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760


那些胡族生活在此,本身安全已有保障,而且还能保持高度的自治,各族酋长本身担任羁縻州府的刺史、都督,仍然统领其部众。
每年的土贡诸物,基本也都是象征性质,只要诸胡部能够专心生产,这些贡物都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负担。
而且每逢大唐有盛大礼事、或者边事大胜,大唐朝廷都会赏赐给这些胡酋们诸多物货,全都是他们低劣的生产技术所不能生产、本身又价值不菲的珍货。算起来的话,他们还有得赚。
胡人们并不需要承担唐人籍户必须承受的租庸调,唯一可称沉重的义务就是必须要响应大唐的征募,组织军队跟随唐军出征。
正因有如此优越的待遇,这些胡部们也乐得投靠大唐,以期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但久而久之,大唐的这种博大包容在许多胡部看来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他们乐得享受依附于大唐之下的各种惠利,却渐渐不再愿意承担义务。
像是如今在大漠上叫嚣复国的突厥之众,就是因为不堪承受大唐的役使,所以趁着高宗后期大唐内部政局动荡以及与吐蕃的战争频起而反抗大唐。
至于所谓汗国的荣光,这些突厥人如果有那玩意儿的话,贞观时期就不会举族投降、伏地乞活。此前为了活命而放弃自尊,渡过危机后便又背叛大唐,说到底,只是好逸恶劳的劣性使然。
今日的马岭堡,不复往日的安静祥和,如今已经成为关内道前路军的驻地所在。
由于契苾明是受幕府雍王殿下的教令北上驰援、反杀突厥,而非神都城的朝廷使派,所以他眼下的使职还是关内道前路行军总管,也是以此名义在马岭堡召见周遭众胡酋。
诸部胡酋多多少少都知突厥入寇的消息,所以在接到这个所谓关内道总管府的召集命令后,心中也都各存迟疑并忐忑。一则担心朝廷追究他们观望纵容之罪,二则担心会强令他们部众去与突厥作战。
毕竟如今朝廷两京震荡,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朝廷未必能够调集足够的力量应对突厥的入寇。早年突厥强大时给他们所造成的阴影,仍然存在于各胡族脑海中,他们实在不敢自己直接面对突厥那些凶恶至极的狼骑。
所以接到命令后,一些胡族干脆装作不知,一如此前那般封闭与外界的交流,只求自安。
但敢于这么做的也只是少数,更多的胡族酋长们尽管心存忐忑,但听那召集命令措辞严厉,也实在不敢无视幕府威严,还是硬着头皮召集其本部壮卒,直向马岭堡而来。
当这些胡部们抵达马岭堡的时候,瞬间便被城堡前那血腥残忍的一幕给惊呆了。
只见城堡外的山谷中耸起一座高达数丈的高丘,俱由尸体摞叠而成,用泥沙覆盖着这些尸体以掩盖血腥气息。而在高丘之上,赫然覆盖着满满的、密密麻麻的人头,观其样貌,正是突厥人面目。更加恐怖的是,这些人头后脑头皮俱被剥除,露出惨白的颅骨,一眼望去显得更加的狰狞残忍,令人不寒而栗。
“如此雄大京观,起码要聚数千尸首!莫非、莫非这便是那些入寇的突厥贼众?”
诸胡酋们在看到这慑人胆魄的京观后,一个个自是惊得瞠目结舌,但很快便意识到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不乏人失声惊问道。
负责接待这群胡酋的唐军兵长们闻言后半是自豪、半是冷漠的说道:“正是那群突厥贼寇!这些狗贼趁我大唐国内不靖,斗胆入侵,妄想能有所得,本就该死!契苾总管奉雍王殿下所命,率部驰援原州,并在日前追上贼军,于马岭陂前全歼突厥贼军!”
诸胡酋们闻言后,纷纷倒抽一口凉气,然后便又有人颤声道:“我、我听说,突厥此番入寇,乃是可汗默啜亲领贼军,大唐天军得此壮胜,是否默啜也已伏诛?”
“这是军国机密要务,岂能随意探问!”
兵长闻言后,顿时便冷声喝道,并又沉声道:“尔等奉令来见,但马岭堡城池狭小,容不下你们太多徒众入城,只可扎营宿外,并受军法节制,不得放纵乱法,否则必受军法严惩!”
诸胡酋们也都是一地之雄,麾下徒众不乏,惯于颐指气使。然而现在却被唐军中一名区区下卒兵长喝令吩咐,心中自然都存几分不忿。
可是当他们视线再落回那煞气冲天的突厥人尸首所筑成的京观时,心里那些许愤懑登时便荡然无存,一个个强挤出几分笑意,并连连点头道:“请校尉放心,我等部伍受令聚集已非短日,一定会谨遵法令,不敢逾越!”
说话间,众胡酋们又叮嘱各自的部众们一定不可失礼,然后才在唐军兵长的引导下,毕恭毕敬的行入城堡中。
马岭堡中,唐军将士仍在进行激战后的休整,倒是没有大部集结、杀气弥漫,城堡中氛围倒是显得有些安详。
处理过一些军情杂务后,契苾明才抽出时间来召见了一下这些率先来见的诸胡酋长们,并没有作更多寒暄,只是开口说道:“城外所筑京官,想必诸位已见,来犯之贼俱已伏诛,贼首默啜虽然遁走,但已不能成患。
召集你等来见,一则告诉你们,境内复归安定,若有胆敢恃乱悖法而行不恭者,俱与突厥贼徒同罪,定斩不饶!”
众胡酋们闻言后,忙不迭点头应是,不敢有丝毫反对。
“二则大军轻装至此,粮草资用俱都失备。尔等既然傍居近边,需各依所部帐数进奉用度,以飨大军。第三,默啜身为突厥贼酋,不思大唐故恩,反而谋逆为害,罪不容赦,虽然走脱,但仍需追杀到底。
其党徒已失,行踪无定,追查起来,并不容易,尚需尔等地边诸部勤于助事。若能捕杀默啜,雍王殿下必明奏朝廷,恩赏丰厚。但若有人胆敢心存隐私包庇纵容,那最好做得隐秘些,否则但有寸迹泄出,为我所知,那合族都为默啜陪葬吧!”
“仆等不敢,万万不敢!”
诸胡酋闻言后,忙不迭叩拜在地,连连说道。
“眼下唯此三事交代尔等,至于其他,且留诸部聚齐再说。你们先退下吧,我军务繁忙,若无急情需告,不可来扰!”
交代完这些后,契苾明便摆手驱退这几名胡酋,继续伏案任事。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河曲诸州胡酋们陆续来到马岭堡。当他们看到马岭堡外那高大的京观时,自然无不惊骇有加,心中些许的忐忑或是不恭,在见到突厥人的惨状后,也都纷纷收敛起来,不敢有丝毫流露。
很快,时间就到了契苾明所限定的日期。经过几天的休养,唐军再次回复旺盛精力。接着契苾明便喝令三千骑兵出城封锁整个马岭堡,即便之后还有胡酋至此,也都不准他们再入城堡,只能呆在马岭范围之外等待惩戒。
河曲内附胡民杂多,哪怕契苾明军令所集只限于千帐以上的中大型不足,需要召集的胡酋仍有百数人之多。但在限期之前抵达马岭堡的,则就只有七十多名胡酋,这其中自然有不愿奉命来见的,也有不少所居偏远,没能赶在期限之前到来。
但失期就是失期,随着唐军骑兵们冲出城堡,便意味着契苾明已经放弃了那些没能到来的胡酋们。
当诸胡酋齐聚一堂,契苾明一开口所讲出的话便让在场众人都是悚然一惊:“河曲所附之民太多了,毡帐杂设,充斥地边,所以物出瘠薄,养生艰难,该要清理掉一部分。”
众胡酋听到这杀意十足的话语,无不倒抽一口凉气,便有人忙不迭说道:“大唐仁御百族,裂土怀柔供百族休养生息,并不受蛮边凶横凌辱残害。百族知恩,如契苾总管高居庙堂,愚等诸酋不器,也都恭在地边,为大唐安境护疆,不辞辛苦……”
“这话有脸说得?”
契苾明闻言后,脸色陡然一变,继而将手中犀角杯抬臂摔在了地上,并愤然而起,戟指在场众人怒喝道:“尔等但有寸行能合此言,则河曲百族群聚之境,能容默啜出入近乎无人之境!”
第0582章
号令诸族,讨灭不臣
听到契苾明这斥问声,在场众人神情无不流露出几分尴尬并惊悸。
契苾明却不理会众人感受如何,继续说道:“九府十八州都督、刺史,几人在场?”
河曲诸州众多胡族,势力各有强弱,这其中部众最多、势力最大的,则莫过于铁勒。一则铁勒本身就是众多部落联盟的一个统称,所谓九姓铁勒、但事实上铁勒诸大大小小部族远不止九个这么多。
像契苾明所出身的契苾部,本身就分成数个部落。
在这一点上,这些胡人部落的内部结构其实比较类似于大唐国内的诸世家大族,虽然共享一个姓氏、郡望,但内部里又分成诸多的房支,契苾何力、契苾明父子在唐为官,其部族就类似于契苾部的定著房。
其次,在大唐崛起的过程中,铁勒诸部本身就是大唐在诸胡当中最为重要的盟友。无论是覆亡东突厥,还是远征高句丽,包括在西域的霸权竞夺中,铁勒诸部都对大唐助益良多。
可以说如果没有铁勒诸部的帮助,崛起于隋末乱世废墟的大唐帝国,也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便确立区域之内唯一的霸权地位。
也正因此,大唐对铁勒诸部可谓是投桃报李,将此联盟视作主要的羁縻对象。单单针对铁勒诸部所设立的羁縻州府,便足有九府十八州之多。诸如回纥部所领导的瀚海都督府,不仅仅只是羁縻其部,更代替大唐维持贺兰山周边秩序。
听到契苾明此言,在场便有十多胡酋起身拱手见礼,但数量却远远达不到九府十八州之数。
眼见到这一幕,契苾明脸色顿时一沉,语调也变得更加不善:“药罗葛家有无人在场?”
铁勒诸部当中,除了已经被大唐攻灭的薛延陀之外,便以回纥势力最盛。特别是在贞观时期,回纥首领菩萨统率部族,更使回纥能与薛延陀分庭抗礼,乃至于龙朔时期竟敢起兵反唐。
回纥同样也是一个小的部落联盟,其部分为九姓,或许还要更多、但大唐臣子或是钟爱‘九’数,仅仅只记录了回纥九姓。这其中,药罗葛便是回纥中的可汗王姓,在回纥内部中地位便等同于突厥阿史那家族,世代担任回纥的首领并大唐所册封的瀚海都督府都督。
“卑职瀚海都督府左设统军,天山县令独解支,叩见契苾总管!”
契苾明讲完这话后,席中一名三十多岁虬髯壮丁便站起身来,自呼身份入前叩见。
至于这个官职,也极为绕口,其中瀚海都督府乃大唐所立,而回纥又受突厥官制的影响,都督府大都督下加设左右设以统率人马。而天山县则就是在大唐龙朔年间平灭回纥逆乱后,以其祖地所设之县,天山县令由朝廷授封,基本上就等同于回纥的储君。
“独解支?”
契苾明看了一眼这个回纥储君,眸光闪了一闪,然后抬手道:“把他给推出堂外,我缚上刑架,鞭刑二十,再来听训!”
听到这话后,那独解支脸色顿时一变,来不及开口争辩,便被唐军壮卒拉出堂外,很快大堂外便响起鞭打声以及那独解支的惨叫声。
在场诸胡酋们听到这声音,一时间不免更加的惶恐。而那个独解支被鞭打二十记后再入堂中,衣袍凌乱、鞭痕渗血,甚至都不能凭着自己的力量站稳。
契苾明端坐堂上,垂眼望着独解支冷声道:“在国而言,我奉雍王殿下所命,北进治乱杀贼,瀚海都督竟不来见,单此便可治其不恭之罪!在私而言,若非我父受命抚定旧乱,药罗葛家早已不存。你父比粟旧年便说要为我家奴仆,主君入境却不见下奴,同样该惩!鞭你二十,服不服?”
“卑职、奴恭服主上惩戒,不敢存怨!但、但我父所以不至,确是年事渐高、出行不便,更兼年前受丰州州府召令,率部前往河套备贼,劳苦甚巨,至今仍在休养……”
独解支遭受鞭刑后,却不敢流露出什么不满,只是敬拜在地叩首说道。
回纥部落虽然在如今的铁勒诸部当中最为势大,但面对契苾明同样不敢失礼。若仅仅只是势力,契苾部在这个铁勒部当中都算不上强,九大都督府无占一席,仅仅只拥一州。
但契苾明父子却在唐为高官,特别契苾明之父契苾何力深得大唐太宗皇帝信重,功封凉国公,乃是大唐朝廷真正的肱股之臣。
旧年回纥也有女主祸乱,独解支的姑祖母率领铁勒几部背叛大唐,一战而败,若非当时契苾何力奉诏镇抚,并力保药罗葛家,推荐独解支的父亲比粟继任瀚海都督,只怕药罗葛家也要如薛延陀夷男家族一样亡族灭种,所以药罗葛合宗都奉契苾氏为主家。
至于契苾明同样是将门虎种,在铁勒诸部当中威望甚高。旧年突厥骨笃禄占据郁督军山建牙复国,契苾明只是率领百余军众远上郁督军山,一次便招降足足两万多帐的铁勒部众,于此可见契苾明在铁勒诸部中的威望之高。
眼下契苾明还仅仅只是鞭打独解支,就算他号召回纥诸部抛弃药罗葛家,扶立新的回纥首领,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所以独解支非但不敢抱怨,还要连忙解释。
“引部备贼助战,难道不是你部该领的职责。比粟年老昏聩,还能否控御部众暂且不说,你部瀚海都督府镇守贺兰山东麓,竟然放任突厥贼众南来,能免于罪?”
契苾明讲到这里,脸色更为严肃,拍案怒声道:“大唐天恩,授你良土养息壮大,而你部竟不能守。既然如此,归告你父,整顿部众,准备迁移,瀚海都督府不再为药罗葛家世领!”
“求、求主上饶命!我部今次的确有罪,但罪不至死啊……朝廷要如何惩罚,我部都甘心领受,惟求能够留守故土!若再遭变,就算捐尽全族能战之力,绝不敢放纵突厥贼徒继续南来!”
独解支听到这话后,神情惶急、更有将要崩溃之貌。
他们回纥虽然主体仍是游牧为主,但却并不意味着就能随便转移。事实上绝大多数游牧民族,若非逼不得已,往往都不会大规模的进行部族迁徙。
他们的生活环境本就脆弱,牧民少有储蓄,一旦迁徙,对于人力物力的损耗都是惊人,不独大量牲畜死去,甚至往往数年间都不会有新的族人诞生。
大漠南北有许多部族,往往都是在迁徙的过程中遭遇天灾人祸多重打击,最终消散于无形,或是整个部族都死亡,或是融入别的部族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