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1227

  大明朱慈烺,堂堂皇太子!
  ……
  京师。
  城外大校场。
  下午,朱慈烺亲自观看了手榴弹的爆炸效果。三斤重的铁蛋子,近距离的扔出去,三到四步之内,确实有相当的效果,木桩被炸的木屑横飞,裹着铁鳞甲的一扇猪肉被铁片炸出了好几个洞。
  众将都是惊叹。
  但距离稍远一点,到四步之外,手榴弹的威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只听见一声巨响,一黑烟漫天,被当成试验品的几条黄狗从烟雾中黑乎乎地钻出来,除了一条受伤之外,其他狗都安全无恙。
  看来手榴弹的威力还是有限,要想成片成块的收割敌人,还需要加大研发的力度啊。
  朱慈烺站在台上沉思,然后下令:“给火药厂齐宁传令,但有能提高火药威力者,赏银一百两,火器厂刘若愚,若有能继续研发,增加手榴弹威力者,同样赏银一百两!此外,手榴弹为我京营最高绝密,但有泄密者,斩!”
  “遵命!”众将齐声听令。
  马蹄急促,一名锦衣卫疾驰进入大校场,远远地翻身下马,快步向这边奔来,到了典玺太监田守信身边,小声禀告两句,田守信听了面露喜色,连忙禀报朱慈烺:“殿下,福建总兵郑芝龙和其弟郑鸿逵、其子郑森进京了!”
  郑家父子进京了?
  朱慈烺大喜:“好。”
  快步下了石台,直奔皇宫。
  在朱慈烺逆转历史的谋划里,郑家父子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哪怕立刻封郑芝龙为伯公都不为过,只要他们交出手中的水军,不过这份重要性是不能告诉郑家父子的,拔擢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又给了其子郑森一个水军游击的身份,短时间之内,已经足够满足郑家父子的野心了。
第三百九十章
郑家父子
  何况郑芝龙并不是一个野心太大的人。
  狡猾多变,毫无远见,没有坚定的信念,是郑芝龙身上最明显的三个标签。只要给他一定的利益,让他见到大明朝中兴的希望,他断不敢有叛变之心。
  相对于郑芝龙,朱慈烺对其子郑成功抱有更多更大的期待。
  照大明规制,地方大员进京,除非是皇帝特旨,否则是不能立刻见皇帝的,需要在客栈沐浴休息,先拜见内阁,两天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能见到皇帝。毕竟皇帝是很忙的,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
  郑家父子也是如此。
  所以朱慈烺即刻进宫并不是为了见郑家父子,而是要和崇祯帝商议一下,如何更好的玩转这盘棋,令郑家父子心甘情愿、毫无保留的为国家做事。另外,他也想要了解一下两淮盐案的进展。
  ……
  京师客栈。
  郑芝龙和其弟郑鸿逵还有其子郑森,是一个时辰前进京的,有明一代,总督巡抚们进京常见,但总兵进京,而且是专门来觐见天子的却是不多,连一代名将戚继光都没有享受过这种荣光。戚继光当年进京是为了赴任神机营副将的职务,并不是专门进京觐见皇帝的。
  因此这一路以来,郑家兄弟父子对皇恩感激不尽。尤其是郑鸿逵,他是郑芝龙的四弟,一向以老实著称,原本只是一个守备,忽然被提升为“登州水师提督”,他心中的感激无法形容,一口一个圣天子,每每提起,都是恭恭敬敬,拱手向北。
  郑芝龙却隐隐有些忧心。
  从区区一介海寇变成福建一省之总兵,郑芝龙的实力不是白来的,每一艘艘,每一个兵丁,都是他绞尽脑汁,从惊涛骇浪中厮杀出来的,因为是海寇出身,所以他太明白实力就是本钱的道理了,没有实力,没有船舰和士兵,他郑芝龙就是一个屁。若不是他实力够强大,当初朝廷又岂会招安他?
  有实力才有官位,不过这个福建总兵的官位来的太过突然,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福建总兵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为此他没少送银子,但不论福建官场或者是朝廷兵部,都对他的海寇出身怀有芥蒂,加上当年招安他的福建总督熊文灿被朝廷论罪处死,朝中没有靠山,升迁根本轮不到他,这些年他能一直担任水师副将,没有被官绅穿小鞋,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自己被提升为福建总兵也就罢了,想不到弟弟和儿子,也被朝廷拔擢。
  初始听到“登州水师”,郑芝龙的第一直觉就是:朝廷要抽我精锐,对付我拉!
  细细一想,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弟弟和儿子都是自己最最亲信的人,不要说登州,就是安置到天津,也依然是郑家的队伍。再者,朝廷并没有规定登州水师的规模,只说是本部人马,但弟弟和儿子的本部人马,可以是一百艘,也可以是一艘战舰,那不都是他一句话吗?
  而登州是大明去往日本的一条重要航线,如果控制了登州,继而控制这条航线,于他郑家的生意,可是大有好处啊。
  当然了,朝廷的用意他也想明白了,不就是不费一分就想要重建登州水师吗?
  这样一来,登州水师倒是重建了。不过名义上是登州水师,但其实还是他郑家的船舰,只要他郑芝龙一声令下,还不是听他命令?
  郑芝龙反复琢磨,都觉得这是一笔稳赚不陪的买卖,反正在哪养兵也是养,挪到登州,开拓登州商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何况朝廷圣旨已下,难道他还能抗旨不成?
  不过即便如此,郑芝龙也没有给郑鸿逵和儿子郑森拨太多的船舰,六艘大船,三十艘小船,就是新建登州水师的全部家当,相比于庞大的福建水师,连十分之一的规模都不到。
  郑芝龙想法很简单:想着先探探水温,看看风向再说,如果确有需要,再给登州水师加船加兵也不晚,如果朝廷有什么诡计,这点船舰对整体福建水师也不算什么损失。
  一路,郑芝龙都是这么想的,但等到进了京师,见了京师巍峨雄壮的城墙,他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不安:在这巍峨城墙背后的皇宫中,住的可是恩威莫测的大明天子啊。天子所求的,难道只是重建一个破破败败、连四十艘船舰都不够的登州水师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图谋,是他这个海寇没有想到的呢?
  越想越是忧心,越觉得此行不会顺利。
  相比于叔父的开心,父亲的忧心,十八岁的郑森却是意气风发。
  郑森小名福松,字明俨,其母名田川氏,1624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小时候在日本长大,但读的是中华书,习的也是中华的忠孝仁义,这一点不得不称赞,郑芝龙虽然没有什么大义节气,但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却是超过同时代的所有军阀。左良玉,吴三桂,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生下的都是真正的犬子,但他郑芝龙的儿子,却称得上是英杰翘楚。
  郑森一时生活在日本,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老家,泉州府安平镇居住读书,崇祯十一年,十四岁的郑森考中秀才,去年,十七岁的郑森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原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为妻。
  就前世的观点,十八岁刚刚成年,还是一个孩子,但在这个时代,十八岁已经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需要承担责任了。前年时,郑芝龙有意的将十六岁的儿子带到军中锻炼,熟悉海风海象,学习船舰操纵和作战方法,而郑森悟性极高,短短两年,就将水军中的各种事务学了一个七七八八。且郑森性格坚毅,少小就有大志,郑鸿逵不止一次的和郑芝龙说过:“大哥,福松未来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啊。咱老郑家就靠他了。”
  出将入相不敢说,但对这个儿子,郑芝龙是寄予厚望的,因此当朝廷的旨意,不但擢升他为福建总兵,连寸功未立的儿子也被封为水师游击时,除了感谢皇恩浩荡之外,他一点都不担心儿子不能胜任。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子旨意
  对于父亲的心思,郑森一直都是明白的,他也一直在努力,这一次进京,他内心的激动远远超过父亲和叔父,大明的帝京在他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圣洁之地,不止因为天子在帝京,更因为帝京汇集了众多的名儒,每一个都是他向往的大师,能亲眼见到那些名闻遐迩的名人,他想想就激动。
  不过表面上他却假装冷静。
  而从天津上岸之后,天津到帝京之间的民生凋敝,也让他有些吃惊,没想到,一国之帝都,天子脚下,竟然有这么多食不果腹的饥民。比起福建,那是远远不如啊。
  但昨天晚上他才知道,其实父亲和叔父早就看穿了他的激动,只不过都假装不知罢了。叔父郑鸿逵对他道:“福松啊,明天就要进京啊,见了陛下,你可千万忍住了,不要压左手的食指啊。”
  郑森自小就有一个毛病,一激动或者紧张就会用左手拇指按食指的第二个关节,越紧张越用力,常常捏得指节发白,这些天他可没少捏食指。
  郑森闷声答应,心想一定要改掉压食指的毛病。
  此时,望着京师巍峨雄伟的城墙,他心中既有敬畏,也充满了豪气。
  皇明帝都,我来了!
  就这样,郑家兄弟父子心思各异的进入了北京城。
  三人是奉诏觐见,朝廷有专门的客栈接待,但因为文贵武贱,他们三人居住的客房比之刘宗周时还是稍微差一点的,不过对郑家父子来说,已经足够荣宠了。安排妥当,三人去兵部报到。
  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亲自出来迎接,将他们迎进大堂。
  兵部尚书陈新甲、侍郎张凤翔亲自接见。
  张凤翔,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因为他跟阉党要角冯栓关系良好,根子上属于是阉党,但因为牵扯不深,所以在崇祯元年的风暴中存活了下来。此后,宦海沉浮,在朝中几起几落,担任过兵部尚书,也担任过工部尚书,有过荣光,但受过的打击更多,不过他心态一直都很好,不管是做侍郎还是尚书,他都欣然接受,一点都没有被后辈超越,心理上难以接受的尴尬。内阁或者尚书陈新甲有什么指示,他也都尽量完成。相比于锋芒毕露的吴甡,他完全就是一个悄无声息的事务官,因此但有军机谋略的讨论,崇祯帝也很少找他商议。
  但在兵部具体的事务中,陈新甲对张凤翔却极其倚仗——一来张凤翔是老官吏,熟悉各种事务,二来陈新甲指挥不动另一位侍郎吴甡。
  一番寒暄客气,郑家兄弟离开兵部。
  “如何?”陈新甲问张凤翔。
  “郑芝龙不可小觑,其子郑森更是英气逼人。”张凤翔微微赞许,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以下官看,郑芝龙骨子里还是一个海寇,对朝廷未必有多少的忠义之心,刚才部堂大人问他福建水师的船舰火炮数目,他竟然闪烁其词,调到登州的船舰倒是清楚,但区区六艘大船,三十艘小船,怕是撑不起登州水师的场子啊,依下官看,应付的成分居多……”
  陈新甲摇头:“少司马过虑了,郑芝龙海寇出身,对自家船舰视若珍宝,舍不得借给朝廷也是正常,只要朝廷解决他困难,拨他粮饷,后续船队他一定会陆续派到登州的,再者,自受招安以来,郑芝龙荡平海寇,保福建沿海平安,这份功劳也是不能抹杀的。”
  张凤翔笑一笑,不再说。
  陈新甲为什么要帮郑芝龙说话?倒不是因为他喜欢郑芝龙,而是因为喜欢郑芝龙的银子——进京之前,郑芝龙提前派家人打前场,兵部尚书、两位侍郎、内阁四臣每个人都收到了一笔不菲的厚礼,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陈新甲不能不帮着郑芝龙说话。
  除了朝堂,郑芝龙还给内廷司礼监、御马监的公公们也都送了重礼,上上下下都打点过了,他才放心的进京。
  从兵部离开,郑家父子兄弟三人返回客栈,一路,郑森和郑鸿逵心情轻松,饶有兴致的欣赏帝都的街景,虽然帝都远没有想象中的繁华,不过南北方的差异,不同的风景人物,却还是让他们两人兴致盎然,唯有郑芝龙沉着脸,心底的那一丝担心始终无法散去。
  刚回到客栈门口,忽然看见几个锦衣卫护送着一顶小轿子急匆匆而来,当先的那名锦衣卫高喊:“是福建总兵郑芝龙吗?”
  郑芝龙连忙下马抱拳:“正是!”
  虽然远在福建,但却也知道锦衣卫之威,能得锦衣卫护卫,轿子里的人必不是一般,郑芝龙岂敢怠慢?
  轿子停下,帘子一挑,一名绯袍太监走了下来,原来是内监秦方。秦方抬目望了望郑家父子兄弟三人,举着右手里的黄绸缎,高声道:“福建总兵郑芝龙接旨!”
  郑芝龙三人慌忙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秦方高声朗读。
  郑芝龙三人拜伏而听,听到最后却是惊讶,除了大段的夸奖和赞誉之外,圣天子最后的旨意竟然是令他们三人先去见太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