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60


他这里出了门,沿途便见到了同往问候嫡母的李光顺和李守礼。两人打扮的都挺精神,起码没有那种明显被幽禁的颓废。
行入厅中问省,房氏又是一通耳提面命、事无巨细的交代一番,可谓是紧张得不得了。
李潼虽然也比较期待这一次外出机会,但见到娘娘如此郑重其事,还是忍不住暗叹一声,逆境之中,人是难免敏感。
房氏若将此事当作什么家门重大转机,那也是注定要失望。当然前提是李潼需要安分守己,但他就算想要搞事情,也是需要待时觅机。
一家人草草用过早餐,便都聚在厅中等待中使前来。期间小妹李幼娘又招呼三兄伴她去骑她的小马,却被嫡母斥责,委屈的衔泪退出。
眼下的房氏,是不允许任何的意外打扰到三子进学的大事。虽然在仁智院中她也在教导,但意义又怎么能同于外出读书。
对于李潼,她是放心的,李守礼则不须提,别出丑捣乱就好。为了让儿子们能得有一个好的亮相登场,她甚至罕见的对长子李光顺都和颜悦色的勉励打气。毕竟帷内感情如何不必说,只要出门,他们就代表着亡父李贤的脸面。
如是又过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又有女官登门,是一个此前没有见过的中年女人,被人称作周典,自称为内文学馆掌故,奉命前来引领三王入读。
在几名宦者、宫婢的陪伴下,三人终于踏出了仁智院,沿着冬景萧条的九州池畔,一路向南而去。
太初宫建筑群庞大,也真是名不虚传,一行人离开仁智院后,折转前行将近一个时辰,才算是抵达了目的地所在的内文学馆。
这一路七折八转,饶是李潼方向感不错,此时也早已经忘记了来时的道路。可见想要在大内之中搞事情,没有内应是绝对不行的,误中副车那就彻底悲剧了。
不过因为有高耸的明堂作为地标,大体的方位还是能够判断出的。内文学馆所在这一片廊院,应该位于九洲池偏东南位置,且与明堂已经呈直线维度,已经位于禁宫大内的边缘。
换言之再往东行一段距离,穿过几道宫墙后,应该就能抵达台省寺监官署所在的皇城!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李潼不免怦然心动,这种距离感的拉近,让他控制不住的浮想联翩。尽管自己心中也明白大多都是妄想,但仍是兴奋得不得了。
在内文学馆门前,早有一名身穿绿丝圆领官袍、上结青纱幞头的年轻官员立在此处,身后并有数名吏员、宦者侍立,及至三王行至,那一名官员便上前拱手为礼并垂首道:“卑职凤阁主书、直内文学馆事,钟绍京,拜见大王……”
凤阁便是中书省,主书则是从七品官职,所谓浅绿蛤蟆袍。内文学馆虽然也是馆,但冠了一个“内”,地位上是远不及六学二馆那么崇高,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教育禁宫宦者、宫婢文化的场所,一直等到武则天提拔大量女官待制为用、并将之更名为习艺馆之后,地位才有了些许提升,但也没有维持太久。
因此这样的一个地方安排一个凤阁主书直案管事,也是绰绰有余。而李潼他们三人被安排在此处进学,也实在是有些寒酸可怜。
不过在听到这一名年轻官员自我介绍后,李潼还是忍不住眸光一闪,只是感慨皇宫大内不愧国朝权力核心,出门一逛居然就能遇到一个宝藏男孩。
这个钟绍京虽然眼下还只是七品蛤蟆袍,但也绝对不是寂寂无名之人,据说乃是三国魏太傅钟繇后代,初唐书法家,并在睿宗李旦第二次在位时期被拜为相,号为江南第一宰相。
不过李潼所欣喜还不是钟绍京日后的显达,而是这个人发迹的过程。
此人入仕,非科举、非门荫,书吏起家,从低做起,本来前途有限,所以前半生只能转任杂职,并在中宗朝成为宫监。之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这个钟绍京时任西京苑总监,正是内应之一,更是发动宫役、奴婢几百人奋战一线,这才有了之后拜相的显达!
刚才李潼还在感慨,没有内应不好在禁中搞事情,没想到转眼一个活生生的宫变内应苗子就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钟绍京也察觉到这位大王打量他的眼神略显炽热,不免多看了几眼,但也只觉得对方清逸俊秀,仪态可观。除此之外,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的主职仍是凤阁主书,内文学馆只是兼直,还是在今早接到上官通知,这才匆匆入署迎接贵人。虽然知道了三王名号,但也并不入心。
毕竟当他解褐入仕的时候,李贤早成故事人物,感受并不深刻,因此对嗣雍王等三人也只是寻常目之,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在其中。
在内文学馆露了一下面,顺便向三王引见几名宫教博士,钟绍京便告罪离开,匆匆返回了凤阁官署去忙碌自己的事情。
掌故周典见永安王凝望钟绍京离去的背影,久久不收回视线,便笑语道:“钟主书妙笔能书,外廷诸公多有仰力,但时常也会留直馆中,倾才授业。”
掌故中的“故”可解作故事、故器,便是老资格的人负责向新来者讲述人事、传授规矩,帮助他们快速融入环境,并且掌管一应闲旧器物的仓库。
钟绍京离开之后,诸博士也都各有事务,仍是这个掌故负责接待三王。相处日短,她也不知三王脾性,见永安王对直案钟绍京颇有兴趣,顺口便吹嘘一下内文学馆的师资力量还是挺雄厚的。
李潼徐徐收回视线,心中却是感慨,他这个郡王名气听着不小,但其实啥也不是。此前医博士沈南璆旋来旋去,眼下钟绍京也是如此,都是场面应付,根本就没有流露出要跟他结交的意思。
还是要刷刷存在感,涨涨名气啊。否则即便是遇到什么种子选手,人家根本不搭理他,话题实在打不开。
如果他能才名高卓,大可以诗文曲乐引出话题,彼此相谈甚欢,聊着聊着说不定就能烧黄纸、拜把子,然后搞一个种子长眠计划,等待使命唤醒。
钟绍京这个臭弟弟太高冷,让李潼顿感索然无味。眼下的他,无人无物,你对我爱搭不理,未来我可能混不到让你高攀不起啊。
不过他倒也不着急,既然知道有这一层联系,安心留在内文学馆中,总有深入接触的机会。
他倒不担心钟绍京突然离职,这种出身背景与入仕方式,如果没有独特的机缘与贵人提携,想要骤得提升谈何容易。未来这钟绍京混了小二十年也不过一个宫监,比不上一次投机带来的回报之大。
钟繇的后人又如何,我爸爸还大唐太子呢,现在不还是照样混得半死不活的鸟样子。
李潼心里默默给了钟绍京一个机会,对方下次见他如果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他就要使坏扼杀这家伙的前途,让他没机会搞投机。都是李三郎,我也是很牛的!
第0046章
京华游仙窟
唐代的宫教系统,还是比较发达,内教坊案习舞乐,掖庭宫教习工艺,内文学馆则传授文学。
禁宫之中,只要不是真正的主人,沉闷乏味便是主旋律。李潼等三王的到来,在内文学馆中掀起了一场波澜。特别掌故周典很负责任的引领他们在馆中游走一番,也让馆中所有人都知道有三位贵人入馆进学。
如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三人出入行止都吸引了极大的关注。虽然禁宫中规矩不小,但馆中目下在学的也都是十多岁的少男少女,真正年长者不会入此,自然也难免天真活泼,对于新奇的或人或物,还是保有一定的好奇心,每每围聚成风。
这其中,李潼受到的关注最多。
虽然内文学馆宦者、宫婢皆有,但还是宫婢为主,哪个少女不怀春,看到这样一位年轻英俊的尊贵郡王走进她们枯燥的生活中,芳心难免狗刨一般的悸动,围聚远观,情丝暗系,那也都是正常现象。
午前小半个时辰,在馆中逛了一圈,单单有意无意抛在李潼身畔的丝囊便捡了七八个。李潼对此也颇感无奈,颜值这方面,生就的,无从更改。他又不是霸道总裁,总不能禁止别人喜欢自己。
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是来觅机搞事情的,撩妹这种操作,实在大不合适宜。不是郎君偏薄幸,实在前程不由人,家国危亡,光阴如金,怎么能荒废在温香软玉中?世上良人千千万,无谓为我空劳神。
内文学馆规模不小,廊阁重重,约有一两百宫人在此进学,大多年少。至于李潼他们三人,则被安排在直案阁署的两层小楼中学习。
负责教育他们的宫教博士名为周举,五十多岁的年纪,据说还是垂拱二年明经及第,主治《孝经》。
这么一听介绍,李潼也明白了这位博士大概水平,所谓三十老明经,混到五十多才考中,即便有才学,应该也不算太高。
人家狄仁杰也是明经及第,五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一州刺史,这位周博士还是一个刚进体制的小弟弟,甚至还比不上科举都考不中的钟绍京。
不过李潼也还是有自知之明,心知对方就算马马虎虎,经义方面吊打他也是没啥难度的。所以在日常学习的时候,他也需要注意一下,不要表现得太过奇异,简而言之就是藏拙。
他那经义水平,在家制策糊弄糊弄嫡母房氏也就罢了,就算有些出格,一家人也没什么。但是想要糊弄住靠这个讨生活的明经博士,还是有难度的。
不过午后开始授学的时候,李潼才发现他想多了。
这位周博士真将他们当做目不识丁,拿出来的教材赫然是《千字经》,而且教学很乏味,自己坐在侧席捧卷朗读,也不管三王听不听得懂,有没有在听,讲完一段便返回来解释字义,彼此根本没有互动。
李光顺安安分分,博士教什么他就听什么。不过李潼和李守礼则就有些不安分了,李守礼虽然不学无术,但《千字经》也早已经学完。
至于李潼,他压根就没想好好上学,难道真要学这周博士俯首案头,五六十岁混个明经及第?
所以两个人索性在房间里玩起了游戏,李潼很热心教会了李守礼剪子包袱锤,书案底下探手玩起来,谁输了就要被掐大腿。一堂课下来之后,李守礼基本上已经哆哆嗦嗦不会走路了。
李潼也不知道这课时是怎么安排的,有没有什么依据。听到外边响起宫婢们的脚步并笑语声,那位周博士便收起了书卷,给他们三人各自发了一张字帖,乃是欧体手书《千字文》前四联,并吩咐他们回去后各抄三遍带回课堂。
一堂课听下来,三人收获的只有空虚,当然李守礼还有腿疼,实在大大有悖于此前的设想。李光顺皱眉道:“博士教此浅学,实在荒废光阴,不如请告再立深学?”
听到这话,李守礼已经瞪起了眼:“阿兄你要罔顾兄弟情深?”
李潼深以为然,学霸之类最讨厌了,你又不考科举,安心当个富贵闲王不好吗?人间那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追求,穷学经义这是弄啥咧!
眼见两人反对,李光顺无奈只能狼狈为奸,但他终究还是一个老实孩子,又迟疑道:“若是归苑娘娘问起一日受业为何……”
“你又不是不识字,自己读。”
李潼从一侧书柜里摸出一卷《春秋左传》,笑语道:“趁着时间尚早,阿兄记上一段,回去诵给娘娘听。”
“那你们?”
李光顺还有些迟疑,实在做不惯这种事情。
“我跟你们又不一样,本就受学渊博。”
李潼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李守礼也呵呵笑:“娘娘不会问我。”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李光顺继续伏案自学春秋,给两个学渣弟弟打掩护。至于李潼和李守礼,则勾肩搭背离开了小楼,在内文学馆里逛了起来。
其实逛也没有什么好逛的,内文学馆建筑与风景甚至还不如仁智院,只是人更多了一些。那些少女宫婢们,本身还没有委派庶事,以学习为主,起居都在内文学馆内外,这里也是她们日常活动主要场所。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似乎不错,管吃管住管教育,但若考虑到她们并无人身的自由,一生注定都要被圈禁在这深宫中,未来或玩物或役使,直至终老,最起码在李潼看来,似乎也并不值得羡慕。
但人这一生,谁又不是在忙着去死。同情,对于眼下的李潼而言实在是一种奢侈情感。
内文学馆的管制,远比仁智院要小,没有娘娘房氏昼夜耳提面命,唯恐他们行差踏错,也没有玄武城禁军贲士登高窥望,每每令人心惊肉跳。这对李守礼而言,已经是殊为难得的自由自在。
只是廊下阁前,总有年轻宫婢闲聚观望,这实在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甚至脸色都有几分羞赧,动作也变得忸怩起来。娃儿实在太可怜,生活环境太枯燥乏味,平常大大咧咧,到了新环境居然还敏感怕生。
李潼满心的不安分杂念几乎都要装不下,才没有心情关注这些。
待那中年女官掌故周典趋行至前,便开口问道:“直案既然监此,终日不在署中,馆内积事如何处理?”
周典有些狐疑的偷瞄李潼一眼,不明白这位大王怎么对直案钟绍京有着这么大的兴趣,但还是回答道:“终究内外有别,馆事日常自有司监并诸博士料理,若无诏敕等大事难决,还是不敢轻扰凤阁事务。”
这回答也在情理之中,但李潼就是有些不甘心。好不容易搂到一条活鱼张网待捕,可这鱼实在太滑溜,若即若离的让他无从下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