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0


郑金抹去眼角的湿气,望着李潼的脸庞,仍还是忍不住低声念叨:“阿郎真是大了,真的长大了……”
听到郑金没完没了的感慨,李潼也觉无奈,真不知此前的李守义究竟是怎样单纯懵懂,以至于自己随口几句话便让身边人如此的欣慰。可见他杜撰那一段魂游地府的经历也是有必要的,否则根本无从解释性情的变化。
宫人洒扫仍在进行着,眼下也仅仅只是清理出了一间会客的中厅并两间可以暂作卧室、书房的耳室。
房间中的器物摆设简约中自有条理,张挂于四壁的帷幕都是新裁的素纱,而在张挂之前似乎又经过什么香料的熏浸,门窗微风徐来,满室暗香浮动。
中厅里除了帷幕张挂以外,还摆设着几具屏风,或是宽大的一片,或是连扇摆设,材质方面也有木有竹。竹屏镂空,花纹简约,曲线曼妙。木屏骨架涂以漆料,打磨出金银平脱的纹饰,罗纱张覆,隐有花鸟涂绘。
李潼很没有出息的在房间中仔细摩挲这些器物家具,这对他而言可都是真正的古董,虽然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练而少于一份厚重,但精致簇新的摆设更加让人心生喜爱。
这些东西如果在后世,那都是需要收藏在博物馆或者某些古董商私人库藏,需要精心维护,他哪有机会这样恣意赏玩。
郑金在一侧仍是不免抱怨张设太过素陋,就连寻常人家待客的中厅都有不如。李潼听到这话,只觉得她实在想多了,能够活命已经不容易,他又哪有机会在这里接待什么客人。
充作卧室的侧厢耳室面积要小一些,但也有大概三十多个平方的空间,入室地面便铺设着光洁清凉的草席,可以直接免履而入。这只是侧居别室,正寝还位于中厅后方,仍在打扫布置。
垂幔屏风将房间分割成大小三个区域,正对房门摆设着两张绳床,床腿低矮不足一尺,很明显不是供人垂足而坐,只是为了免于地面潮气。绳床前各设一张凭几,可以供人久坐趴伏。角落里几个胡床坐具随意摆设,又有几个笼箱收放杂物。
在内区域则更加私人化,一张长长的坐榻上重叠铺放着几张龙须席,对面则是一排高低不等的橱柜,橱柜中则主要摆放着一些衣物之类,圆领衫子、翻领胡服、缺胯罗衫、锦绣半臂等等,样式各不相同,颜色也都有绯有紫,五彩缤纷。
唐时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严谨的服装颜色规定,什么样的社会等级穿何种服色,但也有下不乱上、上可通下的俗规。李潼好歹也是能够称孤道寡的郡王,所以这方面限制不大,他只要乐意,基本上可以把自己往万花筒方面捯饬。
最里面才是真正的卧室,沉香木制的横榻,上方自有罗帐垂下将之包围起来,有指腹大小的珍珠轻坠帐角,床上铺设着厚厚的茵褥,材质柔韧松软,透气性非常好,躺在上面甚至能感觉到身下有清风流动。
李潼并不很清楚这个时代普通人的起居与器用究竟是怎样,但是对于眼下这个居室环境还是非常满意。当然,他也明白,也真的是因为自己知足常乐,这样的起居环境较之真正权豪还是相去甚远。
且不说奶妈郑金一直在絮叨这起居布置太过素陋,甚至不如两京寻常富家。单就李潼自己所知,眼下这种水平的起居用度,其实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他所类比的标准,便是后世西安何家村的窖藏发现。
何家村秘宝,在后世名气不小。除了大量的金银财货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唐代各种珍贵器物,单单被评价为国宝级的便有数件之多。
后世有学者推测这一批秘宝主人可能是李潼家的大宝贝儿李守礼,但又有学者论证是别人。且不说这些秘宝主人究竟是谁,很显然李潼目下的起居用度较之那个标准都相差甚远,与豪奢无关,也仅仅只是舒适而已。
的确是很舒适,李潼昨晚本来就没有睡好,本来只是想试一试这床榻的舒适性,结果躺下之后不久便睡了过去。
不过他也没有睡太久,很快房外便传来一个大嗓门的叫嚷声:“巽奴,巽奴,你在房中?我嘱你来寻我,你怎么不来?”
说话间,一道身影便风一般冲进了房间里。
第0014章
一窝小鸡崽儿
李潼浅睡中被惊醒,头脑昏昏沉沉,睁眼便见一张满是汗渍的大脸盘子凑在自己头顶,下意识抬腿飞踹。
“好小子,竟敢暗算阿兄!这次不算,你来,咱们就比一比角抵!你要是赢了,往后我就是你阿弟!”
李守礼猝不及防,被这一脚踹得滚下床去,只是这一通打滚,顿时便在新铺的地席上留下一串的污渍。
这小子一身的风尘汗水,全都磨蹭到了席面上去。他并不觉得尴尬,跳脚跃起来,靴底下更是泥沙飞扬。
李潼这会儿才算清醒过来,看到这一幕只觉得脑壳疼,他虽然没有什么洁癖,但见到布置崭新的房间被这泥猴子糟蹋成这个样子,对这小子身世可怜荡然无存,只觉得他要是武则天,肯定也要天天抽打!
李守礼并不知李潼心底想法,他挑衅几句见李潼没了反应,只是直勾勾瞪着他,也觉得没了意思,盘膝坐在了地上,靴底烂泥直接抹在了裤腿上也不在乎,看样子大概率是淌着泥汪跑过来的。
“哈哈,阿兄知你大病新愈,不会欺你,等你养好了身体才来较量!”
李守礼很显然还没进入被幽禁的状态,可见这神经也算粗大,须知他们一家自李贤死后便被押回,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仍然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他嬉笑着凑上前来,拉着李潼笑道:“刚才我去娘娘舍中寻你却被斥出,娘娘还嘱我不要来寻你打听。阿兄怎样性子,巽奴你又不是不知,不知这内情原委,让我怎么睡得着觉?你放胆讲来,要是惹怒娘娘,阿兄代你受笞!”
听到这话,李潼不免猜测这小子日后被揍成人体晴雨表,除了酷吏逼害之外,大概房氏的家法惩戒也占了很大比重。
他还做不到跟这血缘上的兄弟熟不拘礼的程度,但是看到对方将他卧室踩踏的污脏不堪,心里也是按捺不住,张嘴道:“李纪子,你以后再敢冲进我卧室涂污,我是绝不会跟你多说一句话!”
李潼小字巽奴,纪子则是李守礼的小名,还有他们的长兄李光顺则小字阿呆。这是李潼在初见家人时想起来的事情,本来还不知道这几个小名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在浅睡片刻后思维有所清晰,突然意识到这三个小名都跟斗鸡有关!
李光顺小名取义呆若木鸡,而训出这只呆鸡的人叫做纪渻子。至于李潼的小名巽奴,巽羽为鸡。简单而言,在他们老子李贤眼中,他们兄弟三个,两个小鸡仔儿,一个训鸡人。
唐人好胜爱斗,斗鸡是一种上下风靡的娱乐活动。故太子李贤便是一个重度发烧友,爱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因为李贤爱斗鸡,可能间接影响唐诗黄金时代晚开启几十年!
初唐四子中的王勃,就是被李贤这一爱好连累遭贬。王勃少年成名,后被时封沛王的李贤召入府中任事,戏作《檄英王鸡文》,英王就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由此触怒高宗而将之贬黜赶走。王勃的这一檄文,大概可与初唐四子另一人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并称唐代两大流量檄文。
李贤祸害了王勃不止,还将这一份恶趣味延续到了儿辈身上。
已经发生的事情,李潼无从更改,但唯一一点不忿,为什么他跟李光顺都是鸡而李守礼却是训鸡的?
看这小子如此神经大条,让他训练,大概率会把兄弟们都带进沟里去,可见李贤之识人不明。在李潼看来,李光顺的小名阿呆安排给李守礼才算人如其名。
“阿、哈?敢这么跟阿兄说话?你怕是已经忘了我的神拳刚猛!”
李守礼听到这话,顿时又哼哼着跃起身来,挥舞着拳头作恫吓状。
李潼眼皮一翻,说道:“你不是好奇我与娘娘说些什么?那我就告诉你,前夜我生病离魂,被阿耶招引去,教我良多,阿耶并嘱我纪子痴愚甚重,要我好好管教。阿耶的话,你听是不听?”
“我、我……你是骗人,我才不会信!”
李守礼听到这话后,愣了片刻,之后便挥手大喊起来。
李潼闻言倒是略有错愕,他这番话可是唬住不少人,特别嫡母房氏更是信之不疑,没想到李守礼这里却不灵。莫非这小子只是表面看起来粗枝大叶,其实内里是大智若愚?
“除非你讲出来,阿耶为何唤我纪子!”
李守礼又梗着脖子叫嚷道。
妈的,夸早了!
若是刚才以前,李潼还要想一想,这会儿刚刚想通便随口道出。
李守礼听完后,顿时一脸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怪不得阿兄唤作阿呆,要不是阿耶道你,谁能想到?”
李潼听到这话后嘴角顿时一抽,除了你谁能想不到?究竟是有多不学无术,才能发出这种灵魂感慨?难怪此前房氏一脸惭愧说对他们兄弟乏于教养,现在看来,这一份惭愧也真的不是谦虚。
不过他这里还没有感慨完毕,李守礼已经悲容大盛,捂脸嚎哭起来:“阿耶、阿耶……为什么你肯见巽奴不愿见我?我只是顽皮了些,不如阿兄恭顺……小时你嘱我要护住娘娘兄弟,我都记在心里……”
他这一干嚎,李潼都被吓了一跳,又听到房门处脚步声响起,似乎院舍中忙碌的宫婢也被惊动,连忙上前去捂住李守礼的嘴巴,低斥道:“不要再嚎哭,阿耶嘱我之事,不可诉于外人!禁中广有不善耳目,都要害我家人,你以后说什么、做什么,都得听我来教,这是阿耶叮嘱!”
“唔唔……我、我听、听你,我听阿耶……”
李守礼支吾挣扎,只是在听到这是阿耶所嘱后,才顺从的点点头,擦擦眼眶下的泪花,又抽噎半晌,两眼盯着李潼,视线中满是追缅与怀念。可见这小子并非没心没肺,对于其父那真切的孺慕之情让人可怜。
不过很快李潼便意识到,任何对于这小子的定论都不可言之过早。抽噎半晌后,李守礼欲言又止,但终究还是没忍住,凑到李潼身畔低声道:“巽奴你既见到阿耶,有没有听阿耶讲起旧事?早前在巴中,阿耶答应送我两具精铠,他有没有讲起收藏在哪里?”
李潼无语的拍拍这大宝贝儿的肩膀,心中感念他那亡父李贤真是有涵养,当时怎么不一巴掌抽死这小子?长了个脑袋显个儿高,难道就不想想他们老子是因为什么栽的吗?咋那么没心没肺,还送你两具精铠?
在充分认识到李守礼的本质后,李潼有些不甘心的说道:“阿耶叮嘱,我不知你能遵从几分,现在就试一试你。从今往后,你我小字更换,你就叫巽奴罢。”
他倒不是觉得纪子这个小名就好听,只是单纯的不想当被李守礼这个货训练的小鸡仔儿。
李守礼听到这话后,顿时低头沉吟,过了好一会儿才一脸为难道:“这可不行,小字是阿耶拟的,若是更换了,他哪会知道。今次他见了你,难保往后不会寻我,等到他来引魂,嘴里唤着纪子、纪子,你又被唤去……”
啊呸!
童言无忌!
李潼真是服了这小子,摆手道:“算了算了,当我没有说过。”
“我又不是聋子,你说的话,哪能听不到!我、我也不是不听阿耶叮嘱,只是,你换一个吧。你让我来翻舞,我能前翻、后翻,侧翻也行!”
拒绝了这个要求,李守礼一脸羞赧,转又将胸口拍得砰砰作响的保证。
李潼没有什么拿着鸡毛耍猴的兴趣,这会儿也睡意全无:“算了,以后吧。你真翻起来,我这居室还不知被你涂污成什么样子。”
说话间,他起身往房间外走去,李守礼见状连忙也跟在后边行出,居然还小心踮脚以免再添更多污痕,可见真将此前的保证记在了心里。
庭院里,郑金仍在忙碌的指挥着宫婢们洒扫整理。李潼摆摆手,唤过廊下一名青裙环髻的宫婢,吩咐对方将居室打扫一番。
李守礼站在他身后一脸肃然道:“洒扫得洁净一些,可不要留下污垢扰我三弟心烦!”听那语气,房间中的脏污完全与他无关。
正在这时候,东侧小桥上又行来一人,正是他们的长兄李光顺。看到李潼与李守礼并立廊下,李光顺远远便颔首致意,并加快了脚步行来。
李贤遗有三子一女,其中长子李光顺生于咸亨年间,即就是公元673年左右,李守礼与李潼则同年出生,都是在上元二年。李守礼出生于年初,李守义则出生于将近年中的五月,也正是前太子、孝敬皇帝李弘去世那一年,在李守义出生不久,李贤便成为大唐新的太子。
当上太子之后,大概是精力被牵扯太多,一直没有新的添丁。直到被废幽禁之后,才在长安邸中又有了一个小女儿。
算起来,李光顺也只比李潼他们大了不到两岁,但就李潼所见,这个长兄表现出来的沉静知礼要比嗣王李守礼成熟得多。
孝敬皇帝李弘并无子息,李光顺可以说是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孙,虽然只是庶出,但何以表现的如此不被重视,非但不能继嗣,甚至之后更被酷吏活活鞭笞至死?
排除早夭的李守义,李光顺可以说是武周革命期间孙辈中唯一被虐杀者。至于李显嫡子李重润之死还在后,而且也算不上虐杀。可李光顺却是史籍确载,被鞭笞至死。
第0015章
仁智院掌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