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82


得到的回答都是好好好,朱慈烺知道,兵仗局的几个太监,压根就不怕他去安民厂查看检验火器。
因为在天启六年的时候,王恭厂火药库发生大爆炸,死伤数万人,甚至波及到了皇宫,连天启皇帝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也被砸死。
当时那事情也没怎么处理,主要是因为当事人都死翘翘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挂了。
自那以后,火药库改建在西直门的街北,改名为安民厂,寓意安定民心,不会再爆炸了。
然而因为管理不当,后来又发生过几次小爆炸,这让周围的居民再也不相信什么安民了,纷纷搬走,以至于附近的房价都便宜了许多。
于是安民厂附近,成了京城权贵们耳提面命,教育晚辈们千万不能去的地方。
权贵都不能去,太子殿下更是不能去啊,谁带他去简直就是将自己的脑袋摘下来送人。
朱慈烺自己也不敢去,安民厂那些蠢货,平时拿着铁铲将结在一起的火药铲开,火花滋滋的冒,不炸才怪呢,他可不敢去送死。
没多久,朱慈烺就带人离开了兵仗局,他心中给兵仗局几个掌权者的评价是:一群溜须拍马,欺上瞒下,贪污无能的庸才。
不能指望这些蠢货,看来得另外想办法将汤若望和孙和鼎安排好。
当天,朱慈烺从兵仗局回宫后,就去乾清宫觐见崇祯皇帝,想奏兵仗局一本。
然而崇祯皇帝正在忙着看南方剿寇战事的奏疏,无暇顾他,让他改日再觐见,朱慈烺无奈,只能回到钟粹宫规划未来了。
紫禁城,乾清宫。
前线传来的战报,兵部侍郎、总理川陕七省军务总理卢象升与总兵官祖宽杀掉了贼首摇天动,并将匪首闯王高迎祥、李自成所部击散,正逃往兴安一带。官军一路追杀,如不出意外,能在半年内剿灭高迎祥所部流寇。
崇祯皇帝读到这份战报后龙颜大悦,心情舒适,这才想起太子觐见,命人从钟粹宫将朱慈烺召来。
“最近接掌了勇卫营,感觉如何?”崇祯笑吟吟的问。
“曹伴伴很是了得,将京营中最精锐的将士都集中到了勇卫营,留下的监军也很得力,省了儿臣不少的事情。”朱慈烺认真道。
他说这番话是发自真心的,曹化淳对勇卫营确实费了很大的心血,派的两个监军太监不仅没给自己使绊子,还极为的配合。对军中将士也比较配合,没有过多的干预,简直就是大明所有监军太监中的一股清流。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曹化淳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他一向做事谨慎认真,这也是朕将他从南京调回来并重用他的原因。”
“父皇陛下,儿臣想去整顿兵仗局。”朱慈烺开口道。
“兵仗局怎么了?”崇祯不解,看向朱慈烺。
朱慈烺说道:“我大明有火器之利,为何还会败给建奴?”
朱慈烺不能指望崇祯回答他,只能自问自答,道:“我大明火器犀利,装备也很普及,却很少有人使用,无非就是质量不行,容易炸膛,士卒不敢使用而已。”
朱慈烺见崇祯若有所思,接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强火器制造才能挥发特长。如今勇卫营中所配备的火器,合格率只有三成多一点,严重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所以儿臣恳请父皇陛下能够让儿臣整顿兵仗局。”
卢九德不久前报道说,已经将勇卫营的鸟铳全部进行过检测,四千支鸟铳,合格的只有一千五百支,这让朱慈烺非常的恼火。
一千五百支合格的火铳,加上东宫卫队的五百支,一共两千支,也算武装了半个勇卫营了。
不过卢九德也告诉朱慈烺,尽管这些火铳都算合格品,但一根管铳的寿命有限。
正常一根再好的管铳,发射总数次也不能超过八十次,一但过了这个次数,同样也可能会发生爆管,因此必须经常更换管铳。
另外,一根管铳的连续发射数次不能超过三十次,一但达到三十次,必须要等管铳完全冷却之后,才能继续使用。
朱慈烺听闻后,越发的觉得兵仗局要握在手中,所以今日趁机请命。
崇祯对这些损害军队的蛀虫极为的厌恶,有些微怒道:“兵仗局这帮混账,想重蹈魏阉的路子吗?太子,你去查,给我好好的查他们!”
朱慈烺闻言心中顿时踏实了,脸上却并没有表露出什么,道:“父皇息怒,儿臣定会给这些内臣一些警示。”
接着,二人换了其他的话题,崇祯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有意教导朱慈烺政务,让他将奏疏一一念来。
同时崇祯也会问一问朱慈烺对于一些奏疏的看法,时不时的还讲一些批阅奏疏的方法和手段,来体现君王的莫测。
朱慈烺都一一记下,这都是宝贵的经验,虽然他比崇祯更加有远见,但论处理政事的经验,他差的太多了。
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崇祯皇帝看看时辰差不多了,就慈爱的看着朱慈烺说道:“皇儿,今天就到这吧,以后从文华殿学习完这到乾清宫来,来陪父皇批阅奏本,明天的朝会你也一起参加吧。”
朱慈烺与崇祯皇帝施完礼后出了乾清宫,心中十分的高兴,暗暗给这个皇帝老子疯狂点赞。
崇祯皇帝不仅准许他办掉兵仗局,还让他上朝听政,真是双喜临门啊!
第十八章
锦衣卫抄家
锦衣卫北镇抚司。
一位年轻的太监手持令旨站在锦衣卫大堂上高声喊道:“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接东宫令旨!”
骆养性连忙率一干锦衣卫官员出来跪下听旨。
“太子殿下令旨,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将兵仗局掌印太监刘荣与军器库提督太监马献祥二人缉拿抄家。”
“卑职接殿下旨意!”
忽然接到东宫令旨,骆养性心中虽然疑惑,但却不敢怠慢,小声的问道:“敢问公公,陛下可有旨意?”
兵仗局毕竟也是二十四衙门之一,要动他们,事情算是不小。
来传旨的太监正是吴忠,他看着骆养性,笑道:“怎么,骆大人,太子殿下还指挥不动您吗?”
“不敢。”骆养性看了眼吴忠,心中有些不痛快,暗暗骂了句阉货。
不过仔细想想,如果东宫没有陛下授权,怎敢轻易动兵仗局?想到这里,他才有些安心。
“李大人,随我一起去兵仗局走一场吧!”骆养性看向李廷表,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打算让李廷表一起。
原本这种抄家的肥差不想拉着李廷表的,可谁叫李廷表是太子的人呢,只好拉着他一起立功。
李廷表也不推托,这是太子殿下的令旨,肯定是殿下要做大事情了,他自然要盯着点。
骆养性迅速召集了几个亲信的锦衣卫千户到官厅议事。
没过多久,北镇抚司衙门里有数百名身穿青绿锦绣服,腰挂绣春刀的锦衣卫鱼贯而出。
这么多人锦衣卫出来,让人一眼就知道,肯定有哪个大官要倒霉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当官的得罪了天子,这下可要遭殃了!”
“可不是嘛,锦衣卫多少年没这么出动了。”
被镇抚司衙门附近,不少路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当他们看到骆养性带着一票锦衣卫走来时,连忙作鸟兽散。
锦衣卫这几年虽然不像以前那般有权势了,不过毕竟有着二百多年的赫赫凶名,还是让很多人心生恐惧的,生怕私下议论被抓紧诏狱受折磨。
当然了,是他们想多了,诏狱不是谁想进就想进的,没点身份的人只能被扔进五城兵马司的大牢里挨板子。
没过多久,骆养性便带着数百锦衣卫将兵仗局围了起来,并派人进去抓人。
结果守了半天,进去的锦衣卫出来告诉骆养性,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刘荣和提督太监马献祥没在里面,应该在家中。
骆养性呸了一声,怒道:“他娘的,白跑一趟,分两队,分别去刘荣和马献祥的家中,将他二人捆了!”
李廷表心中暗骂了一句蠢货,只是站在一旁,什么话都没说。
骆养性考虑了一会儿,最终才决定让李廷表带一队人前去马献祥家里,自己则带一队人去抄刘荣的家,分头办事。
李廷表还不知道他的小心思,不就是担心抄家时自己盯着他,影响他发财嘛。
心中暗暗鄙视,李廷表二话不说带着人赶往马献祥府上。
马府占地极广,是兵仗局提督太监马献祥的府邸,明朝有权的太监,和当官的没什么两样,在宫外有自己的府邸,被人尊称为老爷,还娶有老婆,活得人模人样的。
明朝的太监虽然不能称为男人,却也算半个男人,因为在明朝以前,包括明朝,所有太监都只是割了蛋蛋,大炮却没卸掉,只有清朝的太监才被一刀斩平。
比如景泰年间,一个姓韦的太监,举行宴会都要找点妓陪酒,还仗势干军官的妻子,强娶军官女儿为妾。
娶妻纳妾结对食,那都是有权有势的高端太监的待遇,那些地位低的杂役太监呢?怎么办?当然是到宫外招妓嫖娼的啦。
李廷表命人将马府围了起来,并让人上前砸门。
“锦衣卫办事,麻溜的开门,否则要用炮轰了!”
一个锦衣卫千户握着砂锅大的拳头,一边狠狠地敲着马府的大门,一边大声喝道。
马府中不少人听到敲门声,虽然疑惑,却不敢开门。
马献祥正在院子里上品茶逗鸟,见到管家慌慌张张的前来禀报,顿时眉头紧皱:“什么个情况,锦衣卫居然来抓我?你是不是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
“老爷,真真的,小人透过门缝亲眼看到了飞鱼服......”
“开门让他们进来吧。”马献祥淡淡道,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如果真是锦衣卫来抓他,紧闭大门也没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