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982


朱慈烺借着周皇后诞辰将近,准备了一百万两银子让人送到京师祝贺,在前几日崇祯诞辰的时候,朱慈烺也提前一个月让人送了一百万两银子孝敬,他相信皇帝老爹看在银子的面子上,不会刻意刁难不让将士们的亲人南下。
新年初一,凤阳城中开始热闹了起来,城中各处开始了拜年送名片,有道是: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在这一天,各家门前贴着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以供盛放飞帖名片。
在宋朝的时候,就流行新年贺节让佣仆持名刺代往拜年的事情,到了明代名片拜年的风气更盛,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有诗《拜年》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南直隶的官员们在奉天殿进行朝贺后,皇城禁垣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数百人,还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礼物,这些都是南直隶的地方乡绅和豪强大户的代表,人人手中也持着名片,显然是来拜见朱慈烺的。
负责禁垣的防卫的徐盛下令只收名片,不收贺礼,让各乡绅和豪强代表们都无可奈何。
张大彪和李星等几个徽商大佬也递了帖子前来拜访,朱慈烺接见了他们,并与他们认真交谈了一番。
交谈中,朱慈烺让张大彪等徽商在南直隶广建粮铺,资金由官府出,粮铺平时收购百姓粮食,负责屯粮,官府把屯户们所缴纳的税粮也充入粮铺流通。
粮铺所囤的粮食,平时与百姓们正常买卖交易,遇到战事必须优先提供给军队,遇到灾荒时,粮铺价格则按以往价格限量出售,稳定粮价。
说白了,张大彪几人相当于是皇商了,所管的粮铺半官半民,为朝廷调控市场,这让几个徽商高兴了好半天。
最后朱慈烺告诉他们,这事办好的话,后面还有更赚钱的好事等着他们,关系他们子孙后代的赚钱门路!几个徽商大佬听后皆是精神一震,决定回去之后铆足了干劲办好差事。
在立春当天,凤阳知府杨廷麟可是忙坏了,别的官员放假,他却有重要事情要处理,他要带着农户们鞭春牛。
鞭春牛是重要的习俗,烟火爆竹放不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场面十分热闹。
由凤阳知府杨廷麟先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对着用泥土捏成的牛先抽第一鞭,然后由下面官员按照官职大小,依次鞭打,直到将泥牛打得稀巴烂,众农户才一拥而上,争抢碎土,农户们把自己争抢到的碎土扔到自己的田里,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和丰收的象征。
正月十六日,一群穿着节日盛装的女子,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结伴而游。
她们登上中都城墙上,四处赏光,时而嬉笑不停,原本守城的军士们早就离开了。
走百病上城头,是大明开始才有的习俗,仅限于女子,进入腊月后,妇女们一般都很忙,操持家务,身体劳累,容易生病,于是每年正月十六,便以驱除病邪为由出门四处游走,走一走,百病无。
新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百姓们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第229章
灾情、应对
崇祯十一年元宵节后,大明各地官府开始恢复了日常工作。
今年的年过的是真踏实,不像去年,大年初六的献贼袭击安庆,让南直隶所有官员匆忙提前结束假期,紧张的投入备战防御状态。
在经过天武军的打击下,南直隶境内再无一个流寇,就连境内常年占山为王的土匪都被一扫而空。
加上朱慈烺成立锦衣卫巡视队,在各地巡视监察官员,对多收税和胆敢贪赃王府的官员进行了彻底的抄家,南直隶,特别是朱慈烺实行屯田的七府真正做到了百姓安居乐业,再无饿死一人。
不仅没有饿死之人,连流民和乞丐都几乎没有了,那些乞丐和流民,早被官府登记造户拉去垦荒了,一些流民刚到凤阳府境内,就被官府拉进养济院了,先供给吃食,让他们休息两天,期间登记造册,两天后就拉去垦荒干活了,或者安排到铁厂等矿厂里。
垦荒包吃包住,温饱问题还是能解决的,如果有人吃了两天饭不愿意垦荒想跑,直接就关进大牢,先饿个两天再说。
朱慈烺的意思很明确,想要生存,自己动手劳作,张嘴等饭伸手要的这种人,大明不需要!
凤阳府等地的情况虽然很好,但大明各地的旱灾却越来越严重了,从去年六月起,大明京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各地一直没下雨,大旱后漫天的飞蝗横空出世,所过之处,田里的绿色全无。
与凤阳府接壤的河南,灾情更重,再加上地方官的贪污腐败、士绅地主的剥削压迫,米价直线上升,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削树皮木屑混入糠皮之中一起吃下。
更有甚者,以观音土为食,一时间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很多人蠢蠢欲动,只等有人领头造反。
南直隶同样受到旱灾和蝗灾,好在凤阳府等地都已大规模的挖渠和使用水车灌溉,旱情影响不大,蝗灾虽然较少,却也给屯户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杨廷麟提出了让人捉蝗虫的建议,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有个南京国子监的监生立马反对,并说蝗虫是天虫,代表上天惩罚人间的,吃了就是对上天的不敬!
对于这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朱慈烺直接让他滚蛋,并降下令旨对他永不录用,断了他的仕途。
遇到天灾就说是上天的意思,不作为,这种人当官能办事?当了官还不知道得误了多少百姓,这种人不是读书读傻了,就是真的傻,是千万不能用的。
朱慈烺对于杨廷麟吃蝗虫的建议表示赞同,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年就带头吃过蝗虫,让蝗灾减少了很多。
朱慈烺下令各地捕捉蝗虫卖给官府,让官府煎炒做出菜肴,发给一些百姓品尝。
许多百姓见状哪里敢吃啊,朱慈烺无奈,只好让人用竹签串上一排烧烤,然后他捏着鼻子带头撸了一串烤蝗虫,众官员见状只能紧随其后,龇牙咧嘴的吃着蝗虫菜。
朱慈烺知道,蝗虫富含蛋白质,偶尔吃吃有益无害,不仅补充营养,还能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但也不能多吃。
连皇太子和当官都吃了,百姓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许多人开始纷纷效仿。
一些商人甚至私下收购蝗虫,再转卖给酒楼饭馆以谋取利益,官府对其不但不管,还保持鼓励的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南直隶各地百姓捕捉蝗虫的积极性。
除了煎、炒、烤,一些酒楼还推出了腌制蝗虫.......就这样,无数的蝗虫变成了美味菜肴,南直隶各地的蝗虫数量急剧减少,直至消失。
为了应对灾情,朱慈烺将屯户们原本的每亩缴纳两斗租子降到了每亩一斗,接着对徽州府等水资源匮乏又受灾严重的地方,进行分田并免税三年,以此吸引百姓前去垦荒。
朱慈烺顺便又调了一些剃了头接受改造的俘虏去垦荒。
在立春后,朱慈烺亲自带着众官前往田地种树,鼓励植树造林,并将当天定为植树节,要求以后每年都要在植树节种植树木,防止旱灾。
朱慈烺感觉现在自己每日都很忙,心里盘算着要盖一座聚贤楼,招贤纳士,一是为了招些谋士出谋划策,二是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培养自己的文官班底。
南京国子监的一千名监生虽然早已在各府做事,但朱慈烺觉得这些人暂时还谈不上什么贤士,他听说刚走出国子监的这些监生,在前往凤阳的路上一个个指点江山,很是狂傲。
在这些监生到达凤阳后,朱慈烺下令禁止监生空谈,一切拿能力说话,并将这一千名监生放到了基层历练去了,比如到各地协助杨廷麟屯田工作,或是协助个州府官员管理一州一线,凭本事爬上来。
现在军屯部已经完善了,后勤部正在筹划成立,朱慈烺还计划着成立专门收税的部门,将地方税收权全部收回,至于找谁负责这个部门收税和管理钱财,朱慈烺想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人.......
凤阳府等地的太平富足,成为河南重灾区灾民向往的地方,每天都有大批的灾民涌入凤阳府,从年底开始,已经有十几万河南灾民进入凤阳府,给凤阳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好在杨廷麟能力出众,在灾民开始涌入凤阳府的时候,他就已经广建养济院,开始安置灾民。
凤阳府的土地不够,就往周围各府安排,如今荒废的土地很多,虽然都被收回到了官府,开垦的人也有不少,但人员依旧显得不足。
随着养活的屯户越来越多,朱慈烺抄家所得的一些银钱和存粮已经快要见底了,幸好凤阳府的屯田已经步入正轨,不仅甩了一个大包袱,还未官府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
通过今年春耕,到了夏收的时候,朱慈烺手中的七府之地屯户就可以自给自足,并给官府带来大量的粮食。
朱慈烺还让人将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关于如何有效种田的内容印刷了出来,并组织了一个农业指导团,通过学习培训后,让这些指导员下乡指导,教百姓们如何有效种田,提高粮食产量。
在做完了防灾抗灾工作后,朱慈烺开始计划彻底解决掉张献忠等盘踞在江南的流寇,还江南数省一片太平天地。
第230章
招抚流寇
在崇祯八年之前,明末的流寇非常混乱,一直各自为战,自从高迎祥建了个群,将各地贼首拉到一起后,才有了一定的组织性,流寇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了。
主要分散在陕西、河南、湖广等地活动的流寇各路人马在荥阳会师后,流寇开始以群主闯王高迎祥为首,干了不少大事,其中最震撼的就是攻下了中都凤阳,推了明太祖爹妈的坟。
祖坟被刨后,崇祯派出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个猛人,一南一北主导剿寇战事,两个猛人也打的非常好,干掉了群主高迎祥,把流寇群打的很散,几乎都被揍的潜水了。
洪承畴一直追着管理员李自成打,卢象升一直追着另一个管理员张献忠打,流寇的日子过的很艰难,整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张献忠和罗汝才跑到了四川,本想喘口气修整一番,却被秦良玉的白杆军赶出了四川,转眼又跑到了湖广。
恰巧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卢象升领天雄军北上,流寇才有了喘息的机会,特别是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两部开始联合,在英霍山区一带搞事情,李自成运气不好,依然被洪承畴追杀,跑往陕西老家,又被陕西巡抚孙传庭围堵。
崇祯十年后,在中原一带搞事情的革左五营目前已经被朱慈烺干掉了,现在只剩下在徽州府和江西交界处的群山里,躲着过年的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
现在躲在山里的流寇主要有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李万庆四部,四部近十万都窝在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估计连过冬的棉衣棉被都没有。
朱慈烺决定招抚这群可怜的人,不过朱慈烺人虽年幼,却不天真,他了解黑道的规矩,更知道这几位的投降史,不会轻易着他们的道。
因为这些人化整为零躲的太好了,朱慈烺也仅仅知道他们大概的位置,还没有确切找到,因此他决定在徽州府和江西广发小广告,以告知朝廷招抚的意思。
招抚告示很简短,没有过多的废话,只说了两句,主要内容是:所有流寇必须在崇祯十一年五月初一日之前投降,朝廷概不追究以往责任,如果逾期还在对抗朝廷,抢掠百姓财物搞破坏的,杀无赦!
最后告示上的一句话写的最大:皇太子殿下只招抚一次,错过了将再无机会,切勿自误!
在江西九江府看到告示的左良玉对此嗤之以鼻,湖广各官员也是苦笑,暗道皇太子怎么这么自信啊,招抚搞的跟威胁一样,不说人家流寇敢投降吗,就是看这语气也不愿投降啊。
正当江南各官员和勋贵们看笑话的时候,没过多久,左良玉等人被打脸了,流寇们争着抢着投降!
首先是张献忠,他派人上门表示愿意投降归附朝廷,条件是官兵撤出江西,让他们先出来。
现在年景太差了,当反贼越来越不好混了,加上从京师来的这群官兵太猛了,张献忠不得不另做打算,他准备按照以前的套路玩一波诈降,先找官兵们谈谈,提点条件投降几个月,等恢复了元气京营的那帮爷们回去了,自己找准时机再起来嗨。
谁也没想到,张献忠刚刚喊完话后,闯塌天刘国能率所部三万人马直接走出深山投降了,这让张献忠一时间慌了,暗骂这蠢货怎么这么直接啊!
刘国能的实力在所有流寇中能排前五,也是个能人,不过他并不蠢,他是真心想投降啊!
刘国能读过书,还考中了秀才,当年活不下去了,加上懵懂无知一时冲动才造了反,没想到还越混越好。不过反贼这职业毕竟不稳定,危险性极大,说不定哪天失足就被砍了头,刘国能趁这个机会决定洗白,学习当年的宋江。
刘国能投降后,绰号叫射塌天的李万庆也跟着带人投降了,这下让张献忠懵逼了。
李万庆和刘国能是老乡,都是陕西延安人,李万庆还是被刘国能带去造反的,一直以刘国能的小弟自居,混好以后连取绰号都随刘国能,刘国能叫闯塌天,李万庆就叫射塌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