也在收,都征收了数百年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与民争利了?”
熊明遇道:“不然,当今圣上仁德,登基不就后便废除了商税,即便是以往,太祖皇帝曾制定商税三十税一,而殿下是十抽一,整整多了三倍,这难道不是与民争利吗?”
朱慈烺呵呵一笑,道:“你也知道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平时你们一口一个祖制的,父皇当初废除商税时,怎么不见你们抬出祖制?”
要论耍嘴皮子讲道理,京师的御史文官比南京的不知强上多少倍,朱慈烺也是耳濡目染学了几成,用来对付这帮多年养老赋闲的留都官员绰绰有余。
熊明遇一时无言,当年自己与东林党关系密切,被魏阉打击,屡遭贬谪甚至流放,崇祯皇帝刚继位后才重新被启用担任兵部侍郎,当初东林党官员上书请求废除商税,自己还跟着附议了一番......
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大,不断打压东林党官员,崇祯上位后利用东林党人干掉了魏忠贤等阉党,为了取悦东林党还废除了商税。
阉党倒台后,东林党逐渐壮大,甚至出现了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众捅死落马阉党重臣时,会审官员围观笑而不语的场面。
崇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启用了温体仁为首的阉党余孽,将东林党官员逐一踢出中枢,熊明遇就是其中之一,被调往南京六部养老至今。
见皇太子搬出祖制反击,熊明遇等人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祖制向来是文官们限制皇权的法宝,如今却被皇权用来反击,这个情况还真有些猝手不及啊......
见这帮山炮无言以对,朱慈烺暗暗得意,正要说话时却听一个文官站了出来,道:“商税事关天下人的利益,太子殿下若是一意孤行,是要和天下人为敌吗?”
朱慈烺盯着他,冷声道:“你是何人?能代表天下人吗?”
这名官员道:“臣乃礼部员外郎张溥,殿下收取商税就是和天下士林为敌!”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道:“原来是复社的领袖,你不是不入仕途的吗?”
这个张溥颇有能耐,二十八岁时召开了尹山大会成立了复社,三十二岁时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当时山西、江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
当时复社成员发展几乎遍及国内,共三千零二十三人,陈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顾炎武、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都是社内中坚,苏州一带的文人入盟最多,他们有的在朝,有的在野,结成了浩荡洪大的政治力量。
历史上张溥在崇祯十四年利用复社的力量,将下野数年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重新抬到了首辅之位上。
周延儒贪财好色,在江南把人家的老婆据为己有,被张溥抓住把柄要挟,张溥趁机利用他遥控执掌朝政,然而没多久被老周派人毒杀了。
张溥自认为是天下士林的领袖,自然底气十足,他回道:“阉党余孽乱政,臣作为读书人不屑入仕与之为伍,如今薛国观等人被圣上铲除,我等士人自然要为国进言。”
朱慈烺皱了皱眉,道:“本宫差点忘了,你是吴伟业的恩师,又是杨士聪和杨廷麟的同年,难怪一复出就能在礼部混个员外郎。”
要是杨士聪和杨廷麟在场,非得自抽嘴巴不可,本想拉拢这姓张的控制东南士林,没想到他竟然反对皇太子的新政。
张溥不甘示弱,道:“臣的个人前程并不重要,太子殿下不想臣为官只需言语一声即可,臣今日只想告诉殿下,殿下的新政是严重的挑衅天下士林,便是当今圣上也不敢开罪天下士林!”
朱慈烺有些恼怒了,冷冷说道:“你所说的天下士林很厉害吗?本宫要是开罪了又能如何?”
听了朱慈烺的话,殿中众官皆是脸上一寒,连李邦华也是涨红了脸,显得很生气。
他满脸不悦道:“殿下,废除商税是圣上多年前的决定,天下士绅也不是您能对抗的,还请殿下三思而行!”
朱慈烺面色不愉,暗道这老头怎么又跳出来了?怎么这么不知好歹?
第446章
连个娼妓都不如
面对这些来找茬的文官们,朱慈烺深知扯皮不利时需要转移话题,然后再以螺旋姿态反击之前的话题。
他看向李邦华,问道:“都察院近日来的工作怎么样了?”
李邦华以为太子服软了,也没有揪着刚刚的话题不放,他回道:“都察院三个月来共查处懈政官员三十九人,贪腐官员七人.....”
朱慈烺冷笑:“真是好大的数目啊,你是否觉得在这江南数省,就只有这几个贪官污吏?”
不等李邦华开口,他接着道:“就这点业绩也来批评新政,你是闲的没事做了?本宫给你定个任务,半年内查处二百名贪官污吏!”
半年查处二百名官员?李邦华诧异,道:“殿下,哪来的那么多贪官污吏可查?”
朱慈烺肃声道:“李廷表!”
“臣在!”李廷表从偏殿暗中悄然走出。
朱慈烺询问李邦华,道:“知道锦衣卫吗?知道他们查处了多少贪官吗?”
李邦华不屑道:“迫害忠良的皇家鹰犬而已,臣早有耳闻!”
在大明二百余年间,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传闻统一日本的丰成秀吉就是被锦衣卫下毒暗杀的(貌似是央视某个历史档案里提过,出使日本的大明官员和锦衣卫配合的)。
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他们的军功大多数来自朝廷大员的鲜血,受到士人阶层的厌恶,注定要背负几世骂名。
“哦?迫害忠良的鹰犬?”朱慈烺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邦华,说道:“李廷表,说说你们锦衣卫这几年立下的功劳。”
李廷表瞥了一眼李邦华,铿锵有力道:“崇祯九年七月,鞑子扣关南下京畿,锦衣卫奉命追寻其踪迹,在良乡发现被掳掠的百姓十万余人。”
“崇祯九年九月,鞑子撤军,锦衣卫暗谍混入被掳掠的大明百姓中,尾随鞑子一个月,一名暗谍左臂虽被鞑子砍断,但成功传出鞑子撤军路线的情报,为冷口大战创造了有利战机。”
“崇祯十年六月,张献忠暗度陈仓,偷袭安庆,锦衣卫提前一日将情报传给安庆巡抚史可法,献贼偷袭失败,安庆城内三十余万人安枕无忧。”
“崇祯十年七月,献贼偷袭围困庐州,潜入流贼军中的锦衣卫提前传出情报,庐州城中几十万百姓幸免于难。”
“崇祯十一年,锦衣卫奉命查处南直隶贪官三百七十二名,每桩案件证据确凿,已在刑部备案。”
“崇祯十二年上元节,锦衣卫在万岁山抓获准备炮击紫禁城的鞑子细作。”
“崇祯十二年七月,锦衣卫在盛京城中暗杀掉奴酋礼亲王代善、三贝勒阿拜,六贝勒塔拜,以及十六名八旗军甲喇章京以上将领。”
“崇祯十二年九月,锦衣卫成功策反八旗汉军正黄旗旗主祖泽润,为浑河大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崇祯十三年......”
李邦华等一帮文臣听的心惊肉跳的,反贪、情报、暗杀,这锦衣卫无所不能啊!
一众官员别的不关系,最关心的是锦衣卫居然一下干掉了三百多个官员,他们是怎么找到这些人的贪污罪证的?
锦衣卫监视百官的职能不是被仁慈的崇祯皇帝裁掉了吗?为何.....
既然锦衣卫能查这么多官员的底细,自然也能调查其他人的,在座的众官屁股上都不干净,心里皆是一颤,有些畏缩起来,唯恐太子把自己的底细调查清楚了。
朱慈烺丝毫不关心这些人的惊恐,只是淡淡道:“李邦华,你可听清楚了?这就是你所说的迫害忠良的皇家鹰犬?”
他说道:“这帮所谓的鹰犬拯救了多少百姓?查处了多少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你们都察院呢?查出了多少?你李邦华受命至今又查处了多少?拯救了多少受贪官迫害的百姓?”
李邦华冷汗直冒,原以为自己执掌都察院数月以来业绩斐然,不想和自己所鄙视的锦衣卫相比,连根毛都不算。
朱慈烺继续道:“都察院大大小小饱读诗书的御史那么多,还不如这些所谓的皇家鹰犬?”
他猛的喝道:“你们都察院要是不行,趁早裁撤掉吧,别白白的浪费大明的俸饷!”
“你们的这些俸禄都是大明百姓辛辛苦苦种地缴税养着的,你们对得起他们?”
李邦华是万万不能接受裁撤都察院的,在他眼中,都察院在维护朝廷秩序和保障国家平稳运转的重要机构,要是裁撤了如何去监督约束官员,莫非要靠锦衣卫吗?
想想锦衣卫的手段,李邦华从心底打了个冷颤,虽说心正不怕影子歪,但锦衣卫那种不公开的审讯模式,任谁也不敢信服。
李邦华长呼了一口气,稍微缓和了心情,认真行礼道:“臣有罪,请殿下放心,臣定会加强监察力度,还大明官场一片朗朗乾坤!”
朱慈烺点点头,也不难为他,自然有更多的人为难他,此番只是想敲打一下李邦华而已,让他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别没事还是以往都察院御史那一套,正事不做,多管闲事。
朱慈烺缓和了语气,道:“方才你不是说要本宫停了商税的政令吗,可以!”
嗯?李邦华猛的一怔,连张溥等人也都有些懵了,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工部尚书熊明遇等几个历经沧桑的老臣清楚,这太子是这么好对付的?下面肯定有话!
果然,朱慈烺顿了顿,笑呵呵道:“你要是能让大明国库每年有五千万两银子的进账,本宫立刻收回这些政令!”
李邦华老脸一抽,每年五千万两,就是让他抢也抢不了这么多啊!
朱慈烺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不行,于是看向张溥道:“你呢?刚刚说的那么厉害,一定可以吧?”
张溥脸不红心不跳,道:“臣暂时还未想好。”
朱慈烺表现的非常惊讶,道:“东林和复社的不是一直主张改革政治,反对谈空说玄,提倡求真务实的吗?你们的能耐呢?只表现的嘴上?”
“你们要是真有本事,就显示给本宫瞧瞧,别在这里空口误国,辱没了圣贤之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