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1227

  隆武元年八月六日,黄蜚兵败得胜港,身中三箭,见大势已去,他先将妻子一门三十余人沉水,而后自己也跳入水中,清兵用钩枪索拿,将他从水中勾出,黄蜚奋力反抗,左手断折。
  被清兵绑到南京后,面对洪承畴,用右手咒骂不停,随即又被打折,舌头也被割掉,黄蜚犹自怒骂。九月五日,与另外两位义士,薛去疾、唐世荣在水西门外被害。
  ……
  朱慈烺点头。
  经过去年和前年的两次大战,不论建虏还是大明,其实都有点疲惫,大规模的战争,双方一时都没有力气了,相比较而言,经过两次胜利,大明已经有了反守为攻的实力和机会了,虽然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还做不到,但小规模的袭扰,令建虏不得安宁,却是必须的。
  现在九月,正在秋粮收获的时刻,登莱和天津水师联合出击,不需要有多大的战果,只要令建虏边境不宁就可以了。
  ……
  “砰砰砰砰~~”
  旅顺外海的水面上。
  炮声隆隆,帆樯如云,大明船舰忽然出现,对旅顺展开炮击。原本,建虏也是有水师的,但去年却被大明水师全歼,加之建虏对水师本来就不重视,也没有相应的造船技术,因此,一直都没有重建,海上力量薄弱,直到大明水师浩浩荡荡的出现在旅顺外海,旅顺口的建虏这才发现。
  面对大明水师,旅顺的建虏立刻就想到了去年的盖州和海州,一个个都惊慌不已,在拼命开炮还击的同时,也急急向沈阳求救。
  ……
  沈阳。
  崇政殿。
  面对殿中黑压压的大臣,同为辅政王的济尔哈朗,显得有点焦躁,他不停的踱步,时不时站住脚步追问:“睿亲王呢?怎么还不来?”
  ……
  睿亲王府。
  多尔衮站在地图前,目光仔细看,面色凝重,久久不动。
  但他看的并不是旅顺,而是蒙古草原。
  ……
  大明崇祯十七年九月到十二月。
  大明天津水师和登莱水师联合出击,扫荡建虏辽东沿海,从盖州、复州长生岛,锦州外海,旅顺,一直到庄河,东沟,獐子岛,最远到了皮岛,并与朝鲜外海升起大明日月旗帜,朝鲜震惊,其间,佟定方和黄蜚数十次登陆,对盖州东沟等地实施骚扰游击,佟定方更是在归服堡附近,成功伏击了一支建虏援兵,缴获颇多。
  因为没有水师,建虏只能望水兴叹,济尔哈朗试图调集大兵,对上岸的明军实施围歼,但被多尔衮阻止,在多尔衮看来,辽东沿海基本没有百姓和农庄,明军的沿海骚扰,不过就是隔靴挠痒,暂时还不能对他们形成大的威胁,唯一能造成的,就是人心浮动,如果“大清”贸然行动,调集大军,和小股明军游击部队作战,反倒是中了明国皇帝的诡计。安定不动,以小股对小股,诱明军上岸,才是最佳之策。
  同时,多尔衮给朝鲜国王发去严令,要朝鲜水师出动,歼灭大明水师,
  朝鲜水师迟迟不敢出动,最后在多尔衮逼迫之下,才勉强航出海港,但和大明水师稍一交锋,就迅速溃退。
  ……
  京师。
  九月末,皇后颜灵素产下一子。
  隆武帝喜,立为皇太子,名为朱和埕。
  和字辈,带土旁,老朱家的名字,还真是不太好取。
  ……
  也就是在这一天,湖广有消息。
  湖广总督马士英在追击途中,中了张献忠的埋伏,被火攻,虽然在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奋战之下,击退了伏兵,但官军损失不小,最要命的是,张献忠的残部逃出了包围圈,进入了江西。
  有人云,此乃是张献忠之子李定国之策。
  得了军报,朱慈烺心中微怒,不过并没有责难马士英和前线将士,作为曾经的一线统帅,他清楚知道,张献忠又狡诈万分,一战就想要平定他,是不可能的,小胜小败不足虑,而临阵换帅,更不是他的风格,于是他没有降罪,相反,他温言鼓励马士英黄得功刘良佐,令他们不必沮丧,稳扎稳打,朝廷会全力支持他们。
  同时的,因为张献忠进入了江西,于是在马士英总督湖广军务的头衔上,又加了一个江西。
  ……
  十月初。
  大明中央钱庄,正式开门营业,大明隆武通宝和隆武银元,也正式亮相,以后京师官员领取俸禄,将不再直接从户部提取银两,而是拿着俸禄票据,到中央钱庄支取即可。
  ——为了隆武通宝和银元的流通,也为了缓解百官特别是下层官员的清贫生活,朝廷一次性补发了从去年到今年,所有的欠俸,百官听闻,欢声雷动。
  而到中央钱庄提取银两的整个过程,和民间钱庄完全相同,有票据即付银,但中央钱庄严谨度更高,门槛却更低,一两起存,普通百姓都可以使用。
  消息传出,京师为之轰动,很多百姓拿自己的家中零散碎银,去换取新朝的隆武银元和隆武通宝。
  一时,中央钱庄的门槛,都快要被踩塌了。
  也就是这一日。
  隆武帝驾临镇虏厂,观看汤若望等人制造出来的第一辆四轮马车并且亲自坐乘。
  和双轮马车不同,四轮马车不但更舒适更稳定,而且承载的货物成倍增加,是为大军运输粮草的最佳载具。
  当然了,它对道路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宽大平实的马路,四轮马车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坐在马车上,朱慈烺想的很远,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平定辽东,震慑蒙古,也非的修建两条通往辽东和蒙古草原的宽大马路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兵马、军需、粮草后勤,源源不断的运往这两地,同时,有了宽大的道路,增加商业和人员流动,也才能渐渐将这两地完全揽入大明怀中……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宣府战起
  修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情,就大明现在的财力和技术水平来说,修建两条千里以上的宽大马路,实在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可再难也要做。
  ……
  试乘马车之后,朱慈烺又会见了汤若望等一干西洋传教士。
  对他们的教义,朱慈烺毫无兴趣,他真正在意的是,这些传教士从西洋带来了多少西洋科学的知识和萌芽?
  作为一个穿越者,曾经的老师,朱慈烺对各种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这些西洋传教士谈论起来,一点都不困难。
  众人对大明皇帝的渊博,都很是吃惊。
  汤若望却早已经就知道,他划着十字,蓝色的眼睛里,再一次闪过对大明皇帝的赞叹。
  ……
  次日。
  隆武帝在城外校场大阅兵,检阅京营。
  新任三千营主将虎大威,率领原保定骑兵和三千营合并而成的一千五百名精锐在前。
  精武营副将杨轩,左柳营主将马德仁,新任右柳营主将董琦,各领步兵方阵在中,最后是神机营主将李顺率领炮兵方阵,浩浩荡荡。
  高高地检阅台上,金盔金甲的朱慈烺望着台下走过的精锐将士,心思飘的有点远,这一瞬,他想的不止有江西,襄阳,更有广袤的蒙古草原和大明的锥心之痛辽东。
  阅兵之后,京营开始秘密往宣府调兵。
  ……
  十月末。
  有两个新衙门成立。
  一个是内廷太医院卫生司。
  另一个是户部审计司。
  内廷太医院卫生司负责全国卫生,主管防疫,首任郎中由瘟疫名家吴有性担任。
  吴有性虽然是一代名医,最早认识瘟疫,并写出了《瘟疫论》,但他没有功名,照明制,是没有办法做官的,为此,朱慈烺专门在太医院成立了卫生司,以吴有性为主官,如此,吴有性以太医的身份就绕过了没有功名,不能做朝廷官员的障碍。
  ——虽然就历史来看,崇祯十七年之后,不论是北方的旱灾还是鼠疫,都已经过了高峰期,进入缓和蛰伏期,但朱慈烺一点都不敢大意,就长远来说,一个国家一个朝廷的卫生,其实是仅次于教育和经济的。
  对于皇帝“投机取巧”,在内廷成立卫生司,令没有功名的吴有性为主官,却要兼管全国卫生的做法,有一部分官员提出了质疑,但都被皇帝驳回。
  “瘟疫如何发生,如何抑制,又如何治疗?吴有性的瘟疫论,写的最为清楚和详实,崇祯十五年来,他一直都在保定地区,冒着巨大的风险,为百姓医治,为防疫之事,献言献策,若没有他的努力,十六年的时候,瘟疫怕就已经扩散到京师了。”
  “专业用专才,这是太祖高皇帝的用人之学,朕始终不敢忘。如果你们中间有谁能够推荐,有功名,又精通瘟疫之人,朕立刻就可以撤换吴有性!”
  ……
  户部审计司成立,首任审计司郎中,为前詹事府左庶子吴伟业。
  作为隆武帝曾经的老师,在朱慈烺刚刚为京营抚军,署理内外之时,吴伟业是出了大力的,虽然他一直嘟嘟囔囔,对朱慈烺所行有所不满,但朱慈烺交给他的任务,从太子府日用到后勤补给,各种账目,各种账目他都整理了清清楚楚,而且任劳任怨,十分的可靠耐用。因此,审计司成立,朱慈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