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1227

  “是。”杨轩向太子躬身,又向刘肇基抱拳:“禀协将,末将以为,除非是敌众我寡,一次出现大量的建虏游骑,否则建虏的弓箭骚扰很难动摇我精武营鸟铳兵的心志。我精武营将士都戴笠盔,披半身铁鳞甲,末将曾经做过实验,七十步之外的羽箭,除非是直接命中咽喉,否则不会有太大伤害,加上军纪严厉,平常就有石块乱砸的训练,因此末将十分有信心,面对建虏羽箭,我精武营鸟铳兵一定会不动如山!”
  同样是勋贵后代,杨轩就比李国祯强多了,虽然私下来也有一些狂态,但在军中,在太子面前,始终是一名合格千总应有的样子。前些日子在徐文朴的带领下,精武营所有千总都搬到军营中住宿,朱慈烺原本还担心从小娇生惯养的杨轩受不了营中的苦,用不了几天就会找借口搬出来的,不想杨轩竟然坚持下来了。白天看操,晚上巡营,一点不落后于他人。
  这样的勋贵后代,才是世受国恩的勋贵们应该有的样子。
  当然了,因为是勋贵,所以杨轩的傲气也是有的,太子同时令他和魏闯两人都担任鸟铳千总,他心中是不服的,因此不但比练兵,他还常常拉着魏闯单独进行各种比试,从鸟铳到拳脚,一个都不落下,每一次都吸引很多官兵观看。如果是一个胆小之人,被杨轩这个勋贵后代盯上了,肯定就会想办法服软,但魏闯偏偏是一个倔脾气,杨轩要比就比,他一点都不退让,并不因为杨轩的勋贵身份而有所畏惧,两人比试这么多,始终是半斤八两,谁也赢不了谁。
  这些事朱慈烺都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有阻止。
  良性竞争,所有精力和心力都用在练兵和提高个人的技能之上,而不是背后捅刀子,这样的事情在军中越多越好。
  听完杨选的解释,刘肇基微微点头。
  如果是过去,他一定会怀疑的,大明战力最强军律最严的辽东军在面对建虏的箭雨时,也常常会有士兵忍不住提前发射火器,导致火器失效的事件发生,刚刚整顿不到三个月的京营真可以做到吗?
  但两天下来,当对精武营有了基本了解后,他对杨轩的话没有怀疑。
  一眼望过去,鸟铳兵一个个站得笔直,皮肤黝黑,虽然满头是汗,但却连抬手擦一下的人都没有,一看就是严格操练,能忠实执行军令的强兵,连劈头盖脸砸过来的土块都能忍受,又怎会发生提前开枪的失误?当然了,操练是操练,实战是实战,真刀真枪的战场上,难免会有失误发生,但刘肇基相信,眼前的这支军队只要稍加磨砺,就可以成为一支精锐。
  想到自己是这支队伍的副将,刘肇基心中豪气顿生。
  微微抬目,看一眼静静站立的太子,对这个一手整顿京营、制定京营军规的皇明储君更加敬佩。
  鸟铳操演结束,原陈奇瑜账下幕僚江启臣赞道:“遂发鸟铳真乃利器啊,太子殿下射击的纸包弹更是巧妙,不但装弹快,而且威力大,两者相结合,大规模在军中装备开来,何愁流贼不灭,建虏不平?”
  相比于参谋司的两位同僚李纪泽和刘子政,他的马屁功夫要强不上不少。
  众人都是点头。
  参谋司照磨李纪泽一直没有说话,执着毛笔,将一个小册子摊在膝盖上,不停的写写画画,朱慈烺知道他在记录临场的一些领悟心得,并将之用到军事谋划中……
  鸟铳队之后,是鸟铳队和长枪队的合练。
  到现在为止,精武营的六个千总队已经有三个完成了正式的编制,即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长枪兵中又有长盾兵和圆盾手。最近一段时间,鸟铳队和长枪队已经开始各种合练。
  长盾如墙,长枪如林,随着号角声和竹哨声,鸟铳兵从长枪阵后闪出来,对前面的木靶进行射击,射击完毕之后迅速闪回长枪阵后装弹,同时,另一队鸟铳兵从阵后闪出来,接替前一队的位置,开火射击,周而复始,前插和后撤的鸟铳兵都必须走规定好的路线,如此才不会造成阵型的混乱。长枪兵则手持长枪,盯着对面,做好了敌人逼近,掩护鸟铳兵的准备。而当对面的敌人被击溃之后,长枪兵列阵向前,收割战果——这是古斯塔夫方阵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古斯塔夫方阵太复杂,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中下层军官坚决执行才不会造成混乱,精武营现在还做不到,只能先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
第四百二十七章
青铜小炮
  心情澎湃,但又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个操练,朱慈烺起身离开,匆匆赶往神机营野营地。
  交给汤若望铸造的十门青铜小炮已经铸造完成,最先装配完成的四门小炮已经运到了神机营,就等他去验收了。
  临走前,朱慈烺扫了一眼刘肇基和石台下的阎应元,两人都是国之栋梁,将来要大用他们,希望他们两人能尽快融入京营——开封之战在即,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路快马奔向神机营,其时日照当空,清风佛面,很是飒爽,但朱慈烺的心情却美好不起来,因为一眼望过去,道路两边的麦田都是蔫巴巴地,甚至有麦苗已经开始泛黄枯萎了,一队队的农民正担着木桶向田里而去,脚步匆忙,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朱慈烺心情沉重,老天爷啊,你就不能痛痛快快地下一场春雨吗?
  又想京畿旱情如此严重,今年南粮北运的规模怕是要扩大好几倍,京畿灾荒怕是不可避免。必须早做谋划啊。
  神机营营门外,一众文武正在列队等候,其中身材瘦高,穿着黑色教士服,戴着小帽,高鼻蓝眼的汤若望最是显眼。
  朱慈烺远远就看见了他,纵马到营门前,在众人躬身行礼时,他勒马站定笑道:“汤神父,你还好吗?”
  “谢殿下关心,我一切都好。”汤若望躬身回答,蓝眼睛里带着笑。
  虽然上帝爱任何人,但汤若望却不得不承认,他对太子的喜欢,远远超过对大明的其他人,不是因为太子的身份,而是太子身上那种随和开明、令人如沐春风的气息,虽然也有像徐光启,焦勖赵仲这样的开明士子,但大明大部分人还都是比较古板的,偏远乡村的人甚至把他高鼻蓝眼睛的相貌当成是魔鬼,朝中的一些官员对他这个西洋人也十分不喜,唯有太子真诚柔和的目光让他感受到上帝的垂爱,因此在为太子做事之时,驱动他的不止是责任和义务,更有一份说不出的喜欢和期待。
  朱慈烺下了马,向李顺焦勖点一下头,迫不及待的问:“本宫的……炮呢?”
  差点把意大利三个字说出来。
  “回殿下,汤神父运来的四门青铜小炮已在炮击场。”李顺抱拳回答。
  朱慈烺点头,迈步向营里走,一边走一边问:“这些天操练情况如何?”
  “谨遵殿下指令,我神机营日夜操练,如今合格的炮兵已经有三百多人了。”李顺小心回答。
  所谓合格,指的主要是能使用火炮专用测量工具,铳规、铳尺、度板的炮兵。
  朱慈烺皱起眉头:“太少。”
  “臣会继续努力。”李顺额头冒出细汗。
  朱慈烺冷冷道:“一会将他们拉出来,本宫要看他们操炮的本事。”
  “是。”李顺心口砰砰跳,暗暗祈祷:菩萨娘娘保佑,希望那帮孙子能争气,一会可千万不要出什么漏子啊。
  四门新造出的四磅青铜小炮整齐地摆在神机营的炮击场上。
  和朱慈烺当初看到的图纸几乎完全一样,青铜小炮分为炮身和炮架,炮架由车轮和牵引装置组成,车轮明显比一般火炮大了一圈,炮身上安装有可以装卸的木质防护板,炮兵躲在防护板后面操作,可以免遭敌人的弓箭和火枪攻击。原来的铳规改在炮架上,如此瞄准时更为方便,若是快速射击,可以用炮身上的简易望山。
  而青铜色的火炮炮身看起来并不长,只有一米多一点,前细后粗,十公分的口径,算上车轮和炮架,全重四百斤,打四磅的铁弹,做有专门的弹药车,弹药车上装载十发弹药和所需装填器械,车后挂火炮,由四匹马牵引。和红夷大炮动辄需要十人的炮手不同,青铜小炮只需要四名炮手,机动时两人坐弹药车,两人骑马,道路难行时,四人一起推车。综合看来,机动性还是有相当保证的。
  而十发弹药肯定是不够用的,在炮兵之后还会有专门转载弹药的弹药车随行。
  火炮铸造是汤若望的功劳,但弹药车和加大的车轮却是太子朱慈烺的主意。
  眼见大功告成,朱慈烺摸着青铜小炮的炮身,满脸欣慰。
  汤若望介绍火炮性能:“尊贵的太子殿下,这炮用棉布定装弹药,喏,就和火枪使用的纸包弹一样,都是预先定量火药和弹丸,使用时直接塞入炮管即可,一门炮配四名炮手,最少两人亦可,若是炮手熟练,这炮的击发速度甚至比火枪还要快呢,火枪打六发,这炮能打八九发,青铜散热好,一口气发射十五六发都不用担心炸膛。铁弹四磅重,也就是大明的三斤,用药一斤半,有效射程三百步,如果直接命中,两百五十步内能将关外建虏喜欢使用的盾车打的粉碎……”
  青铜火炮的威力并不大,比之红夷大炮差的远,但胜在机动性,且能连续十五六次的发射。这是红夷大炮所不及的。
  朱慈烺点头:“好,汤神父,我上一次和你说的散弹,你研究的怎样了?”
  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使用的都是实心的铁弹,但大明自有的虎蹲炮使用的是散弹,所谓散弹指的主要是铁砂,将铁砂塞到炮膛里,夯紧了,点燃火药喷射出去。
  汤若望道:“散弹并不难,不过射程却没有办法保证,只有一百步。”
  “那也可以了。”
  朱慈烺点头,转对李顺和焦勖:“随炮车而走的十发弹药中,要有一发是散弹。以备不时之需。”
  “是。”
  “散弹和实弹要标识清楚,不可混淆。”
  “是。”
  嘴皮子说完,该动真格的了。
  焦勖和李顺亲自操炮测试青铜小炮的威力,目标是一辆放在二百五十步的木质盾车。朱慈烺清楚看到,焦勖熟练使用铳尺、度板,李顺虽然也使用这两种工具,不过只是在参考,他主要还是靠目测。
  “砰砰砰砰!”
  虽然方法不同,但两人的操作却都很精准,四门青铜小炮依次发射,将那一辆盾车打的粉碎。然后又连续发炮,这一次展示的不是精度,而是速度。砰砰砰砰,几乎是毫不停歇,炮弹雨点般的落在对面的小山丘上……
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轮马车
  白烟弥漫,大地隆隆作响之中,朱慈烺的心思却飘忽了很远……青铜火炮的射速和威力令他相当满意,虽然四磅的铁蛋有点轻,不能砸城墙,但用来野战却太合适不过了,他想着给每一个把总队都配备一到两门四磅炮,作为基本的支援火力,在千总一级则建立单独的炮队,列装十到十五门,最后是直属营部的炮兵总队,使用更大口径的六磅或八磅炮,甚至是红夷大炮。
  神机营现在有不少佛郎机炮的存货,只要培训出足够多的合格炮兵,就可以配备到下面的千总队。
  如此一来,从遂发枪、野战炮到攻城的红夷大炮,轻重火力搭配,京营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火器使用系统。不论攻击或者防守,都有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强大火力。
  当然了,青铜是没有了,以后铸炮只能用精铁,虽然散热不如青铜,但威力不会减少。
  而十门青铜小炮因为质地坚韧,不易爆裂,能连续发射的特质,将作为特种炮使用。
  四门青铜小炮的操演结束,问起另外的六门,汤若望说最迟后天就可以全部交付。这一来,朱慈烺彻底放心了。他摆开茶具,令田守信取出准备好的狮峰毛尖,请汤若望品茶。
  虽是西洋人,对汤若望对中华的茶道十分喜欢,朱慈烺正是投其所好。
  一边喝茶,一边谈论事情。
  西班牙、荷兰两国的使者离开京师已经将近两个月了,两国设在吕宋和马六甲的总督,应该已经得到大明太子传给他们的信息了。西洋总督和大明总督不同,大明总督在事关外交的部分都要向朝廷禀报,得了朝廷的允许才能有下一步,但西洋总督不同,他们都是封建领主出身,有很大的自决权,战舰和马匹之事,他们完全自己决定,而不必请示国王。
  不过战舰马匹毕竟是大事,估计他们还得考虑一段时间,算上归程,最少还得两个月后才能知道他们最后的决定。马六甲总督甚至得三个月后。
  葡萄牙商人的动作倒是挺快,汤若望说,第一批五百副的板甲和少量的粮食已经从澳门装船,不久就会运抵天津。
  至于太子求汤若望从澳门西医院找外科医生的事情,汤若望也已经办妥,六位志愿到京营担任军医的学员已经坐上船,估计也是近日到京。六人中,一人是葡萄牙的老师,另五人都是在澳门西医院学习的大明子民,虽然汤若望没有说,但朱慈烺却知道,这六人应该都是天主教徒,他们志愿当军医,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
  朱慈烺心知肚明,但也不点破,只要能挽救士兵的生命,使一些不该死去的人活下来,倒宁愿罗马教皇多派一些传教士来。
  聊着聊着,朱慈烺忽然问:“汤神父,你故乡的四轮马车你可会造?”
  听到这个话题,汤若望眼睛一亮,立刻就放下了茶杯。
  从到大明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辽阔的大明天下,从南到北,居然看不到一辆四轮马车,眼中见到的全部都是两轮马车,而在此时的欧洲,四轮马车遍地跑。比起两轮,四轮马车在载重和舒适性上超过前者数倍,最初的时候他不明白大明为什么没有四轮马车?就这个问题,他曾经请教徐光启,徐光启回答他两个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