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60


他心里暗生闷气,已经把这钟绍京给盯死了,不把对方搞得给自己擦鞋决不罢休!
如果这家伙真的对他不理不睬、滑不留手,日后若他被人罗织陷害,首先就攀咬钟绍京跟他暗室同谋,否则难出这口恶气!
讲阴狠,老子也是不落人后的!
其实钟绍京还真不是有意避嫌,凤阁乃是台省首署,每天都有大量的事务要操劳。上边大佬们一个念头,他们这些底层官吏们就要忙断腿。
特别随着年关渐近,诸王逆乱肃清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明堂也竣工在即,诸多大礼都需要筹备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哪里有时间整日待在内文学馆处理宫教杂事。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李潼往来内文学馆,仍是无缘见到钟绍京。除此之外,生活上倒也没有什么糟心事。仁智院与内文学馆距离不近,沿途往来便算是放风了。
博士周举仍然没有把《千字文》讲完,李光顺《春秋》都已经背诵了快一卷。嫡母房氏不疑有他,每每欣慰于儿郎终于学有所仰、日有精进,更不知另外两个每天都在往来打酱油,上学连书包都不带打开的。
人总是得陇望蜀,没有知足,此前禁足仁智院,每有苦闷难消,只盼能够出去溜达。现在来到内文学馆,几天就逛熟了又觉得无聊。于是李守礼便撺掇李潼一起走出内文学馆,去别处戏耍,他自己还是不敢太恣意。
李潼也是不安分,既然每天往来都见不到钟绍京,也没必要天天在这里听《千字文》消磨时间,更何况天天课堂上掐李守礼大腿都快掐废了,又不敢跟那些暗恋他的宫婢闲戏,以免被安上一个“秽乱宫闱”的罪名。
尽管后宫虚设,他叔叔李旦想乱也乱不起来,但这恶名传出去实在太难听。
不过李潼也不是做事没交代,在逃课之前,还是留下了一张请假条,颜体楷书的游仙诗:京华游仙窟,山林隐遁栖……
他直接引用了西晋郭璞的《京华游仙窟》,我志在仙逸,不在经义,请假修仙去了,勿念。
不是不想抄李白那些游仙诗名篇,关键从这博士周举施教来看,外界对他们学养估计只在《千字文》层次,他咔嚓甩出一首名篇来,也实在容易弄巧成拙。顺便我不是不学无术,玄诗张口就来,去你妈的千字文。
当然这请假条主要还是想给钟绍京看一看,你不书法家吗,看看我这颜体新书,比你那些陈旧窠臼强多了。虽然他学书也只是草草,但落笔成字,在真正书家看来,也是颇有新趣可赏,这点信心还是要有的。
可是,如果李潼知道这首游仙诗之后引发的一场风波,那是绝对不会手贱到写这么一首诗的。
第0047章
向阳而行
神都苑乃是原隋西苑,紧邻皇城太初宫的西侧,旧年大唐开国建业,秦王李世民东讨洛阳王世充,便驻兵西苑,鏖战大内。
李潼与李守礼离开内文学馆,前后几名宫役跟随,沿宫墙夹道溜达,居然溜达到了神都苑中。
其实早在仁智院时,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要将他们禁足院中、不许外出,只是嫡母房氏谨小慎微惯了,为免落人口实而不许他们随意出入。再加上仁智院依傍玄武城,禁卫森严,李潼也实在不敢在禁军将士们眼皮子底下瞎溜达。
可是到了内文学馆,自然没有了这些禁忌。为了往来内文学馆进学,他们身上也都带着通行的符令,虽然真正防守严密的要害区域不够资格进入,但通行一般的宫防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也是通过不断试探才得出的认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也是脑袋挂腰间的满怀悲怆。
如今的神都苑,也只是皇家游园,并不是什么重兵驻守的兵城,他们步入此中,自然便没有障碍。
李守礼这个可怜孩子,长到这么大,除了早年往来巴州途中,大概还没见过如此广阔天地,一俟进入神都苑中,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撒欢狂奔起来,拦都拦不住。
至于李潼,则是一副心事重重,对于神都苑冬日荒凉的景致并不感兴趣。
一路从内文学馆溜达出来,沿途他也在不动声色的打量禁中路线格局,但所见无非千篇一律的廊道宫墙,大凡稍具形胜制高、可收眺望之效的地点与建筑,全都有禁军将士把守,禁绝闲杂人等的靠近。
如此一来,便更加凸显出钟绍京这种能够出入禁宫并经管宫事十几年之久之人的可贵。虽然李潼也明白,即便是眼下拉拢住了钟绍京,对他而言也没有丝毫实际用处。
后世李隆基所以宫变成功,除了钟绍京这些内应的配合,最重要还是他爸爸李旦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隐忍与蓄势所积攒下来的人望与影响。否则单凭李隆基一个小年轻,此前作死于博州的琅琊王李冲倒是他一个好榜样。
武周一朝,李旦作为皇嗣被武家人疯狂输出,日子虽然过得苦闷,但也成为大唐国祚能够得以继续传承的标志。这种深入人心的影响,绝不是中宗与韦后那一团乌烟瘴气的操作能够消磨掉的。
人在困境之中,哪怕是一份心理的安慰,也实在弥足珍贵。所以对于久不露面的钟绍京,李潼也是怨念愈深,偏又无可奈何。
冬日园景荒凉,无非石丘松柏、宫舍亭台,实在乏甚可观。满脑子的骚操作无从实施,李潼招招手,便有一名宦者上前,递上了一根球杖。
内文学馆宫人们不独只有学习,闲来也会做些游戏,或被神皇召集于殿前踏鞠击球以为戏乐。踏鞠便是足球,击球便是马球。
李潼对马球兴趣不小,得知内文学馆仓舍中存放有相应器具,便让掌故周典给他取来一根球杖,但很快就发现没有马,也根本无从练起。
马匹在禁宫之中,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内文学馆即便是宫禁稍微宽松一些,也不可能给李潼牵一匹马过来。
但在看到那个球杖材质与样式后,李潼很快便想到变通之法,让人将球杖截去一部分,只留下了一半的长度,赫然就成了类似高尔夫球杖的样子。
既然马技无从操练,索性先练上半身,等到步战精熟了,之后再习马战。由步转骑,逆风上扬。
手里拿住球杖挥挥杆,算是活动身体。等到宦者将竹片削成的球托插在坡地上并将木心的马球摆好,李潼拧腰挥杆,嗖一声那马球便击高飞出,落在十几米远处。
击飞一球,李潼仔细回味,觉得这马球较之高尔夫球还是显得沉重许多。毕竟马上击球,还要考虑到马匹所带来的力量增幅。
但他又不是真要搞什么体育运动,锻炼臂力并技巧而言,也已经足够了。
飞奔远处的李守礼看到李潼站在坡地击球,顿时眼馋得不得了,嗷嗷叫着跑回来,嚷嚷着就要自己也试一试。于是兄弟俩便在神都苑这荒园角落里,酣畅淋漓的玩了一下午的步击球。
傍晚返回仁智院,照例是李光顺个乖宝宝站在嫡母面前背诵《春秋》,而李守礼则对李潼挤眉弄眼的偷笑。
用过晚饭后,李潼惯例去找那个部头米白珠学羯鼓,却被告知这一部音声人已经被召回内教坊,据说是内教坊正在为新年大礼操练宴乐,在外乐人统统召回。
听到这消息,李潼愣了一愣,原来不知不觉,垂拱四年已经将要过去了。
不过很快,他便又想到这于自己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在跟那个部头米白珠学习鼓技的时候,李潼也在有意识询问宫廷宴乐细节种种,得知内教坊虽然地在禁中,但其实对内的管理并不很严格,皇宫大内之中,人员的出入管理比较松散。偶或贵人夜宿禁中,临时召集乐人侍乐也都是很寻常的事情。
这意味着,李潼也可以进入内教坊,去搞他翻新旧曲的事业。内教坊乐工伶人例属贱籍,即便是有人拿此做文章,无非给他安上一个“亵弄贱民”的污名,称不上秽乱宫闱。
而且,眼下时局看似混乱,其实内外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他们一家待在皇宫大内中,即便是那些酷吏想要收拾他们,其实也是拿不到一手情报的。即便是有,他们也不敢用啊!
皇宫大内,那是神皇陛下起居禁区,重用你们这些酷吏,是为了让你们消灭那些外界的隐患,好好的本职事业不做,你们撩我裙角、窥我禁私,想干啥?
第二天一早,抵达内文学馆放下书包之后,李守礼又喜孜孜道:“巽奴,再去击球吧,这一次我也备好球杖,咱们分个高下!”
李潼不搭理他,唤来掌故周典问起内教坊的方位。
对于这位大王想一出是一出的不安分,掌故周典也是头疼不已,唯恐出了什么差错。
她们这些禁中女官,对于雍王一家处境所知实在有限。神皇陛下就算再怎么不待见这一家人,也不可能将她们召集起来仔细吩咐这都是场面亲戚、无关紧要,给我使劲儿弄他们。
这些底层女官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原本乏甚存在感的雍王一家再次得到神皇垂怜,追念先王的慈乌台兴筑在即,且三王也被解除禁足并且入学治业。
神皇陛下态度已经亮出来了,她们是吃饱了闲得蛋疼还要再去苛待雍王一家?
这种上下沟通的不流畅,便是李潼敢于狐假虎威的底气所在。
他奶奶已经被皇位馋得眼冒绿光,满朝文武、内外士庶,民情物情,已经足够她忙得焦头烂额,又怎么会闲得对他们三个没爹的娃念念不忘、严防死守?无非是觉得有用的时候想一想罢了。
军国大事已经分身乏术,偶尔一闲玩玩面首、听个小曲,她不爽吗?还被下边人拱火说你三孙子在禁中浪得没边,拿这种琐碎小事惹她烦躁,这不找抽么?
所以当永安王提出要往内教坊一游,掌故周典虽然有些腹诽这小子不好好学习,但也还是顺从的安排宫人随行引道。
李守礼空有一颗斗鸡走狗的玩乐之心,却苦于想象力不足,李潼既然不去神都苑,他便也觉得没了意思,而且自觉去内教坊也不错,便也从善如流的跟上去。
临行前他还不忘叮嘱李光顺道:“娘娘昨晚面沉寡乐,阿兄今日记得多诵一篇。”也不知道哪来的脸说这个。
内教坊所在,位于大内西南角落,皇宫的最边缘,地近掖庭宫。由此再往外行一道宫墙,便抵达了皇城的丽景门,丽景门附近有内诏狱,许多蒙冤入监、不便公审的罪犯刑徒便投入此狱中,身受酷刑折磨,往往惨死狱中。
这么一说,便显得这一片区域阴气森森。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内西南角落这一片区域,建筑呆板森严,宫墙飞檐遮蔽天日,行走其中那种阴森感甚至比李潼初生来到这个世界所待的五殿后廊舍殓室还要更浓厚几分。
“巽奴、巽奴,你还记不记得?那一片宫室,便是咱们此前居舍!”
行走途中,李守礼突然拉住李潼,指着廊道尽头所通一片处在阴影覆盖下、望去便有几分破败感的宫舍说道。他脸色隐隐有些发白,可见记忆并不开心,口中也喃喃道:“我是再也不想回来这里了!”
李潼顺着李守礼指点方向望去,脑海中有关画面泛起来,更觉得身上阴寒几分。他抬手裹了裹身上的衣袍,深有同感的点点头。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最是摧残人的精神,饶是李守礼天性乐观都不愿再提及。
李潼并不知在他不曾到访的时空中,没有了那一篇《慈乌诗》,他们一家在受审完毕后处境有没有改善,但想到李守礼之后人体晴雨表之称,大概率是没有的。
人要向阳而行,哪怕满途荆棘,朝阳霁月,也足慰我遍体鳞伤!
再行片刻,转过一道宫墙折角,眼前豁然开朗,喧闹嘈杂的丝竹声也随风涌来。
第0048章
内教坊诸事
内教坊格局,也如仁智院一般,是一片独立的院舍,而且规模要庞大许多。
这也很正常,既然名之为坊,自然也就有名副其实的地方。虽然由于处在禁中,不可能真的像两都里坊那种规模,但是作为宫中乐户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必须的配套设施,肯定也是一应俱全。
得知二王到来,内教坊监事者也是匆忙出迎,乃是一名年在四十多岁,面白无须、皮肉松弛的中年宦者,自陈名为杨绪,司宫台内给事兼太乐署典事。
唐代官秩体系很庞大,围绕皇宫便有殿中省、内侍省并尚宫六局等等,官职与机构看起来很混乱。但其实也很好分辨,殿中省主要是为皇帝本人服务,还具有一部分外廷的属性,也主要由士人担任官职。
内侍省与尚宫六局则主要在禁中活动,其中内侍省主要由宦官担任官职、管理事务,尚宫六局则是女官,男女两套班子。几年前,内侍省又更名为司宫台。
至于这个宦官杨绪的官职也很有意思,司宫台内给事已经是品秩从五品下,这在外朝已经属于服绯并可以荫子的中层干部。
眼下内教坊尚未独立判事,仍归司掌礼乐的太常寺代管,所以内教坊官员一般也要挂上一个太常寺的兼职。因此这个杨绪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还有太常寺下属太乐署的典事。当然,光宅元年武后监国的时候,太常寺也被改名为司礼寺。
可是,相对于从五品下的内给事,太乐署的典事仅仅只是一个流外五品的下吏,不入流的职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