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1227

  “是!”
  韩琛大声回答,螺旋一样的向后转身,左脚跟贴右脚跟发出砰的声音,然后目光扫一眼面前的五个小太监。
  “稍息。立正。报数!”韩琛下令。
  “一,二,三,四……”
  五个小太监依次甩头报数。
  看到这里,贺珍隐隐已经看出一点门道了。
  太监是残缺阴柔之人,但他在六个小太监,尤其是韩琛身上看到了阳刚之气。
  这显然是操练的结果。
  “向右转!齐步走!”
  五个小太监在韩琛的号令下,前面,立定,左转,右转,动作整齐划一,挺胸抬头,非常有气势。
  两圈之后,不但台上的主将参将,就是台下的千户们隐隐看出一些门道了。最先领悟到的是千户徐文朴,他一拍脑门:“公公们厉害,俺手下的兵可做不到这些!”
  渐渐的,校场上没有笑声了。
  京营训练虽然荒废许久,但大家毕竟都是军人,时不时的都会有操练,但不管什么操练,都很难做到像六个小太监这般的动作统一。
  点将台上。
  贺珍非常仔细,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韩琛的操练,韩琛手下的五名小太监,动作整齐,进退有度,俨然已经做到了“如臂使指”,不管韩琛下什么命令,五个小太监想也不想的立刻执行,时间长了,就形成条件反射。如果到了战场上,不管韩琛下什么命令,五个小太监都会下意识的执行,而不会唧唧歪歪。
  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好兵了。
  “妙啊!”
  第一个跳起来赞赏的是兵部右侍郎吴甡,今日他一直没有说话,看到现在终于是忍不住了。
  贺珍也顿悟了。
  “殿下,臣明白了。从今日起,臣一定按照您的练兵之法操练右掖营!”贺珍抱拳躬身。
  “臣也明白了!”张纯厚马德仁申世泰三将也都是领悟。
  朱慈烺点头:“军阵当然是要练的,而且要加大强度的练!但队列是军阵的根本,队列练好了,军士们才能有令行禁止的本能意识,才能严格执行长官的命令,才能练成整齐如山的军阵,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善其器的道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别出心裁
  “殿下英明。”
  众将一起拍马屁。
  他们原以为皇太子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但又养尊处优,对军阵一窍不通的小孩,没想到皇太子对练兵之法竟然会有如此通透的看法,六个小太监被操练的如此整齐。古有孙武操练宫女嫔妃,今有皇太子操练内宫太监,皇太子,果然不是一般人啊。
  “万事开头难,韩琛等六人暂时留在五军营,充当队列训练的督导官。”朱慈烺道。
  “是。”众将轰然答应。
  “另外,教士兵们知道忠孝仁节、礼义廉耻,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各营都要有一个时辰的学习时间,至于教书先生嘛,我已经帮诸位找好了……”朱慈烺看向身后的那群东宫属官。
  十个年轻的青袍官员一起出列,在朱慈烺面前躬身行礼。
  “宋天显、滕之祈、阮文贵……”朱慈烺一一念出十人的名字:“本宫跟你们说的任务,你们都记清楚了吗?”
  “记住了。”十人表情不一,有人哭丧着脸,有人眼神兴奋。
  朱慈烺点点头,目光看向贺珍和张纯厚:“从现在起,他们就是京营士兵的教书先生了,左掖营右掖营,每营三人,左哨右哨各两人。每晚的学习内容,由他们负责,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们都是我东宫七品以上的官员,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家,把他们派来当教书先生,确实有点委屈了他们,不过本宫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本宫交给他们的任务。宋天显,本宫说的对吗?”
  “臣等必竭尽全力,绝不辱没殿下的英明。”
  贺珍和六个官员都是躬身。
  吴伟业也一脸苦笑的深躬。
  前天,朱慈烺要每一个东宫属官都要写一篇关于忠义的文章,大家还以为皇太子改了性子,想要学习文章之术了,没想到皇太子看完之后,将他认为比较中意的十几个文章作者叫到殿中,一番策问面试之后,最后定下了宋天显等十个年轻人。
  东宫属官两百人,大部分都刚从翰林院出来的年轻人,因此挑选起来倒也不难。
  十人都是七品官。
  直到这时,宋天显等人才知道,皇太子根本不是在考察学问,而是在为京营挑选教书先生,当然了,皇太子不是这么说的,皇太子说的是“思想教导官”。
  这一下冲击很大。
  我们明明都是詹事府的人,是东宫属官,怎么能去京营任职呢?
  再说了,我们是文人又不是武将?
  皇太子的解释却很简单:你们不是到京营任职,你们依然是我东宫的属官,只不过京营那边暂时需要,你们过去帮一下忙,放心,时间不会太长,再者,古人讲投笔从戎,文武双全,你们到京营也是一种历练,说不定你们中间也能出一个卢象升呢。
  又安慰又鼓励,同时带着威胁,不愿意到京营者,就是抗命!
  于是十人不得不同意。
  给京营派“思想教导官”并不是朱慈烺的心血来潮,而是他慎重考虑后的决定。
  灵感当然是来自前世的“政委”制度。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王朝的稳固都离不开一支强大而又忠心的军队,但军队又恰恰是最容易发生叛乱的所在,唐时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混局,本朝孔有德的登州之变,都是军队叛乱的惨重教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军队虽然强大,但却没有中心思想,尤其是底层的士兵,只知道金钱和利益,对皇权的忠心经不起煽动,也少有国家民族概念,只要有人出价更高,或是领军将领意图谋反自立,这支军队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叛乱之军,让天下陷入动荡,甚至让王朝覆灭。
  而历朝历代对此的预防办法都是“严厉刑罚”,敢叛乱者,诛九族。
  然并不能解决问题。
  将领谋反,军队叛乱的事情时时发生。
  本朝虽然很少有直接叛乱的军队,但阴奉阳违,出工不出力,养寇自重的军头却越来越多,甚至连之前朱纯臣掌控下的京营,也难做到对皇帝命令百分百的遵从,不然崇祯十七年之时,京师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李自成攻破。
  有鉴于此,朱慈烺决定建立“思想教导官”制度。
  通过思想教导官,朱慈烺希望把京营三师打造成一支军纪严明,有思想,有灵魂的部队,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除了粮饷和功劳之外,有更多的动力支持他们向前。
  这样的军队永远不会背叛民族和国家,即使领军的将领出了问题,也会遭到官兵的抵制,无法调动军队为祸。
  京营只是一个开始,朱慈烺以后要把“思想教导官”的制度推广到所有的大明军队中。
  但大明祖制森然,冒然改变军制,给军中派遣“政委”,不但会遭到军方,也会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对,即使贵为皇太子也无法抗拒那种巨大的压力,因此朱慈烺不能在军规里明写,只能先从小处做起,先把人派到京营,从思想教导官兼职发饷官,再循序渐进的将“思想教导官”变成前世的政委,拥有除主将之外的第二大权力,施行和“以文制武”不同的“以文监武”。
  监,不是监视,而是监察。
  军队的训练和指挥一概不干涉,一概由主将负责,但如果主将有异心,想要叛变,思想教导官就要出手了。
  朱慈烺的用意,不是贺珍、张纯厚等人一时能理解的,朱慈烺也不多解释。
  陈新甲和吴牲却已经明白了他的用意了,吴甡眼中是感佩,皇太子年纪虽小,但总是能提出让他耳目一新,忍不住击节叫好的政策来,有志不在年高。陈新甲却有点担心,兵部是京营协理,十名东宫属官常驻京营,做思想教导官,已经是违反了朝廷的规制,一旦被言官们,肯定少不了弹劾,到时他这个兵部尚书肯定又要被攻击……
  演练完毕的韩琛上了台,向朱慈烺叩拜。
  朱慈烺欣慰的点头:“干的不错,不枉本宫对你们的操练,回去一人领五两银子!”转头看田守信:“田公公,回府之后,给韩琛胸前加一块补子吧。”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太子演讲
  补子,就是胸前的飞禽走兽图,也就是文官武将的官职体现,韩琛现在还是一个青衣太监,没有品级,胸前没有补子,朱慈烺决定赏他一个品级,以奖励他刻苦训练,今日在京营校场为皇太子涨了脸的功劳。
  三十多天前,当适应了这个时代、开始为这个时代所谋划之后,除了民政军政的大战略,如何操练军队、锻造强军的小战略,也在朱慈烺的考虑中。
  明末乱局,最令人悲愤的就是明军的孱弱不堪,不战而溃,要扭转历史,首先要扭转的就是明军的颓势。
  朱慈烺先用身边的小太监做试验。
  他从东宫中挑选了二十个小太监,每日随他到操场,他练习弓马,二十个小太监练习队列,当然了,是在他的指导和督促之下。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明白皇太子在搞什么,还以为他在玩什么新鲜的游戏,小太监们也都没有太当一回事,拖拖拉拉的,在朱慈烺毫不客气,严厉处分之后,所有人才明白,太子不是在游戏,他是真的在练兵!
  虽然没有当过兵,但前世看过不少的军事电影和军事类的书籍,对步兵的操练之法,朱慈烺略知一二,他亲自当教官,一边训练一边总结经验,渐渐有所心得,再结合戚少保的纪效新书,就整理出了一套独特的队列训练法。
  而经过一个月的严格操练,二十名小太监俨然是一支步伐整齐的小军队了,朱慈烺比较满意,今日检阅京营,他特地把韩琛等六人带在身边,给京营将士做演示。
  韩琛是这二十个小太监中训练最刻苦,最有悟性的一个,朱慈烺用他当队长,今日表现的好,赏他补子也是很正常的事。
  “谢殿下!”
  韩琛连连叩拜,激动不已。
  朱慈烺笑:“起来吧。从今天起,你们六人就要留在京营了,好好干,等京营将士都能你们一样走出严整的队列,本宫到时再奖励你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