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27

  虽然是叫户部审计司,但审计司的直属上级,并不是户部,也不是内阁,而是大明皇帝。
  这是隆武帝和内阁诸臣商议,最后定出来的。
  审计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审计六部九卿和各地督抚衙门的账目,虽然只是小小的审计司,但却有直达天庭的权力,审计司未来查账,也将会和锦衣卫一起行动。
  明末之时,大明朝廷财政状况极其混乱,有一次,崇祯帝往辽东前线发了十万两银子,事后派锦衣卫暗访,却发现最后到辽东前线的,不过一万两银子,其他九万两,都被各级官员层层挪用和贪墨了,崇祯帝闻之大怒,令锦衣卫彻查,但最后的结果却也是不了了之,原因就是因为官员挪用的部分,很多都是积欠许久,不得不发的银子。
  这一世,在朱慈烺的努力之下,大明朝廷税赋收入,有所增加,加上今年在江南查封盐商,京师抄家勋贵,只这两项,大明朝廷就多了将近一千万两银子的收入,历年积欠的官员俸禄和官兵粮饷,到十月份,已经全部补发完毕。朝中百官虽然对隆武皇帝的科举改制有所不满,但对朝廷及时发放俸禄,却都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单靠抄家,是不能维持很久的,在增加税种,改革财税制度之外,近现代的预算和审计制度也必须跟上。
  以前,大明是没有年度预算的,花什么钱,怎么花?除了官员的俸禄和官兵的粮饷之外,其他都是随到随发,遇上什么事情就花什么银子,丰年的时候,朝廷勉强还能支撑,如果遇上灾年,那可就是碗干盆净,一两银子也拿不出的时候,也是常有。
  为此,常常是寅吃卯粮,东拼西凑,财税的支出制度比收入更加混乱。
  “从朕懂事,开始关心国事开始,朕渐渐就明白一个道理,大明朝的事情,说白了,其实就是两个字。银子!”
  “如果有银子,陕西就不会乱,辽东就会兵精粮足,建虏也就难以成事。”
  “银子两字,说来容易,想要拿到,却不容易。”
  “但令人痛心的是,朝廷千辛万苦收来的银子,很多都没有用到刀刃上,有的被浪费了,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有的则是被层层贪墨了,朝廷派人去查,也是官官相护,层层推诿。”
  “所以朕今天要说两个词,一个是预算,一个是审计。”
  “人无预不立,国家也一样。”
  “朕以为,朝廷一年岁入多少,支出多少?有盈余还是有空缺,空缺又究竟有多少?朝廷计划在什么地方用银子,又要用多少?除了兵部的支用乃是机密之外,其他各部的收入支用,都得明明白白地列出来,公之于朝堂,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都察院审核,众人没有异议之后,来年才能执行!”
  “这就是预算!”
  “民间有句话,叫,多大肚子端多大的碗,就是这个意思。”
  “从明年起,大明朝廷每年的收入支出,都要预,都要算,事中有监督,事后有审核,一切都按照预算走,内阁众臣,六部九卿的心中,都要时时刻刻,端着朝廷财税这本账,如果谁破坏了朝廷的财政收支,谁胡乱作为,乱花朝廷的银子,朕决不轻饶!”
  “没有计划书,没有被都察院审核同意的钱款,一律不得拨付。”
  “当然了,如果遇上天灾人祸,突发战事怎么办?”
  “那就设立了一笔备用预算,一应花销,皆从中支取,如果不够,可临时再追加。”
  “六部九卿、各地方督抚花银子要受监督,朕也不例外。内廷库一年收入多少?朕明年所用,大概需要多少银子?宫中审计监已经详细列表了,今日午朝之后,就会送到都察院,都察院御史和六部九卿都可以审核,觉得什么银子朕不该花,或者是花多了,都可以提出来。如果是可以缩减的,朕一律准奏。”
  听到此,群臣都是惊异。
  历来都是限臣不限君,想不到这一次,皇帝陛下居然连自己也限制了。
  另外,内廷库是皇帝的私房钱,一直以来,内廷库有多少银子,一直都是秘密,皇帝不许百官打听,但隆武帝这一次却是主动亮出家底,给了百官和天下人一个清楚的交代。这令群臣又是惊喜又是意外。
  “陛下圣明~~~”
  ……
  十一月初,就在冬日第一场大雪飘飘扬扬的降临京师,内阁户部正急急草拟大明隆武元年的预算书之时,隆武帝朱慈烺悄悄离开了京师,领着陈奇瑜高斗枢刘永祚三个军机大臣和一干参谋,在三千营和武襄左右卫、龙骧卫的护卫下,出了京师,过居庸关,往宣府而去。
  和过往骑马不同,已经成为大明皇帝的朱慈烺,这一次乘坐的是马车,而且是汤若望新进制造出来的新式四轮马车,一车四马,顺着官道一路向前,即平稳又舒适,车轮辚辚之中,比之骑马速度,一点都不慢。
  而坐车的朱慈烺,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而且还可以在车中处置政事和各地送来的军报。
  “陛下,张家口飞报~~”
  于海送上密报。
  朱慈烺仔细看完。
  ——经过两个多月的策划和准备,林格尔部的宝利德,已经诱使浩齐特左右旗和什克腾旗同意,四旗联合行动,对大明张家口万全右卫一带,实施一次大突袭,以缓解四旗现在缺医少药,难以为继的困境。
  四旗中,以浩齐特右旗——扎萨克郡王——罗额尔德尼为首。
  四旗一共纠集了两万人马,兵分三路,现在已经悄悄聚集在了张家口三百里之外,将于三到五日之内,对大明虞台岭,万全右卫,甚至是张家口,直接发动进攻,他们的战略目的,乃是突破大明长城,进入大明腹地,万全右卫,万全左卫,甚至是怀安卫、宣府镇大肆抢掠,以缓解他们的物资危局。
  放下密报,朱慈烺铺开地图,再一次的仔细宣府张家口,万全右卫一代的地形。
  就现在的进展,一切都非常顺利,因为有宝利德这个无间道,大明对张家口塞外四旗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而塞外四旗也正逐步踏入大明军机处为他们构建好的陷阱之中,只要他们突破长城,进入万全右卫,那么,他们面对的将是严阵以待的大明官军和难以逃脱的重重包围,如此,将塞外四旗彻底包围,全歼或者是逼迫他们投降,完全不是问题。
  ……
  朱慈烺思谋着可能的疏忽和漏洞,虽然军机处上上下下已经反复沙盘推演过很多次,将所有可能的疏忽和漏洞,都考虑到了,但朱慈烺依然不敢大意。这一次,他一共调动了四万余京营,两万宣大兵,还有玉田骑兵密云骑兵,加上三千营和武襄左右卫,一共四千骑兵,为的就是一举重创张家口塞外四旗,恢复张家口的宁静。
  而与此同时,哈刺慎,喀喇沁等蒙古部落,对蓟州长城和永平长城的袭扰,一直都没有停止,边境长城烽火不断,因此,聚集重兵于宣府不能长久,必须尽快战斗,尽快撤离,以防蓟州、永平等地出现意外……
  “陛下,夜不收在蓟州长城外,刚刚截获的情报~~”
  于海再次进入车厢。
  看完这一份的密报,朱慈烺脸色微微一变。
  ——驻防锦州的建虏英亲王阿济格,正率领一千建虏骑兵,往张家口一带移动。
  阿济格?
  朱慈烺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阿济格坐镇锦州城,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张家口,常理推断,怕是衔有密令,往张家口搞事来了。
  一旦阿济格出现在张家口,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影响,蒙古人现场的最高指挥官就不再是浩齐特右旗——扎萨克郡王——罗额尔德尼,而会是阿济格了。
  而以阿济格的身份,怕是能调动更多的蒙古八旗,那一来,不但战争的规模有可能扩大,最重要的是,这一番关门打狗的计划,会不会被阿济格看穿?
  虽然阿济格的政治谋略,几近于零,历史上,在多尔衮死后,他连出昏招,被清算的一塌糊涂,但阿济格是一个天生的武人,他战场嗅觉和领兵作战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在老奴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中,阿济格不是智慧最高,也不是权谋最重的,但他的军功,却一直都排在前列,去年运河之战时,阿济格绕道昌平,背袭运河,给大明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样的战绩,只靠运气是不能解释的。
  现在阿济格出现在张家口,朱慈烺立刻意识到,诱使张家口塞外四旗进入万全右卫包围圈、继而围歼的计划,怕是要有所改变……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长城内外
  “谷正春做的不错,令他继续探查,想方设法探知阿济格的来意,以及蒙古草原的变化。”
  “传陈奇瑜,高斗枢和刘永祚,令他们立刻来见朕!”
  朱慈烺道。
  “是。”
  ……
  塞外草原。
  “哒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
  几个背着弩箭,穿着蒙古皮袍的健壮汉子,正在黄昏的落日之下,拼命向前策马,其中一人的马鞍边,系着一个用黑布蒙起来的鸟笼,随着战马奔驰,微微摆荡,里面装的正是军情司耗费无数,培育出来的优质信鸽。
  “快!”
  为首那人再次催促。
  落日余晖照着他的脸,正是前夜不收参将董朝甫的副手,现任为夜不收游击的谷正春。
  自董朝甫英勇殉国之后,谷正春就接替了他的位置,带领大明夜不收在蓟州、界岭口,乃至密云长城一代,昼伏夜出,查探塞外蒙古骑兵的动向,侦测建虏大军对大明长城可能的骚扰,到现在,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谷正春时时警惕,一日都没有离岗,刚三十岁,但因为风餐露宿,皮肤黝黑干燥,整个人乍一看如五十岁的老头一般。
  但谷正春不惧,他拼命守边,不止为报国,也不止是为了给弟弟报仇,更是为了报答董参将的知遇和提携之恩。
  ……
  张家口三百里之外。
  两万余名蒙古精锐骑兵已经聚集完毕,此时在原野之中搭起蒙古包,从东到西,炊烟升起,黑压压地一片。
  “呜呜~~”
  号角吹起,震荡天地。
  却是扎萨克郡王——罗额尔德尼,聚将的命令。
  很快,脚步声纷乱,浩齐特左右旗,什克腾旗,林格尔旗的大小蒙古头领,都急急赶来,先后出现在罗额尔德尼的大帐里。
  罗额尔德尼今年刚不过三十,正是壮年,长的小眼小鼻子,标准的蒙古人的样子,此时正全身甲胄,站在大帐里,见众人到齐,他右手扶刀,一双冷眼扫视着帐中的众人,说道:“英亲王要到了,随我去迎接!”
  听到此言,帐中人都微微惊讶。
  英亲王阿济格不是坐镇锦州吗?
  他怎么会忽然出现在张家口草原?
  这其中,林格尔部的宝利德,内心忍不住就是一沉——就“入塞”的计划,他秘密和梁以璋联络、交流,已经确定了大致的框架,只要将浩齐特左右旗、什克腾旗引入大明在万全右卫的包围圈,就算是成功,但没有想到,阿济格会突然出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