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82


辣椒虽然在几十年前就传入了大明,也有人曾经试着吃过,不过因为特别的辣,导致吃过的人感官上有所触动,还以为是中毒了呢!
从那后就几乎就没人敢吃了,只把辣椒当成了观赏的草花,并且记载在一本名为《草花谱》的书中,叫做“番椒”。
“爽!”朱慈烺轻抿了一口茶,忍不住赞叹道。
在用膳期间,朱慈烺又和汤若望聊了一些辣椒的问题,比如现在哪里可以搞到大批量的?
汤若望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对辣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还是仔仔细细的回答,最后还赠送了一些辣椒种子给朱慈烺,并为他讲解了如何培育。
朱慈烺一听就懂,他在另一个时空,可是亲手种植过辣椒呢,虽然是玩玩,却也对辣椒极为的了解,主要是太简单,只要找个温度适合的地方就可以种植。
朱慈烺打算在南方以私人的名义买些土地大面积的种植辣椒,最终考虑选在了安徽南部一带,那里流寇作乱刚刚平定,很多大地主的土地都无人耕种荒废了,这个时候以低价买来最合适。
至于为什么种植辣椒,朱慈烺自然不会对他们二人说,这可是发财的路子!
用完膳,朱慈烺先稳住了汤若望和孙和鼎,让他们先在这里的实验室先研究,等他回宫请示崇祯皇帝,再安排他们。
第十六章
大明第一家火锅店
朱慈烺在回宫的路上,哼这小曲,显得非常的开心。
吴忠和徐盛一脸蒙圈,不知道自家殿下为何如此开心,却也不敢开口询问,或许殿下是因为火器的事情吧。
他们不知道,此时的朱慈烺心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计划,有了辣椒,他可以赚取大把的银子!
比如开个火锅店,麻辣烫店,烧烤店,在全国开连锁店,做大做强。想想后世这些店有多火,就知道国人的口味了,一定能赚大钱,这个时候孜然也有了,一切水到渠成!
朱慈烺要抢占商业先机,准备在大明开第一家火锅店。
刚进入紫禁城,朱慈烺停顿了一下,说道:“吴大伴,上次听你说你有个弟弟叫吴诚,在老家开了个饭馆被人挤兑的开不下去了,到了京城投奔你来了?”
吴忠不知太子殿下什么意思,但还是老实回答道:“已经到了北京城,还在一家酒楼给庖子当伙计呢。”
朱慈烺道:“吴大伴,本宫打算安排一下你这兄弟。”
吴忠有些担心的说道:“小爷,奴婢这个兄弟没见过事面,怕给您误事。”
朱慈烺一笑道:“有你在这摆着呢,他也差不到哪里去吧,只要他忠心,本宫定会给他个好差事。”
吴忠赶紧说道:“那奴婢先替家弟谢谢小爷,不知道小爷有何吩咐?”
朱慈烺告诉吴忠,让他转告他弟弟吴诚,在承天门外的棋盘街寻一家高档些的店面,准备开一家高档的火锅店。
朱慈烺要将后世的经营理念带到明朝来,再将后世的一些特色吃法及烧烤麻辣烫什么的鼓捣出来一些,那一定会很火。
等到盈利了,时机成熟就开成全国连锁,到时候就会财源滚滚而来,那不就什么都能干了吗。
当然了,他不会用自己的名义去开火锅店,所以找了吴忠的弟弟,挂在他的名下。
第二天,朱慈烺抽了空闲,带着一行人又微服出了紫禁城,他要亲自见一见吴忠的弟弟吴诚。
吴诚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从小家里穷吃不起饭,因此哥哥吴忠从小就进宫做了太监,每年寄回家一点银钱补贴家用。
吴家生活有所好转后,吴诚或许是被饿怕了,长大后特别喜欢做菜,于是自己开了小饭馆,想靠着自己的手艺和努力积攒点钱娶个媳妇,为老吴家传宗接代。
因为手艺不错,他那小饭馆生意倒是挺不错的,生活过得还算滋润然。
而好景不长,因为他太过老实,被同行勾结镇上的恶霸,隔三差五的到他的小饭馆闹事,最终让他关门转让了饭馆。
吴诚来到京城投奔哥哥吴忠后,发现兄长虽然是太子殿下身边的红人,却也没什么通天的本领,也没有给自己找个差事。
吴诚还算有良心,没有抱怨兄长,自己在京城找了个酒楼给庖子(厨师)当伙计,打打下手,趁机学点新鲜手艺。
就在今天,他的兄长吴忠突然找到他,说太子殿下要见他,这让吴诚愣了好半天,感觉像在做梦。
在吴忠的催促下,吴诚连忙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前来参见。
在京城某酒楼一个豪华的包间内,朱慈烺看着战战兢兢、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的吴诚,心中还算满意。
朱慈烺在当面了解了一下吴诚的情况后,就决定将火锅店的事情交给他负责。
对于开展副业赚钱,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比较老实本分的人,能严格执行他的规划,不偷奸耍滑就行。
一下午,朱慈烺都和吴诚在一起鼓捣开火锅店的事情,朱慈烺口述菜谱和火锅店管理制度,吴诚负责记录。
朱慈烺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把吴诚给惊呆了好几次,感觉脑袋都不够使了。
不过他好歹也自己开过饭馆并且有在大酒楼的工作经验,在经过朱慈烺的解释后,理解的还算不错。
朱慈烺最后告诉他,这是机密,不经他的允许不能外漏,否则提头来见。
在朱慈烺离开后,吴诚突然感觉浑身一阵轻松,一切感觉都像做梦,太子殿下居然亲自召见他,并跟他聊了这么久,真是受宠若惊。
不过当他想起太子殿下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冷不丁的打了个冷颤。
吴诚没有耽搁,当天就转遍了整个棋盘街,找到了一个位置非常好的酒楼。
这是一座两边临街的三层酒楼,面阔八间,装修豪华,里面东西齐全,入手可经营,后面还有个不小的院子,带着七八间砖瓦房。
老板因为欠下赌债不得已低价出手,原本上万两的家当,现在只需要六千两银子。
吴诚赶巧了,在仔仔细细看了大半个时辰后,终于下定决心盘下了这座酒楼。
吴诚办事还是比较麻利的,只是花了几天时间简单的修缮装修下,再重新布置了一番,大明第一家火锅店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朱慈烺对吴诚办事还是比较满意的,办事不拖泥带水,是个做事的人。
期间,吴诚托哥哥吴忠请朱慈烺给火锅店赐名,朱慈烺二话不说,亲手铺好宣纸,并提笔写下了四个大字——德庄火锅!
开业的第一天,德庄火锅的生意并不怎样,朱慈烺早已料到,毕竟还是很多人不敢吃这种太辣的东西的,所以他早就有了计划,前期的火锅一律微辣,让人先适应味道。
并且,朱慈烺让吴诚在开业的时候办了个活动,请乞丐们在全城发传单贴小广告,德庄火锅开业大酬宾,开业前五天全场火锅免费吃。
在免费的宣传下,立即有大批人赶去德庄火锅试吃。果不其然,在第一批吃螃蟹的带动下,在几天后,很多人都爱上了这个叫火锅的新菜品。
随着口口宣传,德庄火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慢慢的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都赶来品尝。
在搞免费活动的时候,吴诚还有些搞不懂,殿下为什么赔本去吆喝,让人免费吃喝。
直到后来,每天有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入账后,吴诚才知道,太子殿下真是个天才啊!
第十七章
点火兵仗局
在德庄火锅热闹的这几天,朱慈烺去了趟兵仗局,想看看能否先把汤若望和孙和鼎安排进去。
这次他倒是没有微服出来,而是打着太子的仪仗,他觉得对于这些中饱私囊的皇家家奴,没必要做什么礼贤下士。
兵仗局位于皇城西侧的安富坊,就是后世的北长街,福佑寺附近,有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各一名。
在一大群人的簇拥下,朱慈烺来到了兵仗局。
刚到门口,就见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带着兵仗局中的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等共几十人拜倒在地,齐声道:“恭迎太子殿下千岁。”
“兴!”朱慈烺看了他们一眼,按照流程开口道。
为首的掌印太监凑上前来,先做自我介绍:“奴婢兵仗局掌印刘荣,请太子殿下训示。”
朱慈烺点点头,看了一圈没发现有造枪造炮的地方,这里就是一处办公的官署。
他开门见山道:“生产火器的地方在哪?”
掌印太监刘荣连忙回答道:“回禀殿下,生产火药的地方在西直门街北的安民厂。”
“那工匠呢?”朱慈烺继续道。
朱慈烺清楚,皇城里面二十四衙门,只有几个为首的管事是太监,其它的官员和工匠们都是正常人。
军器库提督马献祥回答道:“回殿下,工匠在火药司和安民厂。”
“现在兵仗局有多少工匠?”朱慈烺问。
“大概二百多名吧。”马献祥回道,工匠们是属于他在管理。
朱慈烺查过卷宗,在正统年间,兵仗局的工匠还有三千多名,到了隆庆年间,只有一千七百多名,如今居然只剩下二百多名。
朱慈烺皱眉问:“生产的火器质量如何?”
刘荣赔笑道:“殿下,我们兵仗局生产的火器,那质量绝对没问题,您的亲卫队都使用兵仗局打造的火器呢。”
“这帮孙子,睁着眼睛糊弄本宫!”朱慈烺心中恼怒,却没有当面揭穿,接着又问了几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